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消失的文明·古文明——愛琴海岸的文明之花

克裡特文明——愛琴海岸的文明之花

中文名:克裡特文明

外文名:Crete civilization

拉丁語:Minoia

德 語:minoisch

曆 史:約西元前2850年—前1450年

起源地區:克里特島

名字由來:古代希臘神話中的克裡特國

克裡特文明, 也譯作米諾斯文明或邁諾安文明, 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 屬於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文明, 約西元前2850年—前1450年。 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 “米諾斯”這個名字源于古希臘神話中的克裡特國王米諾斯。

地理位置

克里特島地圖

簡述:

克裡特文化共分為四個時期, 約西元前6000年開始, 克裡特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 自西元前2500年, 克裡特開始進入金石並用時期。 進入前王宮時期, 並有相當規模的建築物;約前十七至前十六世紀被毀(或因地震)。 前二千年代中葉, 克裡特開始初步發展, 進入古王宮時期, 在米諾薩斯及法埃斯托斯出現相當宏偉的宮殿式建築、各種精製的工藝品及線形文字“A”(尚未譯解);表明當時已經階級社會, 克里特島產生奴隸制城邦。 其居民據認為多半來自西亞。 前1700年開始, 米諾斯開始進入新王宮時期, 這一時期是克裡特文明的全盛期, 此時的米諾斯王不僅統治克里特島, 還遍佈在整個愛琴海地區, 包括希臘的雅典及邁錫尼地區,

同時, 與埃及的關係十分緊密。 自前1450年起, 操希臘語的民族入侵克里特島, 最終導致克裡特文明的衰落, 愛琴文明的中心轉移到了希臘本土的邁錫尼地區。 克裡特文明的標誌是王宮的突起。

復原圖

前王宮時期:

自西元前2500年起,

克裡特進入金石並用時代, 亦即前王宮時代, 在前王宮時期, 原始社會開始解體, 經濟開始發展。

早王宮時期:

亦稱古王宮時期, 古王宮時期是克裡特文明的初步發展期, 最初, 國家興起於克里特島的中東部地區, 有克諾索斯、法埃斯特、古爾尼亞等, 以克諾索斯和法埃斯特為大邦。 古王宮時期末期, 克諾索斯統一全島, 該時期克諾索斯由米諾斯王統治, 故又稱米諾斯王朝, 故克裡特文明亦稱米諾斯文明。 在該時期, 克裡特出現了歐洲的早期文字, 稱”克裡特原始文字“, 隨後又演變為”克裡特線性文字A“, 至今無法破譯。 克裡特文明在該時期與周邊各個國家都有交集, 例如埃及, 早王宮時期的克裡特以手工業文明, 例如一種卡瑪瑞斯陶瓶。

新王宮時期:

新王宮時期是克裡特文明的繁榮期, 此時的克裡特文明的轄區已經包括了愛琴海地區和邁錫尼及雅典。 克裡特和埃及的商業聯繫也日趨緊密, 克裡特的海上霸權也在此時建立。 克諾索斯已經有了龐大的人口數量, 其王宮也建造的日趨豪華, 不僅有作坊和金庫, 還有望樓和大量回廊, 因此史稱”迷宮“。 同時, 在王宮中還存在大量的壁畫, 精美絕倫。

而農業也開始興盛起來, 主要的作物有大麥和葡萄。

後王宮時期:

前1450年, 時克諾索斯王遠征西西里, 但因暴風而慘敗, 國王身死, 克裡特文明一蹶不振, 隨後操希臘語的希臘人佔據了米諾斯王宮, 克裡特文明衰落, 愛琴文明中心轉移到希臘本土的邁錫尼上。

文字:

米諾斯人主要以從事海外貿易為主。他們的文化在約前1700年之前顯現出高度的組織性,與繼後以軍事貴族統治為特點的文化相迥。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相信邁諾斯人在青銅時期重要的錫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錫與產自賽普勒斯的銅的合金被用來製造青銅。而隨後青銅工具逐漸由性能更優的鐵器所取代的過程,似乎與邁諾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諾斯人還進行番紅花的貿易,這是一種產自愛琴地區的自然基因變種產物。很難找到這種貿易的實物證據,不過在聖托裡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畫“番紅花採集者”。這種貿易形式可能在米諾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為對乳香,或更晚地,對辣椒的交換。考古學家傾向於強調更耐用的交易品:陶、銅、錫,以及大量的金銀奢侈品。

文字

各地發現的米諾斯製造的物品顯示,它有一個與希臘本土(邁錫尼文明)、賽普勒斯、敘利亞、安納托利亞、埃及、西班牙及美索不達米亞通商的網路。

對他們的語言,人們所知甚少,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原克裡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入侵,他們轉用線性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

克裡特文明

建築:

