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學名師熊春錦談:經典誦讀和人體養生

國學名師熊春錦談:經典誦讀和人體養生

非常感謝讀書會邀請我來給大家做一下彙報, 既然是讀書會, 我想就應該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特有的“讀書學習方法”。 可能我們這一代人, 經過幾十年的現代文化教育, 對於如何“讀書”, 在概念上已經有點混淆了。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在家裡是讀書還是看書呢?

答:看書。

一、讀書會中話讀書

真正的“讀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大瑰寶, 現代人把這個讀書的“讀”字已經誤解了, 只是用兩隻眼睛看, 中國古代文化當中, 讀書是要調動舌頭, 調動眼睛, 調動手, 還有心。 基本上是要求四動, 眼動, 舌動, 手動, 心動。 要一起動起來。 那才叫讀書。 而且這個讀書, 基本上分為三種方法, 也就是儒家的呤誦, 佛家的念誦, 道家的觀誦。 這三大方法當中, 那一種比較好呢?

根據我研究道學幾十年的心得, 我認為道家的觀誦法比較優秀。 從漢字的演化過程可以看出, 中國古代的文化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文化。 就是說, 我們學習也好, 誦讀也好, 都是為了要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 這個“思”字在早期的甲骨文當中, 上面是個“囟”門的囟字, 後來才變成了“田”字。 這個“囟”字怎麼解呢?古代的“思”要求我們主動把囟門打開,

將自己的心與天相連, 主動獲得天德的能量。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名言:“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氣也, 德流氣搏而生者也。 ”就是說:天給我們人類的是“德能”, 地給我們人類的是“地氣”。 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就應當主動地獲得天德和地氣, 否則僅僅靠我們自己體內有限的能量, 是難以達到的, 同時也難以實現誦讀中的高境界。

我們人體的營養, 基本是兩個來源。 一個是五穀雜糧, 另一個就是精神系統的營養——金、木、水、火、土五種能量, 道家就稱之為仁德、義德、禮德、信德、智德。 五種德性的能量養精神, 地上長出來的五穀養我們的肉身。 經典誦讀是通過誦讀前人的著名的篇章, 引導我們主動地獲得天德和地氣, 來滋養我們體內的精神系統。 我們的肉身系統通過一日三餐進食五穀雜糧, 得到了足夠的營養, 但是我們的精神系統, 由於長期的忽視, 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營養不良。 其實, 人體精神系統的自我營養機制在我們體內也是存在的。 人類在大約15歲以前(男性16歲,

女性14歲)都天然具備自動吸納天德和地氣的生理機制和心靈狀態。 而且還在體內建立了一定的儲備。

但是大部分人15歲以後沒有繼續跟進, 沒有用一定的方法輔助, 繼續獲得充足的精神營養, 那麼就只能不斷地調用倉庫裡邊的能量。 一般來講女子49歲,男子64歲,就把倉庫的儲備調用完了,人就會出現明顯的衰弱。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感覺精神不支了。“不支”的原因到底是肉體缺乏營養還是精神缺乏營養呢?你奮鬥了幾十年,物質條件豐富了,一日三餐吃得更好,比年輕時吃得豐富得多。為什麼反而沒有力氣,沒有精力了呢?實際上主要是我們的精神系統缺乏了營養。

古代祖先留下一個寶貴的、簡單的、滋養我們的精神系統的方法就是讀書。這個“讀”字,它所強調的,正如許慎《說文》裡邊談到的,“讀”的意思主要是開口誦讀。如果不主動開口,就不叫讀書。為了使我們今天的讀書會氣氛活躍一點,我邀請了我的幾個學生和大家共同示範一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如何運用道家的方法去進行觀誦。實際上很快,只要想一想,自己的天門打開了,天上的能量進入到心裡面,心和天連起來了,然後再開口誦讀。

二、音聲相合

誦讀中還有個竅門,要找“聲”和“音”,不能糊裡糊塗地讀,一定要把自己的“音”找出來,這個“音”是什麼呢?學過音樂的人可能都知道,音是和諧的,是震盪產生的。當我們真正讀到體內有震盪的時候,那個音就出來了。“音”的生理作用、營養作用與“聲”是不可比擬的。你的精神就會百倍,你的兩眼甚至都會射出金光來,為什麼呢?因為聲音相合了。

