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掏心窩|說了那麼多買買買,是時候來說說賺賺賺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幾個月前我寫過的一期理財。

有人可能會說, 你已經有了物質基礎, 當然有本錢去追求自己的興趣。

其實不是的。 我記得我還沒正式畢業前, 就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是我實習的一家手機公司的銷售總監助理, 試用期的工資就非常可觀。 3個月後, 我還是放棄了。 為此, 我那個風情萬種又很能幹的女上司專門來挽留我, 還開出是我後來報社薪酬三倍以上的待遇。

我幾乎沒怎麼糾結就拒絕了。 因為經過那3個月, 我發現我真的不喜歡那份工作, 外人或許看起來做得還不錯, 但我自己知道每天都在疲於應對。 更重要的是, 我對行政工作根本就沒有熱情, 我更想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沒錯, 就是寫寫寫。

只有真正喜歡這件事, 才能最大限度激發我的熱情和潛能。

以前當記者的時候, 每次跑兩會或者電影節, 我都像打了雞血似的, 每天睡三四個小時還激情滿滿。 包括現在也每天都有人問我, 為什麼你可以堅持日更新?除了之前那麼多年記者工作訓練出來的寫作技能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是真的喜歡寫。

想起我很尊敬的江藝平老師分管《南都》時, 曾經在我獲評年度記者時,

給我寫過這樣一句評語:“(她)證明了, 一個人的潛能可以有多麼強。 ”

這句話當然是太過譽了。 但我想, 如果我當初選擇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光是靠自律和責任心努力應對, 也許也能勉強做好, 收入也可能不比今天差, 但我一定不會像選擇媒體行業這樣, 一再主動去挑戰和挖掘自己的可能性, 也不會有這樣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是的, 如願以償把自己的興趣發展成職業, 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 可能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甚至比之前多十倍百倍的努力。 但回報也是巨大的:將自己熱愛的事做出彩, 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包括物質與心靈。

很多時候, 我們之所以選擇去做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工作, 不見得是現實真的需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有時只是因為那可能更容易——不需要你付出太多, 就可以獲得一份還算不錯的收入。 但可能你同時也失去了真正可以展示才華的機會。

五、不要笑,我的買房經

你們都很熟悉的、經常被我花式黑的崔斯坦,其實最早以前是我的實習生。她在看完這篇稿後說:“你都沒把乾貨寫出來,比如說怎麼指點我買房~”於是,多了這個部分。

工作後,她攢了一筆錢,在我的鼓動下付了個小房子的首付。她老爹知道後急了,女兒工作那麼辛苦還要每個月還那麼多房貸,這不行啊!非要給她一筆錢,催她去把房貸提前還了。

她徵求我的意見,我說:不要提前還貸,用它再付一個首付(當時廣州還沒限購)。她說:“還一份房貸已經很辛苦了,我怎麼可能負擔得了兩份房貸!”我說:一是你可以把另一個房子出租,租金抵扣後需要還的不會很多,那些錢你平時買點這個那個也花掉了,更重要的是你的收入會提高的啊……有一點壓力會促進你更努力工作!

於是,她真的瞞著她老爹買了另一個小房子。後來房價和房租暴漲,她把小房子賣了以後,加倍還錢給她老爹時,他才知道。

嗯,她當時每個月都是我們部門的稿王之二(嗯,另一個是我,哈哈),恐怕有一部分動力是來自還房貸吧。

以今天的房價標準,冷不防聽說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在北上廣買了兩套房子,一定會有人說:別吹牛了!但幾年前廣州的房價還真就是那麼低。她買的兩個房子都是二手房,面積很小,首付加起來好像才40W。

後來樓市火爆,好多當時沒有下手的人都後悔不迭,我身邊的一些小夥伴也都紛紛感歎我和她的先見之明。其實並不是我多有先見之明,而是即使時光倒流,很多人可能也還是不會做那樣的選擇,因為每個人對於房子和錢的態度都不盡相同(買的時候我也根本沒想到房價會在短短幾年內漲成那樣)。

