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藍田|鐘靈毓秀,古韻文盛之地

藍田村, 位於歙縣正北16公里, 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藍田其名之由來, 和陝西藍田有關。 據藍田葉氏族譜《四老支譜》載:“村原名淳田,

原居吳、楊二姓。 ”葉氏遷入後, 漸成藍田旺族。 藍田葉氏尊春秋楚國葉公沈諸梁為始祖。 葉氏為紀念先祖葉敷澤(藍田葉氏始祖孟公的祖父)曾任陝西藍田縣尹, 並因舊名“潺”字“淺俗不韻”, 遂易村名“潺田”為“藍田”。 作為江南葉氏的起源之一, 藍田是一個鐘靈毓秀, 文風昌盛的地方。

汪氏節孝坊

松谷亭與文昌閣

來到藍田, 只見潺潺溪頭流水繞村而行, 村落街道錯落有致。 由於南宋以來徽商日盛, 有家家“少男外出從商, 老來榮歸故里”的傳統, 這裡家家磚瓦木樓、庭院深深, 上水、下水、明渠、暗溝規劃合理。 史傳鼎盛時期曾達到“千戶萬丁”的規模,

建有多個當鋪、錢莊、醫館、藥鋪等。 現存人文古跡主要有古壩首(類似於古城牆)、明清徽派建築(群)、古橋、塘庫(古水利系統)、古戲臺、古學堂、古墓祠、古亭閣、古石坊, 以及千年石板古道和巷道。

村對面貴金山、富金山, 宋代曾建貴金尼庵, 山間有能容納數百人的石灰岩溶洞——石佛洞。 因昔時上層洞壁岩紋酷似一座佛而得名, 今岩紋風化, 佛像脫落。 洞有直洞和橫洞, 直洞從山頂呈六十度斜坡而下, 洞共五進, 洞內有洗眼泉、石涼傘、擎天佛柱、一線天、碰頭得子石等勝跡。 清代在洞口建有石坊,

徽州府學政沈祖懋曾題"亦洞天"。

這裡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出自藍田村的名人並不少見:清乾隆年間,葉天賜以業鹽致富,任揚州鹽綱總商;民國有葉元龍任安徽、貴州兩省教育、財政廳長,葉以群為著名文藝理論家;藍田外遷子弟拔萃者有倡立溫病衛、氣、營、血理論體系的名醫葉天士;兩浙巡鹽禦史、為徽商子弟請立商籍的涇縣三坦籍葉永盛等。

葉元龍墓

藍田民俗活動豐富多彩,有汪公會、觀音會、梁王太子會、文昌會、嬉鍾馗,皆為演戲。觀音會十年一次,每逢癸年三月舉行,游觀音像時另有近百人的兒童地戲和金童擺對隊伍,聲勢很大。清代文昌會加進舞獅,由魁星引領,後加進小獅,表演大獅生小獅,該習俗傳承至今。

千年古村藍田美如畫,一草一木皆是風景。現如今的藍田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下,開展全域環境整治,面貌煥然一新,是當地居民和遊子的安樂之家,遊客心中的旅遊勝地。

這裡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出自藍田村的名人並不少見:清乾隆年間,葉天賜以業鹽致富,任揚州鹽綱總商;民國有葉元龍任安徽、貴州兩省教育、財政廳長,葉以群為著名文藝理論家;藍田外遷子弟拔萃者有倡立溫病衛、氣、營、血理論體系的名醫葉天士;兩浙巡鹽禦史、為徽商子弟請立商籍的涇縣三坦籍葉永盛等。

葉元龍墓

藍田民俗活動豐富多彩,有汪公會、觀音會、梁王太子會、文昌會、嬉鍾馗,皆為演戲。觀音會十年一次,每逢癸年三月舉行,游觀音像時另有近百人的兒童地戲和金童擺對隊伍,聲勢很大。清代文昌會加進舞獅,由魁星引領,後加進小獅,表演大獅生小獅,該習俗傳承至今。

千年古村藍田美如畫,一草一木皆是風景。現如今的藍田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下,開展全域環境整治,面貌煥然一新,是當地居民和遊子的安樂之家,遊客心中的旅遊勝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