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綜合醫院幹不過專科醫院!不信你看康寧醫院

如果說人的起點是產房, 那終點就是病房, 醫院承擔的功能性顯而易見。 正因角色重要, 當前各路資本也都拼命向醫院、醫藥等健康產業擠。 如馬雲的“未來醫院”計畫;王健林做的“連鎖醫院”;馬化騰的投資的微醫集團等醫療企業……

從大佬們的舉動便可看出, 醫院這個大市場是有搞頭的, 起碼二級市場的指數就驗證了大佬們的獨特眼光。 智通財經APP從Wind恒生內地醫療保健指數看到, 2017年開年至今, 該板塊火力全開, 漲了近26個點, 成交額高達1507.13億港元。 成長性是2016年同期的近6倍。

落實到相關成分股, 民營專科醫院的成長型明顯高於綜合民營醫院。

比如民營精神病專科醫院龍頭的康寧醫院(02120), 近期其股價就正在因大環境、業績、新佈局等因素從底部回升, 逐步變好。 據智通財經財經觀察, 自9月開始, 該股實現小規模放量暖10.03%, 報價報32.82港元;而綜合民營醫院的康華醫療(03689)期內卻跌落2個點, 均價10.77港元。

股價成長開始好于綜合民營醫院的同時, 資本也開始偏愛專科醫院了。 智通財經APP從最新資料中看到, 中國境內醫院交易從2013年起逐年增長, 在2016年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醫療管理集團的投資並購有超大規模的增長;在2016年披露的交易中綜合醫院投資規模和數量較2015年翻一倍;但專科醫院在2016年投資收購規模達到了空前, 披露的交易金額已超過6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

無論是股價漲幅區間, 還是資本投、並購, 都似乎在反映專科醫院更具有投資者價值。 結果真是這樣嗎?不妨跟著智通財經APP的腳步一探究竟。

營收增長率, 綜合醫院代表略小

還是以專科醫院康寧醫院為例, 2017年中報資料顯示, 該公司總收入為2.83億元,

同比增長49.3%, 扣除房地產業務收入4400萬元後的醫療業務收入是2.39億元, 同比增長26.1%;歸屬股東淨利潤是3171萬元, 同比增長12.4%。

上述淨利潤增幅低於同期收入增幅, 智通財經發現, 這主要是由於期內錄得稅後匯兌損益造成(報告期內錄得稅後匯兌損失580萬元,

2016年同期錄得稅後匯兌收益720萬元)。 也就是說, 沒有匯率變化, 淨利潤增幅杠杠的。

其中, 貢獻最的醫院運營。 期內, 該公司自有醫院運營收入為2.26億元, 較2016年同期增加4760萬元, 主要由於臨海康寧醫院、老年醫院、衢州怡寧醫院和深圳怡寧醫院業務發展較快, 上述四家醫院於期內貢獻收入2280萬元, 而在2016年同期這四家醫院貢獻的收入僅為50萬元。

管理服務的收入也較同期增加了31%, 達到1157萬元。 對於康寧醫院管理服務, 智通財經APP在該公司業績會上瞭解, 2017年上半年康寧醫院管理的醫療機構由同期的6家上升至8家, 管理床位數也由同期的790張上升至1100張。 將會對該公司2017年全年的業績形成新的增量。

看完康寧醫院的業績, 再來看綜合醫院康華醫療的成績單。 2017年上半年, 該公司實現收益6.35億元, 同比增長8%;該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7204萬元, 同比增長12.7%;每股盈利0.215元, 不派息。

康華醫療的收入主要有兩大塊:一是通過其擁有的醫院(即康華醫院及仁康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包括住院醫療服務、門診醫療服務及體檢服務;二是向協力廠商醫院即眾聯心血管病醫院提供醫院管理服務。

其中,住院醫療服務的收益為3.78億元,同比增加7.4%,占該公司總收益59.5%;門診醫療服務的收益為2.30億元,同比增加8.8%,占該公司總收益36.4%;體檢服務的收益為2490萬元,同比增加 5.4%;管理服務的收益為120萬元。

從營收中資料上看,康華醫療比康寧醫院高,但增長率上,後者明顯強過前者,具有較強潛力,並且在扣非(匯兌收益+房地產銷售)淨利潤同比增長26%,達到預期。這也是為什麼也來越多的資本喜歡投資專科醫院,畢竟其對比綜合醫院具有盈利良好、可複製性強且醫療風險較小,有望快速擴大規模及回收投資等特點。

毛利率增長,專科醫院潛力無限

截至2017年,康寧醫院的總毛利為9200萬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 31.2%;扣除房地產業務後的醫療業務毛利達到8160萬元,較 2016年同期增長16.4%。

