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廣發銀行尹矣:把握產融新趨勢,助力城市新發展

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17國際金融峰會以“產融新生態與城市崛起”為主題, 一起探討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征程中,

實體經濟和金融如何有效的結合。 廣發銀行副行長尹矣在會上做了演講, 主題為《把握產融新趨勢, 助力城市新發展》。

尹矣認為, 當前產融有四個方面的趨勢:一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總量上高度依存、結構上相互促進;二是金融與城市發展高度融合, 金融資源在城市持續集聚;三是產融結合持續深化, 資訊科技與金融現代化同步推進;四是金融機構逐漸向金控平臺轉型。 尹矣建議, 構建“城市+金融”新生態須把握三個要點:一是借力新金融, 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二是借力新產業, 挖掘城市發展新動能;三是借力新機遇, 打造“城市+金融”新合力。

以下是演講全文:

尹矣:各位來賓, 女士們, 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2017年國際金融峰會。

《產融新生態與城市崛起》這個命題, 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非常有前瞻性, 也非常切合當前實際, 感謝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提出這個命題。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把握產融新趨勢 助力城市新發展》, 我將和大家一起交流三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是當前產融新特點。 當前產融有四個方面的新趨勢。

第一, 金融與經濟融合方面的趨勢表現為兩點, 首先, 金融與實體經濟高度依存。 從我國省會及計畫單列市2003年到2015年的GDP與金融總量的實證資料看, 經濟總量與金融總量呈現強相依關係, 各城市的GDP和存貸款相關係數超過0.93, 絕大多數城市接近1。 其次, 金融結構與經濟活力相互促進。 一方面, 社會融資結構日趨多元化,

間接融資占比目前雖然仍然較高, 但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形成帶動其他的融資占比快速提升, 滿足了不同層次企業的融資需求, 也提升了經濟和城市的活力;另一方面, 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 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逐步提升, 帶動金融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比重相應提升。 通過觀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服務業占比和金融業占比, 以及武漢、蘇州、寧波等二線城市的占比, 我們可以佐證上述論斷。

第二, 金融與城市發展方面的新趨勢, 表現為兩點, 首先, 金融與城市發展高度融合。 一方面, 伴隨經濟發展, 部分城市加速形成金融中心, 倫敦、紐約、上海等城市經歷了從經濟中心到區域金融中心,

最後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轉變過程;另一方面, 隨著城市金融的加強發展, 迅速形成經濟中心, 新加坡、香港、巴哈馬等城市經歷了率先發展金融業, 最後成為了金融中心, 進而帶動航運業等非金融產業的發展, 最終發展成為經濟中心城市的轉變過程。 其次, 金融資源在城市持續集聚。 一方面, 城市是金融機構總部集聚地, 絕大部分大型金融機構總部在一線城市, 82%的大型商業銀行總部在一線城市, 80%的大型證券公司總部在一線城市, 90%的大型保險公司總部在一線城市, 50%的大型信託公司總部在一線城市;另一方面, 城市是資金的集聚地, 以存款為例, 54%的資金集中在省會及計畫單列城市, 另46%的存款也主要分佈在地級城市。

第三, 金融與產業融合方面的新趨勢, 表現為兩點, 首先, 產融結合持續加深。 隨著實體經濟、金融行業的持續較快發展以及金融監管逐步放開, 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在做強主業的同時, 結合自身資源稟賦, 積極涉足金融業和多元化產業, 尋找新的增長點;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還表現為, 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在業務、系統上互聯互通, 並且由此產生了基於交易、基於定單的融資方式。 產融結合加深的路徑有三類, 一類是產業資本進軍金融資本, 如招商局、華潤和萬達;一類是金融資本滲透產業資本, 如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還有一類是傳統的產融綜合體, 從成立之始就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 如中信集團、中國光大和阿裡巴巴。其次,科技金融與金融現代化同步推進。以銀行業為例,一方面,銀行業現在面臨著比較大的“脫媒”壓力,部分銀行業務被金融科技公司替代,我們觀察2011年到2016年中國銀行業櫃面交易統計圖,可以發現交易筆數、交易金額和銀行業平均離櫃率的變化趨勢;另一方面,銀行也在順勢而為,積極運用新科技,實現業務創新,加快向智慧化、資料化和新型化方向轉型,我們也收集整理了科技和金融融合的現狀,總體而言,金融對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已經取得了較快進展。

