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IPO,“三馬”的野心有多大?

9月17日, 互聯網保險科技公司——眾安線上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眾安保險”)在香港召開招股說明會, 發佈其擬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的詳情。

首次公開募股當然值得關注, 不過大家關注的焦點更則在於“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本基金軟銀願景基金正在考慮投資5億美元。 ”

據金融之家網報導, 眾安保險是中國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 而軟銀願景基金很可能就是眾安保險最高達15億美元IPO的“基石投資者”。

根據眾安保險招股說明書, 本次全球發售合計1.99億股股份, 其中95%為國際配售股份, 也就是國際配售1.89億股, 其餘5%在香港公開發售, 約為996.48萬股。

IPO每股發售價範圍擬定於53.7-59.7港元, 按照中位數56.70港元計算, 募資淨額約為109.48億港元(約為92億元人民幣)。

此次全球發售的1.99億股股份, 占眾安保險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約為13.84%。 2017年9月18日上午9時開始發售(預計28日正式交易),

股票代碼6060。

如果成功上市, 眾安保險將成為國內首只公開上市的金融科技股。

說到這小白們是不是有些疑惑了, 明明是做財產保險, 為什麼叫金融科技公司而不是保險公司呢?

這恐怕還要從眾安保險的過往說起。 眾安保險於2013年11月6日揭牌,

由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等發起成立。

雖然“出身顯赫”但眾安保險業務模式的爭議卻始終充斥在行業內。 成立之初, 眾安保險就號稱背後有平安的專業、騰訊的用戶和阿裡的管道。

2013年, 眾安保險第一次披露的年報顯示, 保費收入主要來源於網路購物退貨運費損失保險和消保金保證金兩個險種, 其中退貨險保費收入一千萬元, 占比達79%。

2014年年報顯示, 公司保費收入主要來自於退運險, 為6.1億元, 占比77.2%。 2015年年報顯示, 保費收入前5位的業務中, 其他保險保費(囊括退貨運費險和車險)收入13.51億元, 占比為60.9%。

可以看出, 眾安保險產品單一問題十分凸顯。 除此之外, 更大的爭議則來自他的估值。

2015年6月, 成立18個月後, 眾安獲得近60億元的A輪融資, 新增摩根士丹利、中金、鼎暉投資、賽富基金和凱斯博等5家財務投資機構, 彼時估值達500億元。

就是這500億元的估值將眾安推上了風口浪尖——據其2014年年報披露, 眾安該年保費收入7.9億, 淨利潤約3700萬人民幣, 若以保險公司或單就財險公司作為對比指標,

顯然眾安是不可能獲得如此高估值的。

而對於互聯網保險, 依據保險公司估值還是以互聯網公司估值則是一個問題。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文章, 從招股說明書來看, 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34億元, 淨利潤937.2萬元, 每股收益從2015年的0.04元降至2016年的僅0.01元, 若按靜態PE=股價/每股收益(EPS)公示計算, 眾安保險IPO的PE將高達4750倍。

而當前國內四大上市保險公司(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截至9月15收盤,其 PE最高不超過40。

再來看眾安的綜合成本率。保險公司綜合成本率由賠付率與費用率構成。其中賠付率等於產生賠款淨額占已賺保費的百分比;費用率等於保險經營開支占相關期間已賺保費的百分比。

根據興業證券資料,眾安保險這三年綜合成本率依次為108.6%,126.6%,104.7%。對比中國財險,其近三年綜合成本率依次為96.5%、96.5%和98.1%。顯然眾安的綜合成本率在業內處於高位。

由於財險公司盈利模式相對簡單。眾安作為財險公司,在2014年即實現盈利,但近兩年淨利潤自2015年4400余萬元下降至2016年900余萬元。

據興業證券分析,公司綜合成本率一直高於100%,這也就意味著公司保險業務持續虧損,而盈利主要依靠投資收益。同時受到資本市場的影響,公司在16年投資收益僅為9800余萬元,該數字在15年為5.2億元。公司未來計畫進軍壽險市場,預計近幾年很難實現盈利。

在此情況下,眾安的估值或並不以保險公司為對標,而是對標互聯網公司。

對比傳統保險業,互聯網公司遵循以用戶數、市場份額等指標為核心。然而從全球來看,上市金融科技公司較少,可能缺乏參照系。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相比於一般TMT(數字媒體產業。是科技、媒體和通信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企業在成立之初燒錢運營,眾安保險在成立的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並在2014-2016年三個年度裡,用戶數、保單數、保費收入都經歷了大幅增長,實現了連續盈利和正向現金流。因此市場對於眾安的高估值是基於對其高增長的期望。

