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深度玩轉酉陽,這些地方不可不去,當地人都不一定知道

也許你的心中住著一個田園夢

也許你也曾想過“帶月荷鋤歸”

也許你也嚮往著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不需要走多遠

酉陽就能幫你圓夢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

一個在您心中

一個在重慶酉陽”

桃花源

桃花源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內流出, 清澈見底, 嘩嘩地流入泉孔河。 溪畔有一個四角木質小亭, 傳說是當年漁人問津之處, 故名“問津亭”。 仰視洞口高處, 是由著名歷史學家馬識途先生題寫的“桃花源”三個大字。

高大雄偉的石牌坊上, 鐫刻著著名詩人流沙河題寫的“時光隧道今通古, 桑竹田園主娛賓”和“無影無蹤漁郎路志, 有根有據陶令文章”兩幅楹聯。

待到桃花盛開的時候

隨處望去都是滿目的粉色

微風拂過

片片花瓣飄落在你的肩頭

那場景該永遠珍藏

大酉洞洞外桃林夾岸, 落英繽紛, 洞內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美池、村落點布。 有松峰聳翠、石室藏書、飛泉灑玉、玉盤仙跡、龜鶴遐齡、桃澗流紅、機織煙霞等“桃源八景”。 自古 “蠻不出洞、漢不入境”, 令文人墨客神往, 是休閒、體驗、訪古尋幽的絕佳去處。

逆桃花溪入洞, 洞內鐘乳倒掛, 千姿百態, 好似觀音坐蓮、燃燈古佛、宮庭玉燈、銀山雪海、飛禽走獸, 無不令人歎為觀止。

洞中滴水如珠、叮咚有聲好似銅壺滴漏, 在石鐘和石鼓上輕叩, 聲音清脆悅耳, 此乃洞中八景之一的“石鳴鐘鼓”。 洞中石壁石刻頗多, 因年代久遠, 皆模糊難辨。 惟洞尾左側高處, 古樸遒勁的“太古藏書”四個大字, 清晰猶存。

阿蓬江大峽谷

阿蓬江大峽谷,南溪號子發源地,有“深山玉帶,苗家符號”之稱。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阿蓬江成為我國唯一一條由東向西的江 流,自古就有阿蓬江“倒流三千八百里”的說法。

(圖片看上去很像黔江神龜峽,但還是留給酉陽的朋友們來判斷吧)

就是要不走尋常路

創造不一樣的風景

這裡山峭、水秀、灘險、峽幽、洞古、林密、泉奇,幽深的峽谷,急流險灘、豐富的植被和罕見的巨型間隙噴泉,以及婀娜多姿的民族風情,構成了阿蓬江異彩紛呈的風景特徵,有遊客題詩雲:黃水風雲起半空,烏江畫廊正興濃。

峽谷景觀原始奇特,粗獷壯麗,蒼勁蠻荒,富有特殊的厚重感和滄桑感。嶺谷高差一般在500米左右最高達千余米.絕筆千仞,重巒迭嶂,隱天蔽日,深邃莫測,“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全程蒼山如黛,江水如藍,岩如門,絕壁如畫,兩岸蚊母如練,霸竹如簾.岩溶地貌發育,形態萬千,形成一道奇特而多姿的裸露的容岩景觀。

這麼美的景色

隨手一拍都能直接當作壁紙了

泛舟其上

仿佛置身於畫卷之中

石泉古寨

苗寨坐落在一個呈撮箕口狀的山谷中,依山而建,除進出寨子的槽口外,三面都被古樹和翠竹包圍著。石泉古苗寨距阿蓬江約3公里,是酉陽縣蒼嶺鎮大河口村石氏家族的民宅,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寨子占地2萬多平方米,有108戶500多寨民,全是石姓。

村民也不算少吧

居然全是一個姓的

還真是少見

整個寨子裡有8孔山泉,這8孔山泉不僅清冽甘甜,四季不幹,而且冬暖夏涼。因寨子裡全是石姓村民,因而被稱為石泉,“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另有傳言,這裡過去常有猛獸毒蛇出沒,無人敢居住,後來,石氏祖先來到這裡,放火燒山,燒走猛獸毒蛇後定居下來,故“石泉苗寨”小地名又為“火燒溪苗寨”。

