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零售之殤(下)|虧損擴大40倍,百年老店的沒落

屹立于天津核心商業區88年不倒的天津勸業場, 正面臨著大廈傾頹的危機。 儘管津勸業為求躲此一劫, 動作頻頻力竭轉型, 但實際上,

從津勸業去年年報中就可發現其頹勢。

津勸業2016年年報顯示, 去年津勸業實現年營業收入2.72億元, 同比減少50.50%;淨利潤虧損約9876.79萬元, 同比虧損高達2038.54%。 這已經是該企業第三年出現營業收入下跌了, 雖然津勸業同時也在不斷拋售參股公司的股權, 試圖剝離不良資產挽回頹勢, 但卻徒勞無功。 這家在風雨中堅挺幾十年的天津老牌百貨, 正在苦苦支撐舉步維艱, 然而經營狀況頹勢不斷, 讓人一度懷疑其即將倒在百年誕辰的前夜。

老牌老店的磨難

始建於1928年的天津勸業場, 至今已有88年的歷史, 其不僅是天津商業的標誌性代表, 甚至可以說, 天津現代商業繁華的格局亦發源於此。 自1992年由國有企業改制為股份制企業, 並憑藉這改革內部機制, 強化經營管理後, 津勸業這個老字型大小的國有企業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潮中, 一躍發展成為具有全新機制和現代經營特色的大型企業集團。

津勸業位於天津商業核心的濱江道商圈中, 一直以興盛的傳統百貨業聞名, 經營商品品種達3萬種,

商品管道遍及全國, 素以小商品齊全著稱。 其不僅曾是天津最大的一家商場, 也一個集商業、娛樂業於一體的大商貿區。 儘管近年來業務不斷式微, 但到目前為止, 津勸業仍是天津三大零售百貨商場之一, 也是天津著名十大商場之一。

公司曾被連續評為2001年、2002年天津商業流通企業20強之首, 為發展天津商業經濟做出了貢獻;在2003年總銷售實現21.55億元, 利潤753萬元;2005年榮獲天津企業100強稱號;2006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發的“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

然而, 曾經無比耀眼的光輝歲月, 在今日竟全部淪為衰敗的陪襯。 今年上半年, 津勸業因受市場消費乏力等因素影響商品銷售量下降等原因的影響, 實現營業同比減少26.52%, 淨利潤虧損近8000萬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 虧損幅度高達3958.1%。

更加糟糕的是, 這一頹勢仍在延續, 該公司在其公告中稱:“本公司目前主營銷售仍處於下降趨勢, 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沒有明顯扭轉跡象, 淨利潤仍會持續虧損。 ”按照津勸業對自身未來盈利情況的預判,

2017年極有可能是津勸業連續第四年營收下降。

事實上, 近年來津勸業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一直在不斷下滑, 經營狀況令人堪憂。 2014年, 津勸業實現年營業收入6.12 億元, 同比減少29.07%;到2015年, 津勸業當年的營業收入降低到5.50億元, 同比減少10.07%;2016年津勸業實現年營業收入2.72 億元, 同比減少50.50%。

與此同時, 津勸業的淨利潤也在不斷下滑, 並在2016年虧損了將近1億元。 2013年津勸業實現淨利潤收入約1444.14萬元, 到2014年即下降到1057.22萬元, 同比減少了26.79%;2015年, 津勸業淨利潤僅約509.50萬元, 同比降幅高達51.81%;2016年虧損尤甚, 津勸業直接虧損約9876.79萬元, 同比虧損高達2038.54%。 很明顯, 津勸業這家老牌百貨正在遭受著人眾周知的磨難。

為“挽尊”剝離不良資產

從滬深兩市多家零售業企業的2017年中報相繼公佈的情況來看, 與去年同期53家企業淨利潤負增長相比,今年上半年零售業整體有所回暖。但是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作為天津三大零售百貨商場之一的津勸業,在今年24家淨利潤負增長的企業中,降幅最大。

