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提琴演奏中的動與靜

小提琴不僅僅具有造型美,她的發音更是具有神奇般的魔力。 透過人類的聽覺, 刺穿身體直至心底, 去撫摸人們的內心, 安撫人類的靈魂……小提琴的演奏姿勢更是別具一格的造型藝術,

人類的身體本身就是美之極至的造型藝術品, 小提琴與人體結合後(演奏姿勢)就更加顯露其浪漫的色彩, 給人以無限浪漫的遐想空間……

小提琴的製作工藝完善於十七世紀的義大利。 沒過多久她就傳遍世界的各個角落, 與世界各個地區的民族音樂文化相融為一體。 我國的作曲家們用我國的民族調式、民族樂曲、民族歌曲作為題材創造了大量小提琴齊奏與獨奏曲, 它們極大程度的豐富和擴展了我國民族調式和民族音樂風格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小提琴這種神奇的樂器走到哪裡就能和哪裡的人民結合起來, 在那裡生根、開花, 是全世界熱愛音樂的人們共同喜愛的樂器之一。

小提琴給人們留下無限美好、浪漫的想像空間與精神享受:熱愛她的人們心甘情願地做她的僕人、為她付出汗水和淚水……每天用盡可能多的時間來服侍她——練琴。

由於每個人的不同, 練習的成果也不相同。 雖然每個人的心理、生理、物理和練習的成果都是不同的, 但每個人練習的目的卻是相同的:那就是演奏出他們對小提琴原有印象的聲音, 還有人們主觀願望中想像的聲音。 遺憾的是:人們發現小提琴並非像他們想像的那麼容易控制, 小提琴對他們百般的挑剔, 不盡情理, 難隨人願!小提琴經常像一匹烈馬一樣無法馴服。 小提琴偶爾也會發出一些優美動聽的聲音, 但大多數時間是令人苦惱的噪音。

於是人們為了那個心中的聲音更加刻苦努力, 增加練習時間, 更換琴碼, 調音柱位置, 甚至換琴、修琴。 費盡了苦心, 吃盡了苦頭, 受盡了磨難, 可還是收效甚微。 “小提琴太折磨人了……”失望之余隻能手裡拿著心愛的樂器發愁與無奈。 筆者在早年認識一位元劇團的演奏員(那是樣板戲時代), 當時他使用一把品質很高的小提琴, 這把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製造的。 這位演奏者拉不響她, 他的高明的老師教導他把琴箱打開, 把面板和背板刮薄。 他照著去做了, 果然他能拉響她了, 可是從此這把義大利木料的、德國仿製的“斯特拉迪瓦裡”琴型的優質小提琴卻永遠失去了她原來的靈魂, 失去了洪亮的聲音、嬌美的音色、強烈的對比度、鋒利的穿透力,
只剩下美麗的軀殼。 她的內在魅力蕩然無存。 給人留下永久的傷痛!

在與小提琴的交往中光只有熱心是遠遠不夠的, 要學會寬容、愛護、耐心、理解、細緻入微和等待。 要有敏銳的感覺, 感知小提琴需要什麼!當人體開始接觸小提琴的同時,

這種微妙的感覺就已經開始了, 與此同時也開始了微妙的較量(包括人體與樂器、人體自身, 左手與右手, 琴弓與琴弦, 運動與靜止等等)。 而這種較量必須是以你服從小提琴為開始。 小提琴需要你怎樣去做你就必須怎樣去做, 必須服從小提琴演奏所必須的姿勢與動作。 為此, 你必須克服你生理上的某些弱點與不適, 否則小提琴就會不高興, 用難聽的聲音來折磨你。 要建立固定的音高, 用敏感的聽覺和精細的動作來調整音高與發音。 要知道小提琴自己是不會發音的, 是演奏者的雙手使她發音。 小提琴發出的任何好聽與難聽的聲音都是演奏者造成的, 責任要由演奏者自己來負。

