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時事針砭|假離婚買房考驗樓市調控含金量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中國產經新聞”免費訂閱

[老朋友]朋友圈, 或發送給您的朋友

摘要

文/陶婭潔

為了一紙房產, 似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當作籌碼,

包括婚姻。

有新聞報導稱, 上海市徐匯區一家房屋仲介小王的戶口在上海松江區, 為了幫客戶買房, 小王已經結了四次婚, 其中歲數最大的客戶已經70多歲。 實際上, 小王並非個例, 現實中為了購房而“假離婚”的現象早已屢見不鮮。

寧願假離婚也要買房, 無疑顯示了一線城市房產的高價值, 即不僅僅可以居住, 還具有投資屬性。 於是, 所有購房的門路都成為了一門生意, 在市場上“明碼標價”。 比如, 無購房資格的人與有購房資格的人假結婚, 需支付高達數十萬的費用;被稱作北京“綠卡”的工作居住證“代辦生意”近年也風生水起, 最高收費可達15萬余元一張……

表面上看, 上述做法頗有些為了買房“不擇手段”的意味。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這也反映了我國目前樓市調控仍存完善空間。 對此,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的評價是, “十年九調, 越調越高”。 房地產調控政策並未遏制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勢頭, 讓其回歸理性水準就更談不上了。

本輪北京的“3·17”房產新政規定“認房又認貸”, 事實上這是自2010年7月以來, 北京市第三次祭出這個“大招”。 這7年間, 房地產市場固然受政策影響有過微調, 但價格仍不降反升。 資料顯示, 北京過去10年房價漲了7倍, 但人均收入只漲了3倍。 房價的非理性上漲說明, 依靠行政手段控制房價效果有限。 雖可“一劍封喉”, 但非長久之計。 俗話說,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一旦限購放開, 房價將迅速報復性上漲。

最後導致剛需購房者永遠買不起房, 炒房者坐收漁利。

在投資管道狹窄的狀況下, 要避免行政調控的弊端, 必須輔之以經濟手段。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 對於住房來說, 其中相當一部分可以說是商品, 這部分是否也應該交由市場去消化和解決呢?

一直以來, 調控政策總是從需求方出發, 遏制購房需求, 無形中卻忽略了有效供給。 在一個供小於求的市場中, 房價只會不斷上漲。 可見, 房地產調控亟待建立“長效機制”, 政府應該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出手調控?調控的度怎麼把握?都需要有所界定。

從經濟角度看, 當下仍需建立合理的房地產稅收制度、調整中央和地方稅收分配制度, 以及完善住房金融制度。

同時進一步探索“打壓投機、扶持剛需”的差別化政策措施, 避免剛性需求聚集而成為推動下一輪房價上漲的因素。

當下中國房地產對於以限購為核心的行政干預式調控已經顯出“抗藥性”, 這對今後的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立更長效的房地產調控機制是必要且刻不容緩的。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有驚喜哦~

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