中國有句成語:鐘敲罄響,是說十幾裡以外有個廟裡邊的大鐘,敲它的時候,結果這家人的罄跟著鳴響起來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這就叫同頻共振。因為這個罄的頻率和鐘的頻率接近,所以鐘的“音”傳到罄上時,罄也就響起來了。我們注意到沒有,中國的鐘跟西方的鐘是不同的。中國的鐘敲擊外壁,“梆、梆、梆”,對不對?而西方的鐘敲內壁,這個看似微小的區別恰好反映出是否把握住了其中的道。在木棒敲擊鐘壁的那一刹那,所形成的一種聲響叫“聲”,而鐘體內的空間裡邊發出的共鳴叫做“音”。西方教堂的鐘聲因為音聲混雜在一起,聽起來不如中國的鐘“音”柔和、雄渾,缺乏中國鐘音那種震憾心靈,震動身心的作用。

要使我們自己的音和聲發生共鳴,就得開口誦讀。並且主動在自己體內尋找這個“音”,這個“音”一旦找准了,那麼以後自己誦讀的興趣也就會來了。為什麼呢?同頻震盪以後,我們體內的精氣神能夠比較快的提升起來,人要是有點小毛病不吃藥自己就好了,精神也回到了一種年輕的狀態,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對你倉庫裡面能量的調用也減緩了。就不會還不到50歲就已經躬著腰咳嗽了,弄得毛髮也掉了,牙齒也稀了,真好像這一生已經過了半輩子了。我已經60歲了,但覺得自己像30多歲,為什麼?因為自己的精氣神還挺足啊,沒有那種疲勞感。大前天、前天,我兩個通宵沒睡覺趕著寫東西,我今天還是有點精神啊,還能夠給大家講講課。

三、點點滴滴見智慧

我們大家注意到沒有,中國的古文文字都是上下排列的,不像現在西方的拼音文字,是橫著排的。古人對經文非常重視,讀一行點一下頭,給予肯定。西方排版從左到右,讀一行搖一下頭,像是在說“No”,在否定人家。這其中就有一個禮德的差別在裡面。

剛才說的當然是個笑話,但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體生命機理瞭解的更為深刻。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頸椎會前後上下小幅活動,大腦和脊椎裡的腦脊液,也會隨之加速迴圈。腦脊液,古代道家稱之為天河水,這個水從大腦流到尾骶骨的終池,然後再迴圈上來,當我們讀書的時候,在點頭磕腦的時候,隨著腦脊液迴圈的加快,大腦的深層和表層都得到了更多的營養,使你越讀越精神。如果總是左右搖動呢?就會搖暈了,這也是有生理原因的。我們的頸動脈兩側,有兩個壓力感受器,當你這樣搖頭讀書的時候,壓力感受器刺激你頸動脈上的兩個化學感受器,會使你的腦壓降低,這樣讀長了時間會很疲勞。

僅從這些細微的現象,就可以看到我們祖先的確是具有人天合一的大智慧。他們早已把我們生命的奧秘窺測得非常詳細,而且為我們的後代子孫,制定出了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讀書的方法。通過誦讀,去“與古人居,與古人謀”。古代特別強調,臨江臨河,焚香而誦。

為什麼要到江河邊去誦呢?正如老子所說的“上善治水”。老子早在2500前就知道,人體內主要是水,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水有個最大的特性,就是與天德和地氣的親和力特別強。有水的地方,有江的地方,天德地氣的飽和度就明顯地超出其他的區域。我們到江河湖海邊上去旅遊幾天常會感覺到心曠神怡,其中看不到的原因就是天德地氣的能量,通過水的攜帶和釋放,大量進入到了我們的體內,滋養了我們的精氣神,所以臨江臨海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誦讀。

孔子曾經說: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中國古代教育方法中,誦讀就是一個最強勁的法寶。通過誦讀,使我的思想境界逐漸與聖人接近,最終達到“與古人居,與古人謀”。一旦能夠“與古人居”,那麼你的語言,你的行為,你的舉止,你的作風也就合德了,具有了道德的品格。古人對誦讀是長期堅持的,而且契而不舍。

明宋以後基本不讀經了,不讀《黃帝四經》,也不讀老子《德道經》,改為唯讀《四書》。特別是八股文形成以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迅速衰落,科學創造力也嘎然喪失。這是因為“書”裡面的精神營養沒有達到“經”的層次,“經”和“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謂“書”描述的只是肉眼可見太極白裡面的事物,只能對人的品格產生規範和較正的作用。但是“經”卻不同,“經”能夠自由的穿越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雙重世界,啟動無相世界中高品質的能量源,既能提升品格也同時提供給我們精神系統能量。特別是我們成年人,格外需要將“經”和“書”一起讀。

