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牛根生一雙兒女要做中國版洛克菲勒基金會

曾經有一個富人不說窮人不懂的道理——財散人聚, 與此對應的, 另一個人說:

“施者應該向受者感恩, 如果沒有缺陷沒有災難, 如何能表現出來施者的作為?”

他是誰, 為什麼說出這樣一句“義薄雲天”的話?

回溯到2009年, 他創立的蒙牛接受了中糧集團原董事長甯高甯的“表白”聯姻, 三聚氰胺事件後, 在蒙牛面臨輸掉對賭而被外資並購的危機下, 他辭去內蒙古蒙牛集團董事的長職務, 轉任蒙牛乳業董事會主席。

但出乎意料, 兩年後, 他捐出了持有的蒙牛集團所有股份。 這意味著成為巨富之後, 錢還沒有裝進自己的口袋, 就放棄了。

這樣的選擇和決定, 在中國難覓第二人。 他就是前蒙牛集團董事會主席牛根生。

打個哆嗦, 欲“積德行善”

牛根生的第一次創業始於1999年, 那年他41歲。 在此之前, 正在伊利副總裁任上的牛根生突然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

一切從頭開始,

他花了8年時間, 將蒙牛打造為全球液態奶和中國乳業的雙料冠軍。

火箭般的發展奇跡, 讓其他乳業望塵莫及。

天有不測風雲, 乳業三聚氰胺事件的突然爆發, 讓牛根生這個大眾心中的商業偶像迅速被拉下神壇。

事件發生後, 一些企業家朋友紛紛詢問牛根生真實情況, 由於電話中說不清道不明, 以及為了向更多朋友說明白, 牛根生口述, 助理筆錄, 整理出一份關於三聚氰胺事件的前因後果, 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朋友, 以示通報。

此間, 不堪回首的往事, 不斷在牛根生腦海裡重播。

從“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的伊利離職到沒有奶源、沒有廠房、沒有市場的創業初期, 再到天下英雄歸心, 無怨無悔跟他從零打江山, 牛根生幡然悔悟:職場不相信眼淚!

2008年之後, 牛根生不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 不再表達自己的心路歷程, 即便是他現在主要心血所傾注的慈善, 他也堅持只做不說。

“我希望先做10年、20年, 再來說。 ”不過, 慈善界多位大佬級人物在考察了老牛基金會之後, 建議牛根生接受記者的採訪, 其原因是他對中國慈善事業的開創和引領價值。

捐出股份:歐美模式, 中國玩法

2010年12月28日, 牛根生捐出持有的中國蒙牛股份68781022股, 占中國蒙牛股份的3.96%。

因為無法直接捐贈到境內的老牛基金會, 所以交由協力廠商信託機構負責管理。

2011年7月13日, 這部分股票轉讓中糧, 獲得現金金額為17.36億元港幣。

在這之前, 牛根生捐出了持有蒙牛集團的所有股份。

由於《公司法》規定公司董事每年轉讓股份數量不得超過25%, 所以牛根生的捐贈是逐年辦理法律手續。

2006年1月2日, 捐出蒙牛集團股份5348590股;2008年12月16日, 捐出蒙牛集團股份16045770股;2010年5月28日, 捐出蒙牛集團股份39573888股。

早在2002年考慮蒙牛上市時, 牛根生就開始規劃公司上市後所獲巨額財富如何支配和使用。

2003年, 在北京天倫王朝飯店, 牛根生、雷永勝、蒙牛集團黨委書記盧俊和律師楊育紅四個人碰面, 以非正式的形式第一次探討了成立慈善機構的可行性。

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 《福布斯》給出牛根生當年的身價為1.35億美元。 就在這一年, 牛根生在內蒙古成立“內蒙古老牛公益事業發展促進會”, 這是一個社團組織。

同年, 《基金會管理條例》出臺。

不過牛根生開始操作成立基金會時, 該條例尚未出臺, 經過諮詢有關部門及律師等意見, 先成立了公益事業發展促進會, 在下面設立“老牛專項基金”來做慈善。

2005年, 牛根生對外宣佈捐出個人持有的所有蒙牛股份, 捐贈到老牛基金會。

“這是我對自己人生的一個規劃。 ”牛根生說。 在他的規劃中, 前半生做商業,是通過度己來度人;半生做慈善,是通過度人來度己。

再細化,他給自己設立了一個人生三段論:0—20歲,學習階段;0—50歲,創業階段;50歲至老,貢獻階段。在這樣的規劃中,50歲,即2008年,他要開始實現從企業家到慈善家的轉型。