既然小提琴是人為的發出聲音(被動的發音體), 那麼演奏小提琴就是人與自然的結合(聲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理現象。樂器演奏,我稱之為:“人為的自然現象”)。弓毛摩擦琴弦,使琴弦振動發出聲音,通過琴碼傳導到共鳴箱(琴身),通過共鳴箱的振動使聲音擴大。這就是小提琴的一次發音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琴弦振動的好與不好,決定了發音的好與不好。只發出一個音不能稱其為演奏。一首練習曲或樂曲是由高、低、長、短各不相同的若干音經過人為組合而成。每一個音的發音品質決定了整首樂曲的演奏品質。學習弓絃樂器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用手指去撥琴弦的基礎音(空弦),琴就會發生明亮清澈悅耳的聲音,把手指尖按在琴弦上再去撥弦,琴也會發出好聽的聲音,但照前者就會有所不同。原因是前者是純粹自然的振動而發出的聲音,後者是人的身體(指尖)參與了自然的振動。但當右手握著琴弓在琴弦上開始拉動時,一切情形就都改變了:小提琴突然變成了像是一個無法馴服的野獸。

從物理的角度來看,聲音是物體受到撞擊引起振動而發出聲音。發音體同時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產生音波,音波向周圍擴散傳導到人體引起耳膜的振動使人感受到聲音。小提琴發音同樣也是這一過程,是人為的物理現象。既然是物理現象,我們就必須遵循這一大自然的規律來演奏小提琴。小提琴這件樂器的發音極其的靈敏,表現力強到幾乎沒有她不能表現的。但所有這些都需要演奏者——人去作用於她。在人作用於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提琴會發出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聲音,或者發出難以入耳的聲音。正是因為小提琴的靈敏度高,所以她的表現力才強,才難以駕馭,稍不留神她便會發出極其難聽的聲音來抗議。小提琴在她溫順的時候會看透你的內心,知道你想要她做什麼,對你百般體貼,代替你的歌喉自由自在的歌唱……這是因為你首先服從了小提琴的發音規律,你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時你的雙手在做每一個演奏動作時,“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係是清楚的,順從了自然界的運動法則—運動是絕對的。在絕對運動中存在相對的“靜止”。

從形式上看一個小提琴演奏者的演奏動作一直是在流暢連續的運動著的。而在這些連續的運動中,動作與動作之間存在著相對靜止的瞬間。如果沒有這個相對靜止的瞬間,或者處理不好這個相對靜止與相對運動的瞬間,他們的演奏動作就會粘連。動作與動作就會相互干擾,發音勢必就要混淆。理解好、訓練好、處理好這個相對動與靜的關係就會使演奏中的每一次換指、換弦、換把、換弓動作界線清楚,幹靜俐落,從而獲得藝術表現的技術基礎。

琴弓在琴弦上拉動,是運動的。這時琴身相對琴弓是安靜的,否則琴弓就無法在琴弦上平穩的運動。人的手臂帶動琴弓在琴弦上運行。相對琴弓,人的手臂是運動的,而琴弓相對人的手臂則是安靜的。演奏“連音”時,運弓就要在運動中尋找安靜。左手動作相對右手運弓更要動中尋找安靜,不能引起琴身的顛波,否則將會破壞運弓在運行中的相對穩定。演奏“震音”,左手指落下後馬上就要安靜下來,這樣音高才不會被破壞,才能均勻。這時的左手動作相對右手臂動作是安靜的。演奏快速分弓,兩手同時在做快速運動,這時保持琴身的安靜就變得尤為重要。左手換把後馬上就要安靜下來(從一條弦換到鄰弦,需要手臂整體切換平面,當新的平面確立後,大臂馬上停止換弦動作要安靜下來)。演奏自然跳弓,琴弓要靠一定的振動頻率來維持跳動。當琴弓起跳後,右手臂就要安靜下來。只保持能夠維持琴弓正常跳動的動力就足夠了。

