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當著青年導演,黃建新、陸川分享了幸運經歷和要害感悟

影視獨舌呼和浩特專電 9月14日, 在呼和浩特第26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 舉辦了一場電影大師對話青年導演的論壇。

黃建新、王童、劉偉強、朱延平、陸川、謝爾蓋·波德羅夫(俄)等著名中外導演分享了從影經歷、經驗和感悟, 並與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畫的“青蔥計畫”的5位年輕導演進行了交流。

波德羅夫導演回憶起自己第一部電影, 是拍一位少女的初戀。 克服種種困難成功完成拍攝, 拿了獎;朱延平導演感慨每部電影有自己的命, 初當導演時, 試片不到一半就被投資人罵, 上映時卻影院爆滿, 投資人對他的評價也從“真幼稚”變成“了不起”。

劉偉強導演鼓勵青年導演珍惜拍攝機會, 多拍多嘗試, 積累經驗;王童導演則希望青年導演能夠保持對電影的熱情, 為了電影什麼基礎工作都做。

以下著重分享一下陸川、黃建新兩位導演的經歷和寄語。

陸川:給孔笙、管虎寫過電視劇劇本, 懷念《尋槍》時與姜文的精神碰撞

我原來是學軍事外交的, 後來考了北京電影學院。 我雖然是電影學院畢業的, 但, 是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 在學校裡上研究生的時候還沒接戲。 畢業之後, 是以編劇身份進入行業的。

當時, 孔笙導演的一部電視劇是我給他寫的, 寫了30集, 我被關在一個“小黑屋”裡寫出來的。 邊拍邊寫, 我練就了每天寫一集電視劇劇本的本事,

每天寫兩萬字。

後來, 我又給管虎導演寫電視劇劇本, 《黑洞》。 我寫到第12集時, 這部劇就開機了。 我也是每天寫一集, 寫到第25集時, 他們老說劇本不夠, 我覺得20多集的劇本是夠的。 後來我“一怒之下”在最後一集寫了49頁, 5號宋體字。 最終電視劇拍完剪出來, 是37集。

在這兩部劇之前, 我寫了幾部電影。 有一個電影是《尋槍》。 《尋槍》的劇本拿了臺灣的輔導金, 後來中國電影、臺灣電影都要投這部戲, 姜文也來加盟。 我很幸運, 第一次拍電影就請到姜文。 波德羅夫導演剛才說他的第一部作品給了一個14歲的女孩, 我的第一部給了40歲的男孩。

《尋槍》裡薑文飾演丟槍的員警馬山

其實到現在, 拍每一部戲, 我都會懷念《尋槍》時跟姜文導演的合作。

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人去強迫或制約你了, 那時候我和姜文導演進行的精神碰撞, 極大提升了我對電影的認識。

姜文那時候已經自己做導演, 拍了《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非常棒。 作為演員, 他拍了《芙蓉鎮》《紅高粱》。 無論演員還是導演, 他都極其有成就。 而當時, 我希望拍出自己的東西。 再加上, 我在學校裡是受了很多大師導演教育, 看過很多如伯格曼等歐洲大師導演的作品。 那時候, 第六代導演已經出來, 作為第六代後面的我們, 還是想拍出不一樣的東西。

謝晉導演, 姜文、劉曉慶主演的《芙蓉鎮》

《尋槍》拍得飛快, 28天拍完了。 因為姜文檔期的原因。 過程很緊張, 我幾乎28天沒怎麼睡覺。 姜文老師走了後, 我又偷偷拍了10天。 《尋槍》開頭有將近10分鐘的戲不是姜文演的,

我找了一個替身拍的。 終於還是把自己的想法給塞進去了。

《紅高粱》影像美學的經典鏡頭

我確實覺得我第一部電影非常幸運, 因為姜文是我特喜歡的演員。 我16歲想拍電影, 是因為看《紅高粱》《黃土地》第五代導演的電影。 我被張藝謀導演《紅高粱》的影像所打動, 我特別喜歡姜文的表演方式, 充滿魅力, 那種中國人的欲望、中國人的力量。

