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全真道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道學,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 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 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瞭解、掌握。

——社群內容行銷諮詢【 白磚家】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的後期宗派—全真道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全真道

全真道是中國道教後期的兩大派別之一。 創建于金初, 後再與其它丹鼎小派合併而成。 大派一直流傳至今。

全真道是金代初葉由王重陽祖師所創立的道教宗派, 與正一道同為元以後道教兩大派。

王重陽, 字知明。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在山東寧海(今牟平), 馬鈺、孫不二夫婦築庵侍奉, 庵名“全真庵”聚徒講道時創立。 認為“識心見性”, 即為全真。 主張釋、儒、道三教合一。 《全真教祖碑》記載:“先生勸人誦《道德清靜經》、《般若心經》、《孝經》, 雲可以修證”。 《重陽仙跡記》載:“嘗率其徒演法建會者五, 皆所以明正心誠意, 少私寡欲之理, 不主一相, 不拘一教也”。 王重陽還親自創立了“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等組織, 供奉太上老君、釋迦牟尼和孔子。 詩雲:“心中端正莫生邪, 三教搜來做一家”, 即表達了這個思想。

正當全真道在北方興盛時, 南宋統治下的神霄派受到朝野摒棄, 也出現了一個主張內修的道派, 相傳是呂洞賓傳于張伯端, 再傳石泰, 又傳薛道光……元代道士陳致虛兼受王重陽、張伯端所傳, 統歸全真道, 追溯王傳為北宗, 張傳為南宗。 南北宗的譜系是:其南宗者,

謂自東華少陽帝君得老聃之道, 以授鐘離權, 權授唐進士呂洞賓、遼進士劉操, 操授宋張伯端, 伯端授石泰, 泰授薛道光, 道光授金王重陽, 重陽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即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 被奉為全真道北宗七祖。 後五十餘年, 邱祖曾被元太祖召見, 賜號“神仙”, 爵“大宗師”, 命其掌管天下道教, 全真道乃廣泛傳佈, 盛極一時。

南北宗都有輕符籙、重煉養的特點。 所不同的是:南宗強調性命雙修, 先命後性, 並留下許多內修典籍, 有詳盡、系統的內修方法, 其提倡和光混俗, 修道者不必出家, 組織比較鬆散;北宗主張以性為主, 先性後命, 強調斬斷情欲, 立志苦行, 絕對禁欲, 道士出家居宮觀, 組織比較嚴密。

◎太一道

太一道,或稱太一教,為金初中國北方興起的三道派之一。流傳至元代,後併入正一道。

太一教,是金代初葉由蕭抱珍創立于衛州(治所在今河南汲縣),道教宗派之一。因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或稱“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故名其教曰“太一”。教旨以老子之學修身,認為“做仙做佛不難,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術濟人,“祈禳訶禁,罔不立驗”。其教傳嗣有秘籙法物,繼法嗣者皆改姓蕭,即以祖師之姓為姓。因其以符籙濟人,故與全真道、真大道教相異。四祖蕭輔道,五祖李居壽(入道改姓蕭)。因元朝重視,其教進入全盛時期。太一教傳至六、七祖後,逐漸融合於正一教派。

◎真大道

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別之一。金初,劉德仁所創立,後傳至酈希誠,受到元憲宗(西元1251~1260在位)的賞識與支持,被賜名為“真大道教”。遵循老子“清靜無為”、“少私寡欲”、“慈儉不爭”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誠謙,去惡揚善,絕欲忍苦,利民愛物,不尚符籙,不提倡“飛升化煉,長生久視”之術。六傳至孫德福,至元五年(西元1268)奉詔統轄諸路“真大道”。又三傳而至張清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師”、“凝神沖妙玄應真人”。教徒遍及黃河流域與江南一帶,經十餘傳而衰落。

◎太一道

太一道,或稱太一教,為金初中國北方興起的三道派之一。流傳至元代,後併入正一道。

太一教,是金代初葉由蕭抱珍創立于衛州(治所在今河南汲縣),道教宗派之一。因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或稱“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故名其教曰“太一”。教旨以老子之學修身,認為“做仙做佛不難,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術濟人,“祈禳訶禁,罔不立驗”。其教傳嗣有秘籙法物,繼法嗣者皆改姓蕭,即以祖師之姓為姓。因其以符籙濟人,故與全真道、真大道教相異。四祖蕭輔道,五祖李居壽(入道改姓蕭)。因元朝重視,其教進入全盛時期。太一教傳至六、七祖後,逐漸融合於正一教派。

◎真大道

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別之一。金初,劉德仁所創立,後傳至酈希誠,受到元憲宗(西元1251~1260在位)的賞識與支持,被賜名為“真大道教”。遵循老子“清靜無為”、“少私寡欲”、“慈儉不爭”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誠謙,去惡揚善,絕欲忍苦,利民愛物,不尚符籙,不提倡“飛升化煉,長生久視”之術。六傳至孫德福,至元五年(西元1268)奉詔統轄諸路“真大道”。又三傳而至張清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師”、“凝神沖妙玄應真人”。教徒遍及黃河流域與江南一帶,經十餘傳而衰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