如何做千年基金會,公益資產如何持續增值?這是每一位企業家應該考慮的問題,牛根生也不例外。

牛根生通過考察洛克菲勒基金會、斯坦福基金會、耶魯基金會、克林頓基金會等近二十家個人和家族基金會,最後採取了“理事會領導下的秘書長負責制”,即法人由秘書長擔任,自己僅擔任榮譽會長,提供建議和指導。

那麼,這種機制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 通過約定好的機制,理清家族與基金會之間的權責利,避免矛盾、特權和腐敗;

第二, 雖然牛根生把財產捐贈出來成立了基金會,財產的所有權不再屬於牛氏家族而屬於全社會,但是,作為基金會的治理者,仍然有權干涉基金會專案的運作;

第三, 牛根生個人品牌與基金會息息相關,通過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獲取更多資源的整合利用。

然而,該機制能否真正起到作用,還取決於兩方面:

一方面,該家族開明、睿智、陽光、易溝通,如果相反,那麼很多工作因缺乏配合力,都是空談;

另一方面,秘書長一方,需要把握全域,兼顧和平衡家族、基金會以及社會三方的權益。

牛根生家族二代:做中國版的洛克菲勒基金會

根據中歐家族傳承研究中心發佈的《治財有道——中國民營家族財富管理白皮書》的調研顯示,只有37.7%的財富擁有者對慈善活動感興趣,以家族名義的慈善僅占到3.7%。

此外,目前中國企業家的慈善方式仍然十分單一,捐款的流向中對於教育領域的投入占比接近一半。

但其實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建希望小學,甚至出現許多的爛尾工程,其背後的許多軟性體系才是真正缺乏的。

老牛基金會創立十年有餘,牛根生的一雙兒女牛奔和牛瓊,決定以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為樣板,在中國成立一家第二代基金會。

2015年3月,北京老牛兄妹工藝基金會正式註冊成立。

“菲勒訪問學人計畫”舉行儀式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總裁斯蒂芬·海因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家族基金會正在逐漸興起,而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極其創立的老牛基金會是我最先接觸到的中國公益事業領導者”。

與之對應的是老牛兄妹基金會的成立,讓牛氏家族再次超前。

這一次牛奔、牛瓊成為第二代慈善的先行者。作為新生代,他們不可避免地多了些“創新”的責任。

老牛兄妹基金會主要致力於兩大項目上,一是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合作的中國兒童電影工藝基金專案,該基金將為貧困地區兒童免費放映電影,以此陪伴貧困兒童成長;另一個專案是洛克菲勒訪問學人計畫,這一計畫每年將挑選中國傑出的青年公益人赴美深造。

從目前國際家族慈善基金會的運作模式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資助型,即以進行慈善項目資助為主,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一種是運作型,進行慈善項目的運作。而老牛兄妹基金會恰好將兩種模式進行的完美的融合,對於家族基金會也有值得學習與借鑒的地方——

1.借力發力。家族慈善資金的來源是動用個人財富、依靠家族生意、家族成員共同自主,還是籌集資金,這是首要問題。

而家族基金會的優勢,便體現在能夠持續提供慈善資源,使開展的公益慈善事業更有廣度和深度。

很顯然,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合理利用了父輩牛根生的資源,同樣採取了“秘書長”機制,將家族慈善不斷延伸和壯大。

2.善於取經。傳統的慈善組織發展帶有明顯的人治特點,連政府機構的設置和運作尚且如此,相對柔弱的慈善組織更為堪憂。

而牛氏家族基金會,不管是牛根生還是牛氏子女,其家族成員並未加入理事會,而是學習其他家族基金會的經驗和模式。相比之下,充分發揮個人價值觀。

3.傳承創新。家族基金會也需要與時俱進,第一代富人在進行財富傳承的同時,往往面臨著從傳統的“老經濟”行業轉移到“新經濟”行業的挑戰。

牛氏兄妹推出赴美學習計畫旨在培養新生代,與家族基金會成長達成“戰略性、創新性、長遠性、引領性、專業性、多贏性”六項“戰略慈善”指標。

前半生做商業,是通過度己來度人;半生做慈善,是通過度人來度己。

再細化,他給自己設立了一個人生三段論:0—20歲,學習階段;0—50歲,創業階段;50歲至老,貢獻階段。在這樣的規劃中,50歲,即2008年,他要開始實現從企業家到慈善家的轉型。