難怪取名為“石泉”呢

果然和“石”姓脫不了關係

不過也還挺好聽的

古苗寨中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木質瓦房。有的是吊腳樓,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3間正房,有的是5間正房,有的除了正房還有轉角加廂房。青瓦灰牆的老房子,屋子的窗戶皆雕刻著精美的窗花,花、鳥、獸。窗花雕刻裡的花,主要是梅花、桃花等;鳥一般是喜鵲、鳳凰等,獸類主要是梅花鹿、山羊等動物。這些窗花,雖然因年代久遠,失卻了最初的色澤,但雕工精美。

古樸的木屋、明亮的石板

流淌的溪水、別致的木橋

高聳的古樹連為一體

仿佛能聞到木頭的清香

龔灘古鎮

今龔灘,即古涪陵郡漢複縣,源於蜀漢(據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漢複縣,三國蜀漢置,屬涪陵郡,治所在今酉陽縣龔灘鎮),置建于唐(麟德二年(西元665年)遷洪杜縣于龔灘),距今大約1800年歷史。

歷經千年風雨

不知道是不是仍是最初的樣子

但歷史無法窺見

終究只能是揣測

龔灘古鎮青石板街青幽如玉,串連全鎮,街邊是古香古色、臨崖高挑的木制吊樓;整個小鎮充滿了時間沉澱的味道~如果你想安靜走走,這裡倒不失為一個好地方!

古鎮內的三教寺是廟非廟——沒有一座神像,沒有一根香燭,神殿早已經成了民居。相傳三寺廟曾經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居。

崇禎三年(西元1636年),秦良玉奉旨率精兵北上收復了華北永平(今唐山市)四城。崇禎皇帝在平臺召見秦良玉和五百四川僧兵。這些僧兵婉言謝絕了皇上的賜官封賞,一致要求求皇上恩准和尚可以娶妻為室,可以開戒吃葷。崇禎皇帝慷慨應允。有功的僧兵回到石柱、酉陽等地之後,照常當和尚,但從此可以娶妻,可以吃肉。他們既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同時對於儒家的學說也非常尊崇。因此,他們所在的寺廟,就稱為三教寺。

鯉魚跳龍門、巨人梯、太平缸等有趣的地方遍佈整個古鎮,玩也玩了,當然少不了美味又有特色的美食啦,釀豆腐、綠豆粉、燒白可都是必吃的呢,小游遊最愛的就是“燒白”,肥瘦相間、軟糯適當,不能想了,一想就餓!

一品丹霞

一品丹霞總面積20平方公里。景區內山峰連綿、河谷幽深,構成了依山傍水的田園風光。奇特的丹霞地貌,以其褐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具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

沿河而進,“赤壁丹崖”綿延十裡,歎為觀止;兩岸翠竹連綿、茂林修竹,形成了奇特的“萬馬歸槽”、“和尚岩”、“轎子頂”等獨特的丹霞地貌景觀。

整個景區青山疊翠、小橋流水、民居錯落、民風獨特,仿佛世外桃源,讓人流連忘返。

酉水河

如詩如畫的酉水河有“渝東南小桂林”的美稱,筆架山林銀子灘,三吾山下流清江,高碑夕照醉漁父,玉帶深山盡喜狂。河岸春花燦爛,夏綠滴翠,秋楓緋霞,冬雪晶瑩,伴以山雀噪動,鳴蟬鼓風,煞是宜人。一排排古樸蒼勁的楓楊,一列列磷次櫛比的吊腳樓,一曲曲悠揚撩人的木葉情歌,一條條通往歷史遂道的青石板路,回蕩著土家族的無盡情韻,讓人流連忘返。

如果生活的地方能有這麼美

那小游遊肯定是不會離開的

不過並不是人人都這麼幸運

現實總是這麼的殘酷

風情萬種的酉水河,恰似從遠古走來的土家妹子,山賜予她清純,水賦予她靈秀,那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古樸典雅的擺手堂,悠揚動聽的民歌、山歌、木葉情歌、古老的陽戲、儺戲、異彩紛呈的民族節日,奇特神秘的民族習俗,風味獨特的民食文化,無不散發著特有的民族氣息。

酉水河,是土家族的母親河。是優美的自然風光孕育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在這裡,可以觸摸歷史的痕跡,可以聆聽遠古的天籟之音。

