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產變成“新六產” 沾化冬棗的新產業鏈

◆經濟導報記者 戴岳 濟南報導

濱州市沾化區下窪鎮曹廟村棗農馬長林是遠近聞名的“能人”。

馬長林最近正忙著建冬棗加工廠。 在馬長林看來, 沾化冬棗產量大、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在棗農收益提升慢的情況, 深入挖掘冬棗加工或許是條出路。

在開發“新六產”的同時, 沾化還在不斷延長旅遊產業鏈。 “9月29日是沾化冬棗節, 今年冬棗節更豐富了, 我們將同時舉辦山東省首屆低空旅遊發展大會、旅遊裝備博覽會, 集沾化各項優勢, 大力發展沾化旅遊產業。 ”濱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劉峰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拓寬冬棗產業鏈

像馬長林這樣的棗農在沾化還有不少。

“拓展沾化冬棗產業鏈, 增加棗農收入, 旅遊附加值大、見效快, 是冬棗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沾化冬棗品牌有名了, 農民的腰包才會更快鼓起來。 ”下窪鎮黨委書記郭良詢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馬長林投資600萬元上馬的酥脆冬棗深加工項目已經初見成效。 他與合夥人籌建的“氣流膨化空心脆棗項目”, 現在年產已經達200噸。 這是一種將完全成熟的冬棗用高科技工藝加工的方式, 在低溫真空下迅速脫水製成成品, 這項技術可以讓冬棗初級產品增值8到10倍。 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 目前, 沾化區像這類棗製品加工企業已有近30家。

當地農業部門幹部說, 一產變成了“新六產”,

各個環節都增值, 產生了乘數效應:這幾年沾化冬棗通過技術改良, 畝收入由原來的7000多元陸續提高到3萬多元;做成棗汁飲料等產品, 又實現了兩倍增值;再發展採摘體驗, 休閒旅遊、電子商務等, 使農民獲得了3倍效益。

“新六產”是指農戶搞多種經營, 既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 又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 還提供電商、採摘、餐飲、娛樂等服務(第三產業), 從而獲得更多的增加值, 為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開闢了新前景。

的確, 在強化冬棗標準化生產的基礎上, 沾化正在大力發展精深加工, 積極研發冬棗濃縮汁、冬棗酒、脆冬棗和冬棗盆景等深加工產品, 提高產品附加值。

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 沾化正在創新策劃徒駭河百里長廊、永館路沿線旅遊採摘等路線,

並且新建高標準示範園22處、旅遊採摘園300處。 集農業觀光、民俗觀賞、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區, 成為沾化棗農擴大銷售、群眾致富的又一法寶。

拿沾化冬棗的原產地下窪鎮來說, 依託10萬畝冬棗園, 2016年遊客達40多萬人次, 旅遊收入接近2億元。

電商銷售漸成主角

沾化棗農已擺脫以前貧困的帽子。 目前, 沾化冬棗產業產值連續7年突破30億元, 棗農人均冬棗純收入連續5年超過8000元。 在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榜初級農產品類中, 沾化冬棗列第27位, 品牌強度815, 價值54.93億元。

這一切與棗農嘗試網上銷售不無關係。

經濟導報記者從沾化區政府瞭解到, 現在沾化區註冊的沾化冬棗銷售網店已有3000多家, 年電銷冬棗超過6000萬斤。

網上銷售不僅能給冬棗銷售找到另一條出路, 而且網上銷售價格明顯比市場上棗販收購價格高, 棗農通過網路銷售的動力更足了。

大高鎮棗農王立群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之前的每一年, 我們都會把棗拉到大高棗市去賣。 棗販會把冬棗價格壓得比較低, 還曾出現過8毛錢一斤的超低價。 現在我說服父親在網上銷售, 比之前多掙2倍。 ”

據悉, 沾化區財政投資300萬元建設了電商產業園, 作為電商企業和個體電商的孵化器, 設立了會議、培訓、接待、物流等中心, 9月下旬交付使用。 2017年, 沾化電商協會將與區商務局、京東商城合作舉辦“第二屆沾化冬棗電商節”, 進一步搭建沾化區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與各大電商平臺溝通交流的管道,

不斷提高沾化冬棗的知名度和網銷市場份額。

資料顯示, 今年沾化冬棗網上銷售有望突破2億斤, 占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