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安卓之父再創業融資被孫正義放了鴿子,其他創業者應該學到什麼?

據媒體報導, “安卓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的智慧手機創業專案在起草正式融資檔的最後階段被軟銀CEO孫正義放了鴿子。 據稱, 孫正義和魯賓從2016年秋季開始磋商投資事宜, 雙方已經就交易的基本結構等事項達成非正式協定, 包括融資額和估值以及該專案智慧手機產品推出後由軟銀提供市場推廣支援等內容。

圖注:“安卓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再次在智能手機創業

據《華爾街日報》披露, 孫正義原計劃向魯賓的智慧手機創業項目投資1億美元, 對項目的估值高達10億美元。 該創業項目旨在生產高端智慧手機, 對標三星S系列和蘋果的iPhone, 但這款手機至今還沒有正式發佈, 原計劃2017年春季發佈, 趕在蘋果2017年秋天發佈10周年紀念版iPhone之前。

儘管智慧手機已經成為一個競爭白熱化的行業, 魯賓的智慧手機創業專案在開始銷售產品之前, 確切地說在產品發佈之前就能夠拿到10億美元的估值的確讓人驚歎。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 這位創始人畢竟是“安卓之父”, 是他在2005年將自己的創業項目“安卓”賣給了穀歌。 不難理解, 孫正義原計劃的巨額投資和驚人估值跟魯賓的背景密不可分。

這裡筆者忍不住跑題重申一下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的“融資秘笈”:早期創始人可以不懂估值, 但是一定注意首次融資所釋放的股權比例(簡法幫已經見到不少讓出20%-60%股比的頭疼案例), 尤其是公司A輪之前的融資, 創始人應當盡可能將投資人的股權比例控制在10%左右。

這個案例中, “安卓之父”魯賓的手機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儘管產品還沒有發佈, 孫正義就給出了10億美元的估值, 但孫正義即使投資1億美元也只拿到公司10%左右的股權。

競品是資方的LP, 這樣的錢好不好融?

從風險投資市場的交易習慣來說, 在敲定最終投資協定的階段放棄投資會損害一家VC或投資人的聲譽。 孫正義不會不知道行業規矩, 但他為什麼還會這麼幹呢?知情人士透露, 孫正義撕毀這1億美元的投資計畫部分原因在於孫正義與蘋果公司(“安卓之父” 魯賓的友商)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密。

2016年10月14日, 軟銀集團宣佈將組建目標規模1000億美元的軟銀遠景基金(Vision Fund), 主要投資全球科技領域(有報導稱該基金側重機器人、人工智慧、物聯網和相關硬體)的創業公司和更成熟的企業, 成為全世界範圍內該領域最大規模的基金巨孽。

消息宣佈之初, 除了軟銀集團承諾的250億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公共投資基金(“PIF”)已經承諾了450億美元的投資。 後續加入的其他投資者(LPs)包括為智慧手機製造晶片的高通公司、以代工iPhone而聞名的富士康公司、甲骨文公司董事會主席埃裡森以及蘋果公司。

圖注:2016年12月, 孫正義向特朗普承諾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遠景基金1/2的金額),

創造5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2017年1月, 蘋果確認向遠景基金做了10億美元的出資承諾。 媒體報導援引知情人士透露, 儘管蘋果並沒有阻止孫正義投資魯賓的智慧手機創業專案的交易, 但蘋果向遠景基金的投資承諾讓軟銀對蘋果競品公司的投資興趣變得更複雜或者說微妙。

將時鐘快進到一個月後, 也就是2017年2月, 儘管投資事宜已經經過了幾個月的談判, 孫正義還是義無反顧地在最終投資合同擬定的關節退出了投資交易。

這可能是很多投資基金面臨的問題, 基金的投資人中有產業資本, 也就是特定行業或領域的大公司, 就形象地稱為“行業巨頭”吧。 一方面, 行業巨頭有興趣成為基金的投資人(LP), 除了通常的財務投資獲取回報之目的以外,還可能希望瞭解、資助、參與甚至收購其所在領域的創新創業項目,可以理解為戰略目標。

另一方面,基金管理人(GP)面臨的窘境是,如果基金有興趣投資的創業項目以顛覆行業巨頭LPs為宗旨,這樣的項目投還是不投?

