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江地方文史愛好者耗時數年自費籌建民俗主題展館

煤油燈

晉江金井鎮區, 推開謝清源家中展廳的門, 一瞬間, 仿佛重回金井的舊時光。

這個取名“老金井·時光驛站”的民間小型展館,

是晉江地方文史愛好者謝清源耗時數年、自掏腰包, 四處徵集收藏與晉江金井有關的閩南老器物、老照片、僑批僑匯、刊物錢幣等老物件後, 今年才成功佈置展陳。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吳嘉曉 通訊員 蕭嬌容 文/圖

500件閩南老器物 記住金井鄉愁記憶

宋代出土古碗、明代的銅爐、清代出水青花瓷碗, 清末的梳妝架、民國的木箱、清末的商行帳本、清末的烏籃、民國的蓑衣、石秤砣、木犁、民國的燭座、雞公碗、老算盤、商號貨箱、毛章、民國刊物、民國僑批信封、轎椅、地下黨革命器物、各時期錢幣、舊車票、米倉……謝清源家的展廳裡, 閩南老器物琳琅滿目, 展品年代大多是清末和民國時期的。

“這梳妝架是我外婆的母親留下來的, 如果外婆還在的話,

今年就是105歲……”謝清源指著一個保存完好的梳妝架說, 梳妝架年代大約在清末, 一旁的木箱是民國時期, 都是祖上留下來的。 富有閩台特色的嬰兒搖籃, 就是閩南語所說的“烏籃床”, 給了謝家四代孩子一處溫柔的安身之所。

還有瀝水用的“碗趴架”, 裝米用的米倉, 民國時期的木梯, 印有商號的貨箱, 1953年發行的股票, 標有最小計量單位“仙”的清末老算盤, 以及金井舊門牌, 華僑的信件僑批……每一件展品都銘刻著老金井的時代記憶。 據統計, 除了200多張涉及金井地區百年來的建築、事件、人物的歷史照片外, 整個展廳共有大約500件展品, 絕大部分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沒有實物, 再多的記憶都會隨著年齡逝去。 我想做這樣一個老金井的主題民俗館,

希望通過實物留住老金井的歷史, 更為海外遊子留住鄉愁。 ”謝清源說, 2014年起他開始集中收集整理, 除了祖上流傳的, 還有親戚朋友贈送的, 以及自費淘來的, 前後花費1萬多元。 如今, “老金井·時光驛站”已正式與毓英中心小學、岱峰中心小學、石圳華僑小學共建, 成為三家小學的歷史文化教育基地。

展示廳裡收藏的各種老物件

老照片和商行帳本 見證井尾街之繁榮

近十年來, 謝清源積極開展鄉土歷史文化研究與保護工作, 他先後整理了《金井濤聲》《遠去的金井古村落》《戀戀井尾舊街》《唐山過臺灣的金井人》等涉及金井地區歷史資料。

據介紹, 金井是文化古鎮也是商業古鎮, 擁有眾多僑眷、僑屬、僑資。 金井街又稱井尾街(也稱井尾舊街), 街道兩邊曾是鱗次櫛比的店鋪, 方圓幾十裡的人都到金井做買賣, 是深滬、英林、龍湖、東石鄉民通衢之地商賈中心。

“你看, 這本清末商行帳本可是百年前金井的商業縮影!”謝清源拿出一本帳本殘件, 帳本有近百頁, 記錄著從清同治甲戌年(1874)至清光緒庚辰年(1880),

與該商行商業往來的帳目。 “帳本涉及各種商鋪265家, 其中金井地區的有205家之多, 金井地區的商號40餘家。 ”細加整理發現, 該商行經營範圍很廣, 涉及的商品名目有67種, 裡面還記載聖母生(媽祖誕辰)請戲班演傀儡戲、光緒年間商行出資修建堤岸等。

“民國時期金井舊街民居稠密、商鋪聚集、聲名遠播。 ”謝清源認為, 這本商行帳本見證了百年前金井井尾街的繁榮, 那時候, 中西藥館、書店、布店、竹器、雜貨、鐘錶、日用品、幹粿、米店、菜館、糖品、海產、綢布、五穀、杉木、金紙、水果、文具、糧雜、染坊、油車間等產業林立, 一條街上計有103家店鋪。 而裡面修建堤岸的內容, 或可印證金井確曾有井尾港。

舊時的碗

金井老照片

金井供銷合作社發行過的股票

舊時金井的結婚證書

舊時的碗

金井老照片

金井供銷合作社發行過的股票

舊時金井的結婚證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