我小時候還有幸接受了私塾的經典誦讀教育,那個時候對“經”很重視,誦經前還要插插蠟燭上上香,讀儒家的典籍要先拜孔夫子,如果誦經讀書的時候不恭敬,私塾的老師還要拿個板子打打手心。我們在座的各位可能沒有這個機會,沒有嘗到那個味。我們後來基本上沒讀經了,經也沒讀,書也沒讀,從小到大在品格培養方面大都是後天不足。除了有些人因為先天足,還具備較好品格氣質外,很少有人通過在學校裡的教育培養出了好的人文精神。在學校裡面我們學的都是知識,沒有文化。“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一句話就把我們都弄得鑽到知識的海洋裡邊去了,而忽視了文化的修養。

實際上知識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丟掉哪一塊都不行。只有按照老子說的“執兩用中,知白守黑”高度重視德性品格的修養,抓住明明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勤勤懇懇奉獻這幾個環節,才能夠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

道家觀誦方法初窺

古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押韻,而且一般以四字為句,與我們修之身密切相關,對應上、中、下三個丹田和陰蹺共四個點。

“之乎者也”很多人把它們看作虛詞,甚至認為它們是糟粕,實際上恰恰相反。比如這個“也”字,它可以啟動我們精氣神三寶中精的能量。甲骨文的“也”字很象一條小蛇,喻示的是我們生殖的能量,腎裡面的能量。“也”是男性前列腺的象形化,如果不看甲骨文,就難以理解“也”的準確意思。古文當中常把“也”字放在一句話的最後,“道可道也”,這是為了讓我們誦讀的時候關注體內相應的部位,把體內的精氣神調動起來。

夏娃和亞當受到蛇的誘惑,偷吃智能樹上的果實,被上帝驅出伊甸園的故事中,蛇指代的也是人類的腎氣,腎主智,是指人類後天的智識開啟以後,就把性慧給遮罩了,也就離開了性慧系統,真我本性居住的伊甸園。

這幅伏羲和女媧圖為什麼也畫成蛇尾?伏羲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通過交接陰陽,繁衍後代。在此之前的人類是獨立體,可以完成自我的複製。沒有陰性也沒有陽性。隨著後天智識的開啟和欲念的產生,才出現了男性女性之間的互求。

象形文字藏世界

中國特有的象形文字,使我們可以輕鬆地讀懂最古老的文字,瞭解古人是如何用象形的文、圖來表示體內、自然和外界的各種現象。老子的五千言對我們體內的萬象和身外的萬象,描述的非常全面,可以說無所不包,淋漓盡致。讀一生都不會覺得厭倦,而且越讀智慧越開。將這些道理運用到家庭、工作和社會生活中,就很容易把握住自己人生的軌跡,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不枉來人生一趟。

有很多的人說,這個經典我讀不懂,實際上不用懂,五千言早期你別想真正弄懂它,一但以為弄懂了,你就掉到陷阱裡面了,掉到什麼陷阱裡了呢?掉到後天智能的陷阱裡了。老子五千言是經,是古文,就是提供給我們讀的,進行能量式的誦讀。讓經典的能量進入我們的體內,與我們的心身引起共鳴。

舌是心之苗,心開竅於舌,舌頭一動,心就容易打開,心竅也容易放出光明。古代描述說,上智之人,心上有七個孔,所謂七竅玲瓏心;中智之人,只有四個孔是開的;那下智之人呢,叫做一竅不通。這是古人通過慧觀發現的。傳說蒼頡有四隻眼,其實是指的一個天眼,一個心眼,還有一個手眼,再加上肉眼(肉眼算一個)。我們與前人的智慧相差的實在太遠了,已經沒辦法達到他們的那種境界,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誦讀他們留下的寶貴經典來吸收、學習他們的智慧。

真正的古文經典,就是人類精神系統的食糧和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這種古文也就如同人們一日三餐需要進食養身的食物,患病時所要服用的藥物。當人們進食之時,並不需弄清楚糧食蔬菜是如何種出來的,並不需要弄懂每種食品中的蛋白質、脂肪、糖份、熱量的含量多少,進入人體以後如何消化與分配。人們在服用醫生所開出的藥物時,同樣不必弄懂藥物的成分和化學分子式,和各種成分的用途與作用,以及在體內的飽和、半衰、排泄時間。

為什麼單單對於經典這種精神系統的糧食和藥物卻如此挑剔呢?非要先當農民耕種,當工人加工,當營養學家分析,當醫生研究,當藥物學家探索,然後才肯服用呢?