而綜合毛利率降為32.5%,對比2016年同期的有輕微下降。追溯原因,是溫州國大的房地產業務毛利較低,扣除房地產業務後的醫療業務毛利率為34.1%,與2016年同期相比降低2.9個百分點,主要是新開業的老年醫院、衢州怡寧醫院、平陽康寧醫院和深圳怡寧醫院床位 使用率仍處於爬升階段,毛利率還沒有達到成熟醫院的水準。

其實,這從其業績會中管理層披露的進展情況就可以料想到:溫州怡寧老年醫院規劃床位數是600張,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天住院人數100人左右,已開床位使用率61%;2016年底開業的衢州怡寧醫院,規劃床位數為280張,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天住院人數約90人;

2017年3月27日開業的平陽康寧醫院上半年開放床位數70張;2017年3月份開業的深圳怡寧醫院規劃床位數400張,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天住院人數150-160人。

但參照已實現扭虧為盈的臨海康寧醫院,這些分院的使用率假如能繼續上市,成本保持可控,不難猜測毛利率和淨利潤會都進一步增加。

康華醫療2017年中期的總毛利為1.6億元,整體毛利率提高至25.3%(2016年為23.1%)。

具體原因主要是三點:第一,針對高端病人的特殊服務持續增長,而通常比基本醫療服務的利潤率更高;2017年上半年,來自特殊服務的收益占該公司擁有的醫院產生的總收益的 9.5%;第二,藥品銷售產生的收益比例進一步降低;第三,需要緊急和複雜治療的病人入院的比例增加,高技術的手術通常能帶來更高的利潤率。

發現沒有,實際上康華醫療講的幾點毛利、毛利率高的原因,放在專科醫院身上同時適用,畢竟當前越來越多的專科醫院開始走“VIP”路線,都能取得較好的增長。雖然康華醫療的毛利率增長高於康寧醫院的16.4%(去掉房地產),但結合新開的分院正常運營,2017年全年誰高誰低還真不好說。

專業對比,民營專科略優於民營綜合

無論是營專科或民營綜合醫院,其在當前公立醫院改革、社會醫療資源缺乏的大背景下,面對的市場機會都是相同的,如此下來,技術、口碑等軟、硬實力尤為重要。智通財經APP分析發現,專科和綜合醫院在多個方面差異明顯:

專業技術上,綜合醫院的優勢是基本上任何患者都可選擇該醫院,無疾病限制;劣勢是科室比較分散,除個別特色科室之外,其餘科室較為平庸,診療效果一般;專科醫院優勢的只研究一種或一類疾病,更加專業、嚴謹,大大降低誤診率;劣勢是專科醫院針對性比較強,但是延伸性學科及專案診療上後勁不足。

醫生專業性上,綜合醫院每年課吸納優秀的醫學院畢業生,整體專家隊伍龐大;劣勢是太多的實習生難以承擔重要手術和疑難病症。專科醫院優勢是採取外聘的方式擇優選擇權威專家團隊,嚴格按照優勝劣汰對醫生進行綜合評比;劣勢則是專家資源緊缺,需要提前預約。

醫院診療技術上,綜合醫院的技術以保守為主,對於慢性病只在控制病情;劣勢是一般久治不愈或反復發作的疑難類風濕患者並不能得到有效治療。專科醫院的優勢具有技術管道廣闊,引進的都是最新技術,專家操作者需臨床經驗20年以上等特點;劣勢採取最新技術治療需專家制定完善的方案,同樣需提前預約。

醫院治療設備上,綜合醫院優勢是治療設備正規;劣勢是專門針對某一疾病的儀器不齊全,甚至缺乏。專科醫院優勢是針對病種的設備齊全、先進,一般都與國際接軌,所以檢查費也貴;劣勢是好的診療設備針對的是病類,其他病科設備不足。

從上述綜合對比中,專科醫院的優勢還是較為明顯的,因此在某些領域,病患更願意選擇專科門診,從而帶動了其業務增長,比如康寧醫院等。

(更多精彩港股資訊,點擊下載智通財經APP)

康華醫療的收入主要有兩大塊:一是通過其擁有的醫院(即康華醫院及仁康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包括住院醫療服務、門診醫療服務及體檢服務;二是向協力廠商醫院即眾聯心血管病醫院提供醫院管理服務。

其中,住院醫療服務的收益為3.78億元,同比增加7.4%,占該公司總收益59.5%;門診醫療服務的收益為2.30億元,同比增加8.8%,占該公司總收益36.4%;體檢服務的收益為2490萬元,同比增加 5.4%;管理服務的收益為120萬元。

