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媽媽是超人》、《放開我北鼻》、《爸爸回來了》萌娃綜藝回暖

文|胡雁行編輯|朴芳

除了《媽媽是超人》以外, 目前在播萌娃綜藝都有著相當耀眼的成績。 網綜《放開我北鼻2》首播兩小時播放量突破5000萬,

湖南衛視《神奇的孩子》首播收視率位列同期省級衛視第一, 深圳衛視《閃亮的爸爸》也收穫了觀眾的愛與淚。 而在浙江衛視公佈的2017年新節目和播出計畫裡, 成就了甜馨、奧莉的綜藝節目《爸爸回來了》也將會以素人形式再度回歸。

距離廣電總局頒佈“限娃令”已經一年有餘, 但親子類真人秀並沒有消失, 萌娃綜藝市場仍然有著最為廣泛的受眾, 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網路綜藝, 少兒類節目都依然吃香。 而且在政策限制下, 不少節目的形式也都在發生著變化。

星素結合是趨勢, 注重教育成亮點

從規避政策風險的角度來說, “星素結合”確實是一個好方法。 成人明星搭檔素人小孩, 以此激發沒有育兒經驗的明星(尤其是當紅人氣鮮肉)在與陌生萌娃的相處中碰撞出不同于親生父子的火花, 從而來體明星和萌娃們的成長, 也留住了不少觀眾的心。

萌娃綜藝的一部分觀眾單純的是為偶像或萌娃而來。 幾乎每一個萌娃綜藝裡都有一個爆款明星:《放開我北鼻》中的易烊千璽、《閃亮的爸爸》中的張繼科、《神奇的孩子》中的謝娜,

還要有顏值情商雙高的小孩子:《爸爸去哪兒4》的阿拉蕾、《媽媽是超人》中的安吉、《放開我北鼻》中的Jackson等等, 這樣的節目標配證明著這依然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 觀眾也願意為自己的喜好買單。

當前段時間聯合國蓋章1992年出生的人已步入中年時,

我們才發現不知不覺間曾經單純的追星族90後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而這些人生活中也正在或即將面臨著婚戀、生育、兒童教育等難題, 當他們再去關注這些綜藝節目時, 就不再只是單純看顏值, 而是更容易注意到家庭和教育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說萌娃綜藝有著最為廣泛的受眾基礎的原因, 上到老下到小, 都可以從節目中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點。

而如今的萌娃綜藝除了體現“萌”和“暖”以外, 更多從節目中體現出來的也是對教育觀和社會觀的樹立和探討。 以《放開我北鼻2》為例, 第一季時很多網友對於小男孩Jackson因為紮著小辮子而被明星大哥哥和其他小朋友認成是女孩子這一片段印象深刻,

而在第二季, 節目組就有意把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到了兩間房子裡, 並強調這是“5號房和8號房的故事”, 就是想要將男孩女孩進行區分。 節目裡的萌娃除了5歲的雪兒, 其他寶寶都正處於建立基本性別認知和社交認知的階段, 分開居住確實有利於培養小孩子的性別觀念。

除此之外觀眾也可以跟著這些節目來總結得失。《媽媽是超人》的先導片中,伊能靜卸女神光環,照顧女兒親力親為;包文婧卻是“三不沾”,不做飯不換尿布不哄睡覺,還怪女兒和自己不夠親密;馬雅舒對可能傷害到孩子的事物無比敏感,胡可卻可以淡定和安吉小魚兒玩水槍打鬧……這在沒有育兒經驗的男孩子們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放開我北鼻》中,易烊千璽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國欠哥”(國家欠我一個千璽哥哥),他仔細觀察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當做朋友的帶娃理念也贏得了不少好評。當噗噗被於小彤罰著面壁思過時,易烊千璽蹲下來安慰他說:“你中午收拾餐具收拾的特別好”,並邀請他和自己一起收拾餐桌。

