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嘻哈歌手身價暴漲100倍,千萬級別的投資正在入局

隨著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的播出, 嘻哈音樂這一小眾音樂類型被大眾所熟知, freestyle、diss、flow等嘻哈專業名詞也成為人們新的社交暗語。 《中國有嘻哈》已經收官, 在一片love&peace中產生了雙冠軍。

近些年音樂選秀節目往往會將某一種音樂類型從小眾圈子推到大眾視野中, 今年是嘻哈, 早些年是民謠, 類似的還有搖滾。 節目結束了, 嘻哈要散場嗎?我們並不知道答案, 但或許一場嘻哈文化消費熱潮即將到來。

個別明星選手身價翻100倍, 大量廣告代言湧入

根據愛奇藝官網資料, 截止 9 月 9 日總決賽, 《中國有嘻哈》以 26.8 億播放量完成收官,

在新浪嘻哈相關話題上討論也早已超過千萬條。 現象級綜藝節目的成功也給原本小眾的嘻哈音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嘻哈音樂“地下小圈子”的標籤逐漸被撕掉, 嘻哈歌手也開始走向商業化軌道。

最明顯的轉變是嘻哈歌手的身價在這個夏天得到了暴漲。 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告訴《首席娛樂官》(ID:yuleguan001), 《中國有嘻哈》選手剛開始的出場費是1萬, 如今已經漲到20萬。 嘻哈融合體的創辦人ComeLee也表示, 他所知道個別選手的出場費從半年前的3000元, 已經上漲到30萬元, 相當於翻了100倍。

在節目開播以前, 小型livehouse、酒吧等請嘻哈歌手做演出, 演出費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對於小型音樂場地而言尚可負擔。 據ComeLee瞭解, 即便是非《中國有嘻哈》選手的尚未出名嘻哈歌手在出場費上也又所上漲, 只不過漲幅不像頭部歌手那樣大。

另一方面, 商業活動和廣告主大肆湧入嘻哈音樂產業中。 主流歌手除了製作唱片可以盈利外, 接商業代言、拍廣告、唱影視劇主題曲等等商業活動都能帶來相當大的收入。

《中國有嘻哈》的火熱使得大量的商業活動資源向該節目上的明星選手靠攏, 這些選手的商業價值在節目之外得到了廣告主們大幅的認可。

VAVA被京東看中, 商業價格達到20萬左右。 Tizzy T獻唱小米手機廣告和支付寶活動, 小青龍得到了大鵬電影主題曲《塑膠袋》的演唱機會,

甚至代言了魅族手機。 而雙冠軍PGONE和GAI的商業價值更是幾乎可以比肩一線歌手, PGONE得到了國際大牌雅詩蘭黛的青睞, 同時牽手騰訊遊戲英雄聯盟, 甚至擔任商業大片《蜘蛛俠》中國區大使;GAI則獻唱電影《心理罪》等。 麥當勞也集結了TT、PGONE、VAVA等人推出了廣告片《我們的嘻哈食光》, 目標受眾直指這個夏天大受嘻哈音樂影響的年輕人。

這些商業活動對於歌手而言, 一方面帶來大量收入, 更重要的是將嘻哈音樂從小眾帶向大眾。

但隨著《中國有嘻哈》節目的收官, 嘻哈的熱度能保持多久, 嘻哈歌手身價之後是否會下跌, 除了頭部歌手外整個嘻哈音樂圈子是否能把這次熱度變成更大的商業機遇, 這些問題越來越多地被嘻哈圈內的人思考著。

熱度降低後嘻哈商業化如何走, 千萬級投資或將產生

按照國內主流音樂行業的商業變現途徑, 嘻哈音樂的變現途徑目前也可以分為音樂版權、廣告代言及推廣、線下演出、嘻哈賽事等。

儘管如今觀眾狂熱、粉絲追捧, 但嘻哈音樂的商業化困境卻一直存在。 早些時候, battle是嘻哈歌手投入最大精力的事情。 由於市場沒被開發出來, 出唱片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 甚至前些年很多嘻哈歌手宣傳自己音樂作品的方式是自己製作CD到淘寶上販賣。

隨著嘻哈市場逐漸被驗證大有可為,越來越多的獨立廠牌和唱片公司也加入到這個圈子裡。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嘻哈廠牌有摩登天空旗下的MDSK,已經簽約了《中國有嘻哈》走出來的PG ONE、Tizzy T等等。但事實是更多的獨立廠牌仍舊缺乏公司化運營,也不具備最基本的製作、發行唱片業務能力。

