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姜文飽受爭議的「太陽照常升起」很晦澀?先爽夠了再去想邏輯吧!

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jinrongdushenv

文 | 大娃

拍電影和寫小說有很多共通之處而境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的導演苦心構思一個故事和其中可能含有的賣點, 時不時還要思量觀眾看到每一段時會如何反映以及出版商和評論家們會如何評價, 以至於絞盡腦汁策劃成某種樣子的作品以便討好某些特定的受眾群體並期待于獎項或好評。 有的導演不“伺候”觀眾而是在大醉之夜由著性子隨意渾灑塗鴉, 試圖在胡拍亂拍中達到精心構思狀態下無法完成的作品。 前一種比較容易偽裝成無招勝有招的高手並隨之炮製出所謂的“先鋒電影”和“實驗電影”,

而後一種則有誕生出無用垃圾和曠世絕品兩種可能性而關鍵因素則取決於導演自身的才華。 倘若偏要大娃舉例說明何為曠世絕品, 那就只得搬出這部“殺手鐧”了——傳說是姜文最文藝的作品「太陽照常升起」。

影片豆瓣評分8.0併入圍了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和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但口碑的兩級分化還是讓這部電影在票房上受到了冷落。 不少人宣稱在“故弄玄虛”背後卻有著縝密劇情肌理的「太陽照常升起」解讀起來可能比「達芬奇密碼」還要複雜, 不過大娃卻認為這不是一部需要看“懂”的影片,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本片讓看慣了國外燒腦片的影迷朋友去看, 大概不會引起“懂”與“不懂”的爭論甚至也沒有人會為孩子掉下火車後還能臍帶自動癒合的躺在花堆裡哭泣等劇情現不現實而爭論。 所以影片不適合那些不能容忍房祖名的匡威鞋和演員們的時髦打扮的“歷史考據癖”, 對於李不空到底是誰以及黃秋生的死耿耿於懷的“理性強迫症者”等即便是偶爾無趣一下的那群人觀看。

姜文還是有野心的

影片改編自青年女作家葉彌的短篇小說《天鵝絨》, 導演姜文為了能夠順利通過審查對小說內容進行了二度創造並極力淡化了時代背景,

名字是從聖經《舊約》“一代人來, 一代人走, 大地永存, 太陽升起, 太陽落下, 太陽照常升起”裡來的, 而姜文說這句話很適合電影的氣味。 據說影片最早是由太合影視投資3000萬開拍, 劇組先後動用了幾百隻飛禽走獸耗掉了幾十箱彈藥, 甚至燒光了上百頂帳篷外加把三百多立方米的藏式房屋、數十噸鵝卵石和紅土從千里之外運到外景地, 還調集數十輛卡車托載一隻鐵甲船從金沙江下游一直運抵高原湖以及請來了空軍的飛機在山谷中作超低空飛行等舉措只為製造狂風效果。 以至於電影因用掉1800萬卻拍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引來撤資甚至一度停拍, 好在英皇同意投資2200萬以及姜武和周韻又資助1100多萬後又重新開拍, 最終在2007年2月正式通過電影局內容審查。

從大陸目前的電影市場環境來看, 估計能如此隱諱而又諳熟的將政治和情色兩種必須刪除的元素搞得如此詩意而光亮的就只有姜文導演了。 此人能演能導屬於演藝圈中的實力派人物, 主演的影視劇「芙蓉鎮」「紅高粱」為其奠定了在中國演藝界的地位, 此後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成為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中國電視劇之一而飾演的王啟明也因收放自如的表演深入人心。此後的他將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導演的身份上,1993年自編自導了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一群紅衛兵小青年的成長故事;1998年執導並主演的「鬼子來了」以獨特的視角來反映抗日戰爭時期侵略者與當地農民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時隔10年後自導自演的「太陽照常升起」以魔幻主義方式講述了特別時期關於人性與欲望的故事;此後又與葛優、周潤發合作自導自演了創當年票房紀錄的賀歲電影「讓子彈飛」。