後溪古鎮

後溪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90餘公里,東與湖南龍山縣裡耶鎮接壤,南與秀山縣石堤鎮相連。後溪屬土家族聚居區,現有人口兩萬一千多人,其中土家族占了90%以上。後溪鎮歷史悠久,漢代時為武陵郡轄地。南宋紹興年間置酉陽宣慰使司,屬九溪十八洞之酉溪。素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

後溪古鎮風光綺麗,鐘靈毓秀,碧綠的酉水從鎮邊流過,酉水兩岸山巒奇秀,著名的三晤山倒映江中,頗有桂林山水的韻味。乘船江中遊弋,可以清晰地看見幽深的江底。不時有小船從酉水劃過,划船的漁夫唱著流傳久遠的後溪漁歌,悠揚的曲調在山谷和水面上蕩漾。長潭風光,山青水秀,怪石奇峰,素有小灕江美譽。

這裡四季如春,遍地果林,物產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讓人留連忘返,已成為遠近有名的文物和旅遊觀光地~

清清的酉水河,孕育和滋養了土家人。酉水河畔的後溪古鎮,至今保存著有數百年歷史的擺手堂,每逢土家傳統節日和村寨婚喪嫁娶及祭祀等重大活動,土家人都會在擺手堂外燃起熊熊篝火,徹夜歡歌,跳起展現土家先民們勞作、生活、狩獵、作戰等場景的擺手舞;表演“花燈四隻角,丑角和旦角,唱得喜氣來,跳得人孝和。”反串角色,男扮女妝的花燈、體現土家圖騰和信仰的陽戲、儺戲等;婚喪嫁娶要哭嫁跳喪,生動地體現了土家族“哭辦喜事、笑辦喪事”的民俗特點。

這裡有土家傳統的山歌、小調、號子、木葉情歌有若天籟、粗獷豪邁。每一首歌都記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敘述了一個動人故事。在酉水河兩岸,土家人喝著大碗的酒,吃著大片肉,品嘗香噴噴的油茶湯,烹炸油滋滋的油香粑粑,磨制白嫩嫩的米豆腐,有著獨特的飄香誘人的飲食文化。

大口吃肉

大口喝酒

敞開了肚子吃

只剩下了“滿足”二字

南腰界革命根據地

南腰界位於酉陽縣南部,與貴州省沿河縣、松桃縣、印江縣、重慶市秀山縣接壤。這裡群山清秀,清幽寂靜。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賀龍同志創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據地,曾播撒過中國革命火熱的種子,留下過紅軍生活和戰鬥的足跡,浸透過先烈們流下的熱血,是一片紅色的土地。

走進南腰界,你仿佛回到紅軍領導鄉親們打土豪分田地的崢嶸歲月,看到戰馬弛騁、彈雨橫飛的慘烈廝殺場面;走進餘家桶子,你仿佛聽見賀老總氣吞山河的爽朗笑聲,看到紅二、六軍團將士歡慶勝利會師而相互擁抱、喜悅歡呼的情景,體會到鄉親們十送紅軍依依惜別的動人悲壯場景……

那樣的場景想必是感動與喜悅交織

成為了他們心中永存的記憶

而我們這一代人只能從書本上獲知

南腰界是重慶市唯一的革命老根據地,境內仍完好保存有數十處紅軍戰鬥遺跡、紅軍烈士墓。有紅二、六軍團會師大會會址、八一軍民會址、大壩場祠堂紅軍政治部舊址。有紅軍大學、紅軍醫院、十大政綱等五十六處文物景點。每逢清明、渝黔邊區的鄉親和青少年學生都會自發地到司令部舊址憑弔紀念紅軍親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默默地記讀那至今筆跡清晰、蒼勁有力的紅軍標語——活捉冉瑞庭,替為革命而犧牲的工農群眾復仇!

