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關停比特幣交易平臺 全球虛擬貨幣斷崖式暴跌

9月14日, 接近地方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的監管人士稱, 監管層已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下定論:“全部關停, 並於近期退出市場。 ”

比特幣中國9月14日晚間的發聲佐證了上述消息。

截至9月14日19時, 比特幣中國報價顯示, 比特幣日內跌幅超過20%, 價格已跌破20000元人民幣。

虛擬貨幣全線崩盤

比特幣最早進入中國監管層的視野始於2013年。 當年11月, 比特幣價格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從750元上漲到最高7589元, 隨後便“高臺跳水”, 一周多跌回到了2000元, 累計跌幅達74%。

不過, 比特幣2017年再次開啟新一輪暴漲暴跌, 中國的三家主要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的交易量一度達到全球的98%。 於是, 從嚴監管的大幕正式拉開。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8月30日率先發佈風險提示, 人民銀行等七部委9月4日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下稱《公告》), 將ICO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 並在國內暫停一切交易。

《公告》在提及虛擬貨幣時稱, 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 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 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資訊仲介等服務。

如今, 監管靴子終於落地。

平臺是否承擔投資者損失

比特幣交易平臺即將全線關停, 相關交易平臺是否需要承擔投資者的損失?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王德怡律師表示, 比特幣交易平臺和投資者之間是服務合同關係, 即網站經營者向投資者提供交易平臺, 設定交易規則, 供註冊投資者之間進行交易;交易平臺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以比特幣中國為例, 該網站經營者為上海薩圖西網路有限公司。 按照《比特幣中國服務協定》, 交易平臺在投資者註冊時便聲明對以下事項不承擔責任:

“您瞭解並同意, 比特幣中國不對因下述任一情況而導致您的任何損害賠償承擔責任, 包括但不限於利潤、商譽、使用、資料等方面的損失或其他無形損失的損害賠償(無論比特幣中國是否已被告知該等損害賠償的可能性):

任何非因比特幣中國的原因而引起的與比特幣中國服務有關的其他損失。 ”

因此, 從註冊協議上看, 網站在用戶註冊時便通過格式條款聲明:除非是因網站原因引發的損害賠償, 否則網站將不會承擔責任。

由於監管部門叫停比特幣交易, 投資者手中持有的比特幣貶值, 系政策原因引起的經濟損失, 該部分損失只能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投資者向網站主張權利欠缺合同依據, 難以得到法律支持。

各國監管態度不一

以日本、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為代表, 對比特幣的態度較為寬鬆;美國各州態度不同, 總體採取牌照化的監管模式;俄羅斯則經歷了先緊後松的過程。

不過, 上述國家在涉及比特幣方面的監管都非常嚴格。 比如, 要求交易平臺對帳戶持有人的身份、資金來源、資金去向等交易細節進行嚴格的審查核實。

即便是在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接納程度最高的英國, 也採取了沙箱式監管(允許金融創新機構在監管可控的小範圍內測試其新產品、新服務的一種機制), 也對消費者保護、反洗錢、稅收等有著明確要求。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美國一些金融科技監管經驗很值得中國借鑒, 特別是穿透式監管和功能監管。

至於監管沙箱, 作為一個國際經驗, 也不排除考慮在個別領域進行試點, 但總體並不適合在中國大範圍普遍開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