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已婚人士告誡:第一次約會一定不能去吃火鍋

作為一名已婚人, 我奉勸各位如果你不想單身下去, 第一次約女生吃飯, 千萬別帶她去吃火鍋, 除非她喜歡!那究竟是為什麼呢?由本人慢慢喂你道來!

回答這個問題前, 不得不說筆者最近翻了一部舊片子來看, 古天樂和梁詠琪主演的《戀情告急》。 開頭有一個橋段, 古天樂飾演的一個個性古板不懂浪漫的銀行職員, 與梁詠琪飾演的小女朋友在情人節約會, 女生拉著他的手問我們今晚吃什麼啊?日本料理還是西餐廳?男生指了指旁邊的火鍋店:“我們吃火鍋啦!今天情人節,

九點半之後58元任吃啊!”

然後梁詠琪就被古天樂拖進了店裡, 人聲鼎沸, 白雲繚繞, 老闆操著粗獷的口氣招呼他們就坐。 他們點了一口鴛鴦鍋咕嚕咕嚕冒著白氣,

蔬菜肉類擺滿了整張桌面。

男生呼哧呼哧地嚼著剛剛燙熟的生菜葉, 老友一個電話call來說要過來, 然後情人節的晚飯就變成了三人行。 女生的不滿意已經擺在臉上了, 不過身邊這個人一絲也沒有察覺, 他們興奮地點了4份雞子(雞睾丸)。

煙霧繚繞中梁詠琪看到隔壁桌坐著一對夫妻, 女的懷著肚子, 正在埋頭苦吃, 男的坐在旁邊一臉嫌棄:“吃吃吃......吃到你的肚子這麼大, 小心撐爆你啊!”大肚婆也毫不客氣地回擊:“每個孕婦都是這樣的嘛!不跟你說了, 我去廁所!”

女生突生一股悲涼氣氛, 因為在她的幻想中,

若她和身邊的這個人結婚, 之後就是這幅模樣。

果不其然, 他們吃完這頓飯之後大吵了一架, 分手了。

看到這裡不由得覺得很好笑, 他們就因為一鍋火鍋分手啦?但是火鍋沒有錯啊!那一桌子菜沒有錯啊!那四盤雞子也沒有錯啊!都是那個男的不體貼!

可突然想起幾年前和一位女朋友聊天,她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約會的時候吃火鍋,特別是戀情剛剛開始的時候。

以前我們上電影拍攝課,要拍一對熱戀中情侶間的浪漫約會,不是在燈火昏暗就著紅酒牛排的西餐廳,就是在精緻溫馨的日式料理店,宜低聲談話,宜喝點小酒,宜眉目傳情。我們老師對於“火鍋愛情”嗤之以鼻——那種鬧哄哄的環境,什麼氣氛都糟蹋沒了!

還有次,一個不靠譜的男性友人曾經用他不知真假的親身經歷告訴我,一般來說去西餐廳和日本料理店這種看起來高端大氣又吃不飽的地方泡到妞的幾率會大很多。

我就呵呵一笑了:“您聽說過郭富城嗎?您你知道郭天王泡妞都是去哪裡嗎?他就最愛去火鍋店啊!”

▲ 想當年郭富城和熊黛林拍拖的時候幾乎都在火鍋店,新戀情暴露的時候也是在火鍋店,狗仔隊都知道要逮郭天王去火鍋店准沒錯

可仔細一想,其實他們說的也有些道理的,畢竟郭天王的例子不能作為普遍存在,他泡到的妞不跟他分手,火鍋店應該也沒起到什麼作用。

但是一直被“妖魔化”的火鍋在情侶之中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存在?為何熱戀中的情侶們唯恐避之不及?

第一、約會吃火鍋的風險太大

從約會的實用性來看,將火鍋列入約會行程中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通常來說,一對情侶約會的行程一般都是——精心打扮 → 一起吃飯 → 看個電影 → 去公園散個步 → 各自回家(或者到某個地方進行不可描述的展開......)。通常情況下行程的時間是3到4個鐘頭不等。

而如果將中間“一起吃飯”的行程設置換為“一起去火鍋店吃火鍋”,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首先,女生精心描繪的妝容一般都會在熱氣騰騰的火鍋面前消融殆盡。想老娘為了跟你出個門搗鼓了了一個多小時的妝,還特地夾了老久一個兼備柔順感和蓬鬆感的髮型,你居然帶我去吃火鍋!誒呀我的粉底還在不在啊!誒呀我的睫毛膏有沒有暈開!啊!要被氣死了!