根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從2003 年到 2017 年,國內出現過的嘻哈廠牌共計 78 個。除四川、北京、廣東等地,大多數廠牌相對孤立,難以形成規模。ComeLee表示:“往往是很多志同道合的嘻哈歌手聚集在一起,設計一個LOGO,就成立了一個廠牌,其實不會簽藝人的經紀約,也沒有對版權的明確規劃。”

《中國有嘻哈》火熱後,嘻哈音樂的版權市場亂象也漸漸暴露出來。在過去缺少商業化運營的情況下,嘻哈歌手往往簽約在一些小型廠牌旗下,這些簽約往往不如大唱片公司的藝人經紀約正規,其中存在的版權問題也隨著嘻哈的熱度上漲而逐漸顯露。一位元線上音樂平臺的負責人曾在聯繫廠牌時發現,在歌手走紅前,廠牌已經與小版權公司簽訂過轉授協定,導致大量版權散落在小型公司手中。而如今部分嘻哈歌手走紅,這些小型公司中更不乏漫天要價者。

面對這樣的唱片公司環境,ComeLee認為,最終還是需要懂得商業運營的專業人才進入到嘻哈產業裡,為嘻哈藝人規劃更為明確和成熟的商業道路。他提出可以有三種方式彌補目前嘻哈廠牌商業運營的缺陷,第一是已有的老廠牌可以尋找投資、找到商業合夥人完善公司運營;第二是已成熟的大唱片公司創辦專門的嘻哈廠牌,如摩登天空,發揮已有的音樂產業運營經驗優勢;第三是新成立的、小型的廠牌可以慢慢培養自身的能力,在音樂與商業的磨合交流上提供經驗。

雖然現在不少廣告主看到了嘻哈音樂的火熱,但這種商業價值能停留多久是一個疑問。ComeLee提出,事實上,嘻哈音樂市場是巨大的,因為嘻哈本身可以與很多商業元素結合,未來將會圍繞嘻哈衍生出一條產業鏈。“因為嘻哈是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我可以說你穿得很嘻哈,而不會說你穿得很電音,所以不僅僅是音樂,服飾、科技、街舞等等都可以,所以說未來是可以發展出一條產業鏈的。”

中國第一個嘻哈廠牌龍門陣唱片的創始人李宏傑也持有同樣的觀點:“15年前我在做龍門陣唱片的時候,我就知道它在中國遲早會爆發,無非是早晚而已。因為 Hip-Hop 音樂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註定和商業文化是分不開。商業的介入只會讓這種音樂的生命力更強,能衍生出更多的變化和可能性,而且我覺得在中國的商業化程度還遠遠不夠。”

當然對於有人提出的,商業是否會影響嘻哈音樂本身品質的擔憂。ComeLee表示,業內有一個“以商養文”的概念,商業和音樂本身可以並行。“歌手能得到好的回報,才能請到更好的製作人、做更好的音樂,這是相輔相成的。但音樂也不能被捆綁,只要把握中嘻哈的核心,其他方面進行融合就可以了。”

嘻哈的火爆也會影響到嘻哈產業內的很多運作公司。小型嘻哈運作團體以前還能請到小有名氣的說唱歌手,現在水漲船高的出場費由於缺乏廣告主的買單,小型嘻哈運營團隊會逐漸淘汰。另外像嘻哈融合體這樣根基較好的公司,已經擁有數量可觀的管道和資源,會成為這次嘻哈浪潮裡的幸運兒。

現在不少投資人也認定嘻哈產業是一個風口,ComeLee透露,較為成熟的嘻哈運作公司已經有千萬級的投資在接觸,起步階段的初創公司投資體量較低一些,也有不少投資人與他接觸,對嘻哈融合體透露出投資意向。

今年是嘻哈,前幾年是民謠,那後來民謠賺錢了嗎?

音樂選秀節目往往會將某一種小眾音樂推到大眾面前,今年是嘻哈,前幾年是民謠。也許今天在探討嘻哈音樂的商業化之路如何走的時候,也可以回顧或借鑒一下前幾年民謠熱之後的變現情況。

這幾年家喻戶曉的民謠歌手無非宋冬野、馬頔、趙雷、好妹妹樂隊等人。選秀節目唱紅了《董小姐》、《成都》,也唱紅了這些民謠歌手。據媒體以往的統計,去年趙雷商業價格是5萬元左右,今年已經漲到10-15萬,相同價位的還包括馬頔、陳粒等,更高一些的則是李志、好妹妹樂隊、宋冬野等,一度高達25萬元。自然而然,民謠歌手相繼簽約演藝公司,馬頔,堯十三等加入摩登天空,馬條、周雲蓬簽約樹音樂,郝雲簽約環球音樂等。

