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兩融餘額逼近萬億大關!背後的信號你收到了嗎?

近期, 隨著上證綜指突破3300點, A股投資者信心處於高位, 隨之而來的是各路資金進入市場。

據《21世紀經濟報導》, 截至9月13日收盤, 滬深兩市兩融餘額達到9818.69億元, 正在向萬億大關逼近, 再度刷新年內新高, 並且已連續13天呈現正增長。

而萬億量級的兩融盤又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先一起來研究下, “兩融”到底是什麼~

兩融業務指的是融資融券交易, 分為融資交易和融券交易。

“融資交易”就是投資者以資金或證券作為質押, 向券商借入資金用於證券買賣, 並在約定的期限內償還借款本金和利息。

“融券交易”是投資者以資金或證券作為質押, 向券商借入證券賣出, 在約定的期限內, 買入相同數量和品種的證券歸還券商並支付相應的融券費用。 一般說來, 融券賣出是一種看空。

可以看到, 融資融券為投資者提供了做空機制, 投資者只要認為股價高估了, 可以做空賣出,

對股價的單邊上行構成了阻力, 既給投資者提供了獲利的金融工具, 又有利於股價向真實價值靠攏。

比如說, 指數從6000點跌到2000點, 大部分投資者被深度套牢,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低位補倉的意願。 假如這時推出融資融券, 市場上融資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很可能會多於融券賣出的人。 這樣一來, 融資融券雖沒能改變市場中長期趨勢, 但可以縮短股市調整的時間, 它的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股市回歸到正常的價值區間。

但也不能忽視這其中的風險。 比如說客戶通過信用融入資金進行杠杆交易, 如果遇上股市劇烈波動, 可能就會發生爆倉(虧損的大於帳戶中的保證金)事件, 產生相應的違約風險。

兩融作為場內加杠杆行為,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情緒和參與主體對大盤走勢的預期, 而上面提到的“兩融餘額”就是觀察市場主體參與熱情的一個視窗。

“兩融餘額”是融資餘額和融券餘額的合稱。 有業內人士認為, 兩融餘額如果低於5000億元, 那麼股市行情較為低迷, 而兩融餘額超過6000億元,

則說明行情發生了變化, 相關股票已經不再下跌。 而兩融餘額到了7000億元以上時, 股票就漲多跌少。 當兩融餘額站在10000億大關時, 新一輪牛市行情將噴薄而出。

當然, 這種說法難免有些絕對。 不過從歷史資料來看, 兩融規模同上證綜指走勢的擬合度還是相當高的。

從過往情況來看, 1萬億是兩融餘額非常重要的一個關口, 此前兩融餘額突破萬億後, A股都經歷了一波明顯的上漲行情。

2014年12月19日, A股兩融餘額歷史性地首次突破1萬億元, 當天達10070.11億元, 在此之前, 兩融餘額一直穩步增加, 不過此後增速更快, 此後僅5個月的時間, 兩融餘額翻倍, 突破兩萬億元, 期間伴隨著A股近些年少見的大牛市, 亦稱杠杆牛市, 可見兩融資金對市場趨勢的巨大推動作用。

此後A股經歷了一輪去杠杆的過程, 2015年9月初兩融餘額跌破萬億元, 並一直延續至2015年10月下旬。

2015年10月22日, 兩融餘額再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直到2016年1月初, 都一直保持在萬億元以上, 這段時間對應著A股市場一段頗為強勁的反彈行情。

此次兩融餘額逼近萬億關口又意味著什麼呢?

天風證券指出,兩融指標雖並不是市場走勢的前瞻指標,但兩融指標的提升卻是股市增量資金(新進入股市的資金)的重要證據。

截至9月14日,兩市日均成交額超過6000億元,比8月上了一個臺階。兩融資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成交量的提高並不僅僅來自於換手率反映的交易活躍度,而確實是有增量資金入場。

融資的這些增量資金最青睞的是什麼行業呢?

據《國際金融報》報導,最受增量資金青睞的兩大行業分別是非銀金融(包括券商、保險、互聯網金融、期貨、信託等)和有色金屬。截至9月14日,非銀金融行業兩融餘額約為811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約為805億元;有色金屬行業兩融餘額約為694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約為692億元。

非銀金融受青睞並不是沒有道理,兩融業務本身就“肥”了券商。

近年來,隨著證券經紀業務競爭加劇以及互聯網開戶的衝擊,券商整體傭金率呈不斷下滑趨勢,而投行業務收入和自營業務收入又經常受到政策和行情的影響,兩融業務收入已成為券商最為穩定的收入之一。

從上市券商公佈的中報來看,今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利息收入占比為14%,排在經紀業務、自營業務和投行業務之後,已成為券商的第四大業務收入來源,而利息收入主要來自兩融業務和質押業務。兩融收入對於券商業務收入的影響明顯。

據《證券時報》報導,今年上半年129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6.96億元,光兩融利息收入就可能占到了券商營業收入的近三成。

業內人士表示,後市繼續看好券商板塊。隨著市場有效突破3300點和融資餘額的連續回升,券商板塊彈性凸顯,有望進一步催化。

此次兩融餘額逼近萬億關口又意味著什麼呢?

天風證券指出,兩融指標雖並不是市場走勢的前瞻指標,但兩融指標的提升卻是股市增量資金(新進入股市的資金)的重要證據。

截至9月14日,兩市日均成交額超過6000億元,比8月上了一個臺階。兩融資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成交量的提高並不僅僅來自於換手率反映的交易活躍度,而確實是有增量資金入場。

融資的這些增量資金最青睞的是什麼行業呢?

據《國際金融報》報導,最受增量資金青睞的兩大行業分別是非銀金融(包括券商、保險、互聯網金融、期貨、信託等)和有色金屬。截至9月14日,非銀金融行業兩融餘額約為811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約為805億元;有色金屬行業兩融餘額約為694億元,其中融資餘額約為692億元。

非銀金融受青睞並不是沒有道理,兩融業務本身就“肥”了券商。

近年來,隨著證券經紀業務競爭加劇以及互聯網開戶的衝擊,券商整體傭金率呈不斷下滑趨勢,而投行業務收入和自營業務收入又經常受到政策和行情的影響,兩融業務收入已成為券商最為穩定的收入之一。

從上市券商公佈的中報來看,今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利息收入占比為14%,排在經紀業務、自營業務和投行業務之後,已成為券商的第四大業務收入來源,而利息收入主要來自兩融業務和質押業務。兩融收入對於券商業務收入的影響明顯。

據《證券時報》報導,今年上半年129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6.96億元,光兩融利息收入就可能占到了券商營業收入的近三成。

業內人士表示,後市繼續看好券商板塊。隨著市場有效突破3300點和融資餘額的連續回升,券商板塊彈性凸顯,有望進一步催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