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黃帝四經》是什麼樣的一部經典?

《黃帝四經》是什麼樣的一部經典? 熊春錦 可以說, 它(《黃帝四經》)是軸心時代之前, 在道學還在主導社會主流文化的時期, 人們用於修身治理、實踐內文明而產生教育學、治理學的一部教科書。
它與《易經》一樣, 是現代人開啟智慧頭腦、培育聖賢心靈、弘揚道德文化、實現民族復興昌盛的誦讀課本。 黃帝治理思想的核心是法道思想, “道生法”(《摘自《黃帝四經·道法》)。 黃帝那個時代, 人們的道德素質還處於較為淳厚的狀態, 因此, 黃帝的學說重點在於指導人們如何通過修身明德而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 以“內聖外王”中的外王治理為重點。 法與德具有一體兩面性, 道以德顯, 德顯法生, 德以“一”喻, 所以黃帝的學說中重點揭示了“天執一明三定二”的治理法則, 指出人類的治理, 同樣應當效法于天道而執一明三定二, 不要偏離大道規律性, 而要恪守道法治理的原則。
《黃帝四經》這部經典巨著, 在歷史上曾經長期肩負著修身治國、文化教育的重要歷史使命。 有史可查、最具有說服力的是, 在經歷了五百多年的戰亂以後, 漢代以劉邦為發端、竇太后為中堅、劉恒為實踐者的漢朝皇室, 運用《黃帝四經》和老子《德道經》,
建國治亂, 教育興國, 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這兩部巨著, 是漢代開創“文景之治”歷史輝煌的精神食糧, 是“光武中興”能量來源的基礎。 《黃帝四經》的生成和消失, 對我們有哪些啟示呢?《黃帝四經》誕生于《易經》之後, 作為《易經》文明和文化的傳承者應運而生, 指引人類進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實踐。 在人類社會歷史離道失德下滑過程中, 它的生成, 具有阻遏、減緩、改變人類道德精神文明下滑蛻變的巨大功能。 《黃帝四經》在漢武帝當權時的突然消失, 應驗了老子“忠信之泊也, 而亂之首也;前識者, 道之華也, 而愚之首也”(摘自《德道經·論德章》)的精闢預言。 起于秦始皇的天下為私, 在漢武帝身上進一步得到了強化和深入, 其對道德的背叛日益明顯,
故而動用政治手段, 不惜一切地清理《黃帝四經》和篡改老子《德道經》。 這可以說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重創, 是一個歷史的傷痛, 應當引起整個民族的深刻反思, 再也不能允許這樣的事例發生。 ——本文段落節選自《東方治理學》第80頁。

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國文化的千年弊病 並非讀經之過 而是未讀真經

——學習《黃帝四經》體會

三一閒人

誦讀經典, 是中國古代聖賢大智慧的學習方法, 也是中華文化學習和教育後代最優秀的方法。 早在五千年前, 我們的老祖宗軒轅黃帝, 在他的傳世巨作《黃帝內經》中, 就給我們留下了“諷誦用解”的珍貴記載(詳見熊春錦先生《德慧智慧性圖文思維教育•淺論道德文化救世》), 由此開始, 薪火不斷, 培育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聖人賢士, 開創了三皇五帝時期的神州盛世, 奠定了中華文明修身治國文化教育的輝煌基礎。

令人可歎的是, 這一優秀傳統在春秋之後的兩千五百多年來, 一直到今天, 也沒有得到完全的重視和不折不扣的傳承, 而是從內容到形式都不斷地遭到人為的篡改、淡化、甚至廢除。

我們可以擇要列舉一些重要史實和文化現象進行證明和分析。

一、在漢代之前,就混淆了“經”與“典”內容的本質區別。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確“經”與“典”的內涵界定:

(一)什麼是“經”?

1、“經”的正能量層級比“典”要高。

2、“經”是世界各民族在獲得精神營養和後天智識這兩個層面上,能夠同時起到教育作用的一個範本或者文章。

3、“經”包羅我們三維空間的知識,能夠給我們提供精神層面的營養,能夠穿越太極圖中央陰陽兩極的弦線,能夠同步提升我們的智和慧。

(二)什麼是“典”?