姜文給了我很多東西。 我記得當時我在寫《黑洞》的劇本, 期間下樓買一份北京晚報, 回去後發現bb機有人call我, 我回過去, 是一個很有磁性的聲音。 “你是誰啊?”“我是陸川。 ”“我是姜文。 ”他看了我10頁劇本覺得還不錯, 他說從美國回來後跟我聊。

《尋槍》裡的姜文

姜文從美國回來後,

我們聊了6個小時, 完全像面試一樣。 他像一個HR, 我像一個努力展現自己最美好一面的前臺小姐。 本來作為研究生, 我們會覺得自己看過很多電影, 但姜文他真的看過很多電影、很多書。 後來他給我寫了個紙條, 說“韓三平大人, 我決定演陸川的戲, 讓他做導演”。 後來我把紙條拿給韓爺, 韓爺說紙條是我自個兒寫的(全場笑)。

《尋槍》中客串的韓三平

黃建新:從紅小兵、攝影師、拍紀錄片、當場記, 到中國最年輕的導演

我小學畢業就是文化大革命的開始。 紅衛兵不讓我們加入, 我們成了紅小兵, 跑到“西北局”去造反, 10點鐘困了就把我們拉回來。 到了1977年, 我們又可以上課了, 叫“教育改革”。 初中加高中就三年, 上課半年, 去部隊3個月, 去工廠學3個月工, 第二年又上3個月課,當了3個月農民。

然後就是“上山下鄉”,最能躲過下鄉的方式就是當兵。當兵幾年就可以回城市,當時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田壯壯、李少紅、我,都去當兵了。

年輕時的黃建新

我就想說,你生命中看似特別奇妙的事,都是有用的。我當兵是管機械、發動機的。我當了幾年兵,後來被分到司令部,搬東西,我發現了一本書——《電影導演論》,我拿去看,看到講電影、講蒙太奇,我還做了好多筆記,後來筆記捐給中國電影博物館了。

那個時候就是莫名其妙,後來有一陣子部隊裡放電影,我們從下水道裡爬進去,鑽出來,去看。因為我看了那些書,就知道特寫、全景,我就成了一個小牛X的人。那時候覺得很好玩,你一講別人都圍過來聽你講。

後來,我分到了一個報館,我說我喜歡拍照片,我被分到了攝影部。經歷了唐山大地震,西安接了2萬6千傷患,我們去拍他們,我們的照片被報刊登出來。

後來,我發現了同行的一個16mm的攝像機,我們就拿著去拍醫療紀錄片,拍完了在電視臺放。我那時候,還去拍一個正在生產的孕婦,被趕出去了。後來當時我是最後一屆工農兵學員,不能上大學。我拍的照片發表了,被領導看了說我可以破格上大學,我讀新聞專業。

上大學時候,碰到了當時西北大學的教授,當時跟我聊電影的經歷。然後,他要我上到第二年的時候去找他,他把我轉到西北電影製片廠。當時我們一共3個人進西影廠,去了後每人發一個劇本,3天內寫8000字的劇本分析。他們覺得我寫得很好玩,我畢業就去了西影廠。

《背靠背,臉對臉》是黃建新導演豆瓣評分最高的作品

在西影廠,有一天一個導演問我多大了,願不願意到導演組工作,我就到了現場。因為那時候,幾乎中國電影的製片廠10年都沒有進過一個新人了。導演的體力跟不上,找年輕人去當場記,我們是第一組進去的。我覺得當場記比坐辦公室好玩多了。我那時候很好學,人家布光的時候我就畫下燈點陣圖。

後來,有一次緊急把我調到一個劇組,吳天明導演的劇組。助理導演生病了,副導演又年紀太大了。當時我就去畫圖,怎麼拍,怎麼拍,導演就記住了我。

後來我又被臨時調走了,有一個導演受傷了,接手的是《野山》的導演顏學恕,可顏學恕導演剛拍了一個月他夫人要生孩子,他又走了,只剩下了60多歲的副導演。當時,他們就覺得讓我這個場記去拍。

我突然從場記,變成去拍那部戲後三分之一的導演。要求是跟前面拍得要一樣,我就去研究前面的鏡頭,把這部電影拍完了,我也從場記升為副導演。再後來,我跟韓三平等等,就去電影學院進修去了。