而從整體大環境看,作為互聯網保險行業龍頭的眾安保險線上營收增速放緩其實是行業的一個縮影。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1年,互聯網保險收入規模僅僅數十億元,而到了2015年,突然飆升至2200多億元,5年時間增幅接近70倍,連續四年增速均超過150%,而在隨後的2016年收入增速猛然下跌至5%,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速居然為-6%,近兩年的收入增速可謂急刹車。

與此相反,整個保險業保費收入卻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2016年總保費收入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27.50%。2017年上半年,保險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140.15億元,同比增長23.00%。

互聯網保險業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從2015年的9.2%,下降至2017年上半年的5.9%。

如此反差則來自于監管的加強。2016年10月,保監會聯合央行、財政部、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中央維穩辦、國家網信辦等14個部門發佈《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下稱“整治方案”),力求協同作戰,“無死角”整治互聯網保險業務。

按照監管層的邏輯,保險首先姓“保”,而不少互聯網保險產品卻忽視保障功能,過於強調理財投資功能。

對此,眾安保險CEO陳勁則表示,“短期來看,整治工作將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產生一定的限制,但長期來看,有助於從根本上樹立行業准入及發展規則,減少行業亂象,讓資源更加合理地分配。”

眾安保險此次上市,對於前期的投資機構來說,可謂迫不及待。至於對眾安估值的質疑,也許也只有通過IPO的方式才能解決。

眾安保險IPO的PE將高達4750倍。

而當前國內四大上市保險公司(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截至9月15收盤,其 PE最高不超過40。

再來看眾安的綜合成本率。保險公司綜合成本率由賠付率與費用率構成。其中賠付率等於產生賠款淨額占已賺保費的百分比;費用率等於保險經營開支占相關期間已賺保費的百分比。

根據興業證券資料,眾安保險這三年綜合成本率依次為108.6%,126.6%,104.7%。對比中國財險,其近三年綜合成本率依次為96.5%、96.5%和98.1%。顯然眾安的綜合成本率在業內處於高位。

由於財險公司盈利模式相對簡單。眾安作為財險公司,在2014年即實現盈利,但近兩年淨利潤自2015年4400余萬元下降至2016年900余萬元。

據興業證券分析,公司綜合成本率一直高於100%,這也就意味著公司保險業務持續虧損,而盈利主要依靠投資收益。同時受到資本市場的影響,公司在16年投資收益僅為9800余萬元,該數字在15年為5.2億元。公司未來計畫進軍壽險市場,預計近幾年很難實現盈利。

在此情況下,眾安的估值或並不以保險公司為對標,而是對標互聯網公司。

對比傳統保險業,互聯網公司遵循以用戶數、市場份額等指標為核心。然而從全球來看,上市金融科技公司較少,可能缺乏參照系。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相比於一般TMT(數字媒體產業。是科技、媒體和通信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企業在成立之初燒錢運營,眾安保險在成立的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並在2014-2016年三個年度裡,用戶數、保單數、保費收入都經歷了大幅增長,實現了連續盈利和正向現金流。因此市場對於眾安的高估值是基於對其高增長的期望。

而從整體大環境看,作為互聯網保險行業龍頭的眾安保險線上營收增速放緩其實是行業的一個縮影。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1年,互聯網保險收入規模僅僅數十億元,而到了2015年,突然飆升至2200多億元,5年時間增幅接近70倍,連續四年增速均超過150%,而在隨後的2016年收入增速猛然下跌至5%,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速居然為-6%,近兩年的收入增速可謂急刹車。

與此相反,整個保險業保費收入卻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2016年總保費收入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27.50%。2017年上半年,保險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140.15億元,同比增長23.00%。

互聯網保險業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重從2015年的9.2%,下降至2017年上半年的5.9%。

如此反差則來自于監管的加強。2016年10月,保監會聯合央行、財政部、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中央維穩辦、國家網信辦等14個部門發佈《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下稱“整治方案”),力求協同作戰,“無死角”整治互聯網保險業務。

按照監管層的邏輯,保險首先姓“保”,而不少互聯網保險產品卻忽視保障功能,過於強調理財投資功能。

對此,眾安保險CEO陳勁則表示,“短期來看,整治工作將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產生一定的限制,但長期來看,有助於從根本上樹立行業准入及發展規則,減少行業亂象,讓資源更加合理地分配。”

眾安保險此次上市,對於前期的投資機構來說,可謂迫不及待。至於對眾安估值的質疑,也許也只有通過IPO的方式才能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