線上下演出變現中,不少民謠歌手從地下livehouse走向大型體育館。沒成名之時,宋冬野在北京School酒吧演出,場子裡只能容下100人左右,門票也在百元上下。而成名之後,李志、好妹妹樂隊、馬頔等人和流行歌手們一樣,可以在北京工體開演唱會,門票自然也與流行歌手們持平。

但相比嘻哈音樂與商業元素結合的多元可能性,目前市場上民謠音樂的商業模式較為簡單,基本上是演唱會+商業演出+出唱片+付費歌曲分成,商業代言也存在,但比起主流音樂或此刻的嘻哈音樂,民謠歌手還是沒能成為廣告主的寵兒。

即便在唱片上,民謠的吸金力依舊難以匹敵主流音樂市場。以去年在《我是歌手》中走紅的歌手趙雷為例,據網易雲音樂今年2月的資料顯示,趙雷專輯《無法長大》銷量為20萬。數字專輯售價為16元一張,按照網易雲音樂以往的40%分成比例計算,趙雷可分到120萬。

有人調侃,民謠能帶動的產業是棉麻布料、紙本書、口琴、鋼筆、印著漢字的文化衫,所以依舊難以讓人改變“民謠很窮”的印象。

今年的嘻哈則不同,中國的嘻哈市場尚未完全爆發,但反觀國外的資料,今年美國《福布斯》公佈的“全球藝人收入排名”中,說唱歌手肖恩·康布斯名列榜首,年收入1.3億美元。嘻哈產業的規模在美國也十分驚人,服裝、電視、電影、廣告、手機、汽車、快消品、化妝品等等,幾乎1/4的消費都與嘻哈文化產生關聯。

選秀之後,民謠的商業化之路似乎已經走得十分清晰,也幾乎沒有再拓展產業鏈的可能,但嘻哈音樂憑藉其對年輕人的巨大吸引力,或許有一場很持久但很火爆的商業化探索將會發生。

隨著嘻哈市場逐漸被驗證大有可為,越來越多的獨立廠牌和唱片公司也加入到這個圈子裡。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嘻哈廠牌有摩登天空旗下的MDSK,已經簽約了《中國有嘻哈》走出來的PG ONE、Tizzy T等等。但事實是更多的獨立廠牌仍舊缺乏公司化運營,也不具備最基本的製作、發行唱片業務能力。

根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從2003 年到 2017 年,國內出現過的嘻哈廠牌共計 78 個。除四川、北京、廣東等地,大多數廠牌相對孤立,難以形成規模。ComeLee表示:“往往是很多志同道合的嘻哈歌手聚集在一起,設計一個LOGO,就成立了一個廠牌,其實不會簽藝人的經紀約,也沒有對版權的明確規劃。”

《中國有嘻哈》火熱後,嘻哈音樂的版權市場亂象也漸漸暴露出來。在過去缺少商業化運營的情況下,嘻哈歌手往往簽約在一些小型廠牌旗下,這些簽約往往不如大唱片公司的藝人經紀約正規,其中存在的版權問題也隨著嘻哈的熱度上漲而逐漸顯露。一位元線上音樂平臺的負責人曾在聯繫廠牌時發現,在歌手走紅前,廠牌已經與小版權公司簽訂過轉授協定,導致大量版權散落在小型公司手中。而如今部分嘻哈歌手走紅,這些小型公司中更不乏漫天要價者。

面對這樣的唱片公司環境,ComeLee認為,最終還是需要懂得商業運營的專業人才進入到嘻哈產業裡,為嘻哈藝人規劃更為明確和成熟的商業道路。他提出可以有三種方式彌補目前嘻哈廠牌商業運營的缺陷,第一是已有的老廠牌可以尋找投資、找到商業合夥人完善公司運營;第二是已成熟的大唱片公司創辦專門的嘻哈廠牌,如摩登天空,發揮已有的音樂產業運營經驗優勢;第三是新成立的、小型的廠牌可以慢慢培養自身的能力,在音樂與商業的磨合交流上提供經驗。

雖然現在不少廣告主看到了嘻哈音樂的火熱,但這種商業價值能停留多久是一個疑問。ComeLee提出,事實上,嘻哈音樂市場是巨大的,因為嘻哈本身可以與很多商業元素結合,未來將會圍繞嘻哈衍生出一條產業鏈。“因為嘻哈是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我可以說你穿得很嘻哈,而不會說你穿得很電音,所以不僅僅是音樂,服飾、科技、街舞等等都可以,所以說未來是可以發展出一條產業鏈的。”