從營收中資料上看,康華醫療比康寧醫院高,但增長率上,後者明顯強過前者,具有較強潛力,並且在扣非(匯兌收益+房地產銷售)淨利潤同比增長26%,達到預期。這也是為什麼也來越多的資本喜歡投資專科醫院,畢竟其對比綜合醫院具有盈利良好、可複製性強且醫療風險較小,有望快速擴大規模及回收投資等特點。

毛利率增長,專科醫院潛力無限

截至2017年,康寧醫院的總毛利為9200萬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 31.2%;扣除房地產業務後的醫療業務毛利達到8160萬元,較 2016年同期增長16.4%。

而綜合毛利率降為32.5%,對比2016年同期的有輕微下降。追溯原因,是溫州國大的房地產業務毛利較低,扣除房地產業務後的醫療業務毛利率為34.1%,與2016年同期相比降低2.9個百分點,主要是新開業的老年醫院、衢州怡寧醫院、平陽康寧醫院和深圳怡寧醫院床位 使用率仍處於爬升階段,毛利率還沒有達到成熟醫院的水準。

其實,這從其業績會中管理層披露的進展情況就可以料想到:溫州怡寧老年醫院規劃床位數是600張,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天住院人數100人左右,已開床位使用率61%;2016年底開業的衢州怡寧醫院,規劃床位數為280張,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天住院人數約90人;

2017年3月27日開業的平陽康寧醫院上半年開放床位數70張;2017年3月份開業的深圳怡寧醫院規劃床位數400張,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天住院人數150-160人。

但參照已實現扭虧為盈的臨海康寧醫院,這些分院的使用率假如能繼續上市,成本保持可控,不難猜測毛利率和淨利潤會都進一步增加。

康華醫療2017年中期的總毛利為1.6億元,整體毛利率提高至25.3%(2016年為23.1%)。

具體原因主要是三點:第一,針對高端病人的特殊服務持續增長,而通常比基本醫療服務的利潤率更高;2017年上半年,來自特殊服務的收益占該公司擁有的醫院產生的總收益的 9.5%;第二,藥品銷售產生的收益比例進一步降低;第三,需要緊急和複雜治療的病人入院的比例增加,高技術的手術通常能帶來更高的利潤率。

發現沒有,實際上康華醫療講的幾點毛利、毛利率高的原因,放在專科醫院身上同時適用,畢竟當前越來越多的專科醫院開始走“VIP”路線,都能取得較好的增長。雖然康華醫療的毛利率增長高於康寧醫院的16.4%(去掉房地產),但結合新開的分院正常運營,2017年全年誰高誰低還真不好說。

專業對比,民營專科略優於民營綜合

無論是營專科或民營綜合醫院,其在當前公立醫院改革、社會醫療資源缺乏的大背景下,面對的市場機會都是相同的,如此下來,技術、口碑等軟、硬實力尤為重要。智通財經APP分析發現,專科和綜合醫院在多個方面差異明顯:

專業技術上,綜合醫院的優勢是基本上任何患者都可選擇該醫院,無疾病限制;劣勢是科室比較分散,除個別特色科室之外,其餘科室較為平庸,診療效果一般;專科醫院優勢的只研究一種或一類疾病,更加專業、嚴謹,大大降低誤診率;劣勢是專科醫院針對性比較強,但是延伸性學科及專案診療上後勁不足。

醫生專業性上,綜合醫院每年課吸納優秀的醫學院畢業生,整體專家隊伍龐大;劣勢是太多的實習生難以承擔重要手術和疑難病症。專科醫院優勢是採取外聘的方式擇優選擇權威專家團隊,嚴格按照優勝劣汰對醫生進行綜合評比;劣勢則是專家資源緊缺,需要提前預約。

醫院診療技術上,綜合醫院的技術以保守為主,對於慢性病只在控制病情;劣勢是一般久治不愈或反復發作的疑難類風濕患者並不能得到有效治療。專科醫院的優勢具有技術管道廣闊,引進的都是最新技術,專家操作者需臨床經驗20年以上等特點;劣勢採取最新技術治療需專家制定完善的方案,同樣需提前預約。

醫院治療設備上,綜合醫院優勢是治療設備正規;劣勢是專門針對某一疾病的儀器不齊全,甚至缺乏。專科醫院優勢是針對病種的設備齊全、先進,一般都與國際接軌,所以檢查費也貴;劣勢是好的診療設備針對的是病類,其他病科設備不足。

從上述綜合對比中,專科醫院的優勢還是較為明顯的,因此在某些領域,病患更願意選擇專科門診,從而帶動了其業務增長,比如康寧醫院等。

(更多精彩港股資訊,點擊下載智通財經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