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紅船頌”開展 筆墨丹青永載史冊

紅船, 是中國共產黨的母親船, 是浙江人民的光榮與驕傲。 弘揚紅船精神, 就要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穿越歷史風雲,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

浙江鐫刻下光輝的印記;在新的征途上, 浙江也創造出了新的光輝業績。

9月14日, 由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文聯、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紅船頌——浙江省迎接黨的十九大美術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展覽由“不忘初心”“敢為人先”“勇立潮頭”三大板塊組成, 精選了我省美術家以紅船精神、浙江精神為主題創作的50餘件巨幅力作, 這批來自浙江美術創作精品工程的精品, 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獻上一份厚禮。

不忘初心

早在96年前, 一群渴望真理、懷揣理想的革命者, 從嘉興南湖的紅船出發, 踏上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漫漫長路。 中國共產黨從南湖的紅船起航, 肩負起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踐行著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樹立起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凝結成偉大的“紅船精神”, 築就中國革命的精神之源。

今天, 浙江美術館偌大展廳被濃濃的中國紅所包裹。 一眼望去, 那片無際的《葵園》行行重行行, 畫家許江用東方葵飽經滄桑的身軀砌成一道道歷史之牆與命運之牆, 將時代印痕與群體情懷盡抒無遺。

歷經秋劫、冬殤、青源、深歌的《葵園》是歷史變遷滄桑輪轉的命運的畫面。 葵堅守大地, 期待著一份遼遠的未來;葵向著天空、朝向太陽生長, 那是它的執著與榮光;葵的蒼老又使它垂下銅色的頭顱, 向著大地深處, 那是它的根源與宿命。 於是, 葵化身為荒原上陌生的行者, 帶著生命的熱烈與拯救的希冀, 披戴著一種耀眼的光彩。

向著那遼遠的最深處蔓延。

“十數年畫葵, 像一段生命長旅。 ”許江說, 他畫黃葵, 大片從天邊擁來的焦土般的褐葵;他畫綠葵, 如若一座植物的塔, 攀援某種群化生命的莊嚴。 有一年換色的時節, 他想到了紅……許江在展覽現場接受採訪時, 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 身後人《葵園》正向孕育化生、承載萬物的大地傾瀉而下, 形成一種有趣的映照。

這是畫家陸騎的油畫《明燈——1939年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畫面上的那盞馬燈, 象徵著明燈照耀的一種寓意。 “那個時期的會議代表, 是從全省各地選派出來的, 應該各個年齡和階層的人都有, 畫中有知識份子和勞動者, 有年輕的, 也有年齡較大的, 因為歷史上此次會議基本上都是男的,

其中只有一位女性, 我把她設置在前排, 正在做記錄的動態, 從而產生群像人物中的性別變化與多樣性, 其中還設計了一位拿煙袋聚精會神聽主角講話的勞動者形象的代表, 這樣可能更為自然生動並有真實感。 ”為了表現真實, 陸騎有意在畫面的前排設置了一位代表坐在竹椅上, 這種竹椅子屬於浙南這一帶所特有的, 還在畫面中設置了斗笠和籮筐, 呈現了地域特點, 也努力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的真實。

在歷史題材畫中, 色彩是表現力很強的形式, 處理得當, 可以使畫面帶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並能營造一定的氣氛, 使創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創作時, 運用色彩語言營造畫面氣氛的關鍵就是要根據所表達的內容選擇和使用色調。

因為陸騎表現的是一個夜晚, 是在黃色的燈光照射中室內的會議, 所以在創作中, 以柔和的暖色調, 表現出沉穩、古樸、渾厚的風格。 由於人物較多, 人物之間一個挨著一個層層展開, 為追求整體氣氛, 降低了個體的對比關係, 注重大的層次和氛圍。 儘量把不必要的部分處理在大片的暗色之中, 使光照到的部分明確而細膩。 在表現過程中, 我儘量保存筆觸的乾脆性, 由於我先塗了一層暖橙的底色, 使畫在這底色上的亮光色會在筆觸的邊緣留有底色, 從而具有一定的斑駁感和用筆的韻味。

在歷史題材畫中, 主題直接決定了歷史題材繪畫的內容和其所要反映的思想, 能否透徹地掌握和瞭解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的歷史背景、時代特徵及歷史意義是作品氣氛營造的關鍵, 畫面所表現的力量、思想性以及對觀眾一定的視覺衝擊,主要是由於畫面密切地聯繫了那個時代的思想運動與社會鬥爭現實,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理想與希望。

