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易筋經》與中國文化傳承之謎

《易筋經》究竟是少林武功的絕學, 還是無聊文人的杜撰?那些神奇的中國功夫, 究竟是傳說, 還是信史?撲朔迷離、難以考證的《易筋經》, 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個縮影, 在真偽難辨的版本和泥沙俱下的亂象中, 隱藏著中華文明五千年延綿不絕的秘密。

神異傳說

相傳, 梁武帝時期, 菩提達摩西來傳法, 後在少林寺遺下兩部經書——《易筋經》《洗髓經》, 前者為外煉之法, 後者為內修之典。 持此二經修煉, 可使人脫胎換骨。 《易筋經》經文中言, 習練此經, 可“從骨中生出神力”, “指可貫牛腹, 側其掌可斷牛頭”, 而這些還都是微末小技,

功深至純者, 甚至能如達摩祖師一樣, “一葦渡江”, 擁有不可思議的諸般神通。

【一葦渡江】

傳說, 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後, 與南朝的梁武帝相談不洽, 因此離開南朝, 準備到長江對岸北朝去。 在江邊, 他找不到船, 於是在岸邊折下一根蘆葦扔到江水中, 然後踏上蘆葦, 飄飄然地過了長江。

這種超人的能力, 在佛教徒和道教徒那裡, 名叫“神通”;在科學家那裡, 稱為“人體特異功能”;在武俠小說裡, 名叫“輕功”, 小說情節裡渲染的“登萍渡水”之類的功夫, 即由“一葦渡江”的傳說演變而來。

此二經在少林寺秘傳千年, 後衍生出“少林七十二般絕技”等諸多武功絕學, 成為少林武功之源, 也奠定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基礎。 清代道光年間, 民間武俠公案小說開始提到少林寺的《易筋經》, 在民間傳說和武俠小說的雙重渲染下, 易筋、洗髓二經廣為人知。 而《易筋經》的名氣似乎更大。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 武功平庸的遊坦之, 因無意中修煉《易筋經》, 不僅解掉了體內的冰蠶奇毒, 而且還成為了一等一的武功高手;而體內多股真氣亂竄、令眾多名醫束手無策、幾乎無藥可救的令狐沖, 因少林方丈傳授《易筋經》不藥而愈, 而且武功也更上一層樓……武俠小說情節誇張, 不足為信, 但習練《易筋經》可以養生祛病, 甚至練成驚人的武功絕技, 也並非空穴來風。

少林武僧釋延王1995年被醫院診斷為胰腺癌晚期,

但經過習練易筋、洗髓二經, 半年後竟意外康復;少林俗家弟子金加州習練《易筋經》, 創下50秒頭斷40塊鋼板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至今無人打破……這些都是被媒體報導過無數次的事實。

在北京少林都市禪堂, 記者還親眼目睹,

一位企業家對禪堂負責人田健弘千恩萬謝, 言道:“我的肩周炎、神經衰弱, 練《易筋經》才一個月就全練好了;糖尿病症狀也減輕了。 ”

《易筋經》的神奇功效, 西醫和科學都無法解釋, 但傳統中醫理論和修煉家卻能說得頭頭是道。 “易者, 變化陰陽也;筋者, 人身之經絡也。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曾言, 易筋經可以改變人的經絡, 使經脈強壯, 柔韌, 靈動活潑。 據少林俗家弟子田健弘介紹, 少林寺的《易筋經》只有12勢, 即12套簡單的動作, 但每一套動作均按照人體經絡的運行規律而精心設計, 只要練習純熟, 周身自然會氣通脈順, 而改變人的體質, 達到健身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是不是真的,認認真真練了以後,自然知道。”他說。

真偽迷霧

與很多武功門派的“獨門秘笈”一樣,流傳千年的《易筋經》撲朔迷離,頗有一點說不清、道不明。

在北宋名將岳飛審閱刻板刊印的衙藏版古《易筋經》上,內功和外功各有12勢;清代潘蔚整理的《易筋經十二勢》也是12勢,但與宋版古本多有不同。如今,世上流傳有大約60多種版本的《易筋經》,都是12勢,名稱也大致相同,但動作和修煉方法均有差別。但所有傳授者都宣稱,自己所傳才是正宗,不論他們自己是源出少林的武功流派,還是少林寺的正傳弟子。

“每個傳人對《易筋經》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和理解。”田健弘說,“所以,表現在動作上,就派生出了很多與原勢不同的新架子。我教的是原汁原味不改動的古傳架子,沒改過。”

姿勢和動作上的差異還比較好解釋,但《易筋經》所碰到的最大問題是:它究竟是不是菩提達摩傳下來的武功?甚至是不是佛教所傳的真功夫?據已故武術史學專家顧留馨的考證,《易筋經》更有可能是明末天臺紫凝道人所創,此後才在佛教徒中傳承和傳播。

