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油氣領域將迎重大改革,影響數百萬石油從業者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漸逼近石油行業, 這對石油人來說, 是好還是壞?

文 | 阿七

國家發改委即將推出第三批國企混改試點,

其中油氣領域是重點, 時間表也已公佈, 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進入實施階段, 可以說, 石油人距離國企混改大潮沒幾天了。

最近兩年, 石油領域自主改革也在持續進行, 但目前改革層面大多集中在下屬公司或某個領域, 大部分石油人仍未感受到全面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和衝擊。 不過, 即將到來的混改可與每一位石油人都息息相關。

未來的油氣領域混改, 帶給員工的是什麼

目前, 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混改試點加大了衝刺力度。

中石化在日前召開的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將在天然氣領域加大混改力度, 正在地熱、管道等具體業務板塊推進混改。

同時, 中石油在前不久也表示, 將在2017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工作,

此舉為進一步混改減少了阻礙。

目前石油人雖說也感受到了改革的潮流, 改革也牽涉到部分職工的切身利益, 但目前“兩桶油”的改革重點還只是局限在分公司和具體業務層面, 還沒有關牽涉全體石油職工的改革方案出臺。

通過已完成混改試點的國企來看, 未來油氣領域改革可能對每一位石油人都有切身影響。

今年8月, 歷時300多天的中國聯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塵埃落定, 其改革力度之強, 範圍之廣, 對員工影響之深, 可以說超過了歷來的國企改革。

更高層面的改革變動我們在此不做敘述, 只看跟員工切身利益相關的方面。

人員機構全面精簡

除了在總部已完成機構精簡以外, 中國聯通還把機構精簡指標下放到了下屬每一個分公司, 根據省級分公司機構精簡方案, 北方省級公司本部管理部門由25個精簡到18個左右, 南方公司精簡至16個左右, 機構精簡前聯通31個省級公司管理部門總數為697個, 精簡工作完成後要下降為516個左右, 減少26%。

目前,

“三桶油”下屬部分公司和油田也有機構和人員精簡政策出臺, 但更多是緣於扭轉虧損, 尋找公司出路的無奈之舉。 當油氣領域混改全面鋪開之後, 相關政策可能會落實到每一家下屬單位頭上, 那時候對石油人造成的衝擊和影響也會更大。

普通員工持股

除去人員機構精簡外, 本次國企混改最大的一個突破在於對普通員工發放公司股份。 就拿聯通混改來說, 聯通擬向員工授予8.5億股限制性股票, 授予員工數量達7500人, 占公司合同制員工總數的3%, 這還只是首批計畫, 後續員工持股範圍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另外, 和中國聯通同為特大國企的中糧集團和東方航空都已在下屬企業實施了員工持股方案。

自2016年國務院同意印發《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以來,

員工持股已成國企改革的一股潮流, 那當員工持股落地兩桶油的時候, 又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推進, 又有哪些石油人從中受益呢?

本次國企混改大潮對普通職工來說, 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 員工持股等類似激勵政策讓人振奮, 但改革必然伴隨著人事動盪的陣痛, 在這波改革的大潮中, 有人選擇主動離職, 有人選擇觀望、轉崗、重新適應。

這次混改表面反映的是對國企職工方方面面的影響,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它對國企職工賴以生存的體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石油人, 你未來還會在體制之內嗎

“我今天正式告別堅守了二十多年的體制, 離開聯通,自謀生路了,請朋友們多多關照。”2017年8月,一位聯通老員工在微信群裡跟通信業同行們告別。

與其說這位老員工自己離開體制,我們還應該問一個問題:混改大潮湧過之後,我們熟悉的國企體制還存在嗎?