中國第一個嘻哈廠牌龍門陣唱片的創始人李宏傑也持有同樣的觀點:“15年前我在做龍門陣唱片的時候,我就知道它在中國遲早會爆發,無非是早晚而已。因為 Hip-Hop 音樂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註定和商業文化是分不開。商業的介入只會讓這種音樂的生命力更強,能衍生出更多的變化和可能性,而且我覺得在中國的商業化程度還遠遠不夠。”

當然對於有人提出的,商業是否會影響嘻哈音樂本身品質的擔憂。ComeLee表示,業內有一個“以商養文”的概念,商業和音樂本身可以並行。“歌手能得到好的回報,才能請到更好的製作人、做更好的音樂,這是相輔相成的。但音樂也不能被捆綁,只要把握中嘻哈的核心,其他方面進行融合就可以了。”

嘻哈的火爆也會影響到嘻哈產業內的很多運作公司。小型嘻哈運作團體以前還能請到小有名氣的說唱歌手,現在水漲船高的出場費由於缺乏廣告主的買單,小型嘻哈運營團隊會逐漸淘汰。另外像嘻哈融合體這樣根基較好的公司,已經擁有數量可觀的管道和資源,會成為這次嘻哈浪潮裡的幸運兒。

現在不少投資人也認定嘻哈產業是一個風口,ComeLee透露,較為成熟的嘻哈運作公司已經有千萬級的投資在接觸,起步階段的初創公司投資體量較低一些,也有不少投資人與他接觸,對嘻哈融合體透露出投資意向。

今年是嘻哈,前幾年是民謠,那後來民謠賺錢了嗎?

音樂選秀節目往往會將某一種小眾音樂推到大眾面前,今年是嘻哈,前幾年是民謠。也許今天在探討嘻哈音樂的商業化之路如何走的時候,也可以回顧或借鑒一下前幾年民謠熱之後的變現情況。

這幾年家喻戶曉的民謠歌手無非宋冬野、馬頔、趙雷、好妹妹樂隊等人。選秀節目唱紅了《董小姐》、《成都》,也唱紅了這些民謠歌手。據媒體以往的統計,去年趙雷商業價格是5萬元左右,今年已經漲到10-15萬,相同價位的還包括馬頔、陳粒等,更高一些的則是李志、好妹妹樂隊、宋冬野等,一度高達25萬元。自然而然,民謠歌手相繼簽約演藝公司,馬頔,堯十三等加入摩登天空,馬條、周雲蓬簽約樹音樂,郝雲簽約環球音樂等。

線上下演出變現中,不少民謠歌手從地下livehouse走向大型體育館。沒成名之時,宋冬野在北京School酒吧演出,場子裡只能容下100人左右,門票也在百元上下。而成名之後,李志、好妹妹樂隊、馬頔等人和流行歌手們一樣,可以在北京工體開演唱會,門票自然也與流行歌手們持平。

但相比嘻哈音樂與商業元素結合的多元可能性,目前市場上民謠音樂的商業模式較為簡單,基本上是演唱會+商業演出+出唱片+付費歌曲分成,商業代言也存在,但比起主流音樂或此刻的嘻哈音樂,民謠歌手還是沒能成為廣告主的寵兒。

即便在唱片上,民謠的吸金力依舊難以匹敵主流音樂市場。以去年在《我是歌手》中走紅的歌手趙雷為例,據網易雲音樂今年2月的資料顯示,趙雷專輯《無法長大》銷量為20萬。數字專輯售價為16元一張,按照網易雲音樂以往的40%分成比例計算,趙雷可分到120萬。

有人調侃,民謠能帶動的產業是棉麻布料、紙本書、口琴、鋼筆、印著漢字的文化衫,所以依舊難以讓人改變“民謠很窮”的印象。

今年的嘻哈則不同,中國的嘻哈市場尚未完全爆發,但反觀國外的資料,今年美國《福布斯》公佈的“全球藝人收入排名”中,說唱歌手肖恩·康布斯名列榜首,年收入1.3億美元。嘻哈產業的規模在美國也十分驚人,服裝、電視、電影、廣告、手機、汽車、快消品、化妝品等等,幾乎1/4的消費都與嘻哈文化產生關聯。

選秀之後,民謠的商業化之路似乎已經走得十分清晰,也幾乎沒有再拓展產業鏈的可能,但嘻哈音樂憑藉其對年輕人的巨大吸引力,或許有一場很持久但很火爆的商業化探索將會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