1、“典”注重反映歷史前人在大智慧情況下產生的一些文字記錄,基本上都是一些知識層面的,而不是文化層面的。

2、不具備同時穿越陰陽,包羅太極黑白兩個層面上的一些知識或者營養的雙重作用。

3、“典”的概念,在近代社會的解釋定位,已經改變了古代對“典”的定義,將“典”與古代所定義“書”的概念同等解析和理解。現在這個“典”字,已經成了書的代名詞。(參見熊春錦先生《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彙編》)

如中國古代最早的經籍結集《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在漢代以前就有了。但嚴格地說,這裡面真正能稱為“經”的只有《易經》,其餘四部只能稱為“典”。

漢代以後更加每況愈下,“經”、“典”、“書”已經完全混為一談,沒有界限。直到現在,已經形成的頑固社會觀念裡,甚至將詩詞曲賦小說等怡情娛樂的雜書也稱之為經典,實在是一種誤國誤人的大誤導。

二、漢代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專制,使能夠經天緯地、修身治國的真“經”,遭受了破壞式的清理和篡改。

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事實:

一是《黃帝四經》的失傳;二是對帛書老子《德道經》的官方編修。

1973年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和帛書老子《德道經》的出土問世,以無可置辯的歷史證據,證實了中國上古歷史時期的三皇五帝並非虛擬的神話傳說。軒轅黃帝以自己身體力行的成功實踐,給我們留下了修身治國治世的寶貴經驗總結。26篇經文涵蓋了對宇宙天地自然萬物和生命真相的透徹認識;字裡行間充滿了以德道治天下,以德道修性命的大智慧光能。黃帝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成為中華文化民族精神代表和象徵的巍巍豐碑,正是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必然軌跡。

令人不解的是,這麼一部無比珍貴、具有經天緯地正能量的傳世巨著,竟然在西漢以後就悄然消失了。與此同時,代之以官方統一編修之後偏離老子淳德歸道本意的《道德經》。由此開始,中華德道修身治國的兩部真經,就被惟我獨尊的皇權專制文化所禁錮蒙塵,一直到兩千五百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

三、明代用理學代儒學,以八股作學問,更加快了中華修身治國文化消退的步伐,也為國家和民族帶來不可避免的災難。

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想效法李世民尊奉老子為祖宗,以朝野誦讀《德道經》為治國之策,創建貞觀、開元盛世的史鑒,也照貓畫虎,選取同姓的朱熹理學立為國家的文化教育思想。殊不知人家李唐王朝是用聖人修身治國的真經治理天下而獲得了成功。而他獨尊的朱熹理學只是已經遠離中華修身治國德道根文化的個人私學,連孔子的原儒文化也沒有完整地繼承下來。不僅如此,當時的皇家官方還將朱熹作注的《四書大全》列為科舉取士、學宮誦讀的標準教材;甚而至於連寫文章的格式都統一確定為八股規範。這樣一來,連四書五經中唯一的《易經》傳承也名存實亡了。這樣的文化專制對禁錮正能量的文化學術思想確實很成功,但帶來的惡果也是同樣巨大。明王朝從永樂以後就一代不如一代,宦官弄權,貞臣辱陷,國家內憂外患,皇帝短命的短命,貪玩的貪玩,上吊的上吊,跳海的跳海,下場最慘。(參見熊春錦先生《中華國學道德根》)

四、清代大興文字獄,將文化專制推向極致,物極必反,導致了帝制滅亡和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廢除讀經。

文字獄,是皇權文化專制所造的最大惡業,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就開始了,歷朝歷代都有,尤以明清為甚。到清代則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極致,據史料記載,僅乾隆一朝就有130餘案,構陷殺頭入獄的何止千人萬人。

如此殘酷的文化專制統治,帶來的惡果,不僅嚴重阻礙了中華傳統德道根修身治國文化的傳承,扼殺了大批優秀文化人才的成長,而且直接導致了國家的積貧積弱,引來了西方列強的入侵掠奪,也引發了徹底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到1912年,中華民國的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在當年的2月和5月,連發兩道政令,廢止了師範和中小學的讀經科目,從此延綿中國歷史兩千五百多年的皇權專制文化,終於退出了政治舞臺。

通過以上簡略的分析,我們不能不對傳統文化涉及治世之本、立國之本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刻反思:

一、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從伏羲《易經》源起,到《黃帝四經》和老子《德道經》承前啟後,始終貫穿的一條紅線就是道德治世,以德修身治國,天下為公,天下大同。但是在春秋末七雄爭霸,進入天下為私的皇權獨尊時期後,這一優秀傳統就不斷遭到人為破壞,清理篡改,變相排斥,被迫退出了主流文化,而代之以皇權文化專制為核心的皇家官方儒學。中國文化之殤,實在莫過於此。

二、在經歷了兩千五百多年來的風雲變幻,改朝換代之後,歷史已經證明,以皇權文化專制為代表的皇家官方儒學是救不了世,也治不了國的。西漢時朝廷就設立了五經博士的學官,從此獨尊儒術的“經學”成為最高學問;同時也有了“讀經”的學習教育方法。這個充滿弊病的文化傳統一路磕磕絆絆,維持到清末,受到革命廢除,也是命運使然。

三、該破的破了,但隨之而生的新問題也來了,立什麼呢?