筍岩大峽谷

峽谷內峰巒疊嶂,森林茂密,溪水潺潺,曲徑通幽,有瀑布、梯田、溶洞、竹海、石林、石筍、朱砂礦遺址、原生態自然村落等景觀,處處給人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特別是峽谷兩邊的山猶如刀砍斧劈。

由於尚未修通公路,峽谷內資源保存完好,已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野豬、野雞、野兔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經常成群出沒。

筍岩大峽谷是融“萬畝杜鵑、千山紅葉、百年古寨、八百奇峰、十裡悠峽”於一體的“筍岩峽谷”,以雄、奇、險、秀、峻、幽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態、大自然”,已吸引中國各地近萬名驢友和遊客前來領略峽谷風光,成為酉陽探險、體驗、徒步以及峽谷旅遊的新亮點、新熱點和新看點。該峽谷仍然吸引到上千驢友深入探險。而且還成為了烏江畫廊旅遊精品中的核心景區~

烏江百里畫廊“山似斧劈、水似碧玉、虯枝盤旋、水鳥嬉翔”,以“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古鎮、廊橋、纖道、懸葬”為特色。特別是荔枝峽、白芨峽、土坨子峽是山水畫廊的精品。清代詩人梅若翁讚歎:“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

既然是“畫廊”

當然不只代表一個地方

如果有時間有興趣的話

倒還能沿著“畫廊”走一圈

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阿蓬江大峽谷,南溪號子發源地,有“深山玉帶,苗家符號”之稱。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阿蓬江成為我國唯一一條由東向西的江 流,自古就有阿蓬江“倒流三千八百里”的說法。

(圖片看上去很像黔江神龜峽,但還是留給酉陽的朋友們來判斷吧)

就是要不走尋常路

創造不一樣的風景

這裡山峭、水秀、灘險、峽幽、洞古、林密、泉奇,幽深的峽谷,急流險灘、豐富的植被和罕見的巨型間隙噴泉,以及婀娜多姿的民族風情,構成了阿蓬江異彩紛呈的風景特徵,有遊客題詩雲:黃水風雲起半空,烏江畫廊正興濃。

峽谷景觀原始奇特,粗獷壯麗,蒼勁蠻荒,富有特殊的厚重感和滄桑感。嶺谷高差一般在500米左右最高達千余米.絕筆千仞,重巒迭嶂,隱天蔽日,深邃莫測,“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全程蒼山如黛,江水如藍,岩如門,絕壁如畫,兩岸蚊母如練,霸竹如簾.岩溶地貌發育,形態萬千,形成一道奇特而多姿的裸露的容岩景觀。

這麼美的景色

隨手一拍都能直接當作壁紙了

泛舟其上

仿佛置身於畫卷之中

石泉古寨

苗寨坐落在一個呈撮箕口狀的山谷中,依山而建,除進出寨子的槽口外,三面都被古樹和翠竹包圍著。石泉古苗寨距阿蓬江約3公里,是酉陽縣蒼嶺鎮大河口村石氏家族的民宅,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寨子占地2萬多平方米,有108戶500多寨民,全是石姓。

村民也不算少吧

居然全是一個姓的

還真是少見

整個寨子裡有8孔山泉,這8孔山泉不僅清冽甘甜,四季不幹,而且冬暖夏涼。因寨子裡全是石姓村民,因而被稱為石泉,“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另有傳言,這裡過去常有猛獸毒蛇出沒,無人敢居住,後來,石氏祖先來到這裡,放火燒山,燒走猛獸毒蛇後定居下來,故“石泉苗寨”小地名又為“火燒溪苗寨”。

難怪取名為“石泉”呢

果然和“石”姓脫不了關係

不過也還挺好聽的

古苗寨中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木質瓦房。有的是吊腳樓,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3間正房,有的是5間正房,有的除了正房還有轉角加廂房。青瓦灰牆的老房子,屋子的窗戶皆雕刻著精美的窗花,花、鳥、獸。窗花雕刻裡的花,主要是梅花、桃花等;鳥一般是喜鵲、鳳凰等,獸類主要是梅花鹿、山羊等動物。這些窗花,雖然因年代久遠,失卻了最初的色澤,但雕工精美。

古樸的木屋、明亮的石板

流淌的溪水、別致的木橋

高聳的古樹連為一體

仿佛能聞到木頭的清香

龔灘古鎮

今龔灘,即古涪陵郡漢複縣,源於蜀漢(據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漢複縣,三國蜀漢置,屬涪陵郡,治所在今酉陽縣龔灘鎮),置建于唐(麟德二年(西元665年)遷洪杜縣于龔灘),距今大約1800年歷史。

歷經千年風雨

不知道是不是仍是最初的樣子

但歷史無法窺見

終究只能是揣測

龔灘古鎮青石板街青幽如玉,串連全鎮,街邊是古香古色、臨崖高挑的木制吊樓;整個小鎮充滿了時間沉澱的味道~如果你想安靜走走,這裡倒不失為一個好地方!

