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對庸人亦寬亦嚴

一、待善人宜寬

善人, 就是君子。 論語裡講“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 顛沛必於是”。 是說, 君子在吃飯的時候也不違背仁德,

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嚴格按仁德去做, 即使是在流離困頓的時候也嚴格按仁德去做。

他們善於律己, 克己奉公, 對自己的要求很高。 但是也難免會犯錯誤, 難免會有疏忽的時候。 他們輕易不犯錯, 一旦犯下錯誤, 他們的內心就會非常自責, 這本身已經是懲罰了, 所以我們對他們要寬容一些。

就像“我不殺伯仁, 伯仁卻因我而死”。 我沒有殺伯仁, 但是他確實是因為我的過失而死, 這是一個君子對自己的自責。 對於君子來講, 他們時刻自省, 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 一旦發現自己的過錯馬上改正。 所以孔子說“不貳過”, 是說, 不犯兩次相同的錯誤。

二、待惡人宜嚴

對待惡人要嚴, 什麼叫惡人?惡, 一半亞, 一半心。 亞是不通的意思, 心不能相通, 不能感同身受, 也就是麻木。 有個詞叫麻木不仁, 是說麻木是不仁的開端。 因為麻木了, 所以他們己所不欲, “故”施於人。 他們欺軟怕硬, 為非作歹, 專去損人利己, 這是害群之馬, 無論走到哪個場合都會不安寧, 都會給那個地方帶來禍害和災難。

對這些人一定要嚴。

為什麼要嚴?對他們不嚴, 就危害了地方秩序, 就危害了其他的群眾。 而且因為他們已經無法“感同身受”, 所以就無法“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這樣的情況下, 你不敲打他, 甚至稍微鬆懈, 這些人就開始為非作歹, 禍害一方了, 所以對惡人要嚴。 嚴厲對待惡人也是一件好事情, 使他避免走向歧途, 避免走向絕境。 對他不嚴, 說不定他就會殺人放火了。

所以荀子講“其禮義, 制法度”, 轉化人的“惡”性, 則“塗之人可以為禹”。 用禮儀法度來約束管理, 可以讓壞人變成好人。

三、待庸人亦寬亦嚴

更多的人既非善人也非惡人, 有的人, 說他好, 好不到那裡去, 有的人說他壞, 也壞不到那裡去。 有時候他好得起來, 有時候他也壞得起來。 對這樣的人則寬嚴的手段都應具有。 用嚴是杜絕其向惡, 用寬是導引其向善。 有的人沒有定型, 其性格裡有優秀的地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 對不完美之處要嚴, 對其美好可愛之處要善於疏導。

儒家講“禮樂仁和”, 禮是外在的要求, 樂是內在陶冶性情。 寬嚴相濟, 內外兼顧,

才能達成教化人心的目的。

我們要心存善念, 但是也不能做濫好人。 就像論語裡說的, 或曰:“以德報怨, 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以德報德。 ”有人說:“用善行回報惡行, 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回報善行?用適當的懲罰回報惡行, 用善行回報善行。 ”

對君子要寬容, 對惡人要嚴加約束, 對庸人在約束的基礎之上加以引導。 只有這樣, 才能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