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朱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

他是宋代儒學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他編選了著名的“四書”, 成為書生的教科書, 流傳至今;

他將“三綱五常”與“天理”結合,

身後被送入孔廟接受祭祀。

他就是朱熹, 世尊稱為朱子。

在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中, 這樣評價朱熹:

“朱熹, 或稱朱子, 是一位精思、明辯、博學、多產的哲學家。 光是他的語錄就有一百四十卷。 到了朱熹, 程朱學派或理學的哲學系統才達到頂峰。 ”

而康熙則評價朱子:“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 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 ”

作為一位大師, 朱熹是怎麼教育家中的子孫後代的呢?從一份流傳千年的《朱熹家訓》中, 我們可以看出端倪。

這份家訓全文只有317個字, 卻涵蓋了朱熹學說的方方面面, 對做人、學習、交往,

都提出了鞭辟入裡的指導。 正因如此, 這份家訓才一直流傳, 被保留在朱氏族譜中代代相傳, 進而走出家族、流傳到社會上, 成為更多人教育子女的範本。

朱子一生學問致力於對儒家經典的重新詮釋, 而對大學的幾個重要觀念的詮釋在他的整個經典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朱子少年時即從父受教讀《大學》, 乃至臨終前仍在修改《大學章句》, 他以超人的學識和智力, 把終生的心力貢獻給這一篇短小的文獻的整理和解釋。 這表明了朱子對經典權威的尊重, 和通過汲取古典的智慧並加以創新來發展人文價值的信念。

朱子所強調的格物和問學, 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肯定經典講論在儒學中的正當地位。 他對經典學習非常重視, 他所推動的讀書主要也是讀聖賢之書, 讀經典之書。 雖然朱子作為哲學家畢生從事經典的詮釋, 但由於特別重視讀書人的經典學習, 所以, 他的經典詮釋, 在表述形式上, 特別注意適合一般士人對經典學習的需要。

宋明學者並非都是如此, 如王船山的《讀四書大全說》, 是船山自己的思想著作, 而不是用來教授學生的。 朱子則不同, 從《論語訓蒙口義》到《四書章句集注》, 多數的經典解釋著作都著眼于學生的經典學習, 以幫助一般讀書人學習儒家經典著作為其著作目的之一。 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識教育的經典學習中仍有參考的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