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戶用光伏市場何以“蘇湖熟,天下足”

江蘇、浙江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的“大本營”, “蘇湖熟, 天下足。 ”這句古諺無論是放在矽料、組件、電池生產上, 還是放在眼下如火如荼的戶用光伏市場上都值得“把玩”一番。

分散式全國第一

官方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6月30日, 江蘇省分散式累計裝機228萬千瓦, 新增56萬千瓦;浙江省分散式累計裝機333萬千瓦, 居全國第一, 新增裝機125萬千瓦, 稍遜於安徽省的138萬千瓦, 排名全國第二。

中東部潛力大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重心由海外轉向國內, 由“三北”地區向中東部轉移, 浙江等地區戶用光伏市場“遍地開花”都有哪些必然性?這種活躍的勢頭又給光伏業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近日, 能源新聞網有幸採訪到桑尼能源家用光伏事業部行銷副總經理劉紅波, 探得了這塊市場爆發的根源。

戶用光伏全國第一

據劉紅波透露, 從國網浙江省電力局的數據來看, 2017年1月至7月, 浙江分散式光伏發電新增並網項目為48116個, 同比增長559.76%,新增並網容量為1645.05MW, 分別同比增長288.54%, 並網專案數和並網容量均位居全國之首。

浙江優勢

戶用光伏市場大放異彩, 政策、市場和創新三要素缺一不可。 無可否認, 在這個環節中, 人的作用貫穿始終。 談及浙江戶用光伏市場的發展特點, 劉紅波並不避諱這一點。

1、政策得當

“首先, 分散式光伏的井噴發展, 得益於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鼓勵政策。 基於美麗浙江和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的有關戰略部署,

浙江省政府對發展清潔能源有著較為強烈的意願。 2016年, 浙江進一步啟動“百萬家庭屋頂光伏工程”建設, 計畫至2020年實現家庭光伏發電系統覆蓋至全省所有鄉村, 將光伏發電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建成家庭屋頂光伏100萬戶以上, 總容量3000兆瓦左右。 目前, 浙江省內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衢州等6個地方政府已經出臺家庭屋頂光伏有關政策, 在組織保障、技術要求、市場管理、資金補助等方面支援家庭屋頂光伏建設。 關於分散式光伏發電補貼, 除了國家0.42元的度電補貼外, 浙江省還提供0.10元度電補貼, 也是20年,浙江各區縣還有相應的初裝補貼和度電補貼。 投資收益相對較高,
激發了人民的安裝熱情。 ”劉紅波談到了政策的重要性。

2、補貼不排外

浙江省省級、區縣級補貼一視同仁, 各地生產元件、逆變器只要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 均可享受當地補貼, 如此也促使更多光伏企業紛紛來浙江推廣家用光伏市場。

3、金融支持給力

4、市場需求大

當然, 浙江省戶用光伏市場發展較快, 還與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經濟和人文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

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 參差十萬人家。 宋代詞人柳詠筆下的浙江在現代更為繁華富庶, 人口高度聚集, 企業、居民電力需求旺盛, 這都為光伏發電“東移”, 大力推進以戶用為代表的分散式提供了契機。

劉紅波指出, 分散式具有就近發電, 就近消納的特點。

東部人口多、企業多、用電需求量大, 補貼政策好, 屋頂資源多, 最適合發展分散式。 西部光照條件好, 但輸配電成本高, 當地用電需求不旺, 只適合發展集中式地面電站。

問題重重

即便如此, 劉紅波坦承, 在實際拓展業務過程中, 仍會遇到一些問題, 需要各方協力解決。 主要的問題是老百姓對家用光伏電認知度偏低, 遠不及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剛需產品。 所以, 這還有待政府機關、行業協會、光伏企業聯合起來進行全面的科普宣傳, 強化光伏發電原理、光伏發電優勢、並網申請手續、並網流程、收益率測算等方面知識的普及。

亂之根源

從某種程度上講, 光伏元件和逆變器都有各國准入標準, 這一塊不會亂, 亂的是因為把組件、逆變器、支架、電線等組合到一起,

搭建成一個家用光伏系統。 比如支架或電線用劣質的, 整個系統是不合格的, 其生命週期、發電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每個光伏企業有責任確保系統25年長期穩定的發電, 個別企業、經銷商賺快錢, 用劣質低價的產品坑蒙使用者, 裝上3-5年就不能用了, 最終傷害的是整個行業和千萬用戶的利益。 針對行業缺少標準, 用戶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行業亂象, 劉紅波一針見血的指出亂之根源, 並介紹了浙江省的應對之道供各方學習、借鑒。