一位元修道多年的隱士告訴記者:

“中國傳統文化,有顯傳,有隱傳。”隱士說,“顯傳就是廣收門徒,很多人都知道;隱傳就是所謂的“三口六耳不傳”,除了師徒二人,不可能讓第三個人知道,有的甚至嚴格到連一隻貓、一條狗都不能在場。隱傳,等於在泥土裡留下文化的種子。別人不知道,就不可能消滅這種文化。這樣一來,它就永遠不可能失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中國文化之所以五千年延綿不絕的秘密!”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破四舊”,對傳統文化斬草除根;但1980年代,改革春風一吹,易經、風水、奇門遁甲、武術氣功等,有如雨後春筍,紛紛重現,原因就在於這種看似保守的“隱傳”。這種文化傳承的特殊性,即對文化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也使文化很難證明自己的歷史。

對此,修行人的解釋是:

“文化不是為了歷史考據而存在,而是為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生命探索而存在。”

孔子“述而不作”,主張“訥於言而敏於行”,傳承了這種傳統文化精神的大師們,對祖傳武功秘笈的態度也是如此,或者只練不說,或者即便不得已說了,也會做出一副“心誠則靈”的神秘表情。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大師們“以不辯為解脫”,巧言令色的騙子正好橫行江湖,難怪假文化會大行其道!

正傳門人

60多種版本的《易筋經》流傳於世,同時,還不斷有各種“藏本”“孤本”“絕本”出現和被發現,它們或可以訂購和下載,或空有其名,而不見其實,絕技傳人空口白牙地說自己傳有秘笈,卻又秘不示人……而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絕大多數《易筋經》版本的練習者中,似乎都有大量成功治癒疾病或者練出武術真功夫的真實案例。那麼,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正的真傳秘笈?

【洞門立雪】

傳說,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後的石洞面壁修行,僧人神光想拜他為師,但達摩不許。神光為了拜師,在洞口站立了一夜,當時天降大雪,沒到他的膝蓋,他也一動不動。第二天,達摩出洞,說:“若要我收你為徒,除非天降紅雪。”於是,神光以戒刀砍斷左臂,以鮮血柒紅了白雪。於是,達摩收神光為徒,改法名為“慧可”。

達摩把《易筋經》和《洗髓經》傳給慧可,在史籍上並無記載,但在野史傳說中,達摩把《洗髓經》傳給了慧可,而把《易筋經》留存于少林寺。還有一種說法是:此二經,達摩生前並未向任何人傳授,而是後人在他的墳墓中的一個鐵箱裡找到的,並且還是梵文著作。

“都是真的,都能練,都能治病。”田健弘一笑,轉而變得表情嚴肅,“真傳秘笈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到的嗎?當年,慧可大師‘洞門立雪’,揮刀斷臂,達摩祖師才答應收他為弟子,但到了那時都還沒傳他《易筋經》和《洗髓經》呢!”

若干年前,曾有媒體報導:一僧人在圖書館翻閱“武林秘笈”。有記者問,按照這些“武功秘笈”修煉,是否能夠練出高深的武功?僧人笑曰:“強身健體有餘,高深武功不能。”

曾任美國好萊塢電影《殺死比爾》《駭客帝國》武術指導的陳虎,是中國秘傳武功門派“天門”的嫡系傳人,也是繼李小龍之後第二位榮獲全美空手道大賽冠軍的中國人。在新浪網的專訪中,他曾直言,諸如《易筋經》之類的武功秘笈確實存在,但奧義太深,沒有高深武功修養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看得懂。

“真東西不會寫在紙上,也不可能寫在紙上。”那位修道多年的修行人笑說。

《易筋經》裡的字,人人認得,但具體修煉的奧妙,則隱藏在文字的背後,而且很多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是實踐性的,要“理知”,更要“體知”,非“知行合一”不能領略其魅力。如今,流傳於世並且可以傳授於人的《易筋經》版本,能教人習練的內容,多數還僅僅是真傳秘笈中的一小部分。在經傳人改動之後,這些部分更適宜於現代人的體質特徵,從而讓傳統文化更好地服務於大眾,也容易為現代人所接受。另外,這種隱瞞和改動還有一個更為穩秘的目的。

修行人說:

“從前的老師,往往會先教你一個簡單的法門,等你練出來了,再教一個新的。這種做法有幾個好處:一是考驗你的毅力和決心,能夠持之以恆的人,才擔當得起傳承的重任;二是要看看你的心性和修養,學了點東西就恃技傷人,自鳴得意,目無尊長,這樣的人,絕不是可傳之人;第三,老師還要看一看,你多久時間能練出來,是不是這塊料,是不是天才。”

通過傳授部分內容或初級功法,甚至傳授一些自創的“偽秘笈”,老師會發現一些有潛力的弟子,然後,再相機授以真傳秘笈。這是一種傳承文化的策略,但也會演變成一種江湖騙子誆人攬錢的高明手段。怎麼辦?

