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協力廠商醫學檢驗機構投資風險分析

從2016年底開始, 協力廠商獨立醫療機構開始被納入鼓勵社會資本範疇, 先是衛計委發佈了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病理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及安寧療護中心的基本標準及管理規範,

今年8月10日, 國家衛計委又新增5類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 分別為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健康體檢中心以及中小型眼科醫院。

政策的紅利加上資本的進入, 使得協力廠商醫療機構快速發展。 協力廠商醫學檢驗機構和協力廠商血透中心已經成為發展最快的協力廠商醫療機構。 無論是化藥、中藥還是生物藥增長都放緩的情況下, 協力廠商醫療檢驗行業卻仍能保持高速增長, 2011至2015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44.8%。 協力廠商醫學檢驗行業迅速成為了資本追逐的風口, 而近期協力廠商醫學檢測龍頭金域醫學(603882)的上市, 再次掀起了對協力廠商檢驗機構關注熱潮 。

獨立醫學檢驗機構存在的核心價值為對於成本的控制。 醫院不用重複投入建設檢驗科, 區域內大量的檢測需求使其面對上游的試劑和設備商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從而實現成本的控制。

現在看好協力廠商診斷的普遍理由為, 參考美國市場, 我國的協力廠商獨立醫學檢驗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經過近八十年的發展, 美國獨立醫學檢驗已經相當成熟, 獨立醫學檢驗機構佔據了約35%左右的醫學檢驗市場, 其餘約60%的市場分佈在醫院檢驗科、高校實驗室等, 而在德國和日本, 獨立醫學檢驗機構的市場份額已超過60%。

根據衛計委發佈《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6》的資料, 我國三級公立醫院一共有12633家,

這些醫院在2015年的醫療收入中, 平均每所醫院門診檢查收入951.4萬元, 住院檢查收入815.7萬元, 合計可以算出我國三級公立醫院檢驗科市場總量大約為2231億元人民幣。 而三級公立醫院的全年醫療收入是21596億元, 檢查費約占醫院醫療收入的10.3%。 民營醫院的總收入1403億元, 年鑒並未列出民營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的檢查總收入, 用三級醫院10.3%檢查費, 估算出民營醫院的檢查費用約為144.5億元, 基層醫療機構檢查費用約為269.89億元, 而臨床檢驗中心(獨立醫學檢驗機構)收入56億元。

綜上, 根據年鑒2015年推算出全國醫學機構的檢驗總市場為上述四項相加, 約為2701億。 而獨立醫學檢驗機構占比達到了我國醫學檢驗市場的2%, 和美國協力廠商檢驗機構35%的佔有率,

存在的巨大的差距, 這樣的差距被認為是巨大的機會。

然而在現實市場中並沒有上述分析中的巨大機會, 而是充滿了風險和挑戰:

1.市場容量:中美醫療機構的形態不同, 決定了國內協力廠商醫療機構的市場佔有率不會到達美國的水準。 美國約有65%的醫生是診所執業醫生, 美國的獨立醫學檢驗機構起步於上世紀30年代, 因為美國的私人診所數量眾多。 這些醫療機構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採購大型儀器設備對本機構的少量樣本進行檢測, 服務外包成為私人診所、小型醫療機構普遍採用的檢驗模式。

而國內的醫療機構以大型醫院為主, 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6》統計, 2015年占醫院總數7.7%的三級醫院的門診量已占總門診量的48.57%。

大型醫院均有與醫院規模匹配的檢驗科室, 能夠滿足醫院的檢驗需求。 我國的就醫人員檢驗市場現階段以大型醫院醫院檢驗科為主, 同時各大醫院均設有規模較大的體檢中心, 依靠大型醫院的品牌和資源優勢, 為社會人員和公司機關團體的提供了體檢需求, 進一步壓縮了協力廠商檢驗機構的市場空間。 因此由於醫療機構的機構差異, 我國獨立檢驗機構的市場佔有率短期內不會達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高比例。

2.增量市場:現有存量的協力廠商檢驗市場的集中度已經很高。根據金域醫學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金域醫學、迪安診斷、達安基因和艾迪康四大公司已經佔據了國內協力廠商醫學實驗室70%以上的市場份額,金域醫學市場份額超過30%。而在美國,Quest和LabCorp是美國最大的兩家獨立醫學檢驗機構,這兩家公司合計佔據了美國獨立醫學檢驗市場的70%左右的份額, 從2000年開始一直到2016年市場佔有率幾乎沒有變化,說明美國協力廠商診斷市場的存量市場已經處於成熟階段。

未來協力廠商診斷市場的增長是對增量市場爭奪,而增量市場則是對新增大型醫院檢驗能力的補充和對新增區域內小型醫院檢驗能力的集約,上述增量市場對於協力廠商診斷機構的公關、行銷、精細化管理等綜合能力有較高的門檻。

3.盈利能力:

獨立醫學檢驗機構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的醫療服務行業,只有當形成了一定規模效應後才能實現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從而形成有效的競爭壁壘。在壁壘形成前,由於處於整個業務鏈的中游,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有限,因此高毛利低利潤成為協力廠商檢驗機構的特點。國內的兩檢驗機構的毛利率在35%至40%,同美國兩家檢驗龍頭企業的毛利率相當。Quest和LabCorp的銷售淨利率在10%左右,而以行業龍頭金域醫學為例,2017年1-6月綜合毛利率為41.71%,淨利潤率僅為5%。

2.增量市場:現有存量的協力廠商檢驗市場的集中度已經很高。根據金域醫學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金域醫學、迪安診斷、達安基因和艾迪康四大公司已經佔據了國內協力廠商醫學實驗室70%以上的市場份額,金域醫學市場份額超過30%。而在美國,Quest和LabCorp是美國最大的兩家獨立醫學檢驗機構,這兩家公司合計佔據了美國獨立醫學檢驗市場的70%左右的份額, 從2000年開始一直到2016年市場佔有率幾乎沒有變化,說明美國協力廠商診斷市場的存量市場已經處於成熟階段。

未來協力廠商診斷市場的增長是對增量市場爭奪,而增量市場則是對新增大型醫院檢驗能力的補充和對新增區域內小型醫院檢驗能力的集約,上述增量市場對於協力廠商診斷機構的公關、行銷、精細化管理等綜合能力有較高的門檻。

3.盈利能力:

獨立醫學檢驗機構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的醫療服務行業,只有當形成了一定規模效應後才能實現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從而形成有效的競爭壁壘。在壁壘形成前,由於處於整個業務鏈的中游,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有限,因此高毛利低利潤成為協力廠商檢驗機構的特點。國內的兩檢驗機構的毛利率在35%至40%,同美國兩家檢驗龍頭企業的毛利率相當。Quest和LabCorp的銷售淨利率在10%左右,而以行業龍頭金域醫學為例,2017年1-6月綜合毛利率為41.71%,淨利潤率僅為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