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秦帝國之崛起》也是本成語故事集,學會小半本歷史成語典故!

關於戰國歷史的系列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播放開始就受到觀眾的青睞, 收到讚美之詞的同時也有貶低之語。 然而, 對於小編來說, 劇情拍攝的怎麼樣倒顯得不是最重要的, 畢竟只是對歷史的重現, 難免有失偏頗之處。

秦王

君不見, 國產劇裡面也是魚龍混雜,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時有發生;君不見, 很多老一輩演員良心演出, 盡心演出卻無人問津, 一些所謂“小鮮肉”卻賺的盆滿缽滿, 儘管演技並不敢恭維。 所以, 不能為了吐槽而吐槽, 對於大秦帝國這部劇, 如果我們能夠汲取歷史經驗教訓, 學習一些文化涵養才是最重要的。

我國五千年文化可謂博大精深, 文化的傳承也至關重要。 然而對於傳統文化, 現代很多人卻置之不理, 或者乾脆對很多基本的文化常識都不具備。 比如說很多人連詩歌的一些基本素養都不具備, 連“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都不知道,

卻堂而皇之的參加《中國詩詞大會》, 並贏得陣陣喝彩。

而看古裝劇無疑能幫助我們學習更多文化常識, 比如最近看《大秦帝國之崛起》, 裡面就有很多歷史知識和成語。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相關成語以及典故吧!

孟嘗君逃出函谷關

順著歷史劇的主線,

首先是有關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的成語——雞鳴狗盜。 相傳孟嘗君在入秦為相之後秦昭王對他的印象發生了180度大轉變, 準備殺了孟嘗君。 情急之下孟嘗君手下有一個擅長學雞叫的門客和一個善於學狗叫的門客, 在他們的幫助下孟嘗君順利回到齊國。 雞鳴狗盜現在的意思是指微不足道的本領, 同時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自 《史記·孟嘗君列傳》。

完璧歸趙,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這裡只簡單的敘述一二。 該故事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 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 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 現在是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趙括

關於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故事, 很多人也是耳熟能詳。 紙上談兵指的是在紙面上談論打仗, 比喻空談理論, 誇誇其談而不能注重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 年輕時學兵法, 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 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 在長平之戰中,

只知道根據兵書辦, 不知道變通, 結果被秦軍大敗。 當然了, 這個故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很多人提出了不一樣的意見, 本文不加累述。

範雎

對於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 范雎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關於他的故事, 千年之後我們還能如數家珍, 而且津津樂道。關於他,本身就是爭議不斷,有人說他是大丈夫,恩怨分明;也有人說他太小氣了,有失風度。當然了,關於他的成語故事,睚眥必報同樣爭論紛紛。

睚眥必報,是漢語成語,源於《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之記載“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其狹窄。有人說範雎人小氣了,我倒不這樣認為,有仇報仇,比恩報恩,恩怨自分明。有恩不報,就是忘恩負義,有仇不報,絕不是真正的君子。這才是真實的人,有血有肉,千萬不要用高標準要求別人,低標準要求自己!

屈原

當然了,在《大秦帝國之崛起》中,還有很多成語,比如關於蘇秦的引錐刺股,關於信陵君的竊符救趙,關於毛遂的毛遂自薦,關於屈原的屈子投江,關於秦昭王和趙王的澠池之會。時間再稍微拉長一點,指鹿為馬、秦晉之好、一字千金、立木為信、勾心鬥角等成語皆出自戰國時期。這些成語你都知道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查閱,不加累述了。

而且津津樂道。關於他,本身就是爭議不斷,有人說他是大丈夫,恩怨分明;也有人說他太小氣了,有失風度。當然了,關於他的成語故事,睚眥必報同樣爭論紛紛。

睚眥必報,是漢語成語,源於《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之記載“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其狹窄。有人說範雎人小氣了,我倒不這樣認為,有仇報仇,比恩報恩,恩怨自分明。有恩不報,就是忘恩負義,有仇不報,絕不是真正的君子。這才是真實的人,有血有肉,千萬不要用高標準要求別人,低標準要求自己!

屈原

當然了,在《大秦帝國之崛起》中,還有很多成語,比如關於蘇秦的引錐刺股,關於信陵君的竊符救趙,關於毛遂的毛遂自薦,關於屈原的屈子投江,關於秦昭王和趙王的澠池之會。時間再稍微拉長一點,指鹿為馬、秦晉之好、一字千金、立木為信、勾心鬥角等成語皆出自戰國時期。這些成語你都知道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查閱,不加累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