包括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為,女孩子沒有必要買房,嫁個有房的男人或者結婚了再買不就行了。我決定買第一套房時,我爸也是強烈反對的。還有很多人覺得買房是一輩子的事,總想等著攢錢買個大房子。對他們來說,我那套50平米的小房子實在太小了。而我的想法則是:收入水準只能負擔小房子房貸時,就買小一點,等有能力時再換。

前段時間我換了住處,把原先的房子都賣掉交了首付,經歷了房產市場的幾輪大漲賺到的錢,又全都投回去了。用我爸的話來說,你從投資又變成了“剛需”。

其實對我來說,買房子一直都是剛需。我並不是什麼炒房族,只是想讓自己的生活得更方便舒適。雖然錢還是回到了房產市場,但我的居住條件逐步在改善啊,在我看來,這就是賺錢/投資的意義。我從來都不熱衷於看著錢作為數字在自己的帳戶上增長,它們的價值一定是用來提升自我和改善生活的。

六、不要給自己設限

每次做徵集或者私物的時候,都會引來一些“不同聲音”,比如“有買包的錢,為什麼不拿來孝敬父母?”“花那麼多錢買包,為什麼不出去旅行或者用它來提升自己眼界見識?”

很多次,我都想忍不住回復:你怎麼知道她們沒有呢?!

我並不是想歌頌買包這種行為。買包只是生活中的小事,喜歡又負擔得起就買,覺得沒必要花這個錢或者有其它自己覺得更值得花錢的地方,就不買,沒什麼好糾結。退一萬步說,錢是自己賺的,願意花在哪裡是個人自由。

同一個包包徵集專題,有上面那樣的留言,也有下面這樣的留言:

當然我想討論的不是買不買包,只是想借這個例子說說:一定不要因為一件事情超出自己的認知範圍,就抗拒它、排斥它。

因為生活真的充滿各種可能性,世界比我們想像得大多了。

我一直覺得,心態是很重要的,甚至比方法、路徑還重要。很多時候,是我們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做事方法、生活方式。賺錢這件事,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樣的。

對我來說,理財也好,提高賺錢能力也好,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升生活品質。所以,在賺錢能力很一般的時候,我也沒有讓自己過得很苦哈哈;在手頭余錢多的時候,也不會任意揮霍。

就像評論裡的小同學說的,不要局限自己,不要荒廢時光,永遠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因為這樣你才有努力的動力啊!

黎貝卡的話: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被題目騙進來看的同學別罵我哈哈~

寫到最後,想起之前有個媒體採訪我,問:等你財務自由了,是不是就不會再寫微信公眾號了?我幾乎沒有猶豫就說:當然不是。因為在我開號之前,我就覺得自己實現某種意義上的財務自由了。

這不是說我多有錢。而是,每個人的財務自由標準不同。有的人覺得要賺夠一個億才算自由,有的人身價數十億還覺得不夠,也有的人覺得可以支付自己的生活所需就自由了。對我來說,只要不是為了錢而工作,就是一種自由。因為一直以來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從來沒有過“賺夠多少錢就退休”的想法,因為我就沒有想著要退休啊……而每一次轉型或者做新的嘗試,驅動力都是想做更有意思的事。

如果有一天我不寫微信公眾號了,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件事讓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了。希望那一天不要那麼快到來。

五、不要笑,我的買房經

你們都很熟悉的、經常被我花式黑的崔斯坦,其實最早以前是我的實習生。她在看完這篇稿後說:“你都沒把乾貨寫出來,比如說怎麼指點我買房~”於是,多了這個部分。

工作後,她攢了一筆錢,在我的鼓動下付了個小房子的首付。她老爹知道後急了,女兒工作那麼辛苦還要每個月還那麼多房貸,這不行啊!非要給她一筆錢,催她去把房貸提前還了。

她徵求我的意見,我說:不要提前還貸,用它再付一個首付(當時廣州還沒限購)。她說:“還一份房貸已經很辛苦了,我怎麼可能負擔得了兩份房貸!”我說:一是你可以把另一個房子出租,租金抵扣後需要還的不會很多,那些錢你平時買點這個那個也花掉了,更重要的是你的收入會提高的啊……有一點壓力會促進你更努力工作!

