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總理紐西蘭點贊海爾背後 中國製造換了種活法

3月28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紐西蘭奧克蘭參觀了海爾集團旗下頂級家電品牌斐雪派克的研發基地, 並對於海爾提出的顛覆式商業模式“人單合一雙贏”模式進行了重點瞭解——而這一次國家領導人與中國製造在海外的“親蜜邂逅”, 再一次將關於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未來之路的討論推向了高潮。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近些年來, 製造業在中國經濟整體轉型的過程中角色頗為尷尬:產業低谷不期而至、人口紅利與成本優勢逐漸消退、諸多參與企業也難以割捨曾經的傳統競爭優勢, 最終讓優勢變成劣勢, 更何況在互聯網虛擬經濟與金融改革帶來的資本機遇的衝擊下, 中國傳統製造業到了非變不可的路口。

在這種情況下, 一些企業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 例如, 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 正伴隨著海爾的全球化擴張在國際範圍內彰顯著自己的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 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轉型的關鍵點上, 金融改革方興未艾、製造業升級步履維艱, 作為中國製造代表的海爾, 能夠從政策、成本, 以及國際環境等諸多複合壓力的作用下殺出一條血路, 站在世界品牌的高地之上, 其本身就已經對於中國製造的升級與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 具有旗幟性的意義。

海爾破局:“世界是我的研發部”

諸多跡象表明, 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質造乃至中國智造的過程任重而道遠。 不久前, 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美國投資6億美元建造的汽車玻璃廠正式投產, 曹德旺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 “中國實體經濟的成本, 除了人便宜, 什麼都比美國貴”, 此舉甚至被一些評論人士認為是逃離中國製造的表現而口誅筆伐——這是擺在所有中國製造企業面前的問題,

並且迫在眉睫。

在國際範圍來說, 伴隨著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 美國實體經濟在進一步復蘇的同時, 國際貿易的壓力也急劇上行, 而身後又有堅定不移地的走上中國老路、極具成本優勢的印度製造在緊逼,

如何為中國製造尋找到一條健康、合理、持久的升級之路, 成為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

目前, 一方面我們在依靠從矽谷學習來概念與模式、憑藉中國本土化優勢、借助資本風口在新的非實體經濟領域折騰的不亦樂乎, 另一方面卻在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大勢面前束手無策, 這才有了諸多“逃離中國”這樣我們不願意看見的現實。

在此背景下, 海爾被兩國總理同時點贊, 就顯得意味深長。 作為中國最成功的製造業企業, 海爾在過往幾十年中已經彰顯了的活力與競爭力足以讓業界側目, 近些年更是通過內部管理結構改造與全球化並購, 成為國際首屈一指的家電生產商。

從目前中國品牌海外市場的占比來看, 海爾在其中佔據了82%。 其背後, 除了彰顯了海爾管理層令人生畏的戰略佈局能力, 更是通過自己的摸索與嘗試, 給出了一條中國製造升級的未來之路。

難能可貴的是, 目前海爾奉行的人單合一模式, 在落地之初,並沒有現下的“互聯網+”政策支撐,以及其他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嘗試,但好的模式的生命力就在於,能夠依據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與適應,進而與時代無縫對接。目前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已經落地成為以互聯工廠為核心的智慧製造全新模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且真正面向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以用戶為中心構建誠信工業新生態,用戶社群資源、企業資源與的服務於企業的生態資源構成了三個雙邊市場,供參與者無障礙進入,給用戶創造價值,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如此一來,海爾曾經所面臨的諸多大型製造業企業無能倖免的“大企業病”的問題迎刃而解,創新活力重新被企業上下所掌控。海爾與斐雪派克的雙品牌戰略能在紐西蘭市場站住腳跟,其實是與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分不開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表示,“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而在互聯網時代裡,這就是一種打破邊際、開放平臺的理念,讓全球一流的資源為我所用,讓所有的資源融合為共生的生態,彼此交互、反覆運算。

顯而易見,這種打破邊際的嘗試,為從“製造”升級為“智造”打通了道路,困擾中國製造業多年的諸多問題有望迎刃而解,這遠比孤立的去一個陌生的國家並購一家企業,或者在人力成本層面精打細算更具有生命力。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未來:不謀大勢者不足謀一時

