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道教神人陳摶老祖:辟穀養生活了118歲,與趙匡胤對弈嬴華山

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神人, 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富有傳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一代宗師;是道教思想家、哲學家、內丹學家;是紫微鬥數和無極圖說的發明者;是老華山派的開山鼻祖;是辟穀養生的開創者;是與趙匡胤下棋贏下了華山的奇人;他就是人稱“睡仙”、“希夷祖師”的陳摶老祖。

陳摶是唐末至宋初時的一位道門高隱和學術大師, 他道法高深, 行為乖張, 非常神秘, 而且在那個“人活70古來稀”的年代, 他竟然活到118歲才壽終正寢, 堪稱奇跡。 二十四史中的《宋史》還為陳摶專門立了傳, 可見其地位影響。 也正由於諸多史籍的記載, 關於陳摶的很多傳說故事也就流傳下來, 頗具傳奇, 真假難辨。

一、隱居20年, 修成睡仙

現在很多明星名人都熱衷於辟穀養生, 而辟穀之術的祖師爺正是這位陳摶老祖。 陳摶在武當山隱居的20年, 精研《周易》八卦, 深得要領。 除此之外, 陳摶對老子的"捐情去欲, 靜篤歸根"思想也頗有心得建樹, 並練成了千古絕學——睡功。

關於陳摶的“睡功”絕學, 記載中那是神乎其神。 相傳是由5條龍幻化成的5個老人傳授的秘訣, 效法的是“龜蛇之類冬眠蟄而不食”的道理, 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陳摶因為睡功了得, 還被人稱為"華山高臥"。 《宋史·陳摶傳》記述他"常百餘日不起。 "周世宗曾把他關在房中考察他的睡功。 但一個月之後, 陳摶竟然仍在熟睡之中。 陳摶的睡功已經到達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幾年不生火做飯, 只是酣睡。 有一次, 一個樵夫發現山中有一具“屍骸”,

上面已經覆蓋了一寸多的塵土, 扒開土一看竟是個活人。 陳摶被驚擾了美夢, 睜開眼睛說:"正睡得快活, 何人吵醒我。 ”

二、四辭朝命, 屢獻佳策

陳摶雖然是名副其實的隱士, 但由於道法高深, 在五代和宋初一直名聲很大, 各朝各代的皇帝都傾慕他的才華,

想請他出山做官。 不過出仕並非陳摶的追求, 他先後拒絕了唐明宗、周世宗、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的致仕邀請, 一心隱居修煉道法, 有“四辭朝命”的說法。

陳摶雖然不屑於做官, 但他並非不參與政事, 傳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宋太宗征伐河東的主意都是他出的。 世人謂其:不徒為高隱, 而實多學多能;不徒為書生, 而固有雄才大略, 真人中之龍耶。

此外, 陳摶一生著作等身, 易類有《先天圖》、《無極圖》、《易龍圖序》、《正易心法》等;五行相法類有:《人倫風鑒》等;養生煉丹類有:《指玄篇》、《赤松子八戒錄》、《入室還丹詩》、《陰真君還丹歌注》;詩文類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鉤潭集》等, 有詩詞600餘首。

三、慧眼識太祖,對弈嬴華山

陳摶還與宋太祖趙匡胤有很深的淵源。五代後唐年間,契丹侵犯中原,百姓流離失所,陳摶在逃難饑民中發現一婦人,挑著兩個竹筐,筐內各坐著一個男孩,陳摶便上前拱手道賀說:"夫人好福氣!"夫人驚疑地說:"我們母子三人逃難至此,衣食無著,性命難保,哪有什麼福氣?"陳摶卻對過路的人群吟道:"誰說當今無真主,兩個皇帝一擔挑",說完轉身而去。筐中坐的兩個孩子,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

數年之後,趙匡胤長大成人,因為在家鄉打死人,潛逃到了陳摶修煉的華山附近(陳摶先是武當上隱居20年,後遷至華山修煉),正在饑渴難耐之時,一位老人舍與他半筐桃子。趙匡胤吃完後,摸遍全身也沒找出一文錢付桃子錢,“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典故就由此而來。老人並沒有為難趙匡胤,而是鼓勵趙匡胤招兵買馬,投軍圖強,因為他看出了眼前這個年輕人身上的帝王之氣。

後來趙匡胤又想起華山上的那個舍桃老人,特地上山拜訪。陳摶善望氣相,知道趙匡胤日後必成天子,便“下套”以華山為注與趙匡胤對弈。趙匡胤本來就喜歡下棋,而且華山本來就不是他的,輸了也沒有什麼實質損失,所以就答應了。結果是趙匡胤連輸三局,輸了華山,就找來筆墨紙硯,立約為據。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登基為帝,華山居民以趙匡胤早年手書為證,拒不納稅,趙匡胤也就遵守當年契約,下旨華山免稅,這就是華山不繳稅的由來。

三、慧眼識太祖,對弈嬴華山

陳摶還與宋太祖趙匡胤有很深的淵源。五代後唐年間,契丹侵犯中原,百姓流離失所,陳摶在逃難饑民中發現一婦人,挑著兩個竹筐,筐內各坐著一個男孩,陳摶便上前拱手道賀說:"夫人好福氣!"夫人驚疑地說:"我們母子三人逃難至此,衣食無著,性命難保,哪有什麼福氣?"陳摶卻對過路的人群吟道:"誰說當今無真主,兩個皇帝一擔挑",說完轉身而去。筐中坐的兩個孩子,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

數年之後,趙匡胤長大成人,因為在家鄉打死人,潛逃到了陳摶修煉的華山附近(陳摶先是武當上隱居20年,後遷至華山修煉),正在饑渴難耐之時,一位老人舍與他半筐桃子。趙匡胤吃完後,摸遍全身也沒找出一文錢付桃子錢,“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典故就由此而來。老人並沒有為難趙匡胤,而是鼓勵趙匡胤招兵買馬,投軍圖強,因為他看出了眼前這個年輕人身上的帝王之氣。

後來趙匡胤又想起華山上的那個舍桃老人,特地上山拜訪。陳摶善望氣相,知道趙匡胤日後必成天子,便“下套”以華山為注與趙匡胤對弈。趙匡胤本來就喜歡下棋,而且華山本來就不是他的,輸了也沒有什麼實質損失,所以就答應了。結果是趙匡胤連輸三局,輸了華山,就找來筆墨紙硯,立約為據。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登基為帝,華山居民以趙匡胤早年手書為證,拒不納稅,趙匡胤也就遵守當年契約,下旨華山免稅,這就是華山不繳稅的由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