如何做千年基金會,公益資產如何持續增值?這是每一位企業家應該考慮的問題,牛根生也不例外。

牛根生通過考察洛克菲勒基金會、斯坦福基金會、耶魯基金會、克林頓基金會等近二十家個人和家族基金會,最後採取了“理事會領導下的秘書長負責制”,即法人由秘書長擔任,自己僅擔任榮譽會長,提供建議和指導。

那麼,這種機制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 通過約定好的機制,理清家族與基金會之間的權責利,避免矛盾、特權和腐敗;

第二, 雖然牛根生把財產捐贈出來成立了基金會,財產的所有權不再屬於牛氏家族而屬於全社會,但是,作為基金會的治理者,仍然有權干涉基金會專案的運作;

第三, 牛根生個人品牌與基金會息息相關,通過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獲取更多資源的整合利用。

然而,該機制能否真正起到作用,還取決於兩方面:

一方面,該家族開明、睿智、陽光、易溝通,如果相反,那麼很多工作因缺乏配合力,都是空談;

另一方面,秘書長一方,需要把握全域,兼顧和平衡家族、基金會以及社會三方的權益。

牛根生家族二代:做中國版的洛克菲勒基金會

根據中歐家族傳承研究中心發佈的《治財有道——中國民營家族財富管理白皮書》的調研顯示,只有37.7%的財富擁有者對慈善活動感興趣,以家族名義的慈善僅占到3.7%。

此外,目前中國企業家的慈善方式仍然十分單一,捐款的流向中對於教育領域的投入占比接近一半。

但其實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建希望小學,甚至出現許多的爛尾工程,其背後的許多軟性體系才是真正缺乏的。

老牛基金會創立十年有餘,牛根生的一雙兒女牛奔和牛瓊,決定以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為樣板,在中國成立一家第二代基金會。

2015年3月,北京老牛兄妹工藝基金會正式註冊成立。

“菲勒訪問學人計畫”舉行儀式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總裁斯蒂芬·海因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家族基金會正在逐漸興起,而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極其創立的老牛基金會是我最先接觸到的中國公益事業領導者”。

與之對應的是老牛兄妹基金會的成立,讓牛氏家族再次超前。

這一次牛奔、牛瓊成為第二代慈善的先行者。作為新生代,他們不可避免地多了些“創新”的責任。

老牛兄妹基金會主要致力於兩大項目上,一是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合作的中國兒童電影工藝基金專案,該基金將為貧困地區兒童免費放映電影,以此陪伴貧困兒童成長;另一個專案是洛克菲勒訪問學人計畫,這一計畫每年將挑選中國傑出的青年公益人赴美深造。

從目前國際家族慈善基金會的運作模式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資助型,即以進行慈善項目資助為主,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一種是運作型,進行慈善項目的運作。而老牛兄妹基金會恰好將兩種模式進行的完美的融合,對於家族基金會也有值得學習與借鑒的地方——

1.借力發力。家族慈善資金的來源是動用個人財富、依靠家族生意、家族成員共同自主,還是籌集資金,這是首要問題。

而家族基金會的優勢,便體現在能夠持續提供慈善資源,使開展的公益慈善事業更有廣度和深度。

很顯然,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合理利用了父輩牛根生的資源,同樣採取了“秘書長”機制,將家族慈善不斷延伸和壯大。

2.善於取經。傳統的慈善組織發展帶有明顯的人治特點,連政府機構的設置和運作尚且如此,相對柔弱的慈善組織更為堪憂。

而牛氏家族基金會,不管是牛根生還是牛氏子女,其家族成員並未加入理事會,而是學習其他家族基金會的經驗和模式。相比之下,充分發揮個人價值觀。

3.傳承創新。家族基金會也需要與時俱進,第一代富人在進行財富傳承的同時,往往面臨著從傳統的“老經濟”行業轉移到“新經濟”行業的挑戰。

牛氏兄妹推出赴美學習計畫旨在培養新生代,與家族基金會成長達成“戰略性、創新性、長遠性、引領性、專業性、多贏性”六項“戰略慈善”指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