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本田宗一郎的危機管理

“在競爭激烈和危機頻繁的日本社會, 本田公司總能逢凶化吉, 這是不是全靠運氣?”一位著名的經濟管理學家曾這樣問本田宗一郎。 本田回答他說:“我們的運氣就是本田式的危機管理”。

對於世界汽車業來說, 每八十輛轎車就有一輛是“本田”的。 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 1992年轎車銷售量總量為630萬量, 其中本田公司所生產的轎車占了1/4,。 然而使本田公司首先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 從而揚名天下的, 還是本田所產的摩托車。 在汽車工業界,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在日本國內排名第三, 在世界上, 距“通用”、“福特”、“賓士”等巨無霸更遠。

但在摩托車工業界,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不僅在國內是龍頭老大, 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 1991年, 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摩托車產量為134萬餘輛, 出口51.8萬輛, 印有“HONDA”標誌的摩托車飛馳在世界各地。

70年代初, 正當本田牌摩托車在美國市場上暢銷走紅的時候,

總經理本田宗一郎卻突然提出了“東南亞經營戰略”, 倡議開發東南亞市場。

此時, 摩托車激烈角逐的戰場是歐美市場, 東南亞則因經濟剛剛起步, 生活水準較低, 摩托車還是人們敬而遠之的高檔次消費品。 公司總部的大部分人對本田宗一郎的倡議疑惑不解。

其實本田還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他拿出了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向大家解釋:“美國經濟即將進入新一輪衰退, 摩托車市場的低潮也將隨之而來, 假如只盯住美國市場, 一有風吹草動我們便會損失慘重。 而東南亞經濟已經開始起飛, 按一般計算, 人均年產值2000美元, 摩托車市場就能形成。 只有未雨綢繆, 才可處變不驚。 ”

一年半後, 美國經濟果然急轉直下, 消費市場首當其衝, 許多企業的大量產品滯銷, 庫存劇增, 幾十萬輛本田摩托車也壓在庫裡。 然而天賜良機, 與此同時, 東南亞市場上摩托車卻開始走銷。 本田立即根據當地的條件對庫存產品進行改裝後銷往東南亞。

由於已提前一年實行旨在創品牌、提高知名度的經營戰略,

所以產品投入市場後便如魚得水。 這一年, 和許多虧損企業相比, 本田公司非但未損失分毫, 而且創出了銷售額的最高紀錄。

總結這一經驗, 本田公司從此形成了居安思危。 有備無患的經營策略。 每當一種產品或者一個市場達到高潮時,

他們就開始著手研發新一代產品和開拓新市場, 從而使本田公司在危機來臨時總能有新的出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