基金的GP可以說,投與不投由GP(或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來決定,LPs無權干涉。理論上是這樣,但GP也要考慮下一檔基金再找同一巨頭募資可能面臨的壓力。所以,基金通常會儘量避免基金LPs和投資物件之間存在衝突的情況,對於LPs中包含很多產業資本的情形,基金就可能面臨更多棘手的衝突情形。

當然GP可能同時管理多檔基金,不同基金的LPs構成和比例通常不會完全一致。GP可以選擇跟行業巨頭LPs無關的基金進行投資,避免行業巨頭LPs間接出錢資助為自己“掘建墳墓”的創業專案。但仍然可能面臨如下問題:

如何平衡各檔基金(LPs)之間的利益:好專案由哪檔基金來投資,實踐中常見按照投資領域和投資規模等來在各檔基金之間分配項目,執行起來可能並不容易。

譬如,知情人士透露,遠景基金對軟銀所有投資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項目享有優先權,這樣的安排有利於新基金的募集和利益保護,但其他基金利益可能就會受到不利影響。

如何平衡基金管理人(GP)與出資人(LPs)之間的利益:

GP使用其他基金投資LPs的友商即使能夠避免產業LPs被迫出資資助競品的情形,卻最終在下一次募集新基金的時候很難直面產業LPs,得罪這樣的投資人還可能會損失掉通過產業LPs收購或跟投為基金“接盤”的機會,所以不排除眼光“長遠”的GP可能會面臨放棄這類投資的驅動力。

所以,創始人在融資的過程中也要對潛在的投資人做一些盡職調查,如果競品是投資基金的LPs(在中國都不排除是基金投委會成員的可能性),那這樣的錢可能並不好融。

從孫正義看投資人的複雜投資決策

據稱身價高達170億美元的孫正義在中國早已大名鼎鼎,他在中國投資了阿裡巴巴等等諸多互聯網項目,至今仍然是阿裡巴巴上市公司的董事。

從上世紀70年代,孫正義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書的時候就展現了自己的企業家潛力,當時還是大學生的他將可擕式電子詞典專案以40多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夏普。

他在80年代初回到日本,將軟銀從一家軟體分銷商再造成為一家技術和電信的巨頭。後來,他創立了雅虎日本,並在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中擁有相當大的份額。通過眾多並購,他現在控制了美國和日本電信市場的很大份額。

所以,原本計畫投資“安卓之父”魯賓的智慧手機創業項目之後,孫正義還曾承諾軟銀日本子公司將為魯賓的高端智慧手機在日本提供強大的行銷支援,這可能是一般的投資人無法提供的資源支援。

圖注:2017年3月27日,“安卓之父”安迪·魯賓首次讓新智慧手機公開“暫露頭角”

實際上,孫正義憑藉其電信市場的實力在蘋果承諾向遠景基金出資10億美元之前就已經與蘋果建立了緊密的關係,最早可能要追溯孫正義的電信運營公司在2008年首次將iPhone引入到日本的時候。

但這同時也可以看出,孫正義在2016年秋跟魯賓磋商投資後者的智慧手機創業項目時應該已經考慮到與蘋果的競爭關係,只不過在蘋果確定成為遠景基金LP之後才下定決心退出交易。

近幾年來軟銀做出了很多大手筆的投資,包括收購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220億美元)、英國的半導體設計與軟體公司ARM(320億美元)以及管理約700億美元資產的美國私募股權公司Fortress(33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孫正義的團隊可能每次同時看幾十個專案,即便孫正義已經跟專案方以握手的方式達成了君子協定,專案也可能最終會被軟銀叫停。

2016年10月獲得包括上海錦江國際酒店集團等投資者共計2.6億美元投資的聯合辦公空間公司WeWork(報導稱估值169億美元)也正在跟孫正義磋商融資,媒體報導稱軟銀投資3億(據稱估值近180億美元), 軟銀仍在考慮由遠景基金後續再投10億美元甚至更多,據稱雙方的融資談判斷斷續續已經持續了超過一年時間,最終投資金額至今仍然未見官方確認。

如果說孫正義的投資風格比較不可預測,但考慮到孫正義的名氣、資金實力和戰略資源(譬如在電信領域)以及有時非常具有誘惑性的投資條款會讓軟銀在創業圈繼續風光無限,該事件估計也很難對孫正義在投資界的地位造成很大影響。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除了前文提到的產品行銷推廣支援承諾之外,軟銀在跟魯賓磋商投資其智慧手機創業項目時還提供了一個更有誘惑性的投資條款:放棄向公司委派董事的權利,放棄董事會席位意味著賦予創始人對公司更大程度上的控制權。

不可否認的是,在早期風險投資項目中,投資上億美元的VC通常都會要求獲得公司董事會的席位,但對於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的遠景基金來說,這樣的投資金額僅僅占基金總規模的1‰,不要求委派董事聽起來也很合理。

不幸的是,對再次創業的魯賓來說,這次首輪融資本來已經是囊中之物,但孫正義據稱在蘋果承諾投資遠景基金之後又仔細反思了一下這個專案,在風險投資交易中很少出現意外的最終投資合同擬定環節毅然叫停了投資,為了蘋果生生地放了安卓之父魯賓的鴿子。

圖注:“安卓之父”安迪·魯賓與軟銀CEO孫正義

簡法幫在2016年12月29日《創業者防坑手冊:面對強大的資本力量,你該如何正當防衛?》一文中這樣提醒創始人:

對於創業者來說,糾纏投資人最終決定不投的理由是否正當意義並不大,重要的是有沒有做好事先的計畫和安排,來預防投資人最終不投資的結果,無論別人不投的理由是否正當。如果融資的時間的確緊迫,可能就要考慮是否同意給投資人排他權利;

或者一個月的排他期可以,但是六個月的排他期公司也許就很被動了;如果排他期過長,能不能變通地想想:是否可以讓投資人在簽署投資意向的同時或稍後,就先通過可轉債或其他方式先到位一部分?