縱觀前三部個性極為鮮明的執導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如同片名一般讓青春缺失被虛妄籠罩的人們感到安慰和安全,第二部作品「鬼子來了」因背負的意識形態如同怒漢聲嘶力竭的嘶喊而無緣面世。以至於積聚多時的本部作品讓姜文聰明的放下了種種顯而易見的激動情緒以及與現實接壤的銳利視角,轉而用燦爛的影像外加詩意的對白和多變的結構上演了近似於哲學思辨卻完全代表中國特色的人性梳理。影片完全採用了大陸電影稀缺罕見的非線性結構以及接近于展示心理環境的非劇情模式,雖技術造詣無法超越某些經典但這種將藝術性和商業性相統一的模範卻是大陸電影根本看不到的。所以,三部作品的影片風格迥然不同但所呈現的個人氣息卻完全相同,有趣的是可以通過三部作品體會三次在不同情緒角度中展示同樣問題的力量爆發。

本片的演員陣容是由香港實力派+著名老戲精+新人小鮮肉聯合組成的CP,導演姜文的妻子周韻在影片中飾演房祖名的瘋娘,此人曾與姜文、中井貴一、趙薇等一線大牌明星合作「天地英雄」,此後主演的第一部電視劇「走過幸福」和孫紅雷演起對手戲而在熱播的「我的兄弟姐妹」中又與劉曉慶、楊恭如成為相濡以沫的一家人,本片的角色飾演難度很大好在該表現的東西基本都出來了。先後榮獲金馬影后和澳洲影后的華裔演員陳沖因在「小花」中將特殊命運的女主演繹得極具有感情色彩而成為中國影壇新崛起的一員新星,並憑藉此片獲三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以及南斯拉夫電影節上獲最佳女演員獎,在「末代皇帝」中成功塑造了婉容而在美國影壇嶄露頭角並與好萊塢影星聯合主演不少影片,本片中的角色依舊處理得極其精彩。與姜文的老辣以及房祖名的青澀有所不同,黃秋生飾演的梁老師一角則充滿了悲劇色彩,此人因全面的實力派演技而成為香港影壇的異類。在「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中神形兼備的變態演出讓人至今心驚膽寒也讓他成了華人世界的霍普金斯,在「野獸刑警」中無我境界的表演更是讓她再次博得金像獎影帝殊榮,本片中的表現內斂卻也絕對出彩。

講的“不太規矩”的故事

影片分段倒敘的圓形故事架構也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的象徵含義,由於導演姜文開放式敘事手法的大量運用而讓觀影者不太容易把握清晰的故事結構並導致對該片的大量爭議,其實影片的故事在撥開魔幻的外衣後並不複雜。1958年冬從南洋回國結婚的孔維在路上遇到了遠行西北尋夫的周韻,找到心愛之人的孔維與歸國參加祖國建設的姜文結婚,而只得到了自己男人留下的遺物以及即將臨盆孩子的周韻在火車上產子並到丈夫家鄉生活。1976年,房祖名扮演的兒子已經長大但周韻卻因一雙魚鞋丟失發瘋最後選擇了乘鶴歸去,與孔維分居多年的丈夫姜文跟鍾情于黃秋生的陳沖有染,在黃秋生因“摸屁股事件”上吊自殺後因難逃干係被下放房祖名所在村莊,豈料孔維又與已是小隊長的房祖名有了感情最終惹怒姜文持槍殺人。

當然對於這種邏輯關係混亂的解密電影來說,最大的樂趣不是探尋故事到底講了什麼,反倒是觀看後還留有無盡的遐想而這些遐想則源自影片將線性結構徹底的打散重組,本片中導演借助四段式結構和詩化的影像讓幾個人物命運交錯而生的迷離感盡顯無疑。影片開場始於歌聲中,周韻飾演的瘋媽因剛買的繡花鞋掛在樹上不見了而爬上樹去大喊“阿遼沙,別害怕,火車在上面停下來了,他一笑天就亮了”。觀眾顯然還不明白這話的個中深意而電影似乎也不打算過早說明,反而將重點放在瘋媽和兒子房祖名之間關於死去丈夫的對話中,而沒有見過父親的房祖名對父親的印象只存在于瘋媽反復提及的槍以及一系列猜不透的暗語中。這段故事的結局以母親的死亡畫上句號,表面上看大概是因為感受到身邊充滿了世俗不理解的眼光而再往深了理解則是對於壓抑生活的解脫。