中國CQC認證、歐盟CE認證和美國的UL認證, 只針對光伏元件或逆變器, 關於家用光伏系統一缺乏統一的國家、地方標準, 也麼有行業統一的行業標準。 沒有標準就沒有底線。 坦率而言,有光伏企業以身作責,制訂企業標準進行自律,值得肯定。但仍有部分企業、管道商為了追逐短期利益會打惡性的價格競爭,以次充好等不良現象就會與之俱來。

如何標本兼治?

如何撥亂反正,還戶用市場一方“清靜”?

劉紅波認為,品牌化與制訂行業標準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地方發改委與當地電力管理部門聯合制訂國家或地方准入標準,提高市場准入門檻,才是解決問題之根本。

浙江省在這一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如湖州市下轄的安吉縣制訂戶用光伏電站並網標準,對光伏元件、逆變器設備的效率、質保期都有著詳細的要求和規定,符合標準才能並網。以安吉縣為例,戶用光伏系統的元件和逆變器都要求10年質保,以確保老百姓在5-8年的系統成本回收週期內核心設備均在質保期內。這能有效將低質、劣質的系統排除在外。

雙10質保開先河

“桑尼能源在推廣家用光伏系統時,無論是招募經銷商還是直接面向終端客戶,所有元件和逆變器提供的都是10年質保承諾。10年“雙質保”,桑尼能源開創了業內先河,旨在10年內保持系統穩定發電。“劉紅波介紹了桑尼能源的應對之策。

走近桑尼

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推動著桑尼能源等浙江光伏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形成了多方共贏的良性迴圈。

據劉紅波介紹,桑尼能源成立於2001年,迄今已有16年發展史。其正式踏入光伏領域是在2007年,今年正好是第10個年頭。桑尼能源主營業務分為三大塊,一是光伏BIPV屋頂發電系統,二是中小型戶用逆變器(含儲能),三是家用光伏系統。

憑藉專注和深耕,桑尼能源在上述三領域均斬獲頗豐,備受業界矚目。

1、牽手國家電投

工商業BIPV屋頂發電系統方面,桑尼能源與“五大發電,四小豪門”之一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浙江、山東等分公司(簡稱“國家電投”)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拓國內工商業屋頂市場。2016年,桑尼能源工商業屋頂並網容量達到150MW。劉紅波透露,桑尼能源2017年的規劃是300MW,並計畫在5年內實現1000MW的並網量。

2、海外戰果豐

中小型戶用逆變器(含儲能)是桑尼能源拓展海外市場的主流產品。海關資料顯示,桑尼能源旗下子品牌“艾羅”逆變器連續多年出口排名第一,在澳洲、歐洲的德國、英國和義大利的市場佔有率均排在前列。

3、戶用先驅者

在國內諸多光伏企業中,桑尼能源亦是涉足戶用市場的先驅者之一。桑尼能源家用光伏事業部於2015年開始籌備,2016年正式奏響衝擊萬億產業藍海的號角。

市場規模或超萬億

業內測算過,全國有1億個屋頂,朝向、採光等方面適合安裝電站的屋頂大概有3000萬戶,適合安裝的別墅業主有1500萬戶,能裝戶用電站的獨立屋頂總共有4500萬戶。以每戶裝3KW投資3萬元計算,市場規模將超過數萬億。

桑尼“小目標”

作為戶用市場主力軍之一,桑尼能源已然勝券在握。為此,劉紅波制訂了量化目標,以期分得更大一杯羹。

“今年,我們制訂了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開發400家經銷商的目標。現在,我們已發展了近200家經銷商,距既定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但發展速度已經很快了。”他自信的說。