對石油行業來說,這個問題就顯得更為特別。

可以這麼說,除了最近幾年剛加入石油國企的新職工,大部分老員工都是體制的受益者。在過去長時間的高油價時期,石油國企待遇好、福利高是不爭的事實。進入體制之內,也是很多石油院校畢業生和油二代、油三代的職業追求。

但隨著14年油價暴跌並長期處於低位徘徊,各大油公司和石油職工的日子就沒以前那麼好過了,待遇、福利普遍降低,部分公司轉崗、分流也是常有的事,廣大石油職工們也感受到了“體制”脆弱的一面。

目前,由於各大老油田自身工作量不足,職工外闖市場、到其它油田找活幹已經成為趨勢,如果說這部分員工還在體制邊緣徘徊的話,那我們很難說分流到私企、做的工作也與石油無關的油田職工還在體制之內。

如今,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漸逼近石油行業,國企將會引進更多民間資本,所有權也會走向多元化,不像以前一樣一家獨大,帶來的也是市場化和競爭,想必會對過去的體制進一步產生衝擊,體制正在離石油人逐漸遠去。

混改——是挑戰也是機遇

石油行業已經走過了它的輝煌期,石油人所依賴的體制也不如以前穩定,可以說石油行業“鐵飯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既然石油人對行業目前的狀態和收入都不太滿意,既然體制已無法帶給石油人以前的保障,那何必還對體制念念不忘?

混改會給石油人帶來了進一步的挑戰,但就當下行業的低迷狀態來看,這何嘗不是行業自我治癒、重新煥發活力的機會。

眼下,各大油田正相繼出臺各類員工激勵措施,其中油田承包經營便是其中一項大膽的改革措施。部分油田將區塊在一定期限內交給職工,由職工對區塊進行經營管理,承擔風險、獲取收益,可以說收入直接和能力掛鉤,也避免了平均主義。

想必未來會出臺更多類似措施。

眼下混改來了,挑戰來了,更多的機會也來了。

離開聯通,自謀生路了,請朋友們多多關照。”2017年8月,一位聯通老員工在微信群裡跟通信業同行們告別。

與其說這位老員工自己離開體制,我們還應該問一個問題:混改大潮湧過之後,我們熟悉的國企體制還存在嗎?

對石油行業來說,這個問題就顯得更為特別。

可以這麼說,除了最近幾年剛加入石油國企的新職工,大部分老員工都是體制的受益者。在過去長時間的高油價時期,石油國企待遇好、福利高是不爭的事實。進入體制之內,也是很多石油院校畢業生和油二代、油三代的職業追求。

但隨著14年油價暴跌並長期處於低位徘徊,各大油公司和石油職工的日子就沒以前那麼好過了,待遇、福利普遍降低,部分公司轉崗、分流也是常有的事,廣大石油職工們也感受到了“體制”脆弱的一面。

目前,由於各大老油田自身工作量不足,職工外闖市場、到其它油田找活幹已經成為趨勢,如果說這部分員工還在體制邊緣徘徊的話,那我們很難說分流到私企、做的工作也與石油無關的油田職工還在體制之內。

如今,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漸逼近石油行業,國企將會引進更多民間資本,所有權也會走向多元化,不像以前一樣一家獨大,帶來的也是市場化和競爭,想必會對過去的體制進一步產生衝擊,體制正在離石油人逐漸遠去。

混改——是挑戰也是機遇

石油行業已經走過了它的輝煌期,石油人所依賴的體制也不如以前穩定,可以說石油行業“鐵飯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既然石油人對行業目前的狀態和收入都不太滿意,既然體制已無法帶給石油人以前的保障,那何必還對體制念念不忘?

混改會給石油人帶來了進一步的挑戰,但就當下行業的低迷狀態來看,這何嘗不是行業自我治癒、重新煥發活力的機會。

眼下,各大油田正相繼出臺各類員工激勵措施,其中油田承包經營便是其中一項大膽的改革措施。部分油田將區塊在一定期限內交給職工,由職工對區塊進行經營管理,承擔風險、獲取收益,可以說收入直接和能力掛鉤,也避免了平均主義。

想必未來會出臺更多類似措施。

眼下混改來了,挑戰來了,更多的機會也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