何紅舟、黃髮祥 油畫《啟航》

敢為人先

弘揚紅船精神,就要高舉改革創新的大旗,爭做改革的弄潮兒、創新的先行者。生活在浙江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與生俱來就有著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氣神。浙江精神的核心就是創新,浙江是靠吃“改革飯”、走“創新路”發展起來的,改革創新是浙江的魂、浙江的根,浙江正是依靠改革創新才贏得了發展的先機、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如何以版畫的構架和筆墨特點來塑造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這對藝術家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也是對藝術家根據特定內容,用新的藝術語言來創造新的表現形式所面臨的新課題。從“英雄的頌歌”到“平凡的世界”,藝術家該如何用作品向公眾講述一個個“英雄故事”?對這樣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藝術創作來說,不僅要有藝術魅力,還要尊重歷史。

你看,畫家韓黎坤的版畫《夕照崢嶸》鏡片後王國維的那雙眼睛,朦朧而深邃,鏡片的反光裡似乎深藏著王國維的一切奧秘,令人神往而不可捉摸,一定得精心把握。“攏袖”可以帶出一種穩健與篤實,一種胸孕萬壑的泰然。

一件藝術作品,如何塑造那些早已形成固定印象的公眾人物,畫家們只能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和再現歷史。

這是一個令人過目不忘的畫面:天空中,烏雲蔽日;湖面上,暗流湧動——油畫《啟航》雖然描繪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的歷史瞬間:但是,毛澤東昂首闊步走向船頭,意氣風發的神態使他自然成為這個動態人物組群的視覺焦點。以及幾位黨代表的出現,特別是船工手持竹篙,用力將船撐離碼頭,點出了革命航船即將啟航的主題。

談起《啟航》的創作過程,何紅舟說創作構思的過程中並不順利,經歷了一些波折。“我反復查閱了大量有關一大的資料,其中一大代表的生平深深地觸動了自己,深感參加一大的代表的身上都流淌著要改變舊中國的一腔熱血。他們當時是一群年輕的、自覺的、渴望肩負國家及民族命運的知識份子,暫且不說其中某些人的歷史命運發生了何種變化,我的內心很希望能將參加南湖會議的全部代表都在畫中有所表現。”何紅舟在畫稿中儘量想安排好每個代表出場位置。根據李達夫人王會悟的回憶,南湖紅船並不能直接停靠煙雨樓前的碼頭,而是停在湖中,由一隻小船往來於碼頭與大船之間接送客人。

如果表現這樣方式上船,很難表達出何紅舟想將一大代表全部畫進去的初衷,於是又設想一大代表由碼頭邊的跳板上船,這樣的安排可以將一大代表較為輕鬆地安排在畫面中。而且這樣畫面容易體現出會議的莊重,然後儘量加重畫面的色調,強化了風雨前的效果,將光線斷斷續續地集中在代表身上,使畫面的神秘感有所加強,也使較多的人物在空間展開時有主次之分。“這張構圖在人物表現的主次關係中,側重於2002年中共黨史新編中的排序,突出了李達、李漢俊、陳潭秋和董必武的地位,青年毛澤東則緊隨其後。”何紅舟說,後來在他的合作者黃髮祥老師的協助下,歷時7個月的緊張創作,完成了這張5米長、2.5米高的作品。

歷史畫絕不僅僅是一個場景的再現。“其實,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最困難的還不是找資料、找手稿,最難的仍在於繪畫本身。”作者何紅舟說,由於《啟航》這幅畫表現的是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其中的人物幾乎都有歷史定論,大多數參與者事後都有詳細的回憶錄,沒有給創作者留下太大的想像空間,因此,讀懂、認識、理解那段歷史,才能正確地表現歷史。

陳繼武 油畫 《東方大港》

勇立潮頭

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從“八八戰略”開啟浙江新的發展階段,到“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努力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從“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到實現“兩個高水準”奮鬥目標。

杭州清雄,雄在錢塘。一湖一江,將水的綿長和涵遠,化作杭人的性情。那西湖的煙波和錢塘的濤聲,恰似一慢一緊的腳步,悠悠然浸漫窗前,直教人心旌搖曳。而將這種如水般的滔滔氣息凝於紙幅、寫成畫卷的,已故畫家孔仲起當稱錢塘第一人。

畫家對自然之物,尤其對潮水,有一份癡愛。從新中國建國初期第一次看到錢江潮,孔仲起便愛上了,不能自拔。為了每天觀察潮水的變化,他索性把家搬到了錢塘江畔,和潮水為鄰。在5樓的畫室裡,有一扇窗戶,可以望見江水一隅,那是畫家特意“開鑿”的。他還給窗戶題詞“錢江一截”掛在牆上。