我們為何不先實踐起來,先把能量吸收進去,等精氣神旺盛了以後,再慢慢的消化理解,能量達到飽和的時候,自然就會歸類、運用。很多德國人不懂中文,他們怎樣進行經典誦讀呢?借助拼音。上面拼音,下面漢字,應當說比我們困難多了。但是有一個學生讀了不到半個月,跑來對我說:“熊老師,我讀“上德不德”(德篇第一句)的時候怎麼頭頂感覺到很大的壓力,再到後來,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能量開始自動分流了,這句話怎麼(能量)到了肝裡,那句話怎麼又到肺了,接著又到心了?”對於經典的意思他們根本就不懂,我沒有跟他們講任何一句話的意思。但是她卻能夠品出來其中的滋味,獲得其中的能量,那我們為什麼非得要弄得清清楚楚才肯去讀呢?

臺灣的王財貴教授,也積極推廣經典誦讀。他早期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演講中曾經提到,他有個兒子,有點弱智,學習成績不好。他督促孩子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把老子五千言讀熟、背熟。從此,這個孩子變了,變聰明了,變的愛學習了,結果考到美國哈佛大學去了。我奇怪的是,他在國內推廣經典誦讀的時候卻沒有推廣誦讀老子五千言,主要推廣誦讀《四書》,沒有把自己兒子獲得高營養的成功經驗加以推廣普及。也可能是因為祖傳秘方留給家裡人用,普適的方子給大家用吧,說個笑話。但是從經典包含能量的豐富性上,我認為還是要推廣誦讀老子的五千言。你們要是不信,可以自己做個實驗,用兩個普通的紙條,一個寫上“德道經”三個字,一個寫上“論語”兩個字,然後分別貼到兩個冰箱的凍冰格子上,加上同樣的水,再把它們凍起來,凍成了冰以後,看看哪個冰格裡的花紋大,哪個漂亮,就知道哪一本經典的能量大。因為生命的奧秘水知道!

不僅文字具有能量,語言同樣也帶有能量,這也可以做個實驗。將一次蒸出來的米飯分別放在兩個瓶子裡,相隔的遠一點。每天你對著一個瓶子讚美它:你好漂亮呀,你會變成美酒呀。對著另一個瓶子你就:你好壞呀,我詛咒你,你將來會腐爛發臭。半個月下來,你比較一下,那個你天天詛咒的那瓶飯一定臭不可聞;那瓶你天天讚美的呢,准有米酒的香味。

我們今天的這個題目是“淺論道德文化救世”,介紹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經典誦讀。誦讀祖先們留給我們的經典,用它陶冶情操,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形成德性的品格,獲得道德的能量。

甘肅張掖高中的一位老師,他通過自身的實踐,非常相信經典誦讀的作用,並帶領全班的學生按照我的方法,堅持了兩年每天早晚誦讀雙一章15分鐘。結果06年的高考中,全班的學生只有一個沒有考取大學,其餘的被十幾位所重點大學和各大高校錄取了。那一個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是因為腿摔折了,休學了。這個班在學校裡面,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紀律、團結、友愛、舉止等也是全校的楷模。這說明經典誦讀能改變我們的不良稟性,校正不良習性,使我們的道德品質發生改變,能夠益智開慧,能夠發揮連鎖的、系統性的作用,並不是局限在某一個方面。

國內還有很多人因為患有重病,在勸導下開始經典誦讀,都程度不同的出現了病情緩解,甚至痊癒的現象。前一段時間,陝西漢中有一位女性患有晚期的子宮癌,醫院都放棄了,說治不了了。她從網路上找到了我,我讓住在她附近的一個學生過去指導了一下她如何誦讀經典,又給她開了個中藥處方。她堅持服藥,並認真地堅持每日誦讀。結果不到三個月,她好了,雖然結合了中藥治療,但應該說還是經典誦讀創造了這個奇跡。我是搞外科的,知道割拉出來的癌症體質地很緻密,摔在地下能像皮球一樣能彈起來,真的是不容易化的呀!是什麼力量使這麼堅固的異構性癌症細胞軟化掉,僅僅是靠中醫的這麼幾味藥嘛,我覺得絕對不是!經典裡面包含的無形能量才是根本力量——也就是老子在他的五千言裡面潛藏的、看不到的德性能量。