“很簡單。”修行人說,“教你兩個方法鑒別。第一,看老師自己修煉的境界怎麼樣?有沒有真功夫?有沒有真道德?第二,看老師要不要錢,要多少錢,或者想從你那裡得到些什麼東西?記住:真正身懷絕技的傳統文化傳承者,絕不會為私利而傳法!當然,我們也要積極努力地建立健全文化傳承的各種社會機制,但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在“焚書坑儒”的年代,書籍藏在牆的夾縫中,以及讀書人的腦子裡;在物欲橫流、資訊爆炸的年代,傳統文化自我“造假”,把真傳藏在社會傳播的迷霧中。就這樣,中國傳統文化的薪火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世相中得到了保存。這也就是佛道兩家所說的“假亂真藏”。

那麼,這麼優秀的文化,為什麼要深藏不露,而不在大眾中普及呢?

“愛因斯坦很後悔他公開了原子能的秘密,本來造福人類的科學成果,最後變成了殺人的工具。”修行人意味深長地說,“千萬別忘了,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遊坦之,在練成了真正的《易筋經》後,變成了一個被人利用的魔頭!”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高深的精英文化,既有造福於民的責任,更有探索生命與宇宙的使命。雖然所有人都會成為這種文化的受益者,但在芸芸眾生中,唯有那些不甘平庸、堅忍弘毅、有道有德的精英、天才和幸運兒,才會有資格成為真正的繼承者。

“是不是真的,認認真真練了以後,自然知道。”他說。

真偽迷霧

與很多武功門派的“獨門秘笈”一樣,流傳千年的《易筋經》撲朔迷離,頗有一點說不清、道不明。

在北宋名將岳飛審閱刻板刊印的衙藏版古《易筋經》上,內功和外功各有12勢;清代潘蔚整理的《易筋經十二勢》也是12勢,但與宋版古本多有不同。如今,世上流傳有大約60多種版本的《易筋經》,都是12勢,名稱也大致相同,但動作和修煉方法均有差別。但所有傳授者都宣稱,自己所傳才是正宗,不論他們自己是源出少林的武功流派,還是少林寺的正傳弟子。

“每個傳人對《易筋經》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和理解。”田健弘說,“所以,表現在動作上,就派生出了很多與原勢不同的新架子。我教的是原汁原味不改動的古傳架子,沒改過。”

姿勢和動作上的差異還比較好解釋,但《易筋經》所碰到的最大問題是:它究竟是不是菩提達摩傳下來的武功?甚至是不是佛教所傳的真功夫?據已故武術史學專家顧留馨的考證,《易筋經》更有可能是明末天臺紫凝道人所創,此後才在佛教徒中傳承和傳播。

一位元修道多年的隱士告訴記者:

“中國傳統文化,有顯傳,有隱傳。”隱士說,“顯傳就是廣收門徒,很多人都知道;隱傳就是所謂的“三口六耳不傳”,除了師徒二人,不可能讓第三個人知道,有的甚至嚴格到連一隻貓、一條狗都不能在場。隱傳,等於在泥土裡留下文化的種子。別人不知道,就不可能消滅這種文化。這樣一來,它就永遠不可能失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中國文化之所以五千年延綿不絕的秘密!”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破四舊”,對傳統文化斬草除根;但1980年代,改革春風一吹,易經、風水、奇門遁甲、武術氣功等,有如雨後春筍,紛紛重現,原因就在於這種看似保守的“隱傳”。這種文化傳承的特殊性,即對文化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也使文化很難證明自己的歷史。

對此,修行人的解釋是:

“文化不是為了歷史考據而存在,而是為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生命探索而存在。”

孔子“述而不作”,主張“訥於言而敏於行”,傳承了這種傳統文化精神的大師們,對祖傳武功秘笈的態度也是如此,或者只練不說,或者即便不得已說了,也會做出一副“心誠則靈”的神秘表情。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大師們“以不辯為解脫”,巧言令色的騙子正好橫行江湖,難怪假文化會大行其道!

正傳門人

60多種版本的《易筋經》流傳於世,同時,還不斷有各種“藏本”“孤本”“絕本”出現和被發現,它們或可以訂購和下載,或空有其名,而不見其實,絕技傳人空口白牙地說自己傳有秘笈,卻又秘不示人……而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絕大多數《易筋經》版本的練習者中,似乎都有大量成功治癒疾病或者練出武術真功夫的真實案例。那麼,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正的真傳秘笈?

