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熱衷傳播企業家的“壞消息”,這是什麼心理?

9月13日, 網上有消息稱“最勵志的終身創業老人褚時健逝世”, 隨後諸多媒體與網友進行了廣泛轉發, 引起外界一片震驚。 隨後很快被證實是誤傳。

短短兩天之內, 就有兩位企業家受到謠言中傷。 人們怎麼了?謠言傳播竟如此輕易又氾濫?

一直以來, 作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 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常常遭遇被“傳謠”, 對成為謠言瞄準的靶心似乎已司空見慣。

還有哪些企業家曾被謠言中傷?

1、郭廣昌被謠傳“再失聯”

今年6月, 銀監會要求各家銀行排查企業的授信風險, 其中包括複星、萬達、海航、浙江羅森在內。

幾乎同一時間, 又有傳言稱郭廣昌再度失聯, 不過隨後此傳言被證實為謠言。

8月31日, 在複星國際舉辦的2017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 郭廣昌回答了一個關於謠言的問題, 也是唯一回答的問題, 他表示, “應對謠言不是我們主要精力, 我們的主要精力是為股東創造價值。

2、百度貼吧被謠傳“關停”

今年6月26日, 有主流媒體發表文章稱, 百度貼吧被百度列入“關停並轉”行列。 隨後, 該新聞被各大等媒體繼續轉發, 網路上關於百度貼吧將被關停的消息鋪天蓋地傳播, 一時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同時, 也引來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6月27日, 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在公司內網發帖稱, “貼吧要被關掉, 這完全違背事實”。

同一天, 百度CEO李彥宏也現身百度貼吧“李彥宏吧”闢謠, 並且曬出了與妻子的合影, 照片中, 李彥宏一手搭在太太肩上, 十分地幸福甜蜜。 他配文稱:“二十年前那個夏天, 從這裡出發去了矽谷, 自此踏入互聯網, 現在該進入人工智慧時代了。 猜猜“這裡”是哪裡?”

3、王健林被謠傳“邊控”

最近, 關於王健林的謠言也不算少。

8月27日, 有公眾號撰文散播了“王健林被邊控”之謠言, 其稱王健林及家人于8月25日在某地準備乘私人飛機出境前往英國時被攔截並扣留, 談話數小時之後准許其離開, 但被告知禁止出境。 隨後, 萬達集團對消息予以否認, 並發表聲明稱:別有用心的人炮製王健林惡毒謠言, 並準備起訴造謠公眾號。

2015年11月, 也曾有關於王健林的謠言惹怒了萬達, 微信公眾號“頂尖企業家思維”刊登題為《王健林:淘寶不死, 中國不富, 活了電商, 死了實體, 日本孫正義坐收漁翁之利(薦讀)》文章, 冒用王健林的名義惡意誹謗、污蔑淘寶網及網購電商。 隨後, 王健林將其訴至法院, 索賠1000萬元。

4、曹德旺被謠傳“跑路”

6月17日, 一則《曹德旺現在痛不欲生》席捲網路, 文章稱去年曾抱怨國內稅率太高而赴美建廠的“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攤上事兒了。

文中描述道, 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美設廠後, 被美國工人抱怨不能曠工, 10億美元換來了辱駡、遊行、罰款, 於是曹德旺痛不欲生了。

這篇文章參考了美國《紐約時報》5月12日的報導, 原文標題為《Culture Clash at a Chinese-Owned Plant in Ohio(中文版標題為:中國工廠遇上美國工會)》。

但其內容與原報導大相徑庭, 並生造了許多不實資訊, 誤導公眾, 並給福耀玻璃帶來損失。

隨後,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曹德旺對此作了澄清:“沒有所謂的工會問題, 工會也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 ”曹德旺說, 福耀在美國與當地工會關係很良性, 既沒紅臉, 也不存在實質性的糾紛。

對此, 他痛斥造謠者, 認為紐約時報只是這次是非的始作俑者, 真正的“惡意”來自國內。 “作為同胞, 為什麼不支持自己的企業家, 反而跟著謠言瞎起哄、幸災樂禍?把曹德旺打擊了, 對他們有什麼好處?”曹德旺表示想不通, 也不在意了。

事實上, 人們能關注到這件事, 也跟去年曹德旺的另一則“謠言”相關。在一段《製造業回流美國靠譜嗎?在美投資10億美元的曹德旺這樣說》的採訪節目中,曹德旺以一塊玻璃的製造為例,逐項將中美兩國的經商成本進行對比,稱一塊玻璃在美國製造比在中國製造總利潤高很多。

