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乾隆皇帝臨《三希帖》,比你如何?

猛戳上方藍字, 關注書法屋

乾隆皇帝, 即清高宗(1711一1799), 愛新覺羅·弘曆, 世宗四子。 清代皇帝, 1735一1795年在位。 乾隆自幼就接受漢族傳統文化教育,

四書五經, 詩詞歌賦, 書法繪畫, 無一不精, 文化修養很高, 執政後也十分重視文化建設, “稽古右文, 崇儒興學”。

乾隆皇帝臨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乾隆皇帝對於書法的嗜好和宣導, 比之祖父康熙更勝一籌, 歷經數年, 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 御覽、御批、欽定多部傳世藏帖,

集我國歷代書法藝術之大成, 特建“淳化軒”藏《淳化閣帖》, 一時帖學之風大熾。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大學士梁詩正等贊乾隆皇帝曰:“皇上性契義爻, 學貫倉史, 每于萬機之暇, 深探八法之微。 寶翰所垂, 雲章霞采, 鳳翥龍騰。 綜百氏而集其成,

追二王而得其粹。 又複品鑒精嚴, 研究周悉, 于諸家工拙真贗, 如明鏡之照, 纖毫莫遁其形。 仰識聖天子好古勤求, 嘉惠來學, 甄陶萬世之心, 有加無已。 ”

乾隆皇帝臨王獻之《中秋帖》

乾隆的書法從學習趙孟頫入手。 乾隆本人雅賞趙孟頫的書法, 心慕手追, 身體力行。

遊覽名勝每到一處, 作詩紀勝, 禦書刻石, 其書圓潤秀髮, 在宮中、禦園、名勝古跡、寺廟等幾乎到處可見其墨蹟, 至今海內乾隆禦碑甚多, 其擅書之名流傳普遍。

王獻之《中秋帖》

乾隆皇帝書學起步仍是康熙時流行的宮廷書法, 後在承學各家中選定趙孟頫豐圓肥潤的書法。

從存世的乾隆書跡看, 他的字字體稍長, 楷書中多有行書的筆意, 行書中又往往夾雜著草書的韻味, 點畫圓潤均勻, 結體婉轉流暢, 缺少變化和韻味, 並無明顯的成就, 這或許體現出一代天子的氣度, 評者稱其“雖有承平之象, 終少雄武之風”。 其作品因其特殊性一直得到了收藏家的關注。

乾隆皇帝臨王珣《伯遠帖》

乾隆皇帝得到晉書法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珍貴墨蹟三種,很是歡喜,名其收藏處為“三希堂”。乾隆將這三種法帖與內府收藏的自魏晉至明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三百四十餘件,各種題跋二百餘件,彙集刻印,而以《三希堂法帖》命名。乾隆皇帝與“三希”的情緣,也成為了書法史上的一段佳話。

王珣《伯遠帖》

乾隆落款

聲明:

本圖文系書法屋出品

公眾號轉載需經作者本人同意

往期熱點頭條:

您的點贊與轉發是小編進步的動力!

乾隆皇帝臨王珣《伯遠帖》

乾隆皇帝得到晉書法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珍貴墨蹟三種,很是歡喜,名其收藏處為“三希堂”。乾隆將這三種法帖與內府收藏的自魏晉至明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三百四十餘件,各種題跋二百餘件,彙集刻印,而以《三希堂法帖》命名。乾隆皇帝與“三希”的情緣,也成為了書法史上的一段佳話。

王珣《伯遠帖》

乾隆落款

聲明:

本圖文系書法屋出品

公眾號轉載需經作者本人同意

往期熱點頭條:

您的點贊與轉發是小編進步的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