克裡特文明發祥地之一,克里特島上的建築,全都是世俗性的,主要的類型有住宅、宮殿、別墅、旅社、公共浴室、作坊等等。遺址中比較重要的有克諾索斯和費斯特的宮殿,占地都在一公頃左右。這些建築是克裡特文明的典型建築。

克諾索斯國王王宮,始建於約西元前1600年-前1500年,依山而建,規模很大。中央是一東西27.4米,南北51.8米的長方形院子,周圍分佈著各種房間。院子東南側是國王起居部分,有正殿(也叫"雙斧殿",雙斧是米諾斯王的象徵)。王后寢室、臥室、浴室、庫房與大小天井等;西面有一列狹長的倉庫,北面有露天劇場,東南角有階梯,直抵山下。王宮內部空間高低錯落,樓梯走道曲折離奇。克里特島氣候溫和,宮內廳堂柱廊佈局開敞。柱子上粗下細,比例勻稱,挺拔俊秀。壁畫風格寫實,色彩豐富。牆角用大石塊砌築。該宮在約西元前1400年突遭襲擊中被破壞後隨即湮沒,直到19世紀末才被發掘。

克諾索斯國王王宮遺址

藝術:

由於木頭和織物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襲,米諾斯最重要的藝術遺存為米諾斯陶器、宮殿建築與壁畫、石雕以及印章。藝術和物質文化的遺跡,特別是陶瓷風格的序列,幫助在考古學中界定了邁諾安文化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其自有的特徵。

米諾斯早期的陶瓷製品以線狀的螺旋、三角、曲線、十字、魚骨紋等為特徵。到中期,自然主義的設計,如魚、烏賊、鳥和百合的圖案則變得普遍。到邁諾安晚期,花和動物依然是主要的特徵,但是增強了變化性。在諾索斯周圍的地區通常體現出“宮殿風格”,特徵為對自然形狀的幾何抽象以及單色的繪畫。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邁錫尼藝術與後期米諾斯藝術十分相似。

在克裡特北岸的伊拉克裡翁(Ηράκλειο)博物館藏有許多邁諾安藝術珍品。

壁畫

消失之謎:

火山大噴發

科學家說,大約3600多年前,錫拉島上一座火山突然猛烈噴發,其噴出的煙柱上升到高空,火山灰甚至隨風飄散到格陵蘭島、中國和北美洲。

火山噴發還引發了大海嘯,高達12米的巨浪席捲了距離錫拉島100多公里的克里特島,摧毀了沿海的港口和漁村。而且,火山灰長期飄浮在空中,造成一種類似核大戰之後的“核冬天”效應,造成此後幾年農作物連續歉收。克裡特文明可能因此遭受了毀滅性打擊,迅速走向衰亡。

時間確定弗裡德里希的另一重要成果在於更加準確地確定了克裡特文明消失的時間。此前,一些考古學家通過把克里特島文物與古埃及新王朝時期文物作比較,間接推斷克裡特文明滅亡於西元前1500年左右。此次發現的橄欖樹枝能夠幫助科學家更加準確地確定火山噴發的時間。經鑒定,這個時間大約是在西元前1627年至西元前1600年之間。克里特島最早始於西元前6000年。至西元前2500年前後,受西亞和埃及文明的影響,克里特島進入了青銅時代。西元前1900年,克裡特出現了最初的奴隸主城市國家,主要有克諾索斯、費斯托斯、馬利亞、法埃斯特、古爾尼亞、菲拉卡斯楚和紮克羅等。其中以克諾索斯和法埃斯特最強盛,兩者修築有大道,擁有海港。至西元前1700年時,一場災難毀掉了島上的宮殿,米諾斯人重建了更加富麗堂皇的宮殿,並由克諾索斯統一全島。根據希臘神話克里特島有米諾斯王的傳說,學者們稱克諾索斯的王朝為米諾斯王朝,克裡特文明亦名為米諾斯文明。

影響:

雖然只是把克裡特文明滅亡的時間向前推了100年左右,但其給歷史學界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小覷,西方文明史的起源部分可能要因此改寫。

科學家認為,克裡特文明與古埃及新王朝有著密切的商業和文化交流,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響。然而,最新確定的時間表卻否定了這種看法,因為古埃及新王朝開始於西元前16世紀,而那時克裡特文明已經不復存在。

文字:

米諾斯人主要以從事海外貿易為主。他們的文化在約前1700年之前顯現出高度的組織性,與繼後以軍事貴族統治為特點的文化相迥。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相信邁諾斯人在青銅時期重要的錫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錫與產自賽普勒斯的銅的合金被用來製造青銅。而隨後青銅工具逐漸由性能更優的鐵器所取代的過程,似乎與邁諾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諾斯人還進行番紅花的貿易,這是一種產自愛琴地區的自然基因變種產物。很難找到這種貿易的實物證據,不過在聖托裡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畫“番紅花採集者”。這種貿易形式可能在米諾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為對乳香,或更晚地,對辣椒的交換。考古學家傾向於強調更耐用的交易品:陶、銅、錫,以及大量的金銀奢侈品。

