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日本人有多敬重魯迅:修紀念碑、故居為文物、文章進課本

魯迅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鬥士。 這是毋庸置疑的!

圖:中國的脊樑, 真正的鬥士

在中國, 我們從小就接觸到了有關於魯迅的事物,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魯迅的文章是課本上必不可少的。

時過多年, 現在回想起魯迅的文章, 感慨頗多。 學過魯迅文章的人都有一種感覺, 學的時候, 感覺魯迅平凡普通、文章枯燥無味、雖然也有很多趣味故事, 但大都是舊社會的一些風俗習慣, 根本就沒有讀下去的欲望;但是一旦人踏入社會, 隨著歲月陡增, 年齡漸長, 魯迅所表達的一些觀點、思想往往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嬉笑怒駡皆成文章, 魯迅就是這麼一位大家, 看似光怪陸離的文章中, 總有觸動心弦的一句話。

圖:還記得魯迅先生的叫天子、人形何首烏嗎?

所以我說, 魯迅的文章不適合懵懂學童, 而只能隨著歲月慢慢散發, 才能歷久彌香。

魯迅在中國家喻戶曉,

在日本, 魯迅同樣美名遠揚。

圖:仙台醫專即日本東北大學內魯迅塑像

日本這個民族是有些讓人感到奇怪的, 他們好像對一些偉人有著天然的崇拜, 為偉大、為功績, 亦或為人格、為精神。

魯迅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我們是應當感到高興地,

只願我們也能善待魯迅。

魯迅這一生唯一一次跨出國門就是東渡日本, 古有鑒真東渡, 今有魯迅東渡, 同樣為國家、為民生。

圖:魯迅求學處, 仙台醫專舊址

從22歲一直到29歲, 魯迅在日本待了7年, 在這七年的光景中, 魯迅先是在仙台醫專學醫, 想要用手術刀拯救國人。

認清形勢後, 魯迅依然的選擇了棄醫從文, 文辛辣、奪魄的文章鞭撻罪惡, 滌蕩人心。

現在日本東北大學(前身為仙台醫專)有專門的魯迅研究組織, 在仙台市, 魯迅成為了人們的精神導師, 尤其在上世紀30年代, 日本掀起了“魯迅熱”, 魯迅以其辛辣的文筆和標新的風骨贏得了日本人的推崇。 作為東北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留學生, 仙台人民為魯迅修建了紀念碑, 用於紀念魯迅。

圖:1905年魯迅在日本求學時的照片

2004年, 為了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 東北大學專門設立了兩個獎項即“魯迅紀念獎”和“魯迅獎”, 用來獎勵中國留學生和致力於中日友好的人們。

圖:仙台的魯迅紀念碑,在日本,魯迅紀念碑隨處可見

在魯迅先生去世僅僅一周後,日本人就集中全力出版了魯迅文集大全,歷經一年時間的整理,魯迅文章的日譯文版本全面問世。這比當時的中國要早了整整一年,由此可見日本人對魯迅先生的尊敬程度。

圖:1960年12月,光明日報報導仙台魯迅紀念碑建成

魯迅先生一生致力於讓國人覺醒,其以嬉笑怒駡、荒誕不經,有時帶有“猛士”般的無畏精神塑造出了阿Q、祥林嫂、駱駝祥子、閏土等角色,其中包含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無奈和憤懣感情無以言表。

圖:魯迅先生在日本的居住處,為日本保護文物

致力於國人新生的魯迅先生將永存世間,除魔衛道。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圖:仙台的魯迅紀念碑,在日本,魯迅紀念碑隨處可見

在魯迅先生去世僅僅一周後,日本人就集中全力出版了魯迅文集大全,歷經一年時間的整理,魯迅文章的日譯文版本全面問世。這比當時的中國要早了整整一年,由此可見日本人對魯迅先生的尊敬程度。

圖:1960年12月,光明日報報導仙台魯迅紀念碑建成

魯迅先生一生致力於讓國人覺醒,其以嬉笑怒駡、荒誕不經,有時帶有“猛士”般的無畏精神塑造出了阿Q、祥林嫂、駱駝祥子、閏土等角色,其中包含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無奈和憤懣感情無以言表。

圖:魯迅先生在日本的居住處,為日本保護文物

致力於國人新生的魯迅先生將永存世間,除魔衛道。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