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胡慧:“富二代”的創新之路

“蓮鄉創業新星”系列報導

湘潭線上9月15日訊去年從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國際商務專業一畢業, 胡慧就回家接手了父親創辦的“湘潭縣信達種桑養蠶專業合作社”, 從此有了一份年銷售收入近5000萬的事業, 但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者。

“是的, 我不是一個創業者, 但我也不想做躺在父輩創下的財富上享受安樂的‘富二代’, 我要用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努力不斷地開拓和創新。 ”胡慧說。

“妹子剛畢業的那半年時間, 每天都跟在我身邊, 從不發表意見, 可半年後就不一樣了, 提出了一系列大膽的想法, 要對合作社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

”胡慧的父親胡衛東說, “一開始我很抵觸, 認為小孩子不成熟只會幻想, 後來覺得妹子很多的設想儘管不成熟但卻很有新意, 於是我故意與她爭論, 這樣一來她的一些設想便不斷地得到完善。 半年後, 我退到了幕後, 放心地把合作社交給了她。 ”

“大權在握”的胡慧開始了大膽的創新, 她看到養蠶後的大量桑枝都被廢棄, 不僅造成浪費還污染環境, 於是有了變廢為寶的主意——用桑枝做成菇棒後培植黑木耳, 不想一試就還真成功了。 如今合作社菇棒達到了1萬多棒, 今年可產幹木耳12噸以上, 按照60元/公斤計算, 產值可達70多萬元。

桑枝做成菇棒種黑木耳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但用過的菇棒如何處理又成了新的問題。

“茹棒富含有機質, 處理後就是很好的有機肥, 用來種蔬菜肯定沒的說。 ”想到這一點, 胡慧便在梅林現代生態農產園流轉了300多畝土地, 辦起了有機蔬菜種植基地。 基地裡的蔬菜用處理後的菇棒做肥料, 不用化肥不打農藥不噴除單劑, 因做到了真正的綠色有機無污染而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預計今年收入達200多萬元, 還安排了當地10多人就業。

為拓展經營範圍和思路, 胡慧又在韶山非物資文化園開辦了一個蠶桑文化館, 通過韶山龐大的客流宣傳桑蠶文化和推介蠶桑產品, 開業以來共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 合作社的銷售管道得以進一步拓寬。

如今, 胡慧想得最多的除了做大做長桑蠶產業鏈外,

就是如何逐步實現產業鏈的機械化和智慧化。

這一想法的靈感來自一次與工人一起割桑枝。 大熱天, 在一人深的桑林裡勞作讓人感到非常悶熱, 還得忍受蚊叮蟲咬, 而且效率不高。

能不能開發一種專門用來採割桑枝的機器……為了掌握更多的機械方面的知識, 胡慧抓住了到省農機局中南農機大市場跟班學習的機會。

如今割桑機的事有了一定的眉目, 黑木耳全自動包裝線的事又提上了胡慧的工作日程。

為了尋找更多的靈感, 掌握更多的知識, 胡慧每天將日程排得滿滿的:參加各種創業培訓班和創新創業大賽, 主要目的是為了結識更多的創業夥伴, 大家共同學習, 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學習農機等機械知識也是為了獲得靈感為實現桑蠶產業全程機械化智慧化不斷尋找突破口;而學習種植技術和桑蠶專業知識是為了把產業鏈做長做強……

胡慧說, 自己還年輕, 現在的任務是豐富知識閱歷, 為下一步的創新做準備。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