第四,金融業混合經營的新趨勢。金融機構近年來已逐步轉型為金融控股平臺,並且這種態勢還在繼續。混合經營的第一種形態為銀行系的金控集團,商業銀行在做大做強業務的同時,加速向其他金融領域拓展。下表中列出的這些機構雖然還稱為銀行,其實這些銀行已經加速向證券、保險、信託、期貨、基金、租賃等領域滲透了。混合經營的第二種形態是保險系金控集團,保險公司憑藉低成本的穩定現金流,強勢控股和參股非保險金融機構。下表列舉了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安邦保險、中國平安,其實保險系金控除了向銀行、證券、期貨和基金滲透,也同步向實體經濟滲透。混合經營的第三種形態是綜合金控集團,此類機構大多數是由民族資本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或機遇下,獲准持有多種金融牌照,同時在當前新形勢下,基於先發優勢進一步進入更多的金融領域。下表列舉了中信集團、光大集團、招商局和華潤,這些集團實際上是在綜合化經營,很多集團名字不叫金融集團,但是部分機構金融板塊已經占到了集團總收入或者說總利潤的80%以上了。

以上,是我想談的第一部分,下面談第二部分,對於“城市+金融”新發展的展望。在提出“城市+金融”的概念過程中,我借鑒了當前“互聯網+”的思路,從金融視角為城市發展提三個建議。

第一,借力新金融,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首先,我們需要借鑒國際國內城市產融發展的經驗。有兩種模式值得借鑒,模式之一是新加坡模式。國際上以新加坡、巴哈馬、開曼群島等為代表,這些城市借助優惠政策,抓住時機優先發展離岸金融,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了全球性的離岸金融市場,進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國內以深圳為代表,借助中小板、創業板市場所形成的政策優勢,成為全國私募股權機構集聚地,金融總量全國第三,金融業競爭力僅次於上海。模式之二是倫敦模式。國際上以倫敦、紐約為代表,這些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逐步發展為區域金融中心,進一步演變形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國內以上海為代表,經濟長期引領全國,本世紀初開始迅速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其次,借鑒這些國際國內產融發展模式,我們探討一下如何找准國內金融城市發展的差異化定位。以廣州為例,區域金融定位方面,可以研究以泛珠三角為輻射區域,致力於實現泛珠三角區域金融中心的階段性目標;產業金融定位方面,可以結合廣州市產業集聚特色,打造特色化的產融新生態,比如致力於成為物流金融、養老金融、汽車金融、綠色金融、互聯網金融中心等;科技金融方面,應做好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發、規劃與佈局,引入對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及加密技術的投資基金和研發機構,提升金融業的層次和附加值。

第二,借力新產業,挖掘城市發展新動能。首先,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其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等新業態將發展壯大,為城市發展創造新動能。其次,產業和金融須加強雙向互動,以產促融,以融助產,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在產業端,要借助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金融資本提供品牌、資金、業務資源、行業資料與知識、專業能力,為金融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在金融端,要依託網路、資金和人才優勢,加強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研究,加快金融資源整合,提高產業鏈金融服務效率,助力產業鏈效率提升。

第三,借助新機遇,打造“城市+金融”的新活力。首先,要把握當前“城市+金融”面臨的五大機遇,一是城市化進程與人才紅利,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比例將從2015年55.88%提升到2020年的60%,帶動人均生產力持續躍升和城市GDP比例的快速上升,按照麥肯錫的預測,城市GDP占全國比重2025年會提升到95%的水準;二是國家戰略與改革紅利,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規劃內容的逐步落地,帶動相關區域、產業發展的同時,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啟動市場主體的活力;三是世界經濟中心東移和發展紅利,一方面,國際經濟步入復蘇通道,外部環境相好,另一方面,亞投行、自貿區等組織和政策大幅提升了我國在國際規則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四是資訊技術革命與創新紅利,以第五代通信技術為基礎的資訊技術在推進傳統業態退出的同時,也在加速孕育新經濟,更多的創新模式將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五是金融深化與創新紅利,金融改革創新主要在城市孵化和成形。其次,如何將上述機遇轉變為切切實實的產融發展,我想提的建議,一是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高效的交通網絡,打造宜居城市和效率城市;二是打造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集聚區,發揮金融產業的規模效應;三是制定有比較優勢的人才集聚和培養政策;四是提供良好的運營環境,持續優化城市信用環境,持續營造城市創新氛圍,以創新驅動城市發展。