那麼演奏小提琴就是人與自然的結合(聲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理現象。樂器演奏,我稱之為:“人為的自然現象”)。弓毛摩擦琴弦,使琴弦振動發出聲音,通過琴碼傳導到共鳴箱(琴身),通過共鳴箱的振動使聲音擴大。這就是小提琴的一次發音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琴弦振動的好與不好,決定了發音的好與不好。只發出一個音不能稱其為演奏。一首練習曲或樂曲是由高、低、長、短各不相同的若干音經過人為組合而成。每一個音的發音品質決定了整首樂曲的演奏品質。學習弓絃樂器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用手指去撥琴弦的基礎音(空弦),琴就會發生明亮清澈悅耳的聲音,把手指尖按在琴弦上再去撥弦,琴也會發出好聽的聲音,但照前者就會有所不同。原因是前者是純粹自然的振動而發出的聲音,後者是人的身體(指尖)參與了自然的振動。但當右手握著琴弓在琴弦上開始拉動時,一切情形就都改變了:小提琴突然變成了像是一個無法馴服的野獸。

從物理的角度來看,聲音是物體受到撞擊引起振動而發出聲音。發音體同時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產生音波,音波向周圍擴散傳導到人體引起耳膜的振動使人感受到聲音。小提琴發音同樣也是這一過程,是人為的物理現象。既然是物理現象,我們就必須遵循這一大自然的規律來演奏小提琴。小提琴這件樂器的發音極其的靈敏,表現力強到幾乎沒有她不能表現的。但所有這些都需要演奏者——人去作用於她。在人作用於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提琴會發出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聲音,或者發出難以入耳的聲音。正是因為小提琴的靈敏度高,所以她的表現力才強,才難以駕馭,稍不留神她便會發出極其難聽的聲音來抗議。小提琴在她溫順的時候會看透你的內心,知道你想要她做什麼,對你百般體貼,代替你的歌喉自由自在的歌唱……這是因為你首先服從了小提琴的發音規律,你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時你的雙手在做每一個演奏動作時,“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係是清楚的,順從了自然界的運動法則—運動是絕對的。在絕對運動中存在相對的“靜止”。

從形式上看一個小提琴演奏者的演奏動作一直是在流暢連續的運動著的。而在這些連續的運動中,動作與動作之間存在著相對靜止的瞬間。如果沒有這個相對靜止的瞬間,或者處理不好這個相對靜止與相對運動的瞬間,他們的演奏動作就會粘連。動作與動作就會相互干擾,發音勢必就要混淆。理解好、訓練好、處理好這個相對動與靜的關係就會使演奏中的每一次換指、換弦、換把、換弓動作界線清楚,幹靜俐落,從而獲得藝術表現的技術基礎。

琴弓在琴弦上拉動,是運動的。這時琴身相對琴弓是安靜的,否則琴弓就無法在琴弦上平穩的運動。人的手臂帶動琴弓在琴弦上運行。相對琴弓,人的手臂是運動的,而琴弓相對人的手臂則是安靜的。演奏“連音”時,運弓就要在運動中尋找安靜。左手動作相對右手運弓更要動中尋找安靜,不能引起琴身的顛波,否則將會破壞運弓在運行中的相對穩定。演奏“震音”,左手指落下後馬上就要安靜下來,這樣音高才不會被破壞,才能均勻。這時的左手動作相對右手臂動作是安靜的。演奏快速分弓,兩手同時在做快速運動,這時保持琴身的安靜就變得尤為重要。左手換把後馬上就要安靜下來(從一條弦換到鄰弦,需要手臂整體切換平面,當新的平面確立後,大臂馬上停止換弦動作要安靜下來)。演奏自然跳弓,琴弓要靠一定的振動頻率來維持跳動。當琴弓起跳後,右手臂就要安靜下來。只保持能夠維持琴弓正常跳動的動力就足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