儘管曾經輝煌度日的天津勸業場為了應對越發激烈的商業競爭,早就做了佈局,但成效卻沒有想像中的美好,而如今該公司也開始剝離早些年的佈局,拋售參股公司的股份,“挽救”績差局面。

面對利潤增長乏力的難題,津勸業早早就開始嘗試轉型。2008年以1.98億元的價格收購天津商場後,即耗資億元裝修改造,在2010年成立首家百貨連鎖店——勸業場西南角店。這是勸業場集團首次嘗試百貨連鎖店。但這種嘗試,以天津勸業場西南角店2015年2月的正式停業而失敗告終。

2012年,由於電商的衝擊津勸業陷入了很長一段的迷茫期。由於零售行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資源壟斷、低回報和難擴張等難題,此外,零售企業的回報率越來越低,成本卻越來越高,因此傳統零售的擴張舉步維艱。

為此,津勸業曾先後聯合家樂福、紅星美凱龍等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全資子公司文化用品公司等欲盤活資產,實現經營轉型。分別對天津勸業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天津華運商貿物業有限公司經營、天津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博覽有限公司有不同程度的持股。

其中,天津勸業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勸業家樂福”)由津勸業與荷蘭家樂福(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家樂福”)共同出資成立。津勸業持有其35%股權,家樂福持有65%股權。但是由於這家公司近年來的營收和淨利潤也不理想。津勸業已於2016年11月3日與荷蘭家樂福(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簽訂《產權交易合同》,將勸業家樂福 35%股權轉讓給荷蘭家樂福(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而在今年半年報中,津勸業表示公司積極做好充分準備,集中於對趨於下降的股權盤活和出清出讓,及時啟動了天津紅 星美凱龍國際家居博覽有限公司 35%股權的轉讓工作。可以看出,津勸業試圖通過剝離資產,嫁接資產,反哺公司百貨的主營,來推動公司的轉型。

百歲誕辰前夜的哀歎

從2011年起電商的崛起為實體零售帶來的巨大的衝擊,太多的實體零售公司開始出現萎縮與下滑,截止至現在已有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裡中國零售基本處於線上零售來勢洶洶、高歌猛進的狀態,而線下實體零售則反之,他們疲於保命、異常騷亂。在今年有像津勸業一樣依舊疲軟的,也有扭虧為盈過迎來春天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零售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盈利,但不同企業之間的差距很大,良莠不齊。此外,實現盈利的零售上市公司大多數是通過控制成本、出售麾下資產等方式實現的,也就是控制成本。但出售資產僅是依靠非經常性損益來實現短期利潤,要長期保持良性盈利,實體零售商還需要找到合適的盈利點。

儘管電商帶來的衝擊更多源於價格的優勢,但實際上近幾年來,電商的價格優勢已經不是那麼凸顯了,更多的是轉向服務。但隨著我國消費轉型升級時,很多零售企業的服務水準依然沒有跟上消費者口味的變化,從而在根本上失去了消費者的喜愛,津勸業的式微或可從其深究一二。

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預測,在A股的10家零售企業極有可能被電商所取代,分別是民生投資、海島建設、上海九百、津勸業、武漢中商等,作為“津門第一”的津勸業赫然在列。此外,在資料研究中線iMall Research2015年發佈的《2014-2015中國京津冀購物中心發展報告》中,對京津翼三地的購物中心的評分當中,也沒有了津勸業的身影。

高星橋在創辦津勸業時,正值內憂外患、戰火紛亂的清末,當時企業的生存狀況尤勝如今百倍,但他仍以“勸吾胞興,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四句警言作為經營理念,使津勸業克服了最艱難的時期,屹立于天津最繁華的商業版圖中88年不倒。

作為天津十家商貿零售集團中,唯一一家的上市企業,時至今日,津勸業再一次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殘酷困境,能否勉強熬過在未來迎接自己的百歲誕辰,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實在不容樂觀。

作者:路遙

與去年同期53家企業淨利潤負增長相比,今年上半年零售業整體有所回暖。但是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作為天津三大零售百貨商場之一的津勸業,在今年24家淨利潤負增長的企業中,降幅最大。

