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耳機損害聽力?關於使用耳機的正確方式

雖然火星魚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耳機發燒友, 但是在聽耳機的正確方式上, 其實在剛發燒的時候就受到了諸多前輩的指導, 所以感覺對自己耳朵的保護還是不錯的。

然而實際上, 耳機並不是發燒友的專利, 對於現代人來說, 耳機或者耳塞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個設備, 遊戲、娛樂、手機接聽以及多方面都有密切應用, 甚至說我們都離不開他, 但是, 有一個問題是不可忽視的, 就是耳機對聽力的損害, 這個說法是真是假呢?而火星魚對於這個問題可不是莆田系, 靠的不是忽悠, 所以以科學解釋為主。

首先, 我們要瞭解耳朵的結構已經聽到聲音的原理是什麼。 首先耳朵的結構是怎樣的呢?實際上, 耳朵五官的其他部分一樣, 有一個專門的感官設備, 而耳朵裡面專門負責聽力的“感受器”, 就是耳蝸裡面的纖毛細胞。 我們之所以能夠聽到聲音, 是因為“感受器”受到刺激了, 纖毛隨聲音震動而擺動。 隨著靈敏的纖毛的震動, 通過神經傳到到大腦, 大家就可以感受到聲音啦。

不過, 雖然纖毛這個名字看起來很堅強, 是一根毛, 但是和你們想像中的其實完全不同, 非常脆弱而敏感。 一旦聲音的分貝太大, 纖毛就會擺動過於厲害而超過自身感應的限度, 從而纖毛細胞的損傷, 這也就是導致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了。 例如,

在日常生活中, 聽到大的爆破聲、長時間呆在卡拉OK房後出現短暫的“爆聾”就是這個原因。 戴耳機雖然沒有明顯察覺到聽力變化, 但這種損傷是漸進性的, 並且常常被忽視。 耳蝸纖毛刺激過度會導致敏感性降低, 長此以往也會損傷聽力。 而最關鍵的一點是, 耳蝸裡面的纖毛細胞, 是一種可以視為不可再生的細胞, 也就是說損害了就損害了, 失去的聽力無法復原, 也就是說聽力損害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從上面的耳朵接收聲音的基理以及受損原因, 火星魚可以給你們總結一個結論, 就是長時間大音量聽音樂是損害聽力的重要原因。

雖然對於我們日常戴上耳機聽聽音樂, 或者對於每天擠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上下課的人來說, 是一種打發無聊時間的好方式, 既不影響他人, 又能自娛自樂。 然而, 在嘈雜的外界環境下聽音樂, 很多朋友就會很可能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把音量調高了, 而在外使用耳機的時間亦過長, 從而這些人都變成了聽力受損的高危人群。

當然,

不是所有聲音都會導致聽力損傷。 火星魚專門找了一幅耳機分貝圖, 請看下圖:

從圖裡可以稍微瞭解到, 裡面有對各種分貝各種情況的限制時間, 其中專家亦指出, 在85分貝以下, 聽力是不會有損害的, 85分貝大概多少?一般正常人說話的聲音在40-60分貝左右,

上課的聲音大約為70分貝, 而嘈雜的戶外、公共交通的聲音, 大概就是85分貝了, 所以, 如果在戶外, 耳機使用者為了聽清楚耳機的發出的聲音, 往往會把耳塞的音量開高去掩蓋外面的聲音, 這時候耳機的音量往往會在85分貝以上, 從而損傷耳蝸的纖毛細胞。

而對於hifi耳機發燒友來說, 還是安安靜靜在家裡聽音樂最舒服, 既沒有聽力損害的顧慮, 也沒有外界的干擾, 音樂重播品質也會跟著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