其次,吃火鍋是一件非常耗費時間的事情。等水燒開,點一桌子的菜,放進一部分,等菜熟,等菜涼,放進嘴裡,燙死了又吐出來吹一會,好不容易吃進去了,再重複一次剛才的內容......這麼耗著少說也要一兩個小時,很有可能電影開場了你還沒吃完,或者為了趕電影而沒吃到什麼東西。

好吧,以上都急急忙忙通關了,或者直接跳過了電影環節,危機卻還沒解除,若你倆想牽個小手在月光下散個小步,一個情意綿綿將對方擁入懷中,他輕輕親吻你的頭髮:“親愛的,你的髮絲......有剛才紅油火鍋的味道!”她輕笑,“親愛的,你的外套......也有剛才濺到的蒜香豉油的味道呢!”

接下來還要進行不可描述的發展嗎?算了,回家洗個澡比較重要!

第二、火鍋是一個相當暴露自我的東西

對於曖昧期和熱戀期的情侶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新鮮感和神秘感嘛!

然而火鍋這種東西,一不小心就把你的個人癖好給暴露出來了。你其實很愛浮滿紅油的麻辣鍋,他卻喜歡清水打底;你只想吃軟軟糯糯的山藥和芋頭,他只愛重口味的豬腦和牛肚;他不吃粉腸,你不吃雞子,但到最後,這些東西都要一股腦丟進鍋裡。

可以想像的味道博弈,也是現實中的博弈——如果對方愛吃的你不愛吃,那怎麼辦?

火鍋的另外一個不可控元素,就是食量。小時候看一部電視劇,女主角會在去西餐廳赴約之前大吃一份泡面,以營造在約會就餐中自己吃得很少很健康苗條的錯覺,但是你在吃火鍋的時候,這份食量,就很難把控了。

對於吃火鍋的雙方來說,食量真的是一個很微妙的因素。如果你的食量真的很小,吃過幾口就棄了,把亂七八糟點的一堆東西扔個對方,這就掃興了。

如果你食量不小,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可是熱戀中的愛侶,隨便一件關於對方的小事都會被無限放大。如果這個時候冷不丁遭一句:“原來你吃得這麼多的啊......”

啊!完蛋了!分手算了!

第三、火鍋是煙火世俗的東西

想像一下火鍋發明出來的情境,一群饑寒交迫的人類從大自然撿回來一堆乾柴,點上火,火把熱量傳給上面的鍋子,鍋子把熱量傳給裡邊的水和食材,食物把熱量傳給人類,人類用這股熱量來對抗大自然的寒冷。

這種熱量的迴圈,已經奠定了“火鍋”的功能性基礎含義——它是為了生活而存在的。

從我記事以來的冬天,家裡幾乎天天吃火鍋,我媽是個很勤勞的人,但是到了冬天就是不想做飯,於是就用最簡單的電鍋燒開一鍋排骨湯,切點清爽的白蘿蔔或者冬瓜,掰點甜玉米,就是湯底啦。

輔菜隨機,有時候是軟糯派的芋頭有時候是提鮮派的菌菇......主菜是各種青菜丸子和細細長長的粉絲。小孩子最愛炸腐皮,但我媽就不願意多放,她覺得小孩子吃多了不好。

我媽是個喜歡吃辣的人,其實除了我爸不喜歡吃辣,家裡其他人沒意見。媽媽總會事先幫我爸燙好一份,乘出來,然後我爸心滿意足地端走,而我們心滿意足地放上辣椒。

但是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在熱戀期的情侶當中,而是一種你熟悉我我熟悉你的老夫老妻的默契。

火鍋就是這樣一種世俗煙火的東西,幾乎跟浪漫主義沒有半毛錢關係。它已經淡然在你的生活之中,想起它的時候,你只能想到天寒地凍,一口熱湯。

你很難想像奧黛麗·赫本和格裡高利·派克同遊羅馬然後一起回家吃火鍋,或者Jack和Rose在泰坦尼克的船頭溫柔纏綿然後回來吃火鍋,亦或者瑪麗蓮·夢露飾演的女房東撩完樓下色房客之後相約一起吃火鍋......