儘管曾經輝煌度日的天津勸業場為了應對越發激烈的商業競爭,早就做了佈局,但成效卻沒有想像中的美好,而如今該公司也開始剝離早些年的佈局,拋售參股公司的股份,“挽救”績差局面。

面對利潤增長乏力的難題,津勸業早早就開始嘗試轉型。2008年以1.98億元的價格收購天津商場後,即耗資億元裝修改造,在2010年成立首家百貨連鎖店——勸業場西南角店。這是勸業場集團首次嘗試百貨連鎖店。但這種嘗試,以天津勸業場西南角店2015年2月的正式停業而失敗告終。

2012年,由於電商的衝擊津勸業陷入了很長一段的迷茫期。由於零售行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資源壟斷、低回報和難擴張等難題,此外,零售企業的回報率越來越低,成本卻越來越高,因此傳統零售的擴張舉步維艱。

為此,津勸業曾先後聯合家樂福、紅星美凱龍等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全資子公司文化用品公司等欲盤活資產,實現經營轉型。分別對天津勸業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天津華運商貿物業有限公司經營、天津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博覽有限公司有不同程度的持股。

其中,天津勸業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勸業家樂福”)由津勸業與荷蘭家樂福(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家樂福”)共同出資成立。津勸業持有其35%股權,家樂福持有65%股權。但是由於這家公司近年來的營收和淨利潤也不理想。津勸業已於2016年11月3日與荷蘭家樂福(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簽訂《產權交易合同》,將勸業家樂福 35%股權轉讓給荷蘭家樂福(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而在今年半年報中,津勸業表示公司積極做好充分準備,集中於對趨於下降的股權盤活和出清出讓,及時啟動了天津紅 星美凱龍國際家居博覽有限公司 35%股權的轉讓工作。可以看出,津勸業試圖通過剝離資產,嫁接資產,反哺公司百貨的主營,來推動公司的轉型。

百歲誕辰前夜的哀歎

從2011年起電商的崛起為實體零售帶來的巨大的衝擊,太多的實體零售公司開始出現萎縮與下滑,截止至現在已有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裡中國零售基本處於線上零售來勢洶洶、高歌猛進的狀態,而線下實體零售則反之,他們疲於保命、異常騷亂。在今年有像津勸業一樣依舊疲軟的,也有扭虧為盈過迎來春天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零售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盈利,但不同企業之間的差距很大,良莠不齊。此外,實現盈利的零售上市公司大多數是通過控制成本、出售麾下資產等方式實現的,也就是控制成本。但出售資產僅是依靠非經常性損益來實現短期利潤,要長期保持良性盈利,實體零售商還需要找到合適的盈利點。

儘管電商帶來的衝擊更多源於價格的優勢,但實際上近幾年來,電商的價格優勢已經不是那麼凸顯了,更多的是轉向服務。但隨著我國消費轉型升級時,很多零售企業的服務水準依然沒有跟上消費者口味的變化,從而在根本上失去了消費者的喜愛,津勸業的式微或可從其深究一二。

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預測,在A股的10家零售企業極有可能被電商所取代,分別是民生投資、海島建設、上海九百、津勸業、武漢中商等,作為“津門第一”的津勸業赫然在列。此外,在資料研究中線iMall Research2015年發佈的《2014-2015中國京津冀購物中心發展報告》中,對京津翼三地的購物中心的評分當中,也沒有了津勸業的身影。

高星橋在創辦津勸業時,正值內憂外患、戰火紛亂的清末,當時企業的生存狀況尤勝如今百倍,但他仍以“勸吾胞興,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四句警言作為經營理念,使津勸業克服了最艱難的時期,屹立于天津最繁華的商業版圖中88年不倒。

作為天津十家商貿零售集團中,唯一一家的上市企業,時至今日,津勸業再一次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殘酷困境,能否勉強熬過在未來迎接自己的百歲誕辰,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實在不容樂觀。

作者:路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