文字

各地發現的米諾斯製造的物品顯示,它有一個與希臘本土(邁錫尼文明)、賽普勒斯、敘利亞、安納托利亞、埃及、西班牙及美索不達米亞通商的網路。

對他們的語言,人們所知甚少,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原克裡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入侵,他們轉用線性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

克裡特文明

建築:

克裡特文明發祥地之一,克里特島上的建築,全都是世俗性的,主要的類型有住宅、宮殿、別墅、旅社、公共浴室、作坊等等。遺址中比較重要的有克諾索斯和費斯特的宮殿,占地都在一公頃左右。這些建築是克裡特文明的典型建築。

克諾索斯國王王宮,始建於約西元前1600年-前1500年,依山而建,規模很大。中央是一東西27.4米,南北51.8米的長方形院子,周圍分佈著各種房間。院子東南側是國王起居部分,有正殿(也叫"雙斧殿",雙斧是米諾斯王的象徵)。王后寢室、臥室、浴室、庫房與大小天井等;西面有一列狹長的倉庫,北面有露天劇場,東南角有階梯,直抵山下。王宮內部空間高低錯落,樓梯走道曲折離奇。克里特島氣候溫和,宮內廳堂柱廊佈局開敞。柱子上粗下細,比例勻稱,挺拔俊秀。壁畫風格寫實,色彩豐富。牆角用大石塊砌築。該宮在約西元前1400年突遭襲擊中被破壞後隨即湮沒,直到19世紀末才被發掘。

克諾索斯國王王宮遺址

藝術:

由於木頭和織物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襲,米諾斯最重要的藝術遺存為米諾斯陶器、宮殿建築與壁畫、石雕以及印章。藝術和物質文化的遺跡,特別是陶瓷風格的序列,幫助在考古學中界定了邁諾安文化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其自有的特徵。

米諾斯早期的陶瓷製品以線狀的螺旋、三角、曲線、十字、魚骨紋等為特徵。到中期,自然主義的設計,如魚、烏賊、鳥和百合的圖案則變得普遍。到邁諾安晚期,花和動物依然是主要的特徵,但是增強了變化性。在諾索斯周圍的地區通常體現出“宮殿風格”,特徵為對自然形狀的幾何抽象以及單色的繪畫。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邁錫尼藝術與後期米諾斯藝術十分相似。

在克裡特北岸的伊拉克裡翁(Ηράκλειο)博物館藏有許多邁諾安藝術珍品。

壁畫

消失之謎:

火山大噴發

科學家說,大約3600多年前,錫拉島上一座火山突然猛烈噴發,其噴出的煙柱上升到高空,火山灰甚至隨風飄散到格陵蘭島、中國和北美洲。

火山噴發還引發了大海嘯,高達12米的巨浪席捲了距離錫拉島100多公里的克里特島,摧毀了沿海的港口和漁村。而且,火山灰長期飄浮在空中,造成一種類似核大戰之後的“核冬天”效應,造成此後幾年農作物連續歉收。克裡特文明可能因此遭受了毀滅性打擊,迅速走向衰亡。

時間確定弗裡德里希的另一重要成果在於更加準確地確定了克裡特文明消失的時間。此前,一些考古學家通過把克里特島文物與古埃及新王朝時期文物作比較,間接推斷克裡特文明滅亡於西元前1500年左右。此次發現的橄欖樹枝能夠幫助科學家更加準確地確定火山噴發的時間。經鑒定,這個時間大約是在西元前1627年至西元前1600年之間。克里特島最早始於西元前6000年。至西元前2500年前後,受西亞和埃及文明的影響,克里特島進入了青銅時代。西元前1900年,克裡特出現了最初的奴隸主城市國家,主要有克諾索斯、費斯托斯、馬利亞、法埃斯特、古爾尼亞、菲拉卡斯楚和紮克羅等。其中以克諾索斯和法埃斯特最強盛,兩者修築有大道,擁有海港。至西元前1700年時,一場災難毀掉了島上的宮殿,米諾斯人重建了更加富麗堂皇的宮殿,並由克諾索斯統一全島。根據希臘神話克里特島有米諾斯王的傳說,學者們稱克諾索斯的王朝為米諾斯王朝,克裡特文明亦名為米諾斯文明。

影響:

雖然只是把克裡特文明滅亡的時間向前推了100年左右,但其給歷史學界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小覷,西方文明史的起源部分可能要因此改寫。

科學家認為,克裡特文明與古埃及新王朝有著密切的商業和文化交流,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響。然而,最新確定的時間表卻否定了這種看法,因為古埃及新王朝開始於西元前16世紀,而那時克裡特文明已經不復存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