或者這樣說,你幾乎很少看到電影中的熱戀男女在火鍋面前大快朵頤。如果說電影裡的愛情是對美好的嚮往和渲染,那種浪漫總要帶著點新奇的陌生感和輕飄飄的不真實感,是詩和遠方。熱戀中的愛侶本身就自帶熱量,那時一種精神上的熱量,若有情,“飲水”都能飽。

而火鍋實在太真實了,它便宜、量足、熱乎乎,一秒把你拉回苟且的、寒冷的、需要真真實實熱量的人生裡。愛聚在一起吃火鍋的人都是熟悉你真正性情的人,你們可以和諧地調配這個鍋裡的味道,卻又讓彼此都舒服自在。

火鍋也許是情侶關係裡的一段里程碑,因為當你下定決心帶上一個人去吃火鍋的時候,你就不再滿足於只和ta活在輕飄飄的幻想裡,而是想要讓這個人分享你的真實的性情,想要和ta一起對抗大自然了。

不過,在點雞子之前,記得問問ta介不介意啊!

可突然想起幾年前和一位女朋友聊天,她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約會的時候吃火鍋,特別是戀情剛剛開始的時候。

以前我們上電影拍攝課,要拍一對熱戀中情侶間的浪漫約會,不是在燈火昏暗就著紅酒牛排的西餐廳,就是在精緻溫馨的日式料理店,宜低聲談話,宜喝點小酒,宜眉目傳情。我們老師對於“火鍋愛情”嗤之以鼻——那種鬧哄哄的環境,什麼氣氛都糟蹋沒了!

還有次,一個不靠譜的男性友人曾經用他不知真假的親身經歷告訴我,一般來說去西餐廳和日本料理店這種看起來高端大氣又吃不飽的地方泡到妞的幾率會大很多。

我就呵呵一笑了:“您聽說過郭富城嗎?您你知道郭天王泡妞都是去哪裡嗎?他就最愛去火鍋店啊!”

▲ 想當年郭富城和熊黛林拍拖的時候幾乎都在火鍋店,新戀情暴露的時候也是在火鍋店,狗仔隊都知道要逮郭天王去火鍋店准沒錯

可仔細一想,其實他們說的也有些道理的,畢竟郭天王的例子不能作為普遍存在,他泡到的妞不跟他分手,火鍋店應該也沒起到什麼作用。

但是一直被“妖魔化”的火鍋在情侶之中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存在?為何熱戀中的情侶們唯恐避之不及?

第一、約會吃火鍋的風險太大

從約會的實用性來看,將火鍋列入約會行程中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通常來說,一對情侶約會的行程一般都是——精心打扮 → 一起吃飯 → 看個電影 → 去公園散個步 → 各自回家(或者到某個地方進行不可描述的展開......)。通常情況下行程的時間是3到4個鐘頭不等。

而如果將中間“一起吃飯”的行程設置換為“一起去火鍋店吃火鍋”,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首先,女生精心描繪的妝容一般都會在熱氣騰騰的火鍋面前消融殆盡。想老娘為了跟你出個門搗鼓了了一個多小時的妝,還特地夾了老久一個兼備柔順感和蓬鬆感的髮型,你居然帶我去吃火鍋!誒呀我的粉底還在不在啊!誒呀我的睫毛膏有沒有暈開!啊!要被氣死了!

其次,吃火鍋是一件非常耗費時間的事情。等水燒開,點一桌子的菜,放進一部分,等菜熟,等菜涼,放進嘴裡,燙死了又吐出來吹一會,好不容易吃進去了,再重複一次剛才的內容......這麼耗著少說也要一兩個小時,很有可能電影開場了你還沒吃完,或者為了趕電影而沒吃到什麼東西。

好吧,以上都急急忙忙通關了,或者直接跳過了電影環節,危機卻還沒解除,若你倆想牽個小手在月光下散個小步,一個情意綿綿將對方擁入懷中,他輕輕親吻你的頭髮:“親愛的,你的髮絲......有剛才紅油火鍋的味道!”她輕笑,“親愛的,你的外套......也有剛才濺到的蒜香豉油的味道呢!”

接下來還要進行不可描述的發展嗎?算了,回家洗個澡比較重要!

