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們和頤和園的時空對話

【人民映射】我們和頤和園的時空對話(視頻:崔新耀)

雨後的天津大學, 碧空如洗。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裡, 頤和園保護團隊為正在開展的大牆五期維修工程獻計獻策。 天津大學頤和園保護團隊由中國古建築學家王其亨教授帶領, 十幾名核心成員組成。 在他們看來, 文物建築能夠反映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方式、文化審美取向和科學技術水準, 這些資訊卻隱藏在建築群整體佈局、單體建築結構及外觀, 或建築內外空間、構造方式甚至建築材料之中。 修繕就像中醫上講究治未病, 通過科學監測,

提前發現問題, 找出危害因素, 提前採取措施, 避免文物建築遭受不必要的破壞。

天津大學與頤和園的合作始於1957 年的古建築測繪實習, 收錄相關測繪成果的《清代御苑擷英》至今仍以圖紙精美飲譽學界。 1990年後, 天津大學開展了清代皇家園林的系列研究。 2006年團隊承擔了頤和園文物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 厘清了頤和園在不同時代的格局變化, 促進了頤和園完整性的保護。 2014 年3 月7 日, 雙方簽署了文化遺產保護戰略合作協定。

頤和園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 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頤和園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遊覽三個部分, 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築3000餘間。

為了頤和園資訊採集記錄, 天津大學團隊引進GPS、三維鐳射掃描、低空資訊採集、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 與測繪實習、遺產保護方向畢業設計教學相結合, 完成了全園95% 以上古建築的數位化測繪工作, 繪製圖紙3500 餘幅。 還結合保護工程, 實施隱蔽部位資訊記錄。 這些工作的開展為後續的科研、保護實踐提供了重要支撐。

頤和園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 清朝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與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矗立在昆明湖畔的德和園大戲樓更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 天大團隊研究發現, 該建築群觀演部分(戲樓、看戲殿、看戲廊)最初的設計方案竟是圓明園中最大的戲園——同樂園的“翻版”。 他們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德和園進行了全面的聲學測試,

為大修中的關鍵構件保護提供了詳實依據, 通過史料研究和聲學模擬推演, 還還原了曾經被拆改的看戲廊原貌, 還給了世界一個真的德和園。

“雖由人做, 宛自天開”, 頤和園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大成, 是中國古代生態智慧的傑作, 盡顯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 也充滿了和諧自然的生趣泯然。 團隊成員不希望遊客進了頤和園, 只看見昆明湖、萬壽山和佛香閣等靜態的遺產, 而是能和頤和園開展一場跨時空對話, 傾聽她講述自己的故事。

(責編:崔新耀、魏炳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