第二段多為男性觀眾服務的故事是發生在1976年夏天,鏡頭從黃秋生飾演的梁老師出現開始就基本集中在女人的胸部和大腿上,一次放映電影的過程中梁老師更是因傳出“抓流氓”的喊叫聲而淪為是嫌疑犯。於是姜文飾演的唐老師為了幫其脫罪開始串供而一直愛著梁老師的林大夫也站出來做證並自願接受摸屁股的實驗,但最終都未能阻擋梁老師用母親留下的槍帶子將自己吊死在水塔上的命運。當然這段故事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突顯黃秋生的好色也不是通過安排反復放映的「紅色娘子軍」來表現當時男人對於異性的渴求,而是借梁老師的故事來交代他最屬意的林大夫卻和老戰友姜文有一腿,以至於姜文在對戰友死亡深深的悔恨自責以及與大夫姦情事泄亦後遭到下放農村的處置,他們來到的是瘋媽母子所在的村莊也正是第一段故事最後兒子要去接的人。

影片在這時將前三段故事完整的交織在了一起而時間也直接跳到了1976年秋天,經歷出軌的唐老師已經變成了陽痿而妻子也多次警告他“不許亂開槍”,於是進山打野雞以及在小男孩面前炫耀成了他自我安慰和找回過去自己的唯一方式。而已經當上“小隊長”的房祖名卻急於實現自己對母親未遂的性幻想與唐老師的妻子偷情,甚至當憤怒的唐老師用槍指著他之時脫口而出的問出“什麼是天鵝絨”,於是唐老師放棄了開槍轉而開啟找天鵝絨的征程雖然不過是給自己的一個臺階。其實“天鵝絨”在那個年代基本上是用來製作錦旗的而錦旗則代表了榮譽,所以當房祖名道出唐妻的肚子不像天鵝絨的時候放佛是在否定他的榮譽,以至於最終導致老唐的子彈出膛而“小隊長”的死也充滿了必然因素甚至有些許咎由自取的味道。

最後一個故事的時間回到了1958年的冬天而鏡頭也轉向了祖國西部的茫茫戈壁,兩個騎著駱駝的女人走在一起,絮叨沒完的孔維來找自己的男人結婚而沉默寡言的周韻則來為肚子裡的孩子尋找父親。此後孔維在山巔見到了老唐所謂的“路的盡頭”也得到了告訴她“肚子像天鵝絨”的老唐,而周韻則在完全沒有感覺和普通人產子的痛苦中生下了孩子,所以影片的結局其實更像是整個故事的最初模樣。那時的周韻剛剛知曉死得連烈士都不如的丈夫和別的女人的情史,黃秋生是一個能和女子打成一片的小夥,橫著槍的姜文在世界盡頭等待孔維,而剛剛降生在鋪滿鮮花的鐵軌上的房祖名一笑太陽就升起來了。

爽夠了再去想邏輯

回到大娃最開始拋出的問題:有的導演不“伺候”觀眾而是在大醉之夜由著性子隨意渾灑塗鴉,誕生出的作品則分為無用垃圾和曠世絕品兩種可能,而姜文的這部影片則屬於基本沒人能說自己完全看懂的範疇。因為導演並沒有給電影找一個確定的主人公或者是一個確定的故事,反倒用幾個人物生活片段的拼接來表達影片的意蘊,以至於觀眾需要從影片中的每句話來進行推理試圖弄清故事究竟講的是什麼。原諒大娃也不能免俗,仍然要在爽夠了以後費勁心思的跟電影的邏輯和隱喻玩一番鬥智鬥勇的遊戲,好在很多話不得不適可而止,否則不能保證會不會就此將話題引到希臘神話亦或是精神分裂上去。

瘋媽的故事從這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可以整理出來大致的來龍去脈,二三十年前有個叫李不空的志願軍軍官和年輕時的瘋媽相愛了,而關於他倆相遇的經過則有兩個版本的說法,據李不空說他是在學校做報告時從人堆裡發現年輕瘋媽並喜歡上他的。而據年輕瘋媽在片尾的口述,他們則很可能是在河堤上邂逅的,這段的敘述很有意思,瘋媽說李不空帶著槍去找她並在自己說“不”後說了句“我知道,我知道”。由此推斷為瘋媽不想跟李不空私奔而從此後回憶這件事時帶著痛苦的表情也可以基本證實這個判斷,所以號稱“最可愛的人”的李不空其實也是色魔一個,他的“我知道,我知道”就是霸王硬上弓而把年輕的瘋媽糟蹋的意思。