可以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

我們看透了歷史上封建皇權專制文化的危害,也飽受了從前皇家官方儒學假經的誤導,我們想找到新的出路,一會兒批孔學,一會兒學西方,卻越搞越亂,越搞越迷惑,越搞問題越多,一直彷徨在“陰陽二”之中不能自拔。

我們雖然十年前也提出過“經典誦讀”,但因為不知道什麼是“經”,什麼是“典”,所以就鬍子眉毛一把抓,熱鬧了一陣就沒有下文了,只是給那些趁機出版、推銷誦讀教材的人們創造了一個大好的撈錢商機。

我們雖然將黃帝尊為中華人文始祖,將老子尊為東方聖悊,但沒有真正做到在全民文化教育思想中確立他們的地位。

原因就在於,我們還沒有將具有經天緯地正能量,能夠修身治國,德道行天下的真經,真正樹立起來,全民學習誦讀起來。

令人可喜的是,民間有許多可敬的有識之士,早就默默無聞,身體力行,自發展開了對德道修身治國經典誦讀的探索實踐和傳播,成千上萬的家庭和孩子在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中受益;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積極走近和參與到這一德道文化復興的學習踐行中。

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國家和政府,已經正在著手解決這些文化和教育中長期存在的弊病和問題,以從未有過的力度和高度,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視為治世強國的軟實力,視為治國之本,育人之本。

祈願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在中華德道修身治國文化的滋養下,一個真正強盛偉大的華夏神州,能夠重新崛起在世界東方。

延伸閱讀:

《黃帝內經》所揭示的生命真相~甚至被很多醫生都忽略!

國學版塊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而是從內容到形式都不斷地遭到人為的篡改、淡化、甚至廢除。

我們可以擇要列舉一些重要史實和文化現象進行證明和分析。

一、在漢代之前,就混淆了“經”與“典”內容的本質區別。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確“經”與“典”的內涵界定:

(一)什麼是“經”?

1、“經”的正能量層級比“典”要高。

2、“經”是世界各民族在獲得精神營養和後天智識這兩個層面上,能夠同時起到教育作用的一個範本或者文章。

3、“經”包羅我們三維空間的知識,能夠給我們提供精神層面的營養,能夠穿越太極圖中央陰陽兩極的弦線,能夠同步提升我們的智和慧。

(二)什麼是“典”?

1、“典”注重反映歷史前人在大智慧情況下產生的一些文字記錄,基本上都是一些知識層面的,而不是文化層面的。

2、不具備同時穿越陰陽,包羅太極黑白兩個層面上的一些知識或者營養的雙重作用。

3、“典”的概念,在近代社會的解釋定位,已經改變了古代對“典”的定義,將“典”與古代所定義“書”的概念同等解析和理解。現在這個“典”字,已經成了書的代名詞。(參見熊春錦先生《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彙編》)

如中國古代最早的經籍結集《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在漢代以前就有了。但嚴格地說,這裡面真正能稱為“經”的只有《易經》,其餘四部只能稱為“典”。

漢代以後更加每況愈下,“經”、“典”、“書”已經完全混為一談,沒有界限。直到現在,已經形成的頑固社會觀念裡,甚至將詩詞曲賦小說等怡情娛樂的雜書也稱之為經典,實在是一種誤國誤人的大誤導。

二、漢代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專制,使能夠經天緯地、修身治國的真“經”,遭受了破壞式的清理和篡改。

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事實:

一是《黃帝四經》的失傳;二是對帛書老子《德道經》的官方編修。

1973年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和帛書老子《德道經》的出土問世,以無可置辯的歷史證據,證實了中國上古歷史時期的三皇五帝並非虛擬的神話傳說。軒轅黃帝以自己身體力行的成功實踐,給我們留下了修身治國治世的寶貴經驗總結。26篇經文涵蓋了對宇宙天地自然萬物和生命真相的透徹認識;字裡行間充滿了以德道治天下,以德道修性命的大智慧光能。黃帝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成為中華文化民族精神代表和象徵的巍巍豐碑,正是人類文明歷史發展的必然軌跡。

令人不解的是,這麼一部無比珍貴、具有經天緯地正能量的傳世巨著,竟然在西漢以後就悄然消失了。與此同時,代之以官方統一編修之後偏離老子淳德歸道本意的《道德經》。由此開始,中華德道修身治國的兩部真經,就被惟我獨尊的皇權專制文化所禁錮蒙塵,一直到兩千五百年後才得以重見天日。