從青年到老年,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守望這“錢江一截”,或波濤起伏,或水天一色,早潮、夜潮、回頭潮,潮水的每一種姿態,在他的心底流淌了半個多世紀。成名作《浙江潮》就是這麼噴湧而出的。如今,人雖已去,但澎湃的《浙江潮》仍在人們心中的汩汩流淌。

“數不盡的日日夜夜,如今回想起來,創作中那些有趣的故事,至今仍像電影一樣歷歷在目:缺少哪一個細節都不行!”畫家陳繼武的油畫《東方大港》以寧波港縱橫交錯的鋼架、富有空氣感的藍天白雲、點睛式的汽車和人物,展現出現代工業文明的蓬勃氣息,更展示了藍色海洋經濟開啟浙江發展新時代的一個側面。

如是這般,浙江的藝術家們就這樣站在現實主義創作的基石上,繪就著新的紅色經典。他們在巨作中運用全新的手法,營造了一個開闊的視野和深邃的畫境,歷史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動態的設計既精練又典型,使眾多的人物彙聚成一幅千軍萬馬奔騰不息的歷史畫卷。

藏珍納景,浩淼錢塘,時代精神在畫筆下神采飛揚——一張張油畫、一座座雕塑、一塊塊版畫,構成無數個遙遠而清晰的歷史畫面,讓觀者沉浸在浪漫而恢弘的藝術世界裡,心懷不舍,情真意切。

歷史題材創作的作品如何感動讀者,最重要的是現場感。中國美協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浙江省美協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感歎,“關鍵在於作品不是表面地再現歷史事件,而是通過這個事件、人物來體現一種人的精神和情緒。這是作品裡最根本的東西。”在尊重史料的前提下,美術創作可以以提煉、概括、集中再現真實可信的形象的審美特徵而佔有優勢,可以表現史料甚至攝影照片不能達到的深刻性。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精神”的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憑著“走遍千山萬水、吃遍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的“四千精神”,勇立時代潮頭,唱響創新和實幹的最強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的歷史節點上,浙江要再一次擔當起歷史的重托,堅定不移地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紅船頌——浙江省迎接黨的十九大美術作品展”是浙江當代優秀畫家藝術才情的集中展現,更是他們崇高的榮譽和時代的擔當。

畫面所表現的力量、思想性以及對觀眾一定的視覺衝擊,主要是由於畫面密切地聯繫了那個時代的思想運動與社會鬥爭現實,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理想與希望。

何紅舟、黃髮祥 油畫《啟航》

敢為人先

弘揚紅船精神,就要高舉改革創新的大旗,爭做改革的弄潮兒、創新的先行者。生活在浙江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與生俱來就有著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精氣神。浙江精神的核心就是創新,浙江是靠吃“改革飯”、走“創新路”發展起來的,改革創新是浙江的魂、浙江的根,浙江正是依靠改革創新才贏得了發展的先機、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如何以版畫的構架和筆墨特點來塑造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這對藝術家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也是對藝術家根據特定內容,用新的藝術語言來創造新的表現形式所面臨的新課題。從“英雄的頌歌”到“平凡的世界”,藝術家該如何用作品向公眾講述一個個“英雄故事”?對這樣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藝術創作來說,不僅要有藝術魅力,還要尊重歷史。

你看,畫家韓黎坤的版畫《夕照崢嶸》鏡片後王國維的那雙眼睛,朦朧而深邃,鏡片的反光裡似乎深藏著王國維的一切奧秘,令人神往而不可捉摸,一定得精心把握。“攏袖”可以帶出一種穩健與篤實,一種胸孕萬壑的泰然。

一件藝術作品,如何塑造那些早已形成固定印象的公眾人物,畫家們只能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和再現歷史。

這是一個令人過目不忘的畫面:天空中,烏雲蔽日;湖面上,暗流湧動——油畫《啟航》雖然描繪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的歷史瞬間:但是,毛澤東昂首闊步走向船頭,意氣風發的神態使他自然成為這個動態人物組群的視覺焦點。以及幾位黨代表的出現,特別是船工手持竹篙,用力將船撐離碼頭,點出了革命航船即將啟航的主題。

談起《啟航》的創作過程,何紅舟說創作構思的過程中並不順利,經歷了一些波折。“我反復查閱了大量有關一大的資料,其中一大代表的生平深深地觸動了自己,深感參加一大的代表的身上都流淌著要改變舊中國的一腔熱血。他們當時是一群年輕的、自覺的、渴望肩負國家及民族命運的知識份子,暫且不說其中某些人的歷史命運發生了何種變化,我的內心很希望能將參加南湖會議的全部代表都在畫中有所表現。”何紅舟在畫稿中儘量想安排好每個代表出場位置。根據李達夫人王會悟的回憶,南湖紅船並不能直接停靠煙雨樓前的碼頭,而是停在湖中,由一隻小船往來於碼頭與大船之間接送客人。