《黑炮事件》中最為經典的風格化構圖

進修完了又回去,吳天明導演說,你現在想當導演啊,有一部戲,但是你得聯合導演,掛在後面。這就是剛才陸川說的,電影學院的教育受影響了,每個人要獨立思想,我說我不想聯合導演,我要自己拍。

吳天明導演想了想,說有一個機會,張賢亮的《綠化樹》我很喜歡,我跟他談了,他順便又給了我一個小說,你看看你喜歡不喜歡,就是《黑炮事件》。我一看很喜歡,但是我想改一下。我寫信給張賢亮,張賢亮給我回信,就說了幾句話,大概“我的小說就是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怎麼弄是你的事”。

黃建新早期導演的作品評價極高

當時,我是中國最年輕的導演,拍《黑炮事件》時我28歲。電影裡意識形態的東西,使得大家都覺得我是個50歲的人。但是生活的經歷,比如造反那時候的事,其實我父母是進牛棚的,那些東西在你心裡都是沉澱。後來想想,就感覺冥冥之中有一條線,有用沒用的,等有一天你想表達的時候,你的機會來了的時候,你的經歷都用上了。

對當下首次拍電影的青年導演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

黃建新:要愛開會,要找到點,從務虛到務實

其實在座的比如劉偉強導演、朱延平導演都是片場泡出來的,他們對電影的細節都比較熟。但是,對現在的年輕導演而言,很少是比如像我,我做過9部電影的場記,9部電影的副導演,我才獨立當導演。

而現在是一種新的方式。比如導演是學生,編劇、攝影等等,其實他們的價值觀都特別一致,溝通方向比較明確。但我當場記的時候,是各種經驗的人在一起。

其實,導演對電影有一次的闡述機會,就是在所有人面前,在前期導演闡述階段,後期圍讀,導演要完整表達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概念。完整的表達,包括前期跟攝影師、美術師、製片團隊的綜合討論,這奠定了在後來集體拍攝過程中,所有人對你電影的理解,是最重要的關卡。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導演劉偉強與主演

很多導演不愛開會,像大陸導演。香港導演是不停地開會,把他自己的想法一遍遍地傳達清楚。我們現在的導演不愛開會,東西在自己腦子裡裝著,希望到現場去,這是非常危險的。這樣拍藝術電影沒問題,但要給更多的觀眾看,這種方式不行。

前期溝通和交流是決定一部電影未來可能性的基礎,一定要形成非常直接有用的交流溝通。一定要把電影中各個層面能跟你配合契機的點找到,這個點是變的。

黃建新導演在高峰論壇上提到,《黑炮事件》是在1985年花了53萬拍的

低成本的電影跟千萬投資的電影中的這個點是不一樣的,這個點找到了,所有人都輕鬆,拍的時候才會在你的整體概念裡正常運行。你超越了這個點的想像,是達不到的。

要把導演的想像力跟創作的技術、藝術層面的各結合點控制在投資範圍內,兩千萬的投資沒法實現兩億投資的效果,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是一個從務虛到務實的變化。把這兩點都做到了,你才能在自己創作的自由範圍內發揮。

陸川:即使整個現實要求你懂事,內心也要有所堅持

《尋槍》是我寫得最多稿的劇本,劇本寫了4稿。我記得當時,後來有人跟我說,我的劇本在會上被指出很多很多問題。

其實,如果當時讓我改什麼,我就會改什麼。因為,我真的是太想當導演了。

包括當時跟姜文導演的接觸,他也希望我去改戲。我覺得,你還是要堅持內心最想表達的東西。你要知道為什麼要拍這個戲。

新一代的導演,他們懂事,但不怎麼懂得抵抗了。我能理解他們的那種感受,因為我當初也很想當導演。您隨便,要什麼都給你,只要讓我拍就行。

《尋槍》(2002)

但是,像我也會做監製,我還是期待能看到年輕導演的抵抗。我在《尋槍》的時候,我一直在抵抗,像抵抗姜文對劇本任何的改動。那種抵抗,面對姜文導演,他的那種說服力,我會和你撕。

姜文導演,他吸收了很多,像張藝謀導演的東西,他能達到的那種水準,他能創造的東西,很高。但是,我還是就想拍自己的東西。《尋槍》有一場戲,我希望姜文的角色丟了槍以後發現一切都不適應了,變了,我當時準備了很多孔明燈要放。