而當“槍越來越短”也就是官越變越大後更不會有收斂甚至利用職務之便將魔爪伸出國門,而從其遺物中各種顏色的辮子可以判斷此人的獵物囊括各種膚色和發色的女子,最終導致自稱阿廖沙的他和一個蘇聯女孩納塔莎跨國通姦時發生意外死了。“只能說你沒懂,不能說你沒看見”這句臺詞從瘋媽口裡說出來很莫名其妙,但從李不空那裡說出來就可以很合理,就此推想李不空當著瘋媽的面偷情並將署名為阿廖沙的信拿給瘋媽念,所以這些信雖然後來是蘇聯阿婆轉交給瘋媽的,但不表示以前寫這些信時瘋媽沒見過。

而影片開場的瘋媽夢中佈滿鮮花的鐵道上出現的一雙繡花鞋,到了最後的故事中卻變成了自己剛出生的嬰兒。這裡的繡花鞋其實象徵著“女人”,而從“嬰兒”變成“繡花鞋”則意味著女性意識再次覺醒並重新陷入對愛情糾結痛苦之中,致使內心壓抑的情緒以及對李不空的思念最終迸發。

那麼「太陽照常升起」想表現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主題呢?大娃以為這與通過戀人的分手以及戀情終結的結局開始講起而最終回歸到愛情起源處的用意不謀而和,也就是“不管後來如何,曾經的愛都那麼美好”。所以影片的最後李不空從一個不忠的丈夫變成了瘋媽永遠追憶的阿廖沙,瘋媽則從被背叛的女人變成了重新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母親,唐老師的愛情在這裡達到最高潮而梁老師曾在這裡自由放肆。所以最終的悲劇變得不像看起來那麼傷感,因為只要我們還記得這樣的開始太陽就會照常升起,而一切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

一起小打小鬧吧!

http://www.gzb001.com

此後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成為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中國電視劇之一而飾演的王啟明也因收放自如的表演深入人心。此後的他將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導演的身份上,1993年自編自導了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一群紅衛兵小青年的成長故事;1998年執導並主演的「鬼子來了」以獨特的視角來反映抗日戰爭時期侵略者與當地農民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時隔10年後自導自演的「太陽照常升起」以魔幻主義方式講述了特別時期關於人性與欲望的故事;此後又與葛優、周潤發合作自導自演了創當年票房紀錄的賀歲電影「讓子彈飛」。

縱觀前三部個性極為鮮明的執導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如同片名一般讓青春缺失被虛妄籠罩的人們感到安慰和安全,第二部作品「鬼子來了」因背負的意識形態如同怒漢聲嘶力竭的嘶喊而無緣面世。以至於積聚多時的本部作品讓姜文聰明的放下了種種顯而易見的激動情緒以及與現實接壤的銳利視角,轉而用燦爛的影像外加詩意的對白和多變的結構上演了近似於哲學思辨卻完全代表中國特色的人性梳理。影片完全採用了大陸電影稀缺罕見的非線性結構以及接近于展示心理環境的非劇情模式,雖技術造詣無法超越某些經典但這種將藝術性和商業性相統一的模範卻是大陸電影根本看不到的。所以,三部作品的影片風格迥然不同但所呈現的個人氣息卻完全相同,有趣的是可以通過三部作品體會三次在不同情緒角度中展示同樣問題的力量爆發。

本片的演員陣容是由香港實力派+著名老戲精+新人小鮮肉聯合組成的CP,導演姜文的妻子周韻在影片中飾演房祖名的瘋娘,此人曾與姜文、中井貴一、趙薇等一線大牌明星合作「天地英雄」,此後主演的第一部電視劇「走過幸福」和孫紅雷演起對手戲而在熱播的「我的兄弟姐妹」中又與劉曉慶、楊恭如成為相濡以沫的一家人,本片的角色飾演難度很大好在該表現的東西基本都出來了。先後榮獲金馬影后和澳洲影后的華裔演員陳沖因在「小花」中將特殊命運的女主演繹得極具有感情色彩而成為中國影壇新崛起的一員新星,並憑藉此片獲三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以及南斯拉夫電影節上獲最佳女演員獎,在「末代皇帝」中成功塑造了婉容而在美國影壇嶄露頭角並與好萊塢影星聯合主演不少影片,本片中的角色依舊處理得極其精彩。與姜文的老辣以及房祖名的青澀有所不同,黃秋生飾演的梁老師一角則充滿了悲劇色彩,此人因全面的實力派演技而成為香港影壇的異類。在「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中神形兼備的變態演出讓人至今心驚膽寒也讓他成了華人世界的霍普金斯,在「野獸刑警」中無我境界的表演更是讓她再次博得金像獎影帝殊榮,本片中的表現內斂卻也絕對出彩。