如果表現這樣方式上船,很難表達出何紅舟想將一大代表全部畫進去的初衷,於是又設想一大代表由碼頭邊的跳板上船,這樣的安排可以將一大代表較為輕鬆地安排在畫面中。而且這樣畫面容易體現出會議的莊重,然後儘量加重畫面的色調,強化了風雨前的效果,將光線斷斷續續地集中在代表身上,使畫面的神秘感有所加強,也使較多的人物在空間展開時有主次之分。“這張構圖在人物表現的主次關係中,側重於2002年中共黨史新編中的排序,突出了李達、李漢俊、陳潭秋和董必武的地位,青年毛澤東則緊隨其後。”何紅舟說,後來在他的合作者黃髮祥老師的協助下,歷時7個月的緊張創作,完成了這張5米長、2.5米高的作品。

歷史畫絕不僅僅是一個場景的再現。“其實,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最困難的還不是找資料、找手稿,最難的仍在於繪畫本身。”作者何紅舟說,由於《啟航》這幅畫表現的是一個特定的歷史事件,其中的人物幾乎都有歷史定論,大多數參與者事後都有詳細的回憶錄,沒有給創作者留下太大的想像空間,因此,讀懂、認識、理解那段歷史,才能正確地表現歷史。

陳繼武 油畫 《東方大港》

勇立潮頭

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從“八八戰略”開啟浙江新的發展階段,到“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努力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從“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到實現“兩個高水準”奮鬥目標。

杭州清雄,雄在錢塘。一湖一江,將水的綿長和涵遠,化作杭人的性情。那西湖的煙波和錢塘的濤聲,恰似一慢一緊的腳步,悠悠然浸漫窗前,直教人心旌搖曳。而將這種如水般的滔滔氣息凝於紙幅、寫成畫卷的,已故畫家孔仲起當稱錢塘第一人。

畫家對自然之物,尤其對潮水,有一份癡愛。從新中國建國初期第一次看到錢江潮,孔仲起便愛上了,不能自拔。為了每天觀察潮水的變化,他索性把家搬到了錢塘江畔,和潮水為鄰。在5樓的畫室裡,有一扇窗戶,可以望見江水一隅,那是畫家特意“開鑿”的。他還給窗戶題詞“錢江一截”掛在牆上。

從青年到老年,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守望這“錢江一截”,或波濤起伏,或水天一色,早潮、夜潮、回頭潮,潮水的每一種姿態,在他的心底流淌了半個多世紀。成名作《浙江潮》就是這麼噴湧而出的。如今,人雖已去,但澎湃的《浙江潮》仍在人們心中的汩汩流淌。

“數不盡的日日夜夜,如今回想起來,創作中那些有趣的故事,至今仍像電影一樣歷歷在目:缺少哪一個細節都不行!”畫家陳繼武的油畫《東方大港》以寧波港縱橫交錯的鋼架、富有空氣感的藍天白雲、點睛式的汽車和人物,展現出現代工業文明的蓬勃氣息,更展示了藍色海洋經濟開啟浙江發展新時代的一個側面。

如是這般,浙江的藝術家們就這樣站在現實主義創作的基石上,繪就著新的紅色經典。他們在巨作中運用全新的手法,營造了一個開闊的視野和深邃的畫境,歷史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動態的設計既精練又典型,使眾多的人物彙聚成一幅千軍萬馬奔騰不息的歷史畫卷。

藏珍納景,浩淼錢塘,時代精神在畫筆下神采飛揚——一張張油畫、一座座雕塑、一塊塊版畫,構成無數個遙遠而清晰的歷史畫面,讓觀者沉浸在浪漫而恢弘的藝術世界裡,心懷不舍,情真意切。

歷史題材創作的作品如何感動讀者,最重要的是現場感。中國美協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浙江省美協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感歎,“關鍵在於作品不是表面地再現歷史事件,而是通過這個事件、人物來體現一種人的精神和情緒。這是作品裡最根本的東西。”在尊重史料的前提下,美術創作可以以提煉、概括、集中再現真實可信的形象的審美特徵而佔有優勢,可以表現史料甚至攝影照片不能達到的深刻性。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精神”的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憑著“走遍千山萬水、吃遍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的“四千精神”,勇立時代潮頭,唱響創新和實幹的最強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的歷史節點上,浙江要再一次擔當起歷史的重托,堅定不移地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紅船頌——浙江省迎接黨的十九大美術作品展”是浙江當代優秀畫家藝術才情的集中展現,更是他們崇高的榮譽和時代的擔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