三、明代用理學代儒學,以八股作學問,更加快了中華修身治國文化消退的步伐,也為國家和民族帶來不可避免的災難。

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想效法李世民尊奉老子為祖宗,以朝野誦讀《德道經》為治國之策,創建貞觀、開元盛世的史鑒,也照貓畫虎,選取同姓的朱熹理學立為國家的文化教育思想。殊不知人家李唐王朝是用聖人修身治國的真經治理天下而獲得了成功。而他獨尊的朱熹理學只是已經遠離中華修身治國德道根文化的個人私學,連孔子的原儒文化也沒有完整地繼承下來。不僅如此,當時的皇家官方還將朱熹作注的《四書大全》列為科舉取士、學宮誦讀的標準教材;甚而至於連寫文章的格式都統一確定為八股規範。這樣一來,連四書五經中唯一的《易經》傳承也名存實亡了。這樣的文化專制對禁錮正能量的文化學術思想確實很成功,但帶來的惡果也是同樣巨大。明王朝從永樂以後就一代不如一代,宦官弄權,貞臣辱陷,國家內憂外患,皇帝短命的短命,貪玩的貪玩,上吊的上吊,跳海的跳海,下場最慘。(參見熊春錦先生《中華國學道德根》)

四、清代大興文字獄,將文化專制推向極致,物極必反,導致了帝制滅亡和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廢除讀經。

文字獄,是皇權文化專制所造的最大惡業,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就開始了,歷朝歷代都有,尤以明清為甚。到清代則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極致,據史料記載,僅乾隆一朝就有130餘案,構陷殺頭入獄的何止千人萬人。

如此殘酷的文化專制統治,帶來的惡果,不僅嚴重阻礙了中華傳統德道根修身治國文化的傳承,扼殺了大批優秀文化人才的成長,而且直接導致了國家的積貧積弱,引來了西方列強的入侵掠奪,也引發了徹底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到1912年,中華民國的第一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在當年的2月和5月,連發兩道政令,廢止了師範和中小學的讀經科目,從此延綿中國歷史兩千五百多年的皇權專制文化,終於退出了政治舞臺。

通過以上簡略的分析,我們不能不對傳統文化涉及治世之本、立國之本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刻反思:

一、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從伏羲《易經》源起,到《黃帝四經》和老子《德道經》承前啟後,始終貫穿的一條紅線就是道德治世,以德修身治國,天下為公,天下大同。但是在春秋末七雄爭霸,進入天下為私的皇權獨尊時期後,這一優秀傳統就不斷遭到人為破壞,清理篡改,變相排斥,被迫退出了主流文化,而代之以皇權文化專制為核心的皇家官方儒學。中國文化之殤,實在莫過於此。

二、在經歷了兩千五百多年來的風雲變幻,改朝換代之後,歷史已經證明,以皇權文化專制為代表的皇家官方儒學是救不了世,也治不了國的。西漢時朝廷就設立了五經博士的學官,從此獨尊儒術的“經學”成為最高學問;同時也有了“讀經”的學習教育方法。這個充滿弊病的文化傳統一路磕磕絆絆,維持到清末,受到革命廢除,也是命運使然。

三、該破的破了,但隨之而生的新問題也來了,立什麼呢?

可以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

我們看透了歷史上封建皇權專制文化的危害,也飽受了從前皇家官方儒學假經的誤導,我們想找到新的出路,一會兒批孔學,一會兒學西方,卻越搞越亂,越搞越迷惑,越搞問題越多,一直彷徨在“陰陽二”之中不能自拔。

我們雖然十年前也提出過“經典誦讀”,但因為不知道什麼是“經”,什麼是“典”,所以就鬍子眉毛一把抓,熱鬧了一陣就沒有下文了,只是給那些趁機出版、推銷誦讀教材的人們創造了一個大好的撈錢商機。

我們雖然將黃帝尊為中華人文始祖,將老子尊為東方聖悊,但沒有真正做到在全民文化教育思想中確立他們的地位。

原因就在於,我們還沒有將具有經天緯地正能量,能夠修身治國,德道行天下的真經,真正樹立起來,全民學習誦讀起來。

令人可喜的是,民間有許多可敬的有識之士,早就默默無聞,身體力行,自發展開了對德道修身治國經典誦讀的探索實踐和傳播,成千上萬的家庭和孩子在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中受益;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積極走近和參與到這一德道文化復興的學習踐行中。

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國家和政府,已經正在著手解決這些文化和教育中長期存在的弊病和問題,以從未有過的力度和高度,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視為治世強國的軟實力,視為治國之本,育人之本。

祈願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看到在中華德道修身治國文化的滋養下,一個真正強盛偉大的華夏神州,能夠重新崛起在世界東方。

延伸閱讀:

《黃帝內經》所揭示的生命真相~甚至被很多醫生都忽略!

國學版塊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