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粵商崛起靠的是什麼

新粵商崛起靠的是什麼

白 明

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伴隨著以珠三角為引領的經濟發展, 也湧現出越來越多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與歷史上以廣府幫、潮州幫、客家幫、海陸豐幫等幫系為代表的傳統粵商相同, 改革開放後湧現出的一大批新粵商同樣具有開拓精神、刻苦精神, 不同的是, 新粵商的視野與思路更為開闊, 對國內外現代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接受能力也更為超前。 如果說傳統的老粵商們善於捕捉市場商機的話, 那麼, 在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時代, 新粵商更善於在國內外市場創造商機。

從新粵商的成長環境來看, 在廣東特別是在珠三角, 企業家之所以“紮堆”, 不是偶然的。 那麼, 新粵商崛起究竟靠的是什麼?

首先, 新粵商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個“闖”字。 作為華為的掌門人, 任正非在30年前以2萬元起家, 創辦了華為公司。 一路走來華為不容易, 任正非更不容易。 用陳毅元帥《梅嶺三章》中的詩句來形容, 正是“創業艱難百戰多”。 不過, 即使日子再艱難, 他都保證按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經費。 如今, 華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企業, 在美國《財富》雜誌公佈的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上, 華為居第83位。

其次, 新粵商的崛起往往也離不開一個“狠”字。 20年前, 國內空調市場正處於“諸侯混戰”時期,

時任格力銷售經理的董明珠表現出“狠”的一面, 寧可讓出市場也不降價。 董明珠帶領23名行銷業務員奮力迎戰國內一些廠家成百上千人的行銷隊伍。 後來, 格力空調連續多年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首位。 在2015年《福布斯》亞洲商界權勢女性50人榜單上, 董明珠位於第4位。 至少在新粵商的“朋友圈”中, 董明珠也可以自信地哼著“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小調。

再次, 新粵商的崛起也時常靠一個“新”字。 近些年來, 隨著節能環保意識的提升, 社會上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而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汽車企業也順勢而上。 作為比亞迪的老闆, 王傳福先是從新能源電池入手, 後又涉足新能源汽車, 始終在拓展新的領域。

2008年, 巴菲特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 實際上, 王傳福所幹的事情, 恰恰是國家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最需要幹的事情。 看來, 巴菲特沒有看錯比亞迪, 更沒有看錯王傳福。

此外, 新粵商的崛起還常常伴隨著一個“變”字。 眾所周知, 王石領導的萬科也經歷過多次轉型。 一開始, 萬科做的生意不少, 帶來“第一桶金”的生意恐怕是經營VCD。 不過, 萬科並沒有僅僅抱在VCD這棵樹上, 而是在上世紀90年代及時轉戰房地產領域。 表面上看, 當初王石涉足房地產的這個“寶”押對了, 而實際上萬科並不是盲目“押寶”, 萬科的“變”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不光要窮則思變, 在生意場上更要隨機應變。

新粵商這個概念並不是僅僅指以上提到的幾位企業家,

而是一大批人, 像騰訊的馬化騰、美的的何享健、TCL的李東生等。 論名氣, 有些是企業和老闆同樣出名, 也有些是企業比老闆出名, 但無論如何, 他們都是成功的新粵商。

值得注意的是, 在這些成功的新粵商中, 絕大多數人並不是在廣東省“土生”的, 像任正非是重慶人、董明珠是南京人、王傳福和王石則都安徽人, 但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又離不開在廣東這片熱土上“土長”。 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 廣東是前沿, 改革開放初期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四大經濟特區有三個在廣東, 在享受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紅利方面, 廣東也可謂“捷足先登”, 這就是“天時”。 與此同時, 珠三角毗鄰港澳地區, 不僅開放意識強, 而且在對外開放方面是“近水樓臺”,

這就是“地利”。 那麼, “人和”呢?固然, 廣東是全國著名僑鄉, 人們對外部世界變化比較能夠適應, 但這只是“人和”的一個方面, 而敞開胸懷, 讓任正非、董明珠、王傳福和王石等一大批“外來戶”在這片熱土上建功立業, 或許這也是一種“人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