我們無法得知安卓之父魯賓是否做好了從軟銀方面融資失敗的準備,畢竟魯賓不是普通的創業者,他在2015年創立的孵化器和風險投資公司Playground Global同時也是他的智慧手機創業專案的支持者。儘管如此,失去軟銀的投資以及投資可能帶來的戰略資源(尤其是電信運營商角度的支持)對這個智慧手機創業項目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

文末給正在融資的創業者一個提醒

講完了這個案例,希望給正在融資的創業者的一個簡單的提醒:

儘管從行業慣例上來說,專業投資人跟創業者達成意向性的“君子協定”之後,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通常不會退出投資,因為這是一個不太光彩的做法,而且通常是一種例外的情況;

但是創始人應該意識到,這種投資意向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大的或然性,所以在融資之前以及融資過程中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計畫,預防投資人最終不投資的結果,儘量避免萬一被放鴿子之後將自己逼到無米下鍋或者裸奔的境地。

譬如說,融資過程中在接受投資人轟轟烈烈的盡職調查之前,創始人同樣需要對投資人做一點反向盡職調查,瞭解投資人的背景、實力和風格,甚至包括投資人的現有投資對象(Portfolio)和投資人(LP)中有沒有可能影響融資結果的非常敏感的友商,盡可能做到有備而無患。

除了通常的財務投資獲取回報之目的以外,還可能希望瞭解、資助、參與甚至收購其所在領域的創新創業項目,可以理解為戰略目標。

另一方面,基金管理人(GP)面臨的窘境是,如果基金有興趣投資的創業項目以顛覆行業巨頭LPs為宗旨,這樣的項目投還是不投?

基金的GP可以說,投與不投由GP(或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來決定,LPs無權干涉。理論上是這樣,但GP也要考慮下一檔基金再找同一巨頭募資可能面臨的壓力。所以,基金通常會儘量避免基金LPs和投資物件之間存在衝突的情況,對於LPs中包含很多產業資本的情形,基金就可能面臨更多棘手的衝突情形。

當然GP可能同時管理多檔基金,不同基金的LPs構成和比例通常不會完全一致。GP可以選擇跟行業巨頭LPs無關的基金進行投資,避免行業巨頭LPs間接出錢資助為自己“掘建墳墓”的創業專案。但仍然可能面臨如下問題:

如何平衡各檔基金(LPs)之間的利益:好專案由哪檔基金來投資,實踐中常見按照投資領域和投資規模等來在各檔基金之間分配項目,執行起來可能並不容易。

譬如,知情人士透露,遠景基金對軟銀所有投資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項目享有優先權,這樣的安排有利於新基金的募集和利益保護,但其他基金利益可能就會受到不利影響。

如何平衡基金管理人(GP)與出資人(LPs)之間的利益:

GP使用其他基金投資LPs的友商即使能夠避免產業LPs被迫出資資助競品的情形,卻最終在下一次募集新基金的時候很難直面產業LPs,得罪這樣的投資人還可能會損失掉通過產業LPs收購或跟投為基金“接盤”的機會,所以不排除眼光“長遠”的GP可能會面臨放棄這類投資的驅動力。

所以,創始人在融資的過程中也要對潛在的投資人做一些盡職調查,如果競品是投資基金的LPs(在中國都不排除是基金投委會成員的可能性),那這樣的錢可能並不好融。

從孫正義看投資人的複雜投資決策

據稱身價高達170億美元的孫正義在中國早已大名鼎鼎,他在中國投資了阿裡巴巴等等諸多互聯網項目,至今仍然是阿裡巴巴上市公司的董事。

從上世紀70年代,孫正義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書的時候就展現了自己的企業家潛力,當時還是大學生的他將可擕式電子詞典專案以40多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夏普。

他在80年代初回到日本,將軟銀從一家軟體分銷商再造成為一家技術和電信的巨頭。後來,他創立了雅虎日本,並在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中擁有相當大的份額。通過眾多並購,他現在控制了美國和日本電信市場的很大份額。

所以,原本計畫投資“安卓之父”魯賓的智慧手機創業項目之後,孫正義還曾承諾軟銀日本子公司將為魯賓的高端智慧手機在日本提供強大的行銷支援,這可能是一般的投資人無法提供的資源支援。