因此我們要重視道德的能量性,積極行動起來,用古代聖人的智慧,將我們體內的德性能量調動起來,改造我們的性命兩大系統,為道德的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摘選自中國國學院,青少年國學院院長熊春錦先生部分講座書籍

看完覺得有用,請記得分享,懂得分享美好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當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熊春錦先生創立的中華德慧智教育理念,源出於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以伏羲創立的易道文化、黃帝創立的法道文化和老子創立的德道文化為理論基石,根據生命的實質和發展規律確定教育體系;目前,德慧智國學教育已經向全社會推廣了十幾年,已超過百萬人從中華傳統根文化的教育中獲益。更多理論理念及各地公益活動,請關注本號相關置頂文章及愛活動版塊

熱文推薦:

怎麼從胎教開始,教寶寶三歲識字幾千

為什麼一歲多的寶寶可以基本會背誦老子五千言

熱門的右腦教育,對孩子是否會有風險?

“新高考”第一年,考題就有易經,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在哪裡?

中國文化的千年弊病 並非讀經之過 而是未讀真經!

近期部分線下活動回顧介紹:

(強烈推薦)欲報父母恩,請認真的讀這篇文章!

別把孩子教笨了-上海德慧智親子公益活動開始報名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一般來講女子49歲,男子64歲,就把倉庫的儲備調用完了,人就會出現明顯的衰弱。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感覺精神不支了。“不支”的原因到底是肉體缺乏營養還是精神缺乏營養呢?你奮鬥了幾十年,物質條件豐富了,一日三餐吃得更好,比年輕時吃得豐富得多。為什麼反而沒有力氣,沒有精力了呢?實際上主要是我們的精神系統缺乏了營養。

古代祖先留下一個寶貴的、簡單的、滋養我們的精神系統的方法就是讀書。這個“讀”字,它所強調的,正如許慎《說文》裡邊談到的,“讀”的意思主要是開口誦讀。如果不主動開口,就不叫讀書。為了使我們今天的讀書會氣氛活躍一點,我邀請了我的幾個學生和大家共同示範一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如何運用道家的方法去進行觀誦。實際上很快,只要想一想,自己的天門打開了,天上的能量進入到心裡面,心和天連起來了,然後再開口誦讀。

二、音聲相合

誦讀中還有個竅門,要找“聲”和“音”,不能糊裡糊塗地讀,一定要把自己的“音”找出來,這個“音”是什麼呢?學過音樂的人可能都知道,音是和諧的,是震盪產生的。當我們真正讀到體內有震盪的時候,那個音就出來了。“音”的生理作用、營養作用與“聲”是不可比擬的。你的精神就會百倍,你的兩眼甚至都會射出金光來,為什麼呢?因為聲音相合了。

中國有句成語:鐘敲罄響,是說十幾裡以外有個廟裡邊的大鐘,敲它的時候,結果這家人的罄跟著鳴響起來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這就叫同頻共振。因為這個罄的頻率和鐘的頻率接近,所以鐘的“音”傳到罄上時,罄也就響起來了。我們注意到沒有,中國的鐘跟西方的鐘是不同的。中國的鐘敲擊外壁,“梆、梆、梆”,對不對?而西方的鐘敲內壁,這個看似微小的區別恰好反映出是否把握住了其中的道。在木棒敲擊鐘壁的那一刹那,所形成的一種聲響叫“聲”,而鐘體內的空間裡邊發出的共鳴叫做“音”。西方教堂的鐘聲因為音聲混雜在一起,聽起來不如中國的鐘“音”柔和、雄渾,缺乏中國鐘音那種震憾心靈,震動身心的作用。

要使我們自己的音和聲發生共鳴,就得開口誦讀。並且主動在自己體內尋找這個“音”,這個“音”一旦找准了,那麼以後自己誦讀的興趣也就會來了。為什麼呢?同頻震盪以後,我們體內的精氣神能夠比較快的提升起來,人要是有點小毛病不吃藥自己就好了,精神也回到了一種年輕的狀態,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對你倉庫裡面能量的調用也減緩了。就不會還不到50歲就已經躬著腰咳嗽了,弄得毛髮也掉了,牙齒也稀了,真好像這一生已經過了半輩子了。我已經60歲了,但覺得自己像30多歲,為什麼?因為自己的精氣神還挺足啊,沒有那種疲勞感。大前天、前天,我兩個通宵沒睡覺趕著寫東西,我今天還是有點精神啊,還能夠給大家講講課。