古鎮內的三教寺是廟非廟——沒有一座神像,沒有一根香燭,神殿早已經成了民居。相傳三寺廟曾經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居。

崇禎三年(西元1636年),秦良玉奉旨率精兵北上收復了華北永平(今唐山市)四城。崇禎皇帝在平臺召見秦良玉和五百四川僧兵。這些僧兵婉言謝絕了皇上的賜官封賞,一致要求求皇上恩准和尚可以娶妻為室,可以開戒吃葷。崇禎皇帝慷慨應允。有功的僧兵回到石柱、酉陽等地之後,照常當和尚,但從此可以娶妻,可以吃肉。他們既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同時對於儒家的學說也非常尊崇。因此,他們所在的寺廟,就稱為三教寺。

鯉魚跳龍門、巨人梯、太平缸等有趣的地方遍佈整個古鎮,玩也玩了,當然少不了美味又有特色的美食啦,釀豆腐、綠豆粉、燒白可都是必吃的呢,小游遊最愛的就是“燒白”,肥瘦相間、軟糯適當,不能想了,一想就餓!

一品丹霞

一品丹霞總面積20平方公里。景區內山峰連綿、河谷幽深,構成了依山傍水的田園風光。奇特的丹霞地貌,以其褐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具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

沿河而進,“赤壁丹崖”綿延十裡,歎為觀止;兩岸翠竹連綿、茂林修竹,形成了奇特的“萬馬歸槽”、“和尚岩”、“轎子頂”等獨特的丹霞地貌景觀。

整個景區青山疊翠、小橋流水、民居錯落、民風獨特,仿佛世外桃源,讓人流連忘返。

酉水河

如詩如畫的酉水河有“渝東南小桂林”的美稱,筆架山林銀子灘,三吾山下流清江,高碑夕照醉漁父,玉帶深山盡喜狂。河岸春花燦爛,夏綠滴翠,秋楓緋霞,冬雪晶瑩,伴以山雀噪動,鳴蟬鼓風,煞是宜人。一排排古樸蒼勁的楓楊,一列列磷次櫛比的吊腳樓,一曲曲悠揚撩人的木葉情歌,一條條通往歷史遂道的青石板路,回蕩著土家族的無盡情韻,讓人流連忘返。

如果生活的地方能有這麼美

那小游遊肯定是不會離開的

不過並不是人人都這麼幸運

現實總是這麼的殘酷

風情萬種的酉水河,恰似從遠古走來的土家妹子,山賜予她清純,水賦予她靈秀,那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古樸典雅的擺手堂,悠揚動聽的民歌、山歌、木葉情歌、古老的陽戲、儺戲、異彩紛呈的民族節日,奇特神秘的民族習俗,風味獨特的民食文化,無不散發著特有的民族氣息。

酉水河,是土家族的母親河。是優美的自然風光孕育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在這裡,可以觸摸歷史的痕跡,可以聆聽遠古的天籟之音。

後溪古鎮

後溪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90餘公里,東與湖南龍山縣裡耶鎮接壤,南與秀山縣石堤鎮相連。後溪屬土家族聚居區,現有人口兩萬一千多人,其中土家族占了90%以上。後溪鎮歷史悠久,漢代時為武陵郡轄地。南宋紹興年間置酉陽宣慰使司,屬九溪十八洞之酉溪。素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

後溪古鎮風光綺麗,鐘靈毓秀,碧綠的酉水從鎮邊流過,酉水兩岸山巒奇秀,著名的三晤山倒映江中,頗有桂林山水的韻味。乘船江中遊弋,可以清晰地看見幽深的江底。不時有小船從酉水劃過,划船的漁夫唱著流傳久遠的後溪漁歌,悠揚的曲調在山谷和水面上蕩漾。長潭風光,山青水秀,怪石奇峰,素有小灕江美譽。

