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崆峒山發現明嘉靖六年碑刻

8月31日, 崆峒山古建築群修繕工程(一期)專案在修繕並拆除崆峒山皇城獻殿牆壁的過程中, 發現明代嘉靖六年(西元1527年)碑刻一通, 崆峒山文物管理所已對該碑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該碑長114釐米, 寬60釐米, 厚13釐米, 保存基本完整, 碑文共三十五字, 字跡清晰, 筆法剛勁有力, 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書法價值。

碑刻全文為:“分守關西道左參議南閩陳毓賢同儀賓西蜀李芳芝到此登東台時嘉靖六年重九(日)記”。

經查閱相關史料, 碑中所書人名“陳毓賢”, 字則英, 一字橫川, 福建長樂人, 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丁醜進士, 曆工部郎中。

曾任陝西布政司左參議, 分守關西道, 修築過平涼城牆。

而碑中“儀賓”為藩府宗婿的稱呼, 聯姻帝室, 是明代外戚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查閱史料, 李芳芝為韓王府郁平郡主之夫, 按時間推算應是明代平涼第8代韓王(韓昭王)的女婿。

此通嘉靖六年石碑, 雖寥寥三十五字, 但碑中出現的兩個人物, “左參議陳毓賢”和“儀賓李芳芝”於當時的平涼來說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 他們攜行登臨崆峒山, 也說明在明代崆峒山就已享有盛名, 不僅是文人墨客, 更是封疆大吏仰慕的宗教聖地。

此碑的發現對研究明代平涼城及崆峒山的歷史有著重大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