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天柱山三祖寺驚現佛牙舍利 初步推斷為宋代御賜文物

佛牙舍利

近日, 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下的三祖寺, 在重建大雄寶殿開挖殿基時, 意外發現一個神奇的地宮, 宮內藏有佛牙舍利,

目前文物部門初步認定, 佛牙舍利為宋仁宗時皇家所賜。

分體平坐欄杆式四方形舍利塔

舍利塔內置仰蓮缽

舍利塔底座

舍利塔塔頂

此舍利長呈弧形, 褐色, 重78.27克, 秘藏在四層寶匣裡。 最外層為覆缽式圓柱形鐵塔;第二層是木胎;第三層為銅龕, 正方形, 上簷外翹, 第四層為分體平坐欄杆式四方形舍利塔, 塔上部為蕉葉插角, 內置仰蓮缽, 盤中發現舍利一枚, 及另有許多水晶珠等,

舍利金絲織錦包裹。 這些器物放置在長約2米、寬1.7米、高2米的青磚圍砌的地宮裡。 同時出土的還有兩塊疑似金絲抹泥燒制的青磚碑, 由於年代久遠, 風化嚴重, 只有部分文字依稀可辨。 從器物上鏤刻的紋飾和寶匣內壁銘文分析, 出土文物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宗教價值。

覆缽式圓柱形鐵塔

地宮

三祖寺為南朝國師寶志禪師開創, 是禪宗六大祖庭之一。 隋初, 禪宗三祖僧璨來此弘法教學, 並傳衣缽給四祖道信, 於西元606年在此立化, 故稱三祖寺。 唐乾元元年(758年)詔賜寺名三祖山谷乾元寺。

三祖寺

據《潛山縣誌》記載: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三月,章獻皇太后傳旨,在山谷乾元寺為皇帝增崇聖壽,建資壽寶塔一座,降賜佛牙舍利,用金銀盛禦寶,命本郡官員監藏于塔基之下。皇佑二年(1050年)六月二十七日,雷火燒毀,奏聞,複造資壽寶殿遮蓋佛牙舍利……

出土的舍利塔內壁銘文,印證了史書記載。

出土的磚碑

疑似金絲抹泥燒制的磚碑

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稱為舍利子。據傳,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槃,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信眾對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出土的大量佛珠

大鐵塔底座現有大量銅錢

為發揮禪宗文化在天柱山旅遊中的作用,近年,三祖寺啟動了浩大的修復重建工程,大雄寶殿重建為三期工程的重點部分。

發現地下文物後,潛山縣政府已成立現場保護小組,對發掘現場和出土文物採取了有效安全防護措施,抽調公安幹警全力參與,對稀世文物實行24小時值守。大雄寶殿的建設暫時停工,省市縣文物專家正在對現場進一步發掘,摸清地宮下面文物埋藏情況,對出土文物採取防氧化等保護措施,同時對文物作進一步考證。(王陣)

文物專家對出土的寶物進行清理登記

文物專家對出土的散落木胎板塊進行清理

三祖寺

據《潛山縣誌》記載: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三月,章獻皇太后傳旨,在山谷乾元寺為皇帝增崇聖壽,建資壽寶塔一座,降賜佛牙舍利,用金銀盛禦寶,命本郡官員監藏于塔基之下。皇佑二年(1050年)六月二十七日,雷火燒毀,奏聞,複造資壽寶殿遮蓋佛牙舍利……

出土的舍利塔內壁銘文,印證了史書記載。

出土的磚碑

疑似金絲抹泥燒制的磚碑

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稱為舍利子。據傳,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槃,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信眾對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出土的大量佛珠

大鐵塔底座現有大量銅錢

為發揮禪宗文化在天柱山旅遊中的作用,近年,三祖寺啟動了浩大的修復重建工程,大雄寶殿重建為三期工程的重點部分。

發現地下文物後,潛山縣政府已成立現場保護小組,對發掘現場和出土文物採取了有效安全防護措施,抽調公安幹警全力參與,對稀世文物實行24小時值守。大雄寶殿的建設暫時停工,省市縣文物專家正在對現場進一步發掘,摸清地宮下面文物埋藏情況,對出土文物採取防氧化等保護措施,同時對文物作進一步考證。(王陣)

文物專家對出土的寶物進行清理登記

文物專家對出土的散落木胎板塊進行清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