講的“不太規矩”的故事

影片分段倒敘的圓形故事架構也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的象徵含義,由於導演姜文開放式敘事手法的大量運用而讓觀影者不太容易把握清晰的故事結構並導致對該片的大量爭議,其實影片的故事在撥開魔幻的外衣後並不複雜。1958年冬從南洋回國結婚的孔維在路上遇到了遠行西北尋夫的周韻,找到心愛之人的孔維與歸國參加祖國建設的姜文結婚,而只得到了自己男人留下的遺物以及即將臨盆孩子的周韻在火車上產子並到丈夫家鄉生活。1976年,房祖名扮演的兒子已經長大但周韻卻因一雙魚鞋丟失發瘋最後選擇了乘鶴歸去,與孔維分居多年的丈夫姜文跟鍾情于黃秋生的陳沖有染,在黃秋生因“摸屁股事件”上吊自殺後因難逃干係被下放房祖名所在村莊,豈料孔維又與已是小隊長的房祖名有了感情最終惹怒姜文持槍殺人。

當然對於這種邏輯關係混亂的解密電影來說,最大的樂趣不是探尋故事到底講了什麼,反倒是觀看後還留有無盡的遐想而這些遐想則源自影片將線性結構徹底的打散重組,本片中導演借助四段式結構和詩化的影像讓幾個人物命運交錯而生的迷離感盡顯無疑。影片開場始於歌聲中,周韻飾演的瘋媽因剛買的繡花鞋掛在樹上不見了而爬上樹去大喊“阿遼沙,別害怕,火車在上面停下來了,他一笑天就亮了”。觀眾顯然還不明白這話的個中深意而電影似乎也不打算過早說明,反而將重點放在瘋媽和兒子房祖名之間關於死去丈夫的對話中,而沒有見過父親的房祖名對父親的印象只存在于瘋媽反復提及的槍以及一系列猜不透的暗語中。這段故事的結局以母親的死亡畫上句號,表面上看大概是因為感受到身邊充滿了世俗不理解的眼光而再往深了理解則是對於壓抑生活的解脫。

第二段多為男性觀眾服務的故事是發生在1976年夏天,鏡頭從黃秋生飾演的梁老師出現開始就基本集中在女人的胸部和大腿上,一次放映電影的過程中梁老師更是因傳出“抓流氓”的喊叫聲而淪為是嫌疑犯。於是姜文飾演的唐老師為了幫其脫罪開始串供而一直愛著梁老師的林大夫也站出來做證並自願接受摸屁股的實驗,但最終都未能阻擋梁老師用母親留下的槍帶子將自己吊死在水塔上的命運。當然這段故事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突顯黃秋生的好色也不是通過安排反復放映的「紅色娘子軍」來表現當時男人對於異性的渴求,而是借梁老師的故事來交代他最屬意的林大夫卻和老戰友姜文有一腿,以至於姜文在對戰友死亡深深的悔恨自責以及與大夫姦情事泄亦後遭到下放農村的處置,他們來到的是瘋媽母子所在的村莊也正是第一段故事最後兒子要去接的人。

影片在這時將前三段故事完整的交織在了一起而時間也直接跳到了1976年秋天,經歷出軌的唐老師已經變成了陽痿而妻子也多次警告他“不許亂開槍”,於是進山打野雞以及在小男孩面前炫耀成了他自我安慰和找回過去自己的唯一方式。而已經當上“小隊長”的房祖名卻急於實現自己對母親未遂的性幻想與唐老師的妻子偷情,甚至當憤怒的唐老師用槍指著他之時脫口而出的問出“什麼是天鵝絨”,於是唐老師放棄了開槍轉而開啟找天鵝絨的征程雖然不過是給自己的一個臺階。其實“天鵝絨”在那個年代基本上是用來製作錦旗的而錦旗則代表了榮譽,所以當房祖名道出唐妻的肚子不像天鵝絨的時候放佛是在否定他的榮譽,以至於最終導致老唐的子彈出膛而“小隊長”的死也充滿了必然因素甚至有些許咎由自取的味道。