廣發銀行如何助力城市新發展?這是我要講的第三部分,概括為一句話就是:開拓新金融,廣發新作為。未來廣發銀行著重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立足廣州,加快綜合經營佈局。廣發銀行作為唯一一家總部設在廣州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未來將以廣州為中心輻射全國,加快實施綜合化經營,加快推進籌建金融租賃、消費金融、信託、證券、基金、財富管理等子公司。

第二,銀保協同,發揮銀行保險合力。去年中國人壽成為廣發銀行最大的股東,截至目前雙方已經啟動了銀保合作的一致行動。中國人壽集團作為三地上市的全球最大的金融保險企業,擁有豐富的金融資源。廣發銀行作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也發揮總部、系統、網點及業務遍及全國的優勢,用好、用足、用活這些資源,加快雙方形成人力資源協同、產品協同、資金協同、品牌協同、客戶協同和管道協同,實現自身及利益相關方的發展。

第三,金融創新,打造城市發展名片。廣發銀行自成立以來,自始自終秉承創新的文化基因,矢志不移推進金融創新。下階段,我們將在智慧、科技、大消費、大投行領域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未來,廣發銀行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金融創新,堅持轉型發展,打造城市金融名片,助力城市新崛起。

最後祝峰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如中信集團、中國光大和阿裡巴巴。其次,科技金融與金融現代化同步推進。以銀行業為例,一方面,銀行業現在面臨著比較大的“脫媒”壓力,部分銀行業務被金融科技公司替代,我們觀察2011年到2016年中國銀行業櫃面交易統計圖,可以發現交易筆數、交易金額和銀行業平均離櫃率的變化趨勢;另一方面,銀行也在順勢而為,積極運用新科技,實現業務創新,加快向智慧化、資料化和新型化方向轉型,我們也收集整理了科技和金融融合的現狀,總體而言,金融對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已經取得了較快進展。

第四,金融業混合經營的新趨勢。金融機構近年來已逐步轉型為金融控股平臺,並且這種態勢還在繼續。混合經營的第一種形態為銀行系的金控集團,商業銀行在做大做強業務的同時,加速向其他金融領域拓展。下表中列出的這些機構雖然還稱為銀行,其實這些銀行已經加速向證券、保險、信託、期貨、基金、租賃等領域滲透了。混合經營的第二種形態是保險系金控集團,保險公司憑藉低成本的穩定現金流,強勢控股和參股非保險金融機構。下表列舉了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安邦保險、中國平安,其實保險系金控除了向銀行、證券、期貨和基金滲透,也同步向實體經濟滲透。混合經營的第三種形態是綜合金控集團,此類機構大多數是由民族資本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或機遇下,獲准持有多種金融牌照,同時在當前新形勢下,基於先發優勢進一步進入更多的金融領域。下表列舉了中信集團、光大集團、招商局和華潤,這些集團實際上是在綜合化經營,很多集團名字不叫金融集團,但是部分機構金融板塊已經占到了集團總收入或者說總利潤的80%以上了。

以上,是我想談的第一部分,下面談第二部分,對於“城市+金融”新發展的展望。在提出“城市+金融”的概念過程中,我借鑒了當前“互聯網+”的思路,從金融視角為城市發展提三個建議。