於是,她真的瞞著她老爹買了另一個小房子。後來房價和房租暴漲,她把小房子賣了以後,加倍還錢給她老爹時,他才知道。

嗯,她當時每個月都是我們部門的稿王之二(嗯,另一個是我,哈哈),恐怕有一部分動力是來自還房貸吧。

以今天的房價標準,冷不防聽說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在北上廣買了兩套房子,一定會有人說:別吹牛了!但幾年前廣州的房價還真就是那麼低。她買的兩個房子都是二手房,面積很小,首付加起來好像才40W。

後來樓市火爆,好多當時沒有下手的人都後悔不迭,我身邊的一些小夥伴也都紛紛感歎我和她的先見之明。其實並不是我多有先見之明,而是即使時光倒流,很多人可能也還是不會做那樣的選擇,因為每個人對於房子和錢的態度都不盡相同(買的時候我也根本沒想到房價會在短短幾年內漲成那樣)。

包括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為,女孩子沒有必要買房,嫁個有房的男人或者結婚了再買不就行了。我決定買第一套房時,我爸也是強烈反對的。還有很多人覺得買房是一輩子的事,總想等著攢錢買個大房子。對他們來說,我那套50平米的小房子實在太小了。而我的想法則是:收入水準只能負擔小房子房貸時,就買小一點,等有能力時再換。

前段時間我換了住處,把原先的房子都賣掉交了首付,經歷了房產市場的幾輪大漲賺到的錢,又全都投回去了。用我爸的話來說,你從投資又變成了“剛需”。

其實對我來說,買房子一直都是剛需。我並不是什麼炒房族,只是想讓自己的生活得更方便舒適。雖然錢還是回到了房產市場,但我的居住條件逐步在改善啊,在我看來,這就是賺錢/投資的意義。我從來都不熱衷於看著錢作為數字在自己的帳戶上增長,它們的價值一定是用來提升自我和改善生活的。

六、不要給自己設限

每次做徵集或者私物的時候,都會引來一些“不同聲音”,比如“有買包的錢,為什麼不拿來孝敬父母?”“花那麼多錢買包,為什麼不出去旅行或者用它來提升自己眼界見識?”

很多次,我都想忍不住回復:你怎麼知道她們沒有呢?!

我並不是想歌頌買包這種行為。買包只是生活中的小事,喜歡又負擔得起就買,覺得沒必要花這個錢或者有其它自己覺得更值得花錢的地方,就不買,沒什麼好糾結。退一萬步說,錢是自己賺的,願意花在哪裡是個人自由。

同一個包包徵集專題,有上面那樣的留言,也有下面這樣的留言:

當然我想討論的不是買不買包,只是想借這個例子說說:一定不要因為一件事情超出自己的認知範圍,就抗拒它、排斥它。

因為生活真的充滿各種可能性,世界比我們想像得大多了。

我一直覺得,心態是很重要的,甚至比方法、路徑還重要。很多時候,是我們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做事方法、生活方式。賺錢這件事,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樣的。

對我來說,理財也好,提高賺錢能力也好,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升生活品質。所以,在賺錢能力很一般的時候,我也沒有讓自己過得很苦哈哈;在手頭余錢多的時候,也不會任意揮霍。

就像評論裡的小同學說的,不要局限自己,不要荒廢時光,永遠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因為這樣你才有努力的動力啊!

黎貝卡的話: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被題目騙進來看的同學別罵我哈哈~

寫到最後,想起之前有個媒體採訪我,問:等你財務自由了,是不是就不會再寫微信公眾號了?我幾乎沒有猶豫就說:當然不是。因為在我開號之前,我就覺得自己實現某種意義上的財務自由了。

這不是說我多有錢。而是,每個人的財務自由標準不同。有的人覺得要賺夠一個億才算自由,有的人身價數十億還覺得不夠,也有的人覺得可以支付自己的生活所需就自由了。對我來說,只要不是為了錢而工作,就是一種自由。因為一直以來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從來沒有過“賺夠多少錢就退休”的想法,因為我就沒有想著要退休啊……而每一次轉型或者做新的嘗試,驅動力都是想做更有意思的事。

如果有一天我不寫微信公眾號了,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件事讓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了。希望那一天不要那麼快到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