三、點點滴滴見智慧

我們大家注意到沒有,中國的古文文字都是上下排列的,不像現在西方的拼音文字,是橫著排的。古人對經文非常重視,讀一行點一下頭,給予肯定。西方排版從左到右,讀一行搖一下頭,像是在說“No”,在否定人家。這其中就有一個禮德的差別在裡面。

剛才說的當然是個笑話,但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體生命機理瞭解的更為深刻。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頸椎會前後上下小幅活動,大腦和脊椎裡的腦脊液,也會隨之加速迴圈。腦脊液,古代道家稱之為天河水,這個水從大腦流到尾骶骨的終池,然後再迴圈上來,當我們讀書的時候,在點頭磕腦的時候,隨著腦脊液迴圈的加快,大腦的深層和表層都得到了更多的營養,使你越讀越精神。如果總是左右搖動呢?就會搖暈了,這也是有生理原因的。我們的頸動脈兩側,有兩個壓力感受器,當你這樣搖頭讀書的時候,壓力感受器刺激你頸動脈上的兩個化學感受器,會使你的腦壓降低,這樣讀長了時間會很疲勞。

僅從這些細微的現象,就可以看到我們祖先的確是具有人天合一的大智慧。他們早已把我們生命的奧秘窺測得非常詳細,而且為我們的後代子孫,制定出了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讀書的方法。通過誦讀,去“與古人居,與古人謀”。古代特別強調,臨江臨河,焚香而誦。

為什麼要到江河邊去誦呢?正如老子所說的“上善治水”。老子早在2500前就知道,人體內主要是水,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水有個最大的特性,就是與天德和地氣的親和力特別強。有水的地方,有江的地方,天德地氣的飽和度就明顯地超出其他的區域。我們到江河湖海邊上去旅遊幾天常會感覺到心曠神怡,其中看不到的原因就是天德地氣的能量,通過水的攜帶和釋放,大量進入到了我們的體內,滋養了我們的精氣神,所以臨江臨海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誦讀。

孔子曾經說: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中國古代教育方法中,誦讀就是一個最強勁的法寶。通過誦讀,使我的思想境界逐漸與聖人接近,最終達到“與古人居,與古人謀”。一旦能夠“與古人居”,那麼你的語言,你的行為,你的舉止,你的作風也就合德了,具有了道德的品格。古人對誦讀是長期堅持的,而且契而不舍。

明宋以後基本不讀經了,不讀《黃帝四經》,也不讀老子《德道經》,改為唯讀《四書》。特別是八股文形成以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迅速衰落,科學創造力也嘎然喪失。這是因為“書”裡面的精神營養沒有達到“經”的層次,“經”和“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謂“書”描述的只是肉眼可見太極白裡面的事物,只能對人的品格產生規範和較正的作用。但是“經”卻不同,“經”能夠自由的穿越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雙重世界,啟動無相世界中高品質的能量源,既能提升品格也同時提供給我們精神系統能量。特別是我們成年人,格外需要將“經”和“書”一起讀。

我小時候還有幸接受了私塾的經典誦讀教育,那個時候對“經”很重視,誦經前還要插插蠟燭上上香,讀儒家的典籍要先拜孔夫子,如果誦經讀書的時候不恭敬,私塾的老師還要拿個板子打打手心。我們在座的各位可能沒有這個機會,沒有嘗到那個味。我們後來基本上沒讀經了,經也沒讀,書也沒讀,從小到大在品格培養方面大都是後天不足。除了有些人因為先天足,還具備較好品格氣質外,很少有人通過在學校裡的教育培養出了好的人文精神。在學校裡面我們學的都是知識,沒有文化。“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一句話就把我們都弄得鑽到知識的海洋裡邊去了,而忽視了文化的修養。

實際上知識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丟掉哪一塊都不行。只有按照老子說的“執兩用中,知白守黑”高度重視德性品格的修養,抓住明明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勤勤懇懇奉獻這幾個環節,才能夠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

道家觀誦方法初窺

古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押韻,而且一般以四字為句,與我們修之身密切相關,對應上、中、下三個丹田和陰蹺共四個點。