第一,借力新金融,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首先,我們需要借鑒國際國內城市產融發展的經驗。有兩種模式值得借鑒,模式之一是新加坡模式。國際上以新加坡、巴哈馬、開曼群島等為代表,這些城市借助優惠政策,抓住時機優先發展離岸金融,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了全球性的離岸金融市場,進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國內以深圳為代表,借助中小板、創業板市場所形成的政策優勢,成為全國私募股權機構集聚地,金融總量全國第三,金融業競爭力僅次於上海。模式之二是倫敦模式。國際上以倫敦、紐約為代表,這些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逐步發展為區域金融中心,進一步演變形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國內以上海為代表,經濟長期引領全國,本世紀初開始迅速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其次,借鑒這些國際國內產融發展模式,我們探討一下如何找准國內金融城市發展的差異化定位。以廣州為例,區域金融定位方面,可以研究以泛珠三角為輻射區域,致力於實現泛珠三角區域金融中心的階段性目標;產業金融定位方面,可以結合廣州市產業集聚特色,打造特色化的產融新生態,比如致力於成為物流金融、養老金融、汽車金融、綠色金融、互聯網金融中心等;科技金融方面,應做好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發、規劃與佈局,引入對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及加密技術的投資基金和研發機構,提升金融業的層次和附加值。

第二,借力新產業,挖掘城市發展新動能。首先,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其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等新業態將發展壯大,為城市發展創造新動能。其次,產業和金融須加強雙向互動,以產促融,以融助產,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在產業端,要借助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金融資本提供品牌、資金、業務資源、行業資料與知識、專業能力,為金融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在金融端,要依託網路、資金和人才優勢,加強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研究,加快金融資源整合,提高產業鏈金融服務效率,助力產業鏈效率提升。

第三,借助新機遇,打造“城市+金融”的新活力。首先,要把握當前“城市+金融”面臨的五大機遇,一是城市化進程與人才紅利,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比例將從2015年55.88%提升到2020年的60%,帶動人均生產力持續躍升和城市GDP比例的快速上升,按照麥肯錫的預測,城市GDP占全國比重2025年會提升到95%的水準;二是國家戰略與改革紅利,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規劃內容的逐步落地,帶動相關區域、產業發展的同時,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啟動市場主體的活力;三是世界經濟中心東移和發展紅利,一方面,國際經濟步入復蘇通道,外部環境相好,另一方面,亞投行、自貿區等組織和政策大幅提升了我國在國際規則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四是資訊技術革命與創新紅利,以第五代通信技術為基礎的資訊技術在推進傳統業態退出的同時,也在加速孕育新經濟,更多的創新模式將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五是金融深化與創新紅利,金融改革創新主要在城市孵化和成形。其次,如何將上述機遇轉變為切切實實的產融發展,我想提的建議,一是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高效的交通網絡,打造宜居城市和效率城市;二是打造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集聚區,發揮金融產業的規模效應;三是制定有比較優勢的人才集聚和培養政策;四是提供良好的運營環境,持續優化城市信用環境,持續營造城市創新氛圍,以創新驅動城市發展。

廣發銀行如何助力城市新發展?這是我要講的第三部分,概括為一句話就是:開拓新金融,廣發新作為。未來廣發銀行著重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立足廣州,加快綜合經營佈局。廣發銀行作為唯一一家總部設在廣州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未來將以廣州為中心輻射全國,加快實施綜合化經營,加快推進籌建金融租賃、消費金融、信託、證券、基金、財富管理等子公司。

第二,銀保協同,發揮銀行保險合力。去年中國人壽成為廣發銀行最大的股東,截至目前雙方已經啟動了銀保合作的一致行動。中國人壽集團作為三地上市的全球最大的金融保險企業,擁有豐富的金融資源。廣發銀行作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也發揮總部、系統、網點及業務遍及全國的優勢,用好、用足、用活這些資源,加快雙方形成人力資源協同、產品協同、資金協同、品牌協同、客戶協同和管道協同,實現自身及利益相關方的發展。

第三,金融創新,打造城市發展名片。廣發銀行自成立以來,自始自終秉承創新的文化基因,矢志不移推進金融創新。下階段,我們將在智慧、科技、大消費、大投行領域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未來,廣發銀行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金融創新,堅持轉型發展,打造城市金融名片,助力城市新崛起。

最後祝峰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