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比特幣,中國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日前, 比特幣中國宣佈, 將於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消息一出, 其官網上的比特幣報價一瀉千里, 迅速跌破20000元點位。 其他兩大平臺的比特幣價格也應聲下跌。

作為交易量位元列全球第三的比特幣交易平臺, 比特幣中國是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中首個宣佈停止交易業務的平臺。

繼上海、深圳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微比特分別宣佈將於9月30日關閉交易業務後,

9月15日晚, 總部位於北京的國內另外兩家大型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和OKCoin幣行雙雙發佈公告稱, 從2017年9月15日21:30起, 暫停註冊、人民幣充值業務;將於9月30日前通知所有使用者即將停止交易, 並將於10月31日前, 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數位資產兌人民幣的交易業務。

主流數位貨幣紛紛跳水

公告一出, 當日比特幣跌幅擴大至22%, 萊特幣跌27.15%, 乙太幣跌15.12%, 比特幣現金跌70%。

國內數位貨幣目前也全線大跌。 比特幣中國報價顯示, 截止發稿時, 萊特幣跌31.42%, 乙太幣跌22.73%, 比特幣現金跌58.75%。

嚴監管風暴來襲

9月以來, 提示“虛擬貨幣”交易風險的聲音不絕於耳。

9月13日晚間,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佈風險提示, 指出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缺乏明確的價值基礎, 市場投機氣氛濃厚, 價格波動劇烈, 投資者盲目跟風炒作, 易造成資金損失, 投資者需強化風險防範意識。

9月4日, 央行等七部門聯合出臺嚴令,

以ICO融資為代表的代幣發行融資被叫停。

禁令一出, 各地回應。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下設的北京整治辦隨即發文配合開展ICO平臺清理整頓工作, 立即停止各類ICO代幣發行及其宣傳推介活動。

十幾日來, 蒸發200億美元

此番監管直接導致了比特幣價格重挫。 據worldcoindex資料, 自9月1日以來, 比特幣從4800美元跌至3655美元, 跌幅達24%, 市值縮水近200億美元。

同期, 國際市場上乙太幣跌幅為37.5%, 萊特幣跌幅為31%。 兩周以來, 萊特幣在國內三大交易平臺上的跌幅均超過了40%。

14日晚間,比特幣中國發佈公告稱,根據9月4日七部門出臺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檔精神,秉承著防範投資風險,最大限度保障用戶利益的原則,比特幣中國團隊決定:

14日起停止比特幣中國數位資產交易平臺新使用者註冊;2017年9月30日數位資產交易平臺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比特幣中國的礦池(國池)等業務將不受此影響,繼續正常運營。

虛擬貨幣被非法金融活動利用

近年來比特幣價格的巨幅攀升,吸引了大批散戶入場,但暗流之下風險逐步積聚。

與主權貨幣不同,虛擬貨幣的“信用”基礎是數學演算法,其價格取決於演算法的可靠性及市場信心等因素,價值根基脆弱,很難尋找“基本面”來進行判斷。而且,技術上還存在缺陷和漏洞。過去曾多次發生過駭客攻擊致使投資者比特幣丟失的情況。

國內98%的比特幣交易是通過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的。通常,交易平臺兼具資訊仲介和交易仲介職能,但其中風險重重。

業內人士指出,大部分比特幣交易平臺承擔了中央交易對手方職能,為炒買炒賣活動提供資訊和交易便利,是造成比特幣市場風險的重要原因。

在國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中,發現大量以虛擬貨幣為道具和幌子,實為傳銷、非法集資等的非法金融活動。在境外,比特幣正日益成為“地下經濟”的首選工具。

在所謂的“暗網”(Dark Web)世界,通過使用非常規的伺服器位址、網路傳輸協定並層層加密的方式,使得網路通訊雙方的位置、身份等資訊難以追蹤,比特幣正是其主要支付手段。

關停後投資者怎麼辦

一旦比特幣交易平臺被關停,投資者該如何處理手中的比特幣?

上述交易平臺在關停前均有一定的緩衝期,投資者可選擇將手中的“虛擬貨幣”進行處理。“我買了乙太經典,從110元/枚跌到90多元,本指望還能漲回去,現在已經跌到70多元了,果斷拋掉,及時止損。”一位元虛擬貨幣投資人告訴記者。

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統計,截至7月我國比特幣交易額達到301.7億元,占全球交易額的30%。

14日晚間,比特幣中國發佈公告稱,根據9月4日七部門出臺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檔精神,秉承著防範投資風險,最大限度保障用戶利益的原則,比特幣中國團隊決定:

14日起停止比特幣中國數位資產交易平臺新使用者註冊;2017年9月30日數位資產交易平臺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比特幣中國的礦池(國池)等業務將不受此影響,繼續正常運營。

虛擬貨幣被非法金融活動利用

近年來比特幣價格的巨幅攀升,吸引了大批散戶入場,但暗流之下風險逐步積聚。

與主權貨幣不同,虛擬貨幣的“信用”基礎是數學演算法,其價格取決於演算法的可靠性及市場信心等因素,價值根基脆弱,很難尋找“基本面”來進行判斷。而且,技術上還存在缺陷和漏洞。過去曾多次發生過駭客攻擊致使投資者比特幣丟失的情況。

國內98%的比特幣交易是通過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的。通常,交易平臺兼具資訊仲介和交易仲介職能,但其中風險重重。

業內人士指出,大部分比特幣交易平臺承擔了中央交易對手方職能,為炒買炒賣活動提供資訊和交易便利,是造成比特幣市場風險的重要原因。

在國內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中,發現大量以虛擬貨幣為道具和幌子,實為傳銷、非法集資等的非法金融活動。在境外,比特幣正日益成為“地下經濟”的首選工具。

在所謂的“暗網”(Dark Web)世界,通過使用非常規的伺服器位址、網路傳輸協定並層層加密的方式,使得網路通訊雙方的位置、身份等資訊難以追蹤,比特幣正是其主要支付手段。

關停後投資者怎麼辦

一旦比特幣交易平臺被關停,投資者該如何處理手中的比特幣?

上述交易平臺在關停前均有一定的緩衝期,投資者可選擇將手中的“虛擬貨幣”進行處理。“我買了乙太經典,從110元/枚跌到90多元,本指望還能漲回去,現在已經跌到70多元了,果斷拋掉,及時止損。”一位元虛擬貨幣投資人告訴記者。

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統計,截至7月我國比特幣交易額達到301.7億元,占全球交易額的3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