圖注:2017年3月27日,“安卓之父”安迪·魯賓首次讓新智慧手機公開“暫露頭角”

實際上,孫正義憑藉其電信市場的實力在蘋果承諾向遠景基金出資10億美元之前就已經與蘋果建立了緊密的關係,最早可能要追溯孫正義的電信運營公司在2008年首次將iPhone引入到日本的時候。

但這同時也可以看出,孫正義在2016年秋跟魯賓磋商投資後者的智慧手機創業項目時應該已經考慮到與蘋果的競爭關係,只不過在蘋果確定成為遠景基金LP之後才下定決心退出交易。

近幾年來軟銀做出了很多大手筆的投資,包括收購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220億美元)、英國的半導體設計與軟體公司ARM(320億美元)以及管理約700億美元資產的美國私募股權公司Fortress(33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孫正義的團隊可能每次同時看幾十個專案,即便孫正義已經跟專案方以握手的方式達成了君子協定,專案也可能最終會被軟銀叫停。

2016年10月獲得包括上海錦江國際酒店集團等投資者共計2.6億美元投資的聯合辦公空間公司WeWork(報導稱估值169億美元)也正在跟孫正義磋商融資,媒體報導稱軟銀投資3億(據稱估值近180億美元), 軟銀仍在考慮由遠景基金後續再投10億美元甚至更多,據稱雙方的融資談判斷斷續續已經持續了超過一年時間,最終投資金額至今仍然未見官方確認。

如果說孫正義的投資風格比較不可預測,但考慮到孫正義的名氣、資金實力和戰略資源(譬如在電信領域)以及有時非常具有誘惑性的投資條款會讓軟銀在創業圈繼續風光無限,該事件估計也很難對孫正義在投資界的地位造成很大影響。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除了前文提到的產品行銷推廣支援承諾之外,軟銀在跟魯賓磋商投資其智慧手機創業項目時還提供了一個更有誘惑性的投資條款:放棄向公司委派董事的權利,放棄董事會席位意味著賦予創始人對公司更大程度上的控制權。

不可否認的是,在早期風險投資項目中,投資上億美元的VC通常都會要求獲得公司董事會的席位,但對於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的遠景基金來說,這樣的投資金額僅僅占基金總規模的1‰,不要求委派董事聽起來也很合理。

不幸的是,對再次創業的魯賓來說,這次首輪融資本來已經是囊中之物,但孫正義據稱在蘋果承諾投資遠景基金之後又仔細反思了一下這個專案,在風險投資交易中很少出現意外的最終投資合同擬定環節毅然叫停了投資,為了蘋果生生地放了安卓之父魯賓的鴿子。

圖注:“安卓之父”安迪·魯賓與軟銀CEO孫正義

簡法幫在2016年12月29日《創業者防坑手冊:面對強大的資本力量,你該如何正當防衛?》一文中這樣提醒創始人:

對於創業者來說,糾纏投資人最終決定不投的理由是否正當意義並不大,重要的是有沒有做好事先的計畫和安排,來預防投資人最終不投資的結果,無論別人不投的理由是否正當。如果融資的時間的確緊迫,可能就要考慮是否同意給投資人排他權利;

或者一個月的排他期可以,但是六個月的排他期公司也許就很被動了;如果排他期過長,能不能變通地想想:是否可以讓投資人在簽署投資意向的同時或稍後,就先通過可轉債或其他方式先到位一部分?

我們無法得知安卓之父魯賓是否做好了從軟銀方面融資失敗的準備,畢竟魯賓不是普通的創業者,他在2015年創立的孵化器和風險投資公司Playground Global同時也是他的智慧手機創業專案的支持者。儘管如此,失去軟銀的投資以及投資可能帶來的戰略資源(尤其是電信運營商角度的支持)對這個智慧手機創業項目來說都是不小的損失。

文末給正在融資的創業者一個提醒

講完了這個案例,希望給正在融資的創業者的一個簡單的提醒:

儘管從行業慣例上來說,專業投資人跟創業者達成意向性的“君子協定”之後,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通常不會退出投資,因為這是一個不太光彩的做法,而且通常是一種例外的情況;

但是創始人應該意識到,這種投資意向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大的或然性,所以在融資之前以及融資過程中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計畫,預防投資人最終不投資的結果,儘量避免萬一被放鴿子之後將自己逼到無米下鍋或者裸奔的境地。

譬如說,融資過程中在接受投資人轟轟烈烈的盡職調查之前,創始人同樣需要對投資人做一點反向盡職調查,瞭解投資人的背景、實力和風格,甚至包括投資人的現有投資對象(Portfolio)和投資人(LP)中有沒有可能影響融資結果的非常敏感的友商,盡可能做到有備而無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