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子研究院讀《論語》學術沙龍研討孔子禮制思想

9月13日上午, 孔子研究院舉行2017年讀《論語》“學術沙龍”活動, 相關科研人員參與並圍繞《從<論語>看孔子的禮制思想》和《以敬為本, 循禮而行——<論語•鄉黨>篇解析》兩個主題展開探討與交流,

孔子研究院學術研究部部長孔祥安研究員主持了整場沙龍活動。

孔子研究院資訊聯絡部助理研究員宋振中作為本次沙龍的主講人之一, 從宏觀上對《論語》中的“禮”進行了整體把握, 指出《論語》包含了孔子對“禮”的諸多論述, 並從內在本質、外在形式、尊卑等級、生活日用等四個角度全面梳理了孔子的禮制思想。 首先, 結合《論語》《中庸》《禮記》等原典和相關文本, 指出禮之本在仁, 沒有內在的“仁”, 也就沒有所謂的“禮”。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關於“禮”的一切論述都基於“仁”。 其次, 指出內在的“仁”需要通過外在的“禮”來呈現、傳遞, 因此, 禮之形, 即“禮俗”、“禮儀”也是必要的;強調“克己復禮”, 介紹了自夏禮至孔子之禮的因革損益過程,

通過解析《八佾》篇關於祭禮的論述闡釋了孔子對外在禮的重視。 再次, 提出“禮之分”, 即禮的差等性, 要求人們循禮而行, 嚴格按照秩序規定行事, 解析了《八佾》篇關於僭禮之舉, 並以三年之喪的問題, 指出禮具有一定的人性色彩。 最後, 指出禮之用涉及為政治國、穩定社會、待人處事、個人修身等方方面面, 強調言行統一, 並結合《鄉黨》篇, 從事君盡禮、使擯依禮、衣食中禮等角度作了闡釋, 提出我們應該學習古聖先賢, 學習孔子, 努力成為知禮、守禮的謙謙君子。

孔子研究院資訊聯絡部副部長陳以鳳副研究員作為本次沙龍的另一位主講人, 主要圍繞《論語•鄉黨》篇, 對其中呈現的孔子於“禮”的身體力行作了解析,

深入挖掘孔子“禮”思想的內涵。 她結合《左傳》《禮記》等重要史料, 由《鄉黨》篇的特殊性和禮的重要意義引入主題。 首先, 圍繞《鄉黨》篇, 從衣著穿戴、飲食、居行、不同場合的言談舉止等方面展示了孔子以禮自守、循禮而行。 其次, 通過解讀《鄉黨》篇關於朝堂事君、朝堂之外面見國君的舉止儀容與形象的記載, 結合《禮記》《荀子》《論語集注》等關於禮的闡釋, 指出孔子事君盡禮是敬君而非諂。 最後, 結合《左傳》《孝經》《禮記》《孔子家語》等典籍, 指出禮之“本”在於敬, 不敬則禮不行, 梳理了《鄉黨》篇關於孔子敬天、敬事、敬人的記載, 提出孔子事實上是 “敬於心, 形於外”, 將禮之文、本有機結合。 最後指出, 儒家所謂“道”存於日用之間, 而“禮”以“文”與“本”的有機結合落實著“人道”,
“立於禮”則揭示了禮對於踐行儒道之重要性, 由此可見《鄉黨》篇的重要性。

與會學者圍繞學術沙龍的主題展開了討論, 分別就禮之本的所指及敬與仁的關係、禮之分的雙重涵義、當今社會喪禮的改革、對“八佾”的多角度把握、孔子之禮的因革損益以及仁與忠恕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大家一致認為, 本次沙龍緊扣儒家經典, 廣泛徵引《左傳》等重要文獻, 學理分析系統條理、透徹, 兩主題的講座各具千秋, 互為補益, 全面解析了《論語》中的禮制思想。 同時, 對於我們深入把握孔子禮樂的思想, 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儒家禮制思想、指導人們當下生活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此次學術沙龍是孔子研究院2017年“學術提升年”開展的“重溫‘四書’,

夯實基礎”主題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意在推動儒學研究與傳播的進一步發展, 深化學術研究, 鼓勵學術爭鳴, 提升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演講水準, 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華靜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