“三自”保駕護航

龐大的市場體量和產品的“三自”優勢,給了桑尼能源和劉紅波十足的底氣。

據劉紅波透露,桑尼能源光伏組件、逆變器均是自研、自產、自銷,做到了對產品在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把控。成套家用光伏系統大體劃分為四大部分,一是光伏組件,二是逆變器,三是支架,四是線纜。其中,元件和逆變器是核心設備,像汽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一樣,在整套系統中成本占比80%,桑尼能源掌握了這些設備的設計、研發和生產技術,並自鋪銷售管道,令產品有三大競爭優勢:一是產品匹配度非常高,相容性非常好;二是發電量要比普通拼裝的高出5-10%;三是產品價格具有明顯競爭力。

劉紅波進一步展開道,桑尼能源在全國擁有兩大生產基地,三大研發中心,總員工數超過2000人,其中,研發團隊有400多人。公司的研發中心位於浙江大學科技園,依託于浙江大學全國領先的科研實力和一流的學術氛圍,我們稟承為使用者打造國際一流的元件、逆變器為使命。

專注細分以質求勝

與其他追求規模取勝的光伏元件、逆變器企業相比,桑尼能源專注於分散式BIPV屋頂發電系統、中小型戶用逆變器(含儲能)和家用光伏三大領域,尋求在細分領域以品質和服務致勝。發展分散式光伏是桑尼能源的專項和強項,從2007年進入光伏產業時,我們就一直專注於分散式光伏解決方案。所以,隨著分散式的發展,桑尼能源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大勢不可逆

道路曲折,前景光明。對於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趨勢,劉紅波堅信,清潔能源替能傳統化石能源的趨勢不可逆轉。

他分析稱,發展分散式能源是國家既定的能源戰略,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來代替傳統的化石能源,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這是能源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資料顯示,德國清潔能源發電在能源消費中占比30%,並制訂到2020年、2050年分別實現50%和80%占比的目標,進一步突出清潔能源在能源轉型中的標杆作用。

“從發展方向和補貼‘退坡’趨勢上,中國與德國的發展路線相似。現在,德國的光伏發電補貼距2007年推出《清潔能源法案》時已大幅下降,中國當前的光伏補貼比較高,未來會逐步降低,最終實現平價上網。不過,製造成本也會下降,轉化效率也會提高,這“一降一增”可將投資收益保持在一個較高水準。”劉紅波判斷。

共築美好明天

分散式光伏發展重心“東移”,浙江、江蘇等市場不負眾望。然而,要想戶戶都成為“自電體”,戶用光伏市場需要打破“蘇湖熟”的格局,更需要光伏業上下戮力同心,共築新能源美好明天。(能源新聞網)

坦率而言,有光伏企業以身作責,制訂企業標準進行自律,值得肯定。但仍有部分企業、管道商為了追逐短期利益會打惡性的價格競爭,以次充好等不良現象就會與之俱來。

如何標本兼治?

如何撥亂反正,還戶用市場一方“清靜”?

劉紅波認為,品牌化與制訂行業標準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地方發改委與當地電力管理部門聯合制訂國家或地方准入標準,提高市場准入門檻,才是解決問題之根本。

浙江省在這一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如湖州市下轄的安吉縣制訂戶用光伏電站並網標準,對光伏元件、逆變器設備的效率、質保期都有著詳細的要求和規定,符合標準才能並網。以安吉縣為例,戶用光伏系統的元件和逆變器都要求10年質保,以確保老百姓在5-8年的系統成本回收週期內核心設備均在質保期內。這能有效將低質、劣質的系統排除在外。

雙10質保開先河

“桑尼能源在推廣家用光伏系統時,無論是招募經銷商還是直接面向終端客戶,所有元件和逆變器提供的都是10年質保承諾。10年“雙質保”,桑尼能源開創了業內先河,旨在10年內保持系統穩定發電。“劉紅波介紹了桑尼能源的應對之策。

走近桑尼

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推動著桑尼能源等浙江光伏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形成了多方共贏的良性迴圈。

據劉紅波介紹,桑尼能源成立於2001年,迄今已有16年發展史。其正式踏入光伏領域是在2007年,今年正好是第10個年頭。桑尼能源主營業務分為三大塊,一是光伏BIPV屋頂發電系統,二是中小型戶用逆變器(含儲能),三是家用光伏系統。

