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在中國日系就是比德系車好?

俗話說金九銀十正式買車的好時節, 最近車展很多, 所以很多朋友都在諮詢我買車的事情, 而在合資車裡面永恆不變的話題就是, 該選德系還是日系。 今天我就在這裡好好說道說道, 德系和日系, 各自的優劣勢都在哪裡。

德國和日本, 作為目前來說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造車國家, 雖然在汽車領域都屬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但是兩個國家的產品製造理念卻是截然相反的。

先說說德國。 在德國人的眼裡, 機械製造代表著一種藝術, 德國的工程師以造出各種高精尖的機械產品為榮。 所以德國的汽車工程師們, 向來喜歡研發新技術新科技。 而往往這些高精尖的精密儀器, 通常需要非常專業的養護方法以及價格不菲的養護成本。

之前和一個德國ZF工廠的工程師交流, 問他德國人是如何看待一個產品的品質。 他告訴我德國人對於產品的要求可以說是非常苛刻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初某德國品牌欲從ZF公司為新車型採購變速箱, 該車型發動機的最大輸出扭矩為350N·M, 而ZF旗下有370N·M、440N·M、500N·M等多種變速箱可選。 最終這個品牌選擇了500N·M的變速箱, 當然價格也比前兩個變速箱貴的多。 其實在我們看來, 變速箱的極限比發動機高出那麼多, 這不就等於是浪費麼?而德國工程師給出的回答是:你保不齊有人會去刷電腦加裝動力套件來提高發動機資料啊!這就是德國的工程師, 即便一萬個車主裡有一個特殊情況, 他們也一定要考慮到。 汽車上的任何一個部件的承載力一定要做到過剩而不是剛剛好。

還有一點影響德國工程師造車習慣的, 是整個歐洲駕駛員的駕駛習慣。 在歐洲道路相對平直寬闊,

歐洲的司機也相對更在乎一輛車的駕駛感受。 他們認為, 一輛汽車必須和駕駛員有很好的溝通, 才是安全的。 這種溝通是什麼?比如發動機的轉速聲, 比如方向盤能否回饋路面的狀況。 也就是為什麼你很難買到一台如同日產天籟一樣坐著軟綿綿而絲毫感受不到外界因素的車。 而且整個歐洲的駕駛者都認為, 車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應該去適應車。 歐洲作為汽車的發源地 , 人們對於汽車有太多的情懷, 在他們眼裡, 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 而是自己的伴侶。 所以對他們來說, 盡心盡責的養護自己的愛車, 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而在日本, 車則被單純的定義為工具。 在日本工程師眼中, 汽車是一個日常為人們服務的交通工具, 所以一切的汽車相關設計要求只有一個:實用。 比如從發動機技術上來講, 日本工程師一開始是非常不願意用渦輪增壓的, 不是日本沒有這個技術, 而是日本工程師認為, 如果在發動機上增加渦輪增壓裝置, 會使發動機的造價變高,

而且後期保養也相對麻煩, 所以日本工程師始終在堅守自然吸氣這條道路(尤其是馬自達)。 日本人覺得一輛車的空間足夠, 動力滿足日常需求, 保養簡單價格便宜, 乘坐舒適, 不給人添麻煩的車就是好車。 因為這種“車服務於人”的理念, 一切不人性化的設計都會被日本設計師重做, 所以在日本, 你會發現所有車都會造的非常順手。 可能日本造的車運動性不那麼高, 但是它一定很平順, 寬敞, 安靜。

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 去過的你會發現。 在德國的街道上時常可以見到賓士的AMG、寶馬的M、奧迪的RS等這類性能車, 德國人對這種頂尖的機械工藝品非常感興趣。 而在日本滿大街最多的就是“K car”。 所謂的“K car”, 就是方盒子小車, 外形方方正正,體積很小,這種車在日本比較窄的道路上行動更方便,所以備受日本人的青睞。所以從兩國的汽車文化中就可以感覺出來,他們之間存在的造車理念上的差異。

外形方方正正,體積很小,這種車在日本比較窄的道路上行動更方便,所以備受日本人的青睞。所以從兩國的汽車文化中就可以感覺出來,他們之間存在的造車理念上的差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