隨後,“別讓曹德旺跑了”成為網路熱語。但其實“曹德旺跑路”純屬臆測。福耀玻璃在海外建廠的投資只占總投資的2%-3%,海外市場只占其產品銷售總量的35%。但是,網路喧囂還是讓這位元中國慈善第一人不得不做出回應,稱公司的業務重心一直都在國內,一直很看好國內發展。到現在,公司公關部門還在不失時機地解釋:公司一直在加大對國內的投資。曹德旺也不得不站出來回應:“我什麼時候跑了?我在美國建廠20年前開始。”

5、娃哈哈被謠傳“致病”

今年兩會期間,宗慶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娃哈哈)其他沒有什麼困難,最大的困難是網路謠言給我們造成的。”

宗慶後以娃哈哈曾經最成功的大單品營養快線舉例,從2014年開始,就有謠言稱營養快線陰乾後可做避孕套,後來演變成喝了會得白血病,產品受肉毒桿菌污染被緊急召回等等。根據娃哈哈的統計,這些謠言共傳播了1.7億次。

宗慶後認為,正是受這些謠言的影響,營養快線本來可以銷售4億箱,現在只有1.5億箱,損失相當於200億。

去年,在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上,宗慶後也曾痛陳網路謠言給食品安全領域帶來的危害,並希望有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能夠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對謠言予以及時的澄清和反駁,提高廣大消費者鑒別真偽能力。

“讓我們這些有良心、守規矩的企業免受謠言的傷害。讓企業家和企業都能專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忙著闢謠。”

為什麼關於企業家的謠言總是停不下來?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曾說:“每一則謠言都有聽眾”。

是啊,現實畢竟不是電視劇,不可能每天都有大事發生,反而更多數時候是殘酷的、不夠戲劇性的。

但謠言卻常常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產生轟動性、高影響力、強吸引力。因此,很多謠言常常傳的比真相還要廣。

人手一部智慧手機的時代,資訊傳播越來越容易,速度也越來越快。

相較於動動手指,兩三秒就完成點贊轉發,很少有人在收到消息第一時間去花工夫核實。

而對受眾來說,謠言的危害正在於受眾不知道是謠言,傳謠者法律意識淡薄,也不曾考慮謠言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傷害。

那謠言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奧爾波特在1947年曾提出一個謠言傳播公式:R=I×A,即謠言的強度(Rumour)= 事件的重要性(Importance)x 事件的模糊性(Ambiguity )。

其含義是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話題的重要性越大,事件的模糊性越強,那麼謠言產生的可能性越大,傳播範圍越廣。

通常情況下,受關注度較高的群體大致有兩種——娛樂圈的明星和商圈的企業家。對於“圈”內事,吃瓜群眾都屬於非專業,缺乏辨別真相的能力,加上少有獲取真實消息的管道,因此對消息的模糊性往往很強。

但是,明星多與大眾娛樂生活相關,其動態變化對民眾實際生活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企業和企業家的動態,與社會和民眾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關注度更大。那麼,關於企業家的謠言總能滿天飛似乎也就說得通了。

1953年,美國社會學家克羅斯又在公式中補充了“受眾的批判辨析能力(Cirtical)”,他認為,公式應該為 R = I×A/C,即消息越重要、消息的模糊性越強、受眾的批判辨析能力越小,那麼,謠言的傳播範圍就越廣。

在克羅斯看來,如果一個人對資訊有著較高的認知和辨識能力,那麼他就不會繼續傳播謠言,人的辨別能力與謠言的傳播範圍成負相關。這也就是人們現在常常說的“謠言止於智者”。

謠言的傳播,如病毒一般,容易擴散,且危害巨大,對企業及企業家來說貽害殊深。

企業成長不易,成長為優秀的企業更加不易。

而一則謠言,不僅會使企業效益受影響,企業名譽和品牌也會受損。另外,也會給不明真相的群眾帶來不必要的恐慌。

造謠零成本,傳謠張張嘴,闢謠的卻要跑斷腿。馬克吐溫有句名言:“謊言跨越半個地球的時候,真相還在穿鞋。”那麼,在真相追上來之前,就讓我們都擦亮眼睛,不傳謠、不信謠,在傳播資訊之前三思後行,讓謠言止步於此。

