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投資是一門手藝活?可能我們都錯了……

生活中, 或許有些人在你眼裡是低能兒, 所以你不害怕與他們對抗。 但在投資世界裡, 你如何與受過良好訓練、天資過人而且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競爭呢?

從長遠來看, 很多所謂專業投資者的業績也不會比普通的投資者好到哪裡去。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們往往錯誤地認為投資是一門手藝, 就像木匠或者行醫一樣。 只要學會一種技能, 就可以終生靠手藝來賺錢。

他們並沒有用科學探索的精神來對待投資活動, 而這正是我們需要顛覆的一個認知模式。

一、投資並不是一門手藝

我們先來看看部分投資者的投資做法是如何的:

他們或許有自己偏愛的資訊來源管道, 比如有線電視新聞、報紙、股吧或熱門大V發佈的資訊等等;他們也可能有追蹤市場價格的軟體, 或者堅持使用某些方法, 例如順勢投資法、低價買入或者趁壞消息入市等;尋找買入或賣出的線索或信號,

等到股票指數達到一定水準時買入或賣出, 或者一陣手忙腳亂。

總是有些人誤以為投資是一種技能, 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就可以學到手, 並且相信將這項技能運用得最熟練的人是最好的投資者。

我們知道只要肯努力學會一門手藝並不難(比如做飯、打球), 有相當多的人在體力和智力允許的範圍內經過了大量的訓練, 再經歷一段必要的練習期, 就可以找具體工作來檢驗自己擁有的這一門手藝。

我們身邊並沒有能讓人耳熟能詳的投資高手。 這也說明, 僅僅投資並不是一門手藝那麼簡單的。 某些具體的技能本身並不足以讓人們在投資過程中表現的比其他人更出色。

二、高智商未必是投資高手

基金或投資專業人員至少要獲得相關的教育水準證書, 才能給機構管理龐大的資產。 很多從事金融投資行業的大學畢業生和博士生用多年時間來研究市場, 分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 計算風險和預期收益, 一般都借助於普遍使用的分析工具, 比如夏普指數、擬合係數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儘管基金經理有很高的智商和學歷, 但是長期業績來看, 他們與學歷較低的人相比仍然沒有跑贏市場的優勢。

背後的原因是那些為大公司(基金)工作的人往往要服從公司的決定。 這對於公司來說沒有什麼問題, 因為只有這樣做, 這些大規模的機構才能讓人感覺自己仍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員工。

大公司會聘用一些擁有良好教育背景和豐富專業培訓的員工,

讓他們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或者首席市場戰略家等重要職位, 這樣讓人看起來才是合理的搭配, 而這些人的主要職責也只是做做預測而已。

業內不少行業分析師則只是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範圍內做出預測。

有些渴望成為專業人士的年輕人很聰明, 結束了多年的學校教育之後, 他們會在有成就的投資者身邊當實習生, 為他們工作。 這些年輕人跟隨導師學習, 與鐵匠當學徒學到一門手藝的情況是一樣的。 比如巴菲特當年也是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學生。

巴菲特之所以成為投資界的泰斗,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找到了人生中最好的投資導師, 同時不斷進行研究並演化自己的投資邏輯。

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從身邊找到一位有料也願意教你的投資導師, 這可能是我們實現財富自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投資魔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