最後一個故事的時間回到了1958年的冬天而鏡頭也轉向了祖國西部的茫茫戈壁,兩個騎著駱駝的女人走在一起,絮叨沒完的孔維來找自己的男人結婚而沉默寡言的周韻則來為肚子裡的孩子尋找父親。此後孔維在山巔見到了老唐所謂的“路的盡頭”也得到了告訴她“肚子像天鵝絨”的老唐,而周韻則在完全沒有感覺和普通人產子的痛苦中生下了孩子,所以影片的結局其實更像是整個故事的最初模樣。那時的周韻剛剛知曉死得連烈士都不如的丈夫和別的女人的情史,黃秋生是一個能和女子打成一片的小夥,橫著槍的姜文在世界盡頭等待孔維,而剛剛降生在鋪滿鮮花的鐵軌上的房祖名一笑太陽就升起來了。

爽夠了再去想邏輯

回到大娃最開始拋出的問題:有的導演不“伺候”觀眾而是在大醉之夜由著性子隨意渾灑塗鴉,誕生出的作品則分為無用垃圾和曠世絕品兩種可能,而姜文的這部影片則屬於基本沒人能說自己完全看懂的範疇。因為導演並沒有給電影找一個確定的主人公或者是一個確定的故事,反倒用幾個人物生活片段的拼接來表達影片的意蘊,以至於觀眾需要從影片中的每句話來進行推理試圖弄清故事究竟講的是什麼。原諒大娃也不能免俗,仍然要在爽夠了以後費勁心思的跟電影的邏輯和隱喻玩一番鬥智鬥勇的遊戲,好在很多話不得不適可而止,否則不能保證會不會就此將話題引到希臘神話亦或是精神分裂上去。

瘋媽的故事從這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可以整理出來大致的來龍去脈,二三十年前有個叫李不空的志願軍軍官和年輕時的瘋媽相愛了,而關於他倆相遇的經過則有兩個版本的說法,據李不空說他是在學校做報告時從人堆裡發現年輕瘋媽並喜歡上他的。而據年輕瘋媽在片尾的口述,他們則很可能是在河堤上邂逅的,這段的敘述很有意思,瘋媽說李不空帶著槍去找她並在自己說“不”後說了句“我知道,我知道”。由此推斷為瘋媽不想跟李不空私奔而從此後回憶這件事時帶著痛苦的表情也可以基本證實這個判斷,所以號稱“最可愛的人”的李不空其實也是色魔一個,他的“我知道,我知道”就是霸王硬上弓而把年輕的瘋媽糟蹋的意思。

而當“槍越來越短”也就是官越變越大後更不會有收斂甚至利用職務之便將魔爪伸出國門,而從其遺物中各種顏色的辮子可以判斷此人的獵物囊括各種膚色和發色的女子,最終導致自稱阿廖沙的他和一個蘇聯女孩納塔莎跨國通姦時發生意外死了。“只能說你沒懂,不能說你沒看見”這句臺詞從瘋媽口裡說出來很莫名其妙,但從李不空那裡說出來就可以很合理,就此推想李不空當著瘋媽的面偷情並將署名為阿廖沙的信拿給瘋媽念,所以這些信雖然後來是蘇聯阿婆轉交給瘋媽的,但不表示以前寫這些信時瘋媽沒見過。

而影片開場的瘋媽夢中佈滿鮮花的鐵道上出現的一雙繡花鞋,到了最後的故事中卻變成了自己剛出生的嬰兒。這裡的繡花鞋其實象徵著“女人”,而從“嬰兒”變成“繡花鞋”則意味著女性意識再次覺醒並重新陷入對愛情糾結痛苦之中,致使內心壓抑的情緒以及對李不空的思念最終迸發。

那麼「太陽照常升起」想表現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主題呢?大娃以為這與通過戀人的分手以及戀情終結的結局開始講起而最終回歸到愛情起源處的用意不謀而和,也就是“不管後來如何,曾經的愛都那麼美好”。所以影片的最後李不空從一個不忠的丈夫變成了瘋媽永遠追憶的阿廖沙,瘋媽則從被背叛的女人變成了重新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母親,唐老師的愛情在這裡達到最高潮而梁老師曾在這裡自由放肆。所以最終的悲劇變得不像看起來那麼傷感,因為只要我們還記得這樣的開始太陽就會照常升起,而一切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

一起小打小鬧吧!

http://www.gzb001.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