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為何吃不到番茄炒蛋 你知道嗎

很多食物在現在的電視劇、小說中都在玩“穿越”, 那麼在不同朝代古人的餐桌上, 究竟應該有哪些食物呢?

下面我們就來乘坐科技日報的時光機器, 穿越歷史長河, 走進古人的廚房看一看吧。

資料圖

現在作物種類豐富, 除了常常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食物, 各種稀奇古怪的食品也讓人應接不暇。 可以說, 沒有吃不到, 只有想不到的。 這種豐富程度也常常延伸到古裝影視劇中。 電視劇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面, 不管劇中人物身處唐宋元明清哪個朝代, 主角們都統統面對滿桌滿盤的各色菜肴, 看的觀眾口水直流, 不禁感歎, 古人的伙食還真不錯。 但事實上統一六國、呼風喚雨的秦始皇卻連一頓番茄炒蛋都吃不到。

主食篇

米飯原始社會就有麵食東漢才出現

資料圖

中國野生稻被馴化成為栽培稻由來已久。 中國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水稻遺存有多處,

經碳14等測定, 其中, 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中的水稻遺存已有1萬年以上歷史, 浙江浦江上山遺址中的水稻遺存已有9000年以上歷史, 而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現的稻穀遺存數量驚人, 更加豐富, 距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

資料圖:出土的各種食物

顯然, 與水稻的馴化和栽培同步, 大米食用的歷史非常悠久, 又由於不僅可以蒸、煮做成米飯、米粥, 還可以釀酒、制粉、做成各類糕點, 日漸成為中國特別是南方地區日常飲食中的主角之一。

水稻是土生土長的, 但是另一大主食作物小麥卻是“外來戶”。 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研究院何紅中副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遠在夏代之前, 小麥才通過“歐亞大草原”或“前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而且在小麥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還不能吃上饅頭、麵條, 因為麵食的出現與小麥生產、加工工藝發展有關。

資料圖:餃子

轉磨最遲至東漢晚期逐漸在黃河流域普及, 篩粉工具的出現及其與轉磨的配合使用, 也使東漢時期的麵粉加工技術有了明顯進步。 因此東漢時期已經有了中國麥粉麵條的雛形, 當時統稱為餅, 因麵條要在“湯”中煮熟, 所以又叫湯餅。 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 是一種一尺一斷, 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

到了宋元之際, 飲食市場上的麵條品種達10種之多, 有插肉面、鹽煎面、桐皮熟燴面等, 甚至還出現了最早的“掛麵”。 及至明清, 麵條的品種更為繁多、五花八門, 出現了抻麵、拉麵、刀削麵、五香面、八珍面、擔擔麵、伊府面、炸醬麵、熱乾麵……是現代眾多麵條的基礎。

資料圖:麵條

除了麵條之外,東漢人民也能吃上饅頭,因為這個時候發酵技術已經普遍運用於麵食製作當中。何紅中表示,最初的饅頭雖然外形也是光滑呈半球形隆起且由發酵麵團製作,但與今天的饅頭不同的是,它可能是有餡的。大概在明清時期,才出現了實心饅頭,成為今天北方主食饅頭的直接來源。

資料圖:麵條

除了麵條之外,東漢人民也能吃上饅頭,因為這個時候發酵技術已經普遍運用於麵食製作當中。何紅中表示,最初的饅頭雖然外形也是光滑呈半球形隆起且由發酵麵團製作,但與今天的饅頭不同的是,它可能是有餡的。大概在明清時期,才出現了實心饅頭,成為今天北方主食饅頭的直接來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