第二、火鍋是一個相當暴露自我的東西

對於曖昧期和熱戀期的情侶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新鮮感和神秘感嘛!

然而火鍋這種東西,一不小心就把你的個人癖好給暴露出來了。你其實很愛浮滿紅油的麻辣鍋,他卻喜歡清水打底;你只想吃軟軟糯糯的山藥和芋頭,他只愛重口味的豬腦和牛肚;他不吃粉腸,你不吃雞子,但到最後,這些東西都要一股腦丟進鍋裡。

可以想像的味道博弈,也是現實中的博弈——如果對方愛吃的你不愛吃,那怎麼辦?

火鍋的另外一個不可控元素,就是食量。小時候看一部電視劇,女主角會在去西餐廳赴約之前大吃一份泡面,以營造在約會就餐中自己吃得很少很健康苗條的錯覺,但是你在吃火鍋的時候,這份食量,就很難把控了。

對於吃火鍋的雙方來說,食量真的是一個很微妙的因素。如果你的食量真的很小,吃過幾口就棄了,把亂七八糟點的一堆東西扔個對方,這就掃興了。

如果你食量不小,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可是熱戀中的愛侶,隨便一件關於對方的小事都會被無限放大。如果這個時候冷不丁遭一句:“原來你吃得這麼多的啊......”

啊!完蛋了!分手算了!

第三、火鍋是煙火世俗的東西

想像一下火鍋發明出來的情境,一群饑寒交迫的人類從大自然撿回來一堆乾柴,點上火,火把熱量傳給上面的鍋子,鍋子把熱量傳給裡邊的水和食材,食物把熱量傳給人類,人類用這股熱量來對抗大自然的寒冷。

這種熱量的迴圈,已經奠定了“火鍋”的功能性基礎含義——它是為了生活而存在的。

從我記事以來的冬天,家裡幾乎天天吃火鍋,我媽是個很勤勞的人,但是到了冬天就是不想做飯,於是就用最簡單的電鍋燒開一鍋排骨湯,切點清爽的白蘿蔔或者冬瓜,掰點甜玉米,就是湯底啦。

輔菜隨機,有時候是軟糯派的芋頭有時候是提鮮派的菌菇......主菜是各種青菜丸子和細細長長的粉絲。小孩子最愛炸腐皮,但我媽就不願意多放,她覺得小孩子吃多了不好。

我媽是個喜歡吃辣的人,其實除了我爸不喜歡吃辣,家裡其他人沒意見。媽媽總會事先幫我爸燙好一份,乘出來,然後我爸心滿意足地端走,而我們心滿意足地放上辣椒。

但是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在熱戀期的情侶當中,而是一種你熟悉我我熟悉你的老夫老妻的默契。

火鍋就是這樣一種世俗煙火的東西,幾乎跟浪漫主義沒有半毛錢關係。它已經淡然在你的生活之中,想起它的時候,你只能想到天寒地凍,一口熱湯。

你很難想像奧黛麗·赫本和格裡高利·派克同遊羅馬然後一起回家吃火鍋,或者Jack和Rose在泰坦尼克的船頭溫柔纏綿然後回來吃火鍋,亦或者瑪麗蓮·夢露飾演的女房東撩完樓下色房客之後相約一起吃火鍋......

或者這樣說,你幾乎很少看到電影中的熱戀男女在火鍋面前大快朵頤。如果說電影裡的愛情是對美好的嚮往和渲染,那種浪漫總要帶著點新奇的陌生感和輕飄飄的不真實感,是詩和遠方。熱戀中的愛侶本身就自帶熱量,那時一種精神上的熱量,若有情,“飲水”都能飽。

而火鍋實在太真實了,它便宜、量足、熱乎乎,一秒把你拉回苟且的、寒冷的、需要真真實實熱量的人生裡。愛聚在一起吃火鍋的人都是熟悉你真正性情的人,你們可以和諧地調配這個鍋裡的味道,卻又讓彼此都舒服自在。

火鍋也許是情侶關係裡的一段里程碑,因為當你下定決心帶上一個人去吃火鍋的時候,你就不再滿足於只和ta活在輕飄飄的幻想裡,而是想要讓這個人分享你的真實的性情,想要和ta一起對抗大自然了。

不過,在點雞子之前,記得問問ta介不介意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