陸川導演

姜文導演說,不對,把孔明燈撕掉了。後來,在那個年代,我還是跑去做了CG,把孔明燈的鏡頭補上了。

但是,我現在看年輕導演做的時候,我發現,那種抵抗的精神沒有了。你花了那麼大功夫去寫劇本,可能就為了其中那一點點的東西。底線是,你堅持自己想要的,這個特別重要。即使在整個制度、體制要求你懂事的情況下,你的內心還要有自我堅持。

【文/洛神】

版權聲明: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征得我們同意並注明出處。(請回復“轉載”,瞭解具體要求!)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第二年又上3個月課,當了3個月農民。

然後就是“上山下鄉”,最能躲過下鄉的方式就是當兵。當兵幾年就可以回城市,當時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田壯壯、李少紅、我,都去當兵了。

年輕時的黃建新

我就想說,你生命中看似特別奇妙的事,都是有用的。我當兵是管機械、發動機的。我當了幾年兵,後來被分到司令部,搬東西,我發現了一本書——《電影導演論》,我拿去看,看到講電影、講蒙太奇,我還做了好多筆記,後來筆記捐給中國電影博物館了。

那個時候就是莫名其妙,後來有一陣子部隊裡放電影,我們從下水道裡爬進去,鑽出來,去看。因為我看了那些書,就知道特寫、全景,我就成了一個小牛X的人。那時候覺得很好玩,你一講別人都圍過來聽你講。

後來,我分到了一個報館,我說我喜歡拍照片,我被分到了攝影部。經歷了唐山大地震,西安接了2萬6千傷患,我們去拍他們,我們的照片被報刊登出來。

後來,我發現了同行的一個16mm的攝像機,我們就拿著去拍醫療紀錄片,拍完了在電視臺放。我那時候,還去拍一個正在生產的孕婦,被趕出去了。後來當時我是最後一屆工農兵學員,不能上大學。我拍的照片發表了,被領導看了說我可以破格上大學,我讀新聞專業。

上大學時候,碰到了當時西北大學的教授,當時跟我聊電影的經歷。然後,他要我上到第二年的時候去找他,他把我轉到西北電影製片廠。當時我們一共3個人進西影廠,去了後每人發一個劇本,3天內寫8000字的劇本分析。他們覺得我寫得很好玩,我畢業就去了西影廠。

《背靠背,臉對臉》是黃建新導演豆瓣評分最高的作品

在西影廠,有一天一個導演問我多大了,願不願意到導演組工作,我就到了現場。因為那時候,幾乎中國電影的製片廠10年都沒有進過一個新人了。導演的體力跟不上,找年輕人去當場記,我們是第一組進去的。我覺得當場記比坐辦公室好玩多了。我那時候很好學,人家布光的時候我就畫下燈點陣圖。

後來,有一次緊急把我調到一個劇組,吳天明導演的劇組。助理導演生病了,副導演又年紀太大了。當時我就去畫圖,怎麼拍,怎麼拍,導演就記住了我。

後來我又被臨時調走了,有一個導演受傷了,接手的是《野山》的導演顏學恕,可顏學恕導演剛拍了一個月他夫人要生孩子,他又走了,只剩下了60多歲的副導演。當時,他們就覺得讓我這個場記去拍。

我突然從場記,變成去拍那部戲後三分之一的導演。要求是跟前面拍得要一樣,我就去研究前面的鏡頭,把這部電影拍完了,我也從場記升為副導演。再後來,我跟韓三平等等,就去電影學院進修去了。

《黑炮事件》中最為經典的風格化構圖

進修完了又回去,吳天明導演說,你現在想當導演啊,有一部戲,但是你得聯合導演,掛在後面。這就是剛才陸川說的,電影學院的教育受影響了,每個人要獨立思想,我說我不想聯合導演,我要自己拍。

吳天明導演想了想,說有一個機會,張賢亮的《綠化樹》我很喜歡,我跟他談了,他順便又給了我一個小說,你看看你喜歡不喜歡,就是《黑炮事件》。我一看很喜歡,但是我想改一下。我寫信給張賢亮,張賢亮給我回信,就說了幾句話,大概“我的小說就是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怎麼弄是你的事”。