“之乎者也”很多人把它們看作虛詞,甚至認為它們是糟粕,實際上恰恰相反。比如這個“也”字,它可以啟動我們精氣神三寶中精的能量。甲骨文的“也”字很象一條小蛇,喻示的是我們生殖的能量,腎裡面的能量。“也”是男性前列腺的象形化,如果不看甲骨文,就難以理解“也”的準確意思。古文當中常把“也”字放在一句話的最後,“道可道也”,這是為了讓我們誦讀的時候關注體內相應的部位,把體內的精氣神調動起來。

夏娃和亞當受到蛇的誘惑,偷吃智能樹上的果實,被上帝驅出伊甸園的故事中,蛇指代的也是人類的腎氣,腎主智,是指人類後天的智識開啟以後,就把性慧給遮罩了,也就離開了性慧系統,真我本性居住的伊甸園。

這幅伏羲和女媧圖為什麼也畫成蛇尾?伏羲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通過交接陰陽,繁衍後代。在此之前的人類是獨立體,可以完成自我的複製。沒有陰性也沒有陽性。隨著後天智識的開啟和欲念的產生,才出現了男性女性之間的互求。

象形文字藏世界

中國特有的象形文字,使我們可以輕鬆地讀懂最古老的文字,瞭解古人是如何用象形的文、圖來表示體內、自然和外界的各種現象。老子的五千言對我們體內的萬象和身外的萬象,描述的非常全面,可以說無所不包,淋漓盡致。讀一生都不會覺得厭倦,而且越讀智慧越開。將這些道理運用到家庭、工作和社會生活中,就很容易把握住自己人生的軌跡,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不枉來人生一趟。

有很多的人說,這個經典我讀不懂,實際上不用懂,五千言早期你別想真正弄懂它,一但以為弄懂了,你就掉到陷阱裡面了,掉到什麼陷阱裡了呢?掉到後天智能的陷阱裡了。老子五千言是經,是古文,就是提供給我們讀的,進行能量式的誦讀。讓經典的能量進入我們的體內,與我們的心身引起共鳴。

舌是心之苗,心開竅於舌,舌頭一動,心就容易打開,心竅也容易放出光明。古代描述說,上智之人,心上有七個孔,所謂七竅玲瓏心;中智之人,只有四個孔是開的;那下智之人呢,叫做一竅不通。這是古人通過慧觀發現的。傳說蒼頡有四隻眼,其實是指的一個天眼,一個心眼,還有一個手眼,再加上肉眼(肉眼算一個)。我們與前人的智慧相差的實在太遠了,已經沒辦法達到他們的那種境界,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誦讀他們留下的寶貴經典來吸收、學習他們的智慧。

真正的古文經典,就是人類精神系統的食糧和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這種古文也就如同人們一日三餐需要進食養身的食物,患病時所要服用的藥物。當人們進食之時,並不需弄清楚糧食蔬菜是如何種出來的,並不需要弄懂每種食品中的蛋白質、脂肪、糖份、熱量的含量多少,進入人體以後如何消化與分配。人們在服用醫生所開出的藥物時,同樣不必弄懂藥物的成分和化學分子式,和各種成分的用途與作用,以及在體內的飽和、半衰、排泄時間。

為什麼單單對於經典這種精神系統的糧食和藥物卻如此挑剔呢?非要先當農民耕種,當工人加工,當營養學家分析,當醫生研究,當藥物學家探索,然後才肯服用呢?

我們為何不先實踐起來,先把能量吸收進去,等精氣神旺盛了以後,再慢慢的消化理解,能量達到飽和的時候,自然就會歸類、運用。很多德國人不懂中文,他們怎樣進行經典誦讀呢?借助拼音。上面拼音,下面漢字,應當說比我們困難多了。但是有一個學生讀了不到半個月,跑來對我說:“熊老師,我讀“上德不德”(德篇第一句)的時候怎麼頭頂感覺到很大的壓力,再到後來,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能量開始自動分流了,這句話怎麼(能量)到了肝裡,那句話怎麼又到肺了,接著又到心了?”對於經典的意思他們根本就不懂,我沒有跟他們講任何一句話的意思。但是她卻能夠品出來其中的滋味,獲得其中的能量,那我們為什麼非得要弄得清清楚楚才肯去讀呢?