也跟去年曹德旺的另一則“謠言”相關。在一段《製造業回流美國靠譜嗎?在美投資10億美元的曹德旺這樣說》的採訪節目中,曹德旺以一塊玻璃的製造為例,逐項將中美兩國的經商成本進行對比,稱一塊玻璃在美國製造比在中國製造總利潤高很多。

隨後,“別讓曹德旺跑了”成為網路熱語。但其實“曹德旺跑路”純屬臆測。福耀玻璃在海外建廠的投資只占總投資的2%-3%,海外市場只占其產品銷售總量的35%。但是,網路喧囂還是讓這位元中國慈善第一人不得不做出回應,稱公司的業務重心一直都在國內,一直很看好國內發展。到現在,公司公關部門還在不失時機地解釋:公司一直在加大對國內的投資。曹德旺也不得不站出來回應:“我什麼時候跑了?我在美國建廠20年前開始。”

5、娃哈哈被謠傳“致病”

今年兩會期間,宗慶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娃哈哈)其他沒有什麼困難,最大的困難是網路謠言給我們造成的。”

宗慶後以娃哈哈曾經最成功的大單品營養快線舉例,從2014年開始,就有謠言稱營養快線陰乾後可做避孕套,後來演變成喝了會得白血病,產品受肉毒桿菌污染被緊急召回等等。根據娃哈哈的統計,這些謠言共傳播了1.7億次。

宗慶後認為,正是受這些謠言的影響,營養快線本來可以銷售4億箱,現在只有1.5億箱,損失相當於200億。

去年,在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上,宗慶後也曾痛陳網路謠言給食品安全領域帶來的危害,並希望有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能夠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對謠言予以及時的澄清和反駁,提高廣大消費者鑒別真偽能力。

“讓我們這些有良心、守規矩的企業免受謠言的傷害。讓企業家和企業都能專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忙著闢謠。”

為什麼關於企業家的謠言總是停不下來?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曾說:“每一則謠言都有聽眾”。

是啊,現實畢竟不是電視劇,不可能每天都有大事發生,反而更多數時候是殘酷的、不夠戲劇性的。

但謠言卻常常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產生轟動性、高影響力、強吸引力。因此,很多謠言常常傳的比真相還要廣。

人手一部智慧手機的時代,資訊傳播越來越容易,速度也越來越快。

相較於動動手指,兩三秒就完成點贊轉發,很少有人在收到消息第一時間去花工夫核實。

而對受眾來說,謠言的危害正在於受眾不知道是謠言,傳謠者法律意識淡薄,也不曾考慮謠言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傷害。

那謠言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奧爾波特在1947年曾提出一個謠言傳播公式:R=I×A,即謠言的強度(Rumour)= 事件的重要性(Importance)x 事件的模糊性(Ambiguity )。

其含義是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話題的重要性越大,事件的模糊性越強,那麼謠言產生的可能性越大,傳播範圍越廣。

通常情況下,受關注度較高的群體大致有兩種——娛樂圈的明星和商圈的企業家。對於“圈”內事,吃瓜群眾都屬於非專業,缺乏辨別真相的能力,加上少有獲取真實消息的管道,因此對消息的模糊性往往很強。

但是,明星多與大眾娛樂生活相關,其動態變化對民眾實際生活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企業和企業家的動態,與社會和民眾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關注度更大。那麼,關於企業家的謠言總能滿天飛似乎也就說得通了。

1953年,美國社會學家克羅斯又在公式中補充了“受眾的批判辨析能力(Cirtical)”,他認為,公式應該為 R = I×A/C,即消息越重要、消息的模糊性越強、受眾的批判辨析能力越小,那麼,謠言的傳播範圍就越廣。

在克羅斯看來,如果一個人對資訊有著較高的認知和辨識能力,那麼他就不會繼續傳播謠言,人的辨別能力與謠言的傳播範圍成負相關。這也就是人們現在常常說的“謠言止於智者”。

謠言的傳播,如病毒一般,容易擴散,且危害巨大,對企業及企業家來說貽害殊深。

企業成長不易,成長為優秀的企業更加不易。

而一則謠言,不僅會使企業效益受影響,企業名譽和品牌也會受損。另外,也會給不明真相的群眾帶來不必要的恐慌。

造謠零成本,傳謠張張嘴,闢謠的卻要跑斷腿。馬克吐溫有句名言:“謊言跨越半個地球的時候,真相還在穿鞋。”那麼,在真相追上來之前,就讓我們都擦亮眼睛,不傳謠、不信謠,在傳播資訊之前三思後行,讓謠言止步於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