在哈琳堅持要出門送哥哥們時,易烊千璽抱著她,並且害怕孩子凍著,一直用手給哈琳捂著腳。

面對孩子睡覺要找媽媽這個世紀難題,易烊千璽也並沒有哄騙孩子,而是耐心講道理。

相比于林更新看到孩子哭就開始說瞎話敷衍,於小彤堅決要求孩子不准哭,易烊千璽教會了不少家長“不要嘴欠開玩笑、不要因為沒經歷過孩子哭鬧的場面就不耐煩,用大人的優越感呵斥他們、不要做事不過腦子、不要變成孩子心中‘討厭的大人’。”有的時候鮮肉帶娃對大人來說也是個很好的反例。

不過星素結合的形式真的是親子類節目的“救命稻草”嗎?《爸爸去哪兒4》中23歲的實習奶爸董力和4歲的女兒阿拉蕾的關係設定就引發了網友對節目的質疑。節目一開始就讓阿拉蕾選爸爸,當她選定董力後,兩人關係就被定義為父女,他們就要在這種假定關係中完成角色故事。但是突如其來的角色轉變不僅讓董力不知所措,更是讓素人萌娃阿拉蕾無所適從,即使她的表達能力在同齡人中十分出眾。當三五歲的孩子懵懵懂懂地接受了陌生爸爸的設定,她就會自然而然地把明星認定為是和親生父親一樣親密的“爸爸”。這種違背正常邏輯的關係構建方式顯然只會對節目效果產生反作用,觀眾也會感到各種不適應。

隨著星素結合模式萌娃綜藝的興起,以“萌娃”為核心的童星產業鏈也已初見成型。有媒體統計,目前北京有涉及“童星培訓”的公司大大小小幾十家,而其中擁有正規培訓資質的公司並不多,具備娛樂圈資源的更是少之又少,但為了讓孩子成為小明星,家長們往往趨之若鶩,也不計成本和投入,比如《放開我北鼻》錄製時,孩子和明星一起住別墅,而家長就陪著住在附近的賓館。不過下一個“阿拉蕾”什麼時候出現誰也不會知道,而將孩子的人生和娛樂圈做捆綁,在某種程度上勢必是要以折損孩子的“天真”為代價。

回歸原始形態的節目創新

在“限娃令”的影響下,不少電視人也在嘗試回歸到最“原始”形態的創新方向,復活非選秀形式的兒童才藝展示類節目,《神奇的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號稱“神奇孩子挖掘機”的節目組在世界各地挖到了很多“寶”,萌娃們小小身體中蘊藏的大大神奇能量,都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節目傳遞的“呵護孩子興趣愛好”的先進教育理念非常具有指導意義。

而《閃亮的爸爸》第二季選擇圍繞特殊兒童群體展開,以更高級、更妥當的方式將公益和兒童元素進行結合。嘉賓吳鎮宇、張皓宸、白舉綱、張曉龍四位明星嘉賓來到雲南城子村小學擔當支教老師,他們需要使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人生第一次的課堂教學,以及幫助學生們檢查和整改內務等等。通過節目,我們不僅能看到在集體生活中,這些農村留守兒童身上面臨的普遍困境,也能看到節目對農村教學環境的真實還原,這個學校並不是走“髒亂差”風,而是配置有微機機房這些現代化設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節目組努力擴充“爸爸IP”的延伸意義也是親子節目開發的一種新路徑。

隨著經典綜藝《爸爸回來了》的重新啟動,可以看出今年的萌娃綜藝市場仍然大有可為。而在政策束縛下,萌娃綜藝或許仍需要繼續尋找新的突破點,才能在“戴著鐐銬”的情況下跳出一支優美的舞蹈。

除此之外觀眾也可以跟著這些節目來總結得失。《媽媽是超人》的先導片中,伊能靜卸女神光環,照顧女兒親力親為;包文婧卻是“三不沾”,不做飯不換尿布不哄睡覺,還怪女兒和自己不夠親密;馬雅舒對可能傷害到孩子的事物無比敏感,胡可卻可以淡定和安吉小魚兒玩水槍打鬧……這在沒有育兒經驗的男孩子們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放開我北鼻》中,易烊千璽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國欠哥”(國家欠我一個千璽哥哥),他仔細觀察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當做朋友的帶娃理念也贏得了不少好評。當噗噗被於小彤罰著面壁思過時,易烊千璽蹲下來安慰他說:“你中午收拾餐具收拾的特別好”,並邀請他和自己一起收拾餐桌。

