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發力“新一線”,南京新座標

16日閉幕的南京金洽會, 74個有代表性的重大專案集中簽約, 總投資高達4523億元, 是去年的兩倍多, 在手洽談項目投資突破7000億元。 此次落入南京的重大專案堪稱發展“牛鼻子”, 有的事關行業整體佈局, 有的引領發展新趨勢, 在新一輪城市經濟發展中, 南京成為新的發力點, 地位舉足輕重。

重拾製造業優勢,

重大產業專案再發力

本屆金洽會上, 富士康科技集團和南京市政府簽署了總投資超過375億元的戰略合作協定。

富士康在南京的投資目前包括六大項目, 有智慧手機製造中心、手機後段模組製造總部、液晶智慧電視製造及研發中心、半導體設備製造、智慧終端機研發中心、物流供應鏈基地等專案。

此次富士康在寧大規模投資, 是對自身製造業的一次革新。 手機中心不局限於製造工廠, 同時開展針對5G技術、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的終端產品研製。

記者瞭解到, 富士康在寧的這六大專案趨向成熟, 將陸續進入開工前期準備。 南京市政府對此次富士康的300多億元投資進行了綜合評估, 專案全部投用後, 對地方產值、稅收、就業帶來的影響將“十分可觀”。 更重要的是,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類產品製造商, 富士康大手筆加盟, 將大幅完善南京電子資訊產業的產品鏈, 改善南京製造業生態。

在美國力推“製造回歸”之時, 美國安施德工業集團下的銘仕工業集團首次在中國投資建工廠,

在溧水經濟開發區投資1.5億美元生產離合器。 公司市場總監邁克爾認為, 傳統燃油車正在向新能源車過渡, 中國龐大的市場極具吸引力, 能抓住中國市場, 才能在未來市場站穩。 很快, 還會有兄弟集團來甯佈局汽車配套產業。

細觀新落戶的實體專案, 南京正“重新撿回”製造業優勢。 比起北上廣深一線城市, 發展新興製造業, 南京有空間, 成本相對不高;和其它東部城市比, 南京製造業的人才、上下游配套占儘先機;和中西部同類城市比, 南京區位、交通優勢突出。 近幾年, 南京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幅20%以上。 今年1—7月, 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53.59億元,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59.62億元。

“長三角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 南京完全有條件跳上世界經濟版圖謀篇佈局。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說。

高端服務業崛起,

城市走向新形態

今年金洽會簽約的一批平臺型、綜合載體類專案, 投資額都上百億元, 其中南部新城金融科技智慧城一個項目的投資就超過500億元。

9月16日下午, 山水文園集團攜世界排名前三的娛樂品牌——美國六旗集團與南京市溧水區政府簽定正式協議, 聯手打造集高空娛樂、水世界、演藝、農場、健康養老等功能為一體的山水主題小鎮。 項目明年啟動建設, 總投資超350億元。 運營後, 可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 預計每年拉動稅收6.4億元, 年均帶來GDP約300億元。

在江北的湯泉街道和老山,

分別有投資215億元、300億元的旅遊綜合體落地。 總投資170億元, 落戶南京最北端的生態文旅專案, 實施主體為北京國資下面的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範圍6平方公里, 沒有一畝住宅開發, 全是B類產業用地。 通過對礦山宕口的修復, 村莊整理, 發展康養、文創、旅遊產業。

有業內人士分析, 這類文旅項目不僅彌補了南京旅遊功能的不足, 更將改寫整個華東的旅遊市場格局。 大規模綜合體項目, 康養、旅遊、體育等產業和地產混搭, 有的難免有地產開發的成分。 長線投資, 在專業領域精耕細作, 是當下地產轉型的一大趨勢, 也從另一層面反映出城市需求的升級和城市形態的變化。

從拼規模到講優勢,

城市個性成就未來競爭力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作為東部重要中心城市的南京, 這次金洽會有三大金融中心正式簽約, 南部的金融科技智慧城, 中部新街口的國際金融城和江北的金融中心。

發展金融, 南京早有定位: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和上海金融中心錯位發展。 新街口洪武南路是南京傳統金融一條街, 南京“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新街口、河西和江北三大金融中心, 此次金洽會, 剛好三大區域都有相應專案落地。

“經濟轉型必然會帶來城市形態的轉變, 城市發展要緊緊圍繞比較優勢, 個性發展, 對大體量專案, 不能一哄而上, 逞一時英雄。 ”胡小武建議, 面對大量綜合體專案, 城市配套的重點要從曾經的基礎建設轉向軟體配套, 要將大力增加人才和社會服務供給視為重要戰略。

重大專案體現著城市當下的吸引力和未來的競爭力。14日,《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7》發佈,南京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前十;今年6月,中國社科院發佈最新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除港澳臺外,南京排名第八;去年底,南京入圍存款餘額最多的前十座城市;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量,南京排名前十……“這些充分說明,除了萬億元的體量,綜合來看,南京已是新一線或強二線城市,具備建設東部中心城市的條件。”胡小武說。

要將大力增加人才和社會服務供給視為重要戰略。

重大專案體現著城市當下的吸引力和未來的競爭力。14日,《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7》發佈,南京科技創新指數排名前十;今年6月,中國社科院發佈最新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除港澳臺外,南京排名第八;去年底,南京入圍存款餘額最多的前十座城市;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量,南京排名前十……“這些充分說明,除了萬億元的體量,綜合來看,南京已是新一線或強二線城市,具備建設東部中心城市的條件。”胡小武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