黃建新早期導演的作品評價極高

當時,我是中國最年輕的導演,拍《黑炮事件》時我28歲。電影裡意識形態的東西,使得大家都覺得我是個50歲的人。但是生活的經歷,比如造反那時候的事,其實我父母是進牛棚的,那些東西在你心裡都是沉澱。後來想想,就感覺冥冥之中有一條線,有用沒用的,等有一天你想表達的時候,你的機會來了的時候,你的經歷都用上了。

對當下首次拍電影的青年導演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

黃建新:要愛開會,要找到點,從務虛到務實

其實在座的比如劉偉強導演、朱延平導演都是片場泡出來的,他們對電影的細節都比較熟。但是,對現在的年輕導演而言,很少是比如像我,我做過9部電影的場記,9部電影的副導演,我才獨立當導演。

而現在是一種新的方式。比如導演是學生,編劇、攝影等等,其實他們的價值觀都特別一致,溝通方向比較明確。但我當場記的時候,是各種經驗的人在一起。

其實,導演對電影有一次的闡述機會,就是在所有人面前,在前期導演闡述階段,後期圍讀,導演要完整表達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概念。完整的表達,包括前期跟攝影師、美術師、製片團隊的綜合討論,這奠定了在後來集體拍攝過程中,所有人對你電影的理解,是最重要的關卡。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導演劉偉強與主演

很多導演不愛開會,像大陸導演。香港導演是不停地開會,把他自己的想法一遍遍地傳達清楚。我們現在的導演不愛開會,東西在自己腦子裡裝著,希望到現場去,這是非常危險的。這樣拍藝術電影沒問題,但要給更多的觀眾看,這種方式不行。

前期溝通和交流是決定一部電影未來可能性的基礎,一定要形成非常直接有用的交流溝通。一定要把電影中各個層面能跟你配合契機的點找到,這個點是變的。

黃建新導演在高峰論壇上提到,《黑炮事件》是在1985年花了53萬拍的

低成本的電影跟千萬投資的電影中的這個點是不一樣的,這個點找到了,所有人都輕鬆,拍的時候才會在你的整體概念裡正常運行。你超越了這個點的想像,是達不到的。

要把導演的想像力跟創作的技術、藝術層面的各結合點控制在投資範圍內,兩千萬的投資沒法實現兩億投資的效果,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是一個從務虛到務實的變化。把這兩點都做到了,你才能在自己創作的自由範圍內發揮。

陸川:即使整個現實要求你懂事,內心也要有所堅持

《尋槍》是我寫得最多稿的劇本,劇本寫了4稿。我記得當時,後來有人跟我說,我的劇本在會上被指出很多很多問題。

其實,如果當時讓我改什麼,我就會改什麼。因為,我真的是太想當導演了。

包括當時跟姜文導演的接觸,他也希望我去改戲。我覺得,你還是要堅持內心最想表達的東西。你要知道為什麼要拍這個戲。

新一代的導演,他們懂事,但不怎麼懂得抵抗了。我能理解他們的那種感受,因為我當初也很想當導演。您隨便,要什麼都給你,只要讓我拍就行。

《尋槍》(2002)

但是,像我也會做監製,我還是期待能看到年輕導演的抵抗。我在《尋槍》的時候,我一直在抵抗,像抵抗姜文對劇本任何的改動。那種抵抗,面對姜文導演,他的那種說服力,我會和你撕。

姜文導演,他吸收了很多,像張藝謀導演的東西,他能達到的那種水準,他能創造的東西,很高。但是,我還是就想拍自己的東西。《尋槍》有一場戲,我希望姜文的角色丟了槍以後發現一切都不適應了,變了,我當時準備了很多孔明燈要放。

陸川導演

姜文導演說,不對,把孔明燈撕掉了。後來,在那個年代,我還是跑去做了CG,把孔明燈的鏡頭補上了。

但是,我現在看年輕導演做的時候,我發現,那種抵抗的精神沒有了。你花了那麼大功夫去寫劇本,可能就為了其中那一點點的東西。底線是,你堅持自己想要的,這個特別重要。即使在整個制度、體制要求你懂事的情況下,你的內心還要有自我堅持。

【文/洛神】

版權聲明: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征得我們同意並注明出處。(請回復“轉載”,瞭解具體要求!)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