在哈琳堅持要出門送哥哥們時,易烊千璽抱著她,並且害怕孩子凍著,一直用手給哈琳捂著腳。

面對孩子睡覺要找媽媽這個世紀難題,易烊千璽也並沒有哄騙孩子,而是耐心講道理。

相比于林更新看到孩子哭就開始說瞎話敷衍,於小彤堅決要求孩子不准哭,易烊千璽教會了不少家長“不要嘴欠開玩笑、不要因為沒經歷過孩子哭鬧的場面就不耐煩,用大人的優越感呵斥他們、不要做事不過腦子、不要變成孩子心中‘討厭的大人’。”有的時候鮮肉帶娃對大人來說也是個很好的反例。

不過星素結合的形式真的是親子類節目的“救命稻草”嗎?《爸爸去哪兒4》中23歲的實習奶爸董力和4歲的女兒阿拉蕾的關係設定就引發了網友對節目的質疑。節目一開始就讓阿拉蕾選爸爸,當她選定董力後,兩人關係就被定義為父女,他們就要在這種假定關係中完成角色故事。但是突如其來的角色轉變不僅讓董力不知所措,更是讓素人萌娃阿拉蕾無所適從,即使她的表達能力在同齡人中十分出眾。當三五歲的孩子懵懵懂懂地接受了陌生爸爸的設定,她就會自然而然地把明星認定為是和親生父親一樣親密的“爸爸”。這種違背正常邏輯的關係構建方式顯然只會對節目效果產生反作用,觀眾也會感到各種不適應。

隨著星素結合模式萌娃綜藝的興起,以“萌娃”為核心的童星產業鏈也已初見成型。有媒體統計,目前北京有涉及“童星培訓”的公司大大小小幾十家,而其中擁有正規培訓資質的公司並不多,具備娛樂圈資源的更是少之又少,但為了讓孩子成為小明星,家長們往往趨之若鶩,也不計成本和投入,比如《放開我北鼻》錄製時,孩子和明星一起住別墅,而家長就陪著住在附近的賓館。不過下一個“阿拉蕾”什麼時候出現誰也不會知道,而將孩子的人生和娛樂圈做捆綁,在某種程度上勢必是要以折損孩子的“天真”為代價。

回歸原始形態的節目創新

在“限娃令”的影響下,不少電視人也在嘗試回歸到最“原始”形態的創新方向,復活非選秀形式的兒童才藝展示類節目,《神奇的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號稱“神奇孩子挖掘機”的節目組在世界各地挖到了很多“寶”,萌娃們小小身體中蘊藏的大大神奇能量,都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節目傳遞的“呵護孩子興趣愛好”的先進教育理念非常具有指導意義。

而《閃亮的爸爸》第二季選擇圍繞特殊兒童群體展開,以更高級、更妥當的方式將公益和兒童元素進行結合。嘉賓吳鎮宇、張皓宸、白舉綱、張曉龍四位明星嘉賓來到雲南城子村小學擔當支教老師,他們需要使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人生第一次的課堂教學,以及幫助學生們檢查和整改內務等等。通過節目,我們不僅能看到在集體生活中,這些農村留守兒童身上面臨的普遍困境,也能看到節目對農村教學環境的真實還原,這個學校並不是走“髒亂差”風,而是配置有微機機房這些現代化設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節目組努力擴充“爸爸IP”的延伸意義也是親子節目開發的一種新路徑。

隨著經典綜藝《爸爸回來了》的重新啟動,可以看出今年的萌娃綜藝市場仍然大有可為。而在政策束縛下,萌娃綜藝或許仍需要繼續尋找新的突破點,才能在“戴著鐐銬”的情況下跳出一支優美的舞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