【洞門立雪】

傳說,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後的石洞面壁修行,僧人神光想拜他為師,但達摩不許。神光為了拜師,在洞口站立了一夜,當時天降大雪,沒到他的膝蓋,他也一動不動。第二天,達摩出洞,說:“若要我收你為徒,除非天降紅雪。”於是,神光以戒刀砍斷左臂,以鮮血柒紅了白雪。於是,達摩收神光為徒,改法名為“慧可”。

達摩把《易筋經》和《洗髓經》傳給慧可,在史籍上並無記載,但在野史傳說中,達摩把《洗髓經》傳給了慧可,而把《易筋經》留存于少林寺。還有一種說法是:此二經,達摩生前並未向任何人傳授,而是後人在他的墳墓中的一個鐵箱裡找到的,並且還是梵文著作。

“都是真的,都能練,都能治病。”田健弘一笑,轉而變得表情嚴肅,“真傳秘笈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到的嗎?當年,慧可大師‘洞門立雪’,揮刀斷臂,達摩祖師才答應收他為弟子,但到了那時都還沒傳他《易筋經》和《洗髓經》呢!”

若干年前,曾有媒體報導:一僧人在圖書館翻閱“武林秘笈”。有記者問,按照這些“武功秘笈”修煉,是否能夠練出高深的武功?僧人笑曰:“強身健體有餘,高深武功不能。”

曾任美國好萊塢電影《殺死比爾》《駭客帝國》武術指導的陳虎,是中國秘傳武功門派“天門”的嫡系傳人,也是繼李小龍之後第二位榮獲全美空手道大賽冠軍的中國人。在新浪網的專訪中,他曾直言,諸如《易筋經》之類的武功秘笈確實存在,但奧義太深,沒有高深武功修養的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看得懂。

“真東西不會寫在紙上,也不可能寫在紙上。”那位修道多年的修行人笑說。

《易筋經》裡的字,人人認得,但具體修煉的奧妙,則隱藏在文字的背後,而且很多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是實踐性的,要“理知”,更要“體知”,非“知行合一”不能領略其魅力。如今,流傳於世並且可以傳授於人的《易筋經》版本,能教人習練的內容,多數還僅僅是真傳秘笈中的一小部分。在經傳人改動之後,這些部分更適宜於現代人的體質特徵,從而讓傳統文化更好地服務於大眾,也容易為現代人所接受。另外,這種隱瞞和改動還有一個更為穩秘的目的。

修行人說:

“從前的老師,往往會先教你一個簡單的法門,等你練出來了,再教一個新的。這種做法有幾個好處:一是考驗你的毅力和決心,能夠持之以恆的人,才擔當得起傳承的重任;二是要看看你的心性和修養,學了點東西就恃技傷人,自鳴得意,目無尊長,這樣的人,絕不是可傳之人;第三,老師還要看一看,你多久時間能練出來,是不是這塊料,是不是天才。”

通過傳授部分內容或初級功法,甚至傳授一些自創的“偽秘笈”,老師會發現一些有潛力的弟子,然後,再相機授以真傳秘笈。這是一種傳承文化的策略,但也會演變成一種江湖騙子誆人攬錢的高明手段。怎麼辦?

“很簡單。”修行人說,“教你兩個方法鑒別。第一,看老師自己修煉的境界怎麼樣?有沒有真功夫?有沒有真道德?第二,看老師要不要錢,要多少錢,或者想從你那裡得到些什麼東西?記住:真正身懷絕技的傳統文化傳承者,絕不會為私利而傳法!當然,我們也要積極努力地建立健全文化傳承的各種社會機制,但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在“焚書坑儒”的年代,書籍藏在牆的夾縫中,以及讀書人的腦子裡;在物欲橫流、資訊爆炸的年代,傳統文化自我“造假”,把真傳藏在社會傳播的迷霧中。就這樣,中國傳統文化的薪火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世相中得到了保存。這也就是佛道兩家所說的“假亂真藏”。

那麼,這麼優秀的文化,為什麼要深藏不露,而不在大眾中普及呢?

“愛因斯坦很後悔他公開了原子能的秘密,本來造福人類的科學成果,最後變成了殺人的工具。”修行人意味深長地說,“千萬別忘了,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遊坦之,在練成了真正的《易筋經》後,變成了一個被人利用的魔頭!”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高深的精英文化,既有造福於民的責任,更有探索生命與宇宙的使命。雖然所有人都會成為這種文化的受益者,但在芸芸眾生中,唯有那些不甘平庸、堅忍弘毅、有道有德的精英、天才和幸運兒,才會有資格成為真正的繼承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