這裡四季如春,遍地果林,物產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讓人留連忘返,已成為遠近有名的文物和旅遊觀光地~

清清的酉水河,孕育和滋養了土家人。酉水河畔的後溪古鎮,至今保存著有數百年歷史的擺手堂,每逢土家傳統節日和村寨婚喪嫁娶及祭祀等重大活動,土家人都會在擺手堂外燃起熊熊篝火,徹夜歡歌,跳起展現土家先民們勞作、生活、狩獵、作戰等場景的擺手舞;表演“花燈四隻角,丑角和旦角,唱得喜氣來,跳得人孝和。”反串角色,男扮女妝的花燈、體現土家圖騰和信仰的陽戲、儺戲等;婚喪嫁娶要哭嫁跳喪,生動地體現了土家族“哭辦喜事、笑辦喪事”的民俗特點。

這裡有土家傳統的山歌、小調、號子、木葉情歌有若天籟、粗獷豪邁。每一首歌都記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敘述了一個動人故事。在酉水河兩岸,土家人喝著大碗的酒,吃著大片肉,品嘗香噴噴的油茶湯,烹炸油滋滋的油香粑粑,磨制白嫩嫩的米豆腐,有著獨特的飄香誘人的飲食文化。

大口吃肉

大口喝酒

敞開了肚子吃

只剩下了“滿足”二字

南腰界革命根據地

南腰界位於酉陽縣南部,與貴州省沿河縣、松桃縣、印江縣、重慶市秀山縣接壤。這裡群山清秀,清幽寂靜。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賀龍同志創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據地,曾播撒過中國革命火熱的種子,留下過紅軍生活和戰鬥的足跡,浸透過先烈們流下的熱血,是一片紅色的土地。

走進南腰界,你仿佛回到紅軍領導鄉親們打土豪分田地的崢嶸歲月,看到戰馬弛騁、彈雨橫飛的慘烈廝殺場面;走進餘家桶子,你仿佛聽見賀老總氣吞山河的爽朗笑聲,看到紅二、六軍團將士歡慶勝利會師而相互擁抱、喜悅歡呼的情景,體會到鄉親們十送紅軍依依惜別的動人悲壯場景……

那樣的場景想必是感動與喜悅交織

成為了他們心中永存的記憶

而我們這一代人只能從書本上獲知

南腰界是重慶市唯一的革命老根據地,境內仍完好保存有數十處紅軍戰鬥遺跡、紅軍烈士墓。有紅二、六軍團會師大會會址、八一軍民會址、大壩場祠堂紅軍政治部舊址。有紅軍大學、紅軍醫院、十大政綱等五十六處文物景點。每逢清明、渝黔邊區的鄉親和青少年學生都會自發地到司令部舊址憑弔紀念紅軍親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默默地記讀那至今筆跡清晰、蒼勁有力的紅軍標語——活捉冉瑞庭,替為革命而犧牲的工農群眾復仇!

筍岩大峽谷

峽谷內峰巒疊嶂,森林茂密,溪水潺潺,曲徑通幽,有瀑布、梯田、溶洞、竹海、石林、石筍、朱砂礦遺址、原生態自然村落等景觀,處處給人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特別是峽谷兩邊的山猶如刀砍斧劈。

由於尚未修通公路,峽谷內資源保存完好,已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野豬、野雞、野兔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經常成群出沒。

筍岩大峽谷是融“萬畝杜鵑、千山紅葉、百年古寨、八百奇峰、十裡悠峽”於一體的“筍岩峽谷”,以雄、奇、險、秀、峻、幽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態、大自然”,已吸引中國各地近萬名驢友和遊客前來領略峽谷風光,成為酉陽探險、體驗、徒步以及峽谷旅遊的新亮點、新熱點和新看點。該峽谷仍然吸引到上千驢友深入探險。而且還成為了烏江畫廊旅遊精品中的核心景區~

烏江百里畫廊“山似斧劈、水似碧玉、虯枝盤旋、水鳥嬉翔”,以“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古鎮、廊橋、纖道、懸葬”為特色。特別是荔枝峽、白芨峽、土坨子峽是山水畫廊的精品。清代詩人梅若翁讚歎:“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

既然是“畫廊”

當然不只代表一個地方

如果有時間有興趣的話

倒還能沿著“畫廊”走一圈

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