目前來看,壁壘化、智慧化、梯隊化與多極化的趨勢正在逐步重構著全球製造業產業格局。貿易投資保護主義讓多邊貿易的壁壘愈發顯性,製造業傳統競爭優勢已經喪失殆盡;基於“互聯網+製造業”的智慧化已成大勢;而高端製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低端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分流,使全球製造業分工與競爭加劇;各經濟體對全球價值鏈的依賴程度提高,全球價值鏈被發達國家壟斷的局面正逐漸被打破,價值鏈重構步伐不斷加快。

這對於正處在轉型升級中的中國製造業而言,意味著挑戰在成倍的增長,長期處於低端層次的製造企業,想要在如此多變複雜的環境中凝聚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競爭力,難度可想而知。

時至今日,一兩項產品專利或成本優勢,已經無法支撐中國製造業站到全球產業鏈的頂端,唯有依託自身的,借助資本力量,在全球佈局,形成品牌集群,才能最大程度的迎合製造業升級的大趨勢,在全球範圍內保持競爭力。

張瑞敏認為,2017 年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在全球生根、開花、結果的元年,海爾將通過“沙拉式”的多元文化融合體系持續推進“人單合一”的國際化——這是一種相容並蓄的“大同”思維,這種思維以啟動人的主動性為核心,旨在打破地域界限,打通文化隔閡,實現新一代的商業模式顛覆。而這樣的謀篇佈局思維,堪稱中國製造在升級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在落地之初,並沒有現下的“互聯網+”政策支撐,以及其他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嘗試,但好的模式的生命力就在於,能夠依據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與適應,進而與時代無縫對接。目前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已經落地成為以互聯工廠為核心的智慧製造全新模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且真正面向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以用戶為中心構建誠信工業新生態,用戶社群資源、企業資源與的服務於企業的生態資源構成了三個雙邊市場,供參與者無障礙進入,給用戶創造價值,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如此一來,海爾曾經所面臨的諸多大型製造業企業無能倖免的“大企業病”的問題迎刃而解,創新活力重新被企業上下所掌控。海爾與斐雪派克的雙品牌戰略能在紐西蘭市場站住腳跟,其實是與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分不開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表示,“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而在互聯網時代裡,這就是一種打破邊際、開放平臺的理念,讓全球一流的資源為我所用,讓所有的資源融合為共生的生態,彼此交互、反覆運算。

顯而易見,這種打破邊際的嘗試,為從“製造”升級為“智造”打通了道路,困擾中國製造業多年的諸多問題有望迎刃而解,這遠比孤立的去一個陌生的國家並購一家企業,或者在人力成本層面精打細算更具有生命力。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未來:不謀大勢者不足謀一時

目前來看,壁壘化、智慧化、梯隊化與多極化的趨勢正在逐步重構著全球製造業產業格局。貿易投資保護主義讓多邊貿易的壁壘愈發顯性,製造業傳統競爭優勢已經喪失殆盡;基於“互聯網+製造業”的智慧化已成大勢;而高端製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低端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分流,使全球製造業分工與競爭加劇;各經濟體對全球價值鏈的依賴程度提高,全球價值鏈被發達國家壟斷的局面正逐漸被打破,價值鏈重構步伐不斷加快。

這對於正處在轉型升級中的中國製造業而言,意味著挑戰在成倍的增長,長期處於低端層次的製造企業,想要在如此多變複雜的環境中凝聚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競爭力,難度可想而知。

時至今日,一兩項產品專利或成本優勢,已經無法支撐中國製造業站到全球產業鏈的頂端,唯有依託自身的,借助資本力量,在全球佈局,形成品牌集群,才能最大程度的迎合製造業升級的大趨勢,在全球範圍內保持競爭力。

張瑞敏認為,2017 年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在全球生根、開花、結果的元年,海爾將通過“沙拉式”的多元文化融合體系持續推進“人單合一”的國際化——這是一種相容並蓄的“大同”思維,這種思維以啟動人的主動性為核心,旨在打破地域界限,打通文化隔閡,實現新一代的商業模式顛覆。而這樣的謀篇佈局思維,堪稱中國製造在升級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