臺灣的王財貴教授,也積極推廣經典誦讀。他早期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演講中曾經提到,他有個兒子,有點弱智,學習成績不好。他督促孩子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把老子五千言讀熟、背熟。從此,這個孩子變了,變聰明了,變的愛學習了,結果考到美國哈佛大學去了。我奇怪的是,他在國內推廣經典誦讀的時候卻沒有推廣誦讀老子五千言,主要推廣誦讀《四書》,沒有把自己兒子獲得高營養的成功經驗加以推廣普及。也可能是因為祖傳秘方留給家裡人用,普適的方子給大家用吧,說個笑話。但是從經典包含能量的豐富性上,我認為還是要推廣誦讀老子的五千言。你們要是不信,可以自己做個實驗,用兩個普通的紙條,一個寫上“德道經”三個字,一個寫上“論語”兩個字,然後分別貼到兩個冰箱的凍冰格子上,加上同樣的水,再把它們凍起來,凍成了冰以後,看看哪個冰格裡的花紋大,哪個漂亮,就知道哪一本經典的能量大。因為生命的奧秘水知道!

不僅文字具有能量,語言同樣也帶有能量,這也可以做個實驗。將一次蒸出來的米飯分別放在兩個瓶子裡,相隔的遠一點。每天你對著一個瓶子讚美它:你好漂亮呀,你會變成美酒呀。對著另一個瓶子你就:你好壞呀,我詛咒你,你將來會腐爛發臭。半個月下來,你比較一下,那個你天天詛咒的那瓶飯一定臭不可聞;那瓶你天天讚美的呢,准有米酒的香味。

我們今天的這個題目是“淺論道德文化救世”,介紹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經典誦讀。誦讀祖先們留給我們的經典,用它陶冶情操,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形成德性的品格,獲得道德的能量。

甘肅張掖高中的一位老師,他通過自身的實踐,非常相信經典誦讀的作用,並帶領全班的學生按照我的方法,堅持了兩年每天早晚誦讀雙一章15分鐘。結果06年的高考中,全班的學生只有一個沒有考取大學,其餘的被十幾位所重點大學和各大高校錄取了。那一個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是因為腿摔折了,休學了。這個班在學校裡面,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紀律、團結、友愛、舉止等也是全校的楷模。這說明經典誦讀能改變我們的不良稟性,校正不良習性,使我們的道德品質發生改變,能夠益智開慧,能夠發揮連鎖的、系統性的作用,並不是局限在某一個方面。

國內還有很多人因為患有重病,在勸導下開始經典誦讀,都程度不同的出現了病情緩解,甚至痊癒的現象。前一段時間,陝西漢中有一位女性患有晚期的子宮癌,醫院都放棄了,說治不了了。她從網路上找到了我,我讓住在她附近的一個學生過去指導了一下她如何誦讀經典,又給她開了個中藥處方。她堅持服藥,並認真地堅持每日誦讀。結果不到三個月,她好了,雖然結合了中藥治療,但應該說還是經典誦讀創造了這個奇跡。我是搞外科的,知道割拉出來的癌症體質地很緻密,摔在地下能像皮球一樣能彈起來,真的是不容易化的呀!是什麼力量使這麼堅固的異構性癌症細胞軟化掉,僅僅是靠中醫的這麼幾味藥嘛,我覺得絕對不是!經典裡面包含的無形能量才是根本力量——也就是老子在他的五千言裡面潛藏的、看不到的德性能量。

因此我們要重視道德的能量性,積極行動起來,用古代聖人的智慧,將我們體內的德性能量調動起來,改造我們的性命兩大系統,為道德的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摘選自中國國學院,青少年國學院院長熊春錦先生部分講座書籍

看完覺得有用,請記得分享,懂得分享美好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當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熊春錦先生創立的中華德慧智教育理念,源出於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以伏羲創立的易道文化、黃帝創立的法道文化和老子創立的德道文化為理論基石,根據生命的實質和發展規律確定教育體系;目前,德慧智國學教育已經向全社會推廣了十幾年,已超過百萬人從中華傳統根文化的教育中獲益。更多理論理念及各地公益活動,請關注本號相關置頂文章及愛活動版塊

熱文推薦:

怎麼從胎教開始,教寶寶三歲識字幾千

為什麼一歲多的寶寶可以基本會背誦老子五千言

熱門的右腦教育,對孩子是否會有風險?

“新高考”第一年,考題就有易經,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在哪裡?

中國文化的千年弊病 並非讀經之過 而是未讀真經!

近期部分線下活動回顧介紹:

(強烈推薦)欲報父母恩,請認真的讀這篇文章!

別把孩子教笨了-上海德慧智親子公益活動開始報名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