憑藉專注和深耕,桑尼能源在上述三領域均斬獲頗豐,備受業界矚目。

1、牽手國家電投

工商業BIPV屋頂發電系統方面,桑尼能源與“五大發電,四小豪門”之一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浙江、山東等分公司(簡稱“國家電投”)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拓國內工商業屋頂市場。2016年,桑尼能源工商業屋頂並網容量達到150MW。劉紅波透露,桑尼能源2017年的規劃是300MW,並計畫在5年內實現1000MW的並網量。

2、海外戰果豐

中小型戶用逆變器(含儲能)是桑尼能源拓展海外市場的主流產品。海關資料顯示,桑尼能源旗下子品牌“艾羅”逆變器連續多年出口排名第一,在澳洲、歐洲的德國、英國和義大利的市場佔有率均排在前列。

3、戶用先驅者

在國內諸多光伏企業中,桑尼能源亦是涉足戶用市場的先驅者之一。桑尼能源家用光伏事業部於2015年開始籌備,2016年正式奏響衝擊萬億產業藍海的號角。

市場規模或超萬億

業內測算過,全國有1億個屋頂,朝向、採光等方面適合安裝電站的屋頂大概有3000萬戶,適合安裝的別墅業主有1500萬戶,能裝戶用電站的獨立屋頂總共有4500萬戶。以每戶裝3KW投資3萬元計算,市場規模將超過數萬億。

桑尼“小目標”

作為戶用市場主力軍之一,桑尼能源已然勝券在握。為此,劉紅波制訂了量化目標,以期分得更大一杯羹。

“今年,我們制訂了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開發400家經銷商的目標。現在,我們已發展了近200家經銷商,距既定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但發展速度已經很快了。”他自信的說。

“三自”保駕護航

龐大的市場體量和產品的“三自”優勢,給了桑尼能源和劉紅波十足的底氣。

據劉紅波透露,桑尼能源光伏組件、逆變器均是自研、自產、自銷,做到了對產品在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把控。成套家用光伏系統大體劃分為四大部分,一是光伏組件,二是逆變器,三是支架,四是線纜。其中,元件和逆變器是核心設備,像汽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一樣,在整套系統中成本占比80%,桑尼能源掌握了這些設備的設計、研發和生產技術,並自鋪銷售管道,令產品有三大競爭優勢:一是產品匹配度非常高,相容性非常好;二是發電量要比普通拼裝的高出5-10%;三是產品價格具有明顯競爭力。

劉紅波進一步展開道,桑尼能源在全國擁有兩大生產基地,三大研發中心,總員工數超過2000人,其中,研發團隊有400多人。公司的研發中心位於浙江大學科技園,依託于浙江大學全國領先的科研實力和一流的學術氛圍,我們稟承為使用者打造國際一流的元件、逆變器為使命。

專注細分以質求勝

與其他追求規模取勝的光伏元件、逆變器企業相比,桑尼能源專注於分散式BIPV屋頂發電系統、中小型戶用逆變器(含儲能)和家用光伏三大領域,尋求在細分領域以品質和服務致勝。發展分散式光伏是桑尼能源的專項和強項,從2007年進入光伏產業時,我們就一直專注於分散式光伏解決方案。所以,隨著分散式的發展,桑尼能源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大勢不可逆

道路曲折,前景光明。對於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趨勢,劉紅波堅信,清潔能源替能傳統化石能源的趨勢不可逆轉。

他分析稱,發展分散式能源是國家既定的能源戰略,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來代替傳統的化石能源,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這是能源供給側改革的大方向。資料顯示,德國清潔能源發電在能源消費中占比30%,並制訂到2020年、2050年分別實現50%和80%占比的目標,進一步突出清潔能源在能源轉型中的標杆作用。

“從發展方向和補貼‘退坡’趨勢上,中國與德國的發展路線相似。現在,德國的光伏發電補貼距2007年推出《清潔能源法案》時已大幅下降,中國當前的光伏補貼比較高,未來會逐步降低,最終實現平價上網。不過,製造成本也會下降,轉化效率也會提高,這“一降一增”可將投資收益保持在一個較高水準。”劉紅波判斷。

共築美好明天

分散式光伏發展重心“東移”,浙江、江蘇等市場不負眾望。然而,要想戶戶都成為“自電體”,戶用光伏市場需要打破“蘇湖熟”的格